淮南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冬至五年春,在後周攻南唐之戰中,後周盡殲南唐淮上水軍、克沿淮諸鎮,兵臨長江迫南唐劃江為境的進攻戰。

歷史事件

顯德四年三月,後周攻南唐壽州之戰獲捷後,淮南增援壽州之兵多棄城潰逃,惟淮上水軍實力尚強。為遲滯後周軍攻勢,南唐主李璟部署沿淮諸鎮防禦。五月,命郭廷謂為上淮水陸應援使,鎮守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繕甲練兵;整修城壘,常備不懈;並於泗州(今江蘇盱眙西北)、楚州(今江蘇淮安)等要地屯泊戰艦,嚴密設防。十月十六日,周世宗柴榮第三次親征,水陸出京師,沿渦水經鎮淮軍(今安徽懷遠)入淮,東趨濠州。十一月初五,軍抵濠州城西,偵知守城軍設柵於城東北十八里灘,四面環水自固;戰艦數百艘屯泊於城北,植巨木於淮水為障,以阻截後周軍進襲。翌日,柴榮部署攻城。命內殿直康保裔率數百甲士乘橐駝涉水,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率騎兵繼後浮水而渡,攻拔水寨及東關城;命招討使李重進攻取南關城;令王審琦率水軍拔城北水障,焚其戰船。及戰,諸將分路出擊,破水寨,克羊馬城,焚戰船70餘艘,斬首2000餘級,迫守城將郭廷謂降。十九日,聞屯駐渙水(即澮河)東之南唐水軍欲救濠州,柴榮親率水陸軍迎擊,於洞口(今安徽鳳陽東)斬首5000餘級,俘2000餘人。並乘勝攻克泗州。十二月初,南唐戰艦數百艘自洞口退往清口(即泗水入淮處,今江蘇清江西南),柴榮即命水軍中流疾進,自與趙匡胤分率步騎夾淮兩岸追擊,且戰且行,至楚州西北大破之。繳獲戰艦毀沉之餘得300餘艘,士卒殺溺之餘得7000餘人。南唐淮上水軍至此被殲殆盡。次年正月,攻克楚州之後,即征當地民夫浚通鸛水(今江蘇淮安西老鸛河),揮巨艦數百艘直入長江。三月,周世宗進抵迎鑾鎮(今江蘇儀征),柴榮親至江口,遣軍大破瓜步(今江蘇六合南)及東沛州(即東洲,今江蘇啟東北呂泗鎮一帶)水軍。南唐主驚恐,乃奉表劃江為境求息兵。周世宗罷兵,盡得淮南江北14州60縣。

五代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