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奪長安之戰

唐奪長安之戰是唐中和元年(大齊金統二年,881年)四月至三年(大齊金統四年,883年)四月,在黃巢農民起義中,唐官軍同黃巢義軍圍繞爭奪長安城而展開的大規模戰爭。

戰爭介紹

唐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黃巢率領義軍攻占京城長安,十三日黃巢即位,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建立了農民政權。但是他沒有乘勝追擊,徹底消滅反動勢力,為唐官軍復辟留下隱患。及至中和元年三月,唐僖宗李儇在成都建立流亡小朝廷,發號施令,各地藩鎮紛紛出兵,在京城四面諸道行營都統鄭畋指揮下,包圍長安。四月,程宗楚、唐弘夫、王處存等率官軍夜入長安城,黃巢率部撤出長安後,引兵還襲,自諸門分入奪回長安。由於黃巢再次失去追殲官軍的時機,徹底打破官軍對長安的圍剿,不久,官軍捲土重來,繼續圍攻長安。當時,黃巢勢力尚強,在防禦中多次取得勝利,但僅僅滿足擊退某一官軍進攻,或奪回某一處失地。直到十一月,義軍將領孟楷和朱溫在富平(今陝西富平)襲破鄜、夏二軍返歸本道。大齊金統三年,唐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唐僖宗以王鐸兼中書令,充諸道行營都統,崔安潛為副都統,周岌、王重榮為都統左右司馬,諸葛爽、康實為左右先鋒使,時溥為催遣綱運租賦防遏使,王處存、李孝昌、拓跋思恭為京城東北西面都統,楊復光為南面行營都監使,準備對長安進行新的反攻。四月,王鐸率領兩川、興元之軍進駐靈感寺,涇原軍屯京西,易定、河中二軍屯渭北,邠寧、鳳翔二軍屯興平,保大、定難二軍屯渭橋,忠武軍屯武功,官軍再次包圍了長安。形勢對黃巢極為不利,號令所行不出同(今陝西大荔)、華(今陝西華縣),且因多年戰亂,百姓多躲避深山築柵自保,農事俱廢,長安城中米價大漲。在此時,黃巢率義軍艱苦奮戰。五月,分兵出擊興平,駐興平鄰寧軍、鳳翔軍退屯奉天。七月,派尚讓攻取宜君寨(今陝西宜君),恰遇大雪盈尺,義軍凍死十之二、三。九月,同州防禦使朱溫降唐。華州刺史李詳見狀也欲叛齊,黃巢知而殺之,以其弟黃思鄴為華州刺史,但為李詳舊部所不容。共推華陰鎮守使王遇為主,王遇便以華州降於王重榮。十月,諸道官兵會師關中,共討黃巢。王鐸又以墨敕召李克用來歸,不久又委其為雁門節度使。十二月,李克用率沙陀兵4萬至河中(今山西永濟蒲州鎮),派兵500先過黃河試探軍情。黃巢曾遣使與李克用講和;李克用放歸使者,引兵自夏陽渡河,進軍同州。大齊金統四年、唐中和三年(883年)正月,李克用派將李存貞,襲擊沙苑(今陝西大荔),戰敗黃巢之弟黃揆,遂進屯沙苑。李克用時年二十八,因一目微眇,時人稱為“獨眼龍”,少壯好勝。部騎兵將都穿黑衣,十分彪悍,人稱“鵶軍”。王鐸再表請命授予李克用為東北面行營都統,楊復光為東面都統監軍使,陳景思為北面都統監軍使。準備依賴沙陀兵征討黃巢,不料田令孜說他日久無功,不勝重任,罷其兵柄,委其為義成節度使。另以副都統崔安潛為東都留守,以都監西門思恭為右神策軍中尉,田令孜自請為十軍兼十二衛觀軍容使。二月十五日,李克用進軍乾吭(今陝西大荔西南),與河中、易定、忠武三軍會合。義軍宰相尚讓率兵15萬屯於梁田陂。十六日,雙方在此展開大戰,結果義軍戰敗,被俘斬數萬。與此同時,義軍將領王蹯、黃揆攻占華州,刺史王遇出逃。二十七日,李克用進圍華州。黃思鄴、黃揆據城固守。李克用分騎兵屯渭北,義軍屢為所敗,而且糧食又盡,形勢危急。三月初六,黃巢遣尚讓率兵救援華州,李克用、王重榮引兵迎戰於零口(今陝西臨潼),再破尚讓。李克用部占領華州,進軍渭橋,每夜令其將薛志勤、康君立潛入長安,殺人放火,燒積聚物資,擾亂人心。李克用與忠武將龐從、河中將白志遷等率軍先進,與大齊軍戰於渭南,一日三戰,官軍三戰三勝,義成、義武諸軍陸續殺到,大齊軍支持不住,損失慘重。四月初八,李克用率部從光泰門攻入長安。黃巢力戰不勝,巷戰又敗,於是率部眾退出京城,自蘭田進商山,沿途多遺珍寶於路,官軍爭相拾取,延誤了追擊時間,義軍按計畫撤退入河南境內。

戰爭點評

點評:從唐廣明元年十二月黃巢義軍進入長安,到唐中和三年四月大齊軍主力在黃巢帶領下退出長安,歷時二年零四個月,由於沒有抓住戰機,乘勝殲官軍有生力量,給反動勢力重新集聚復辟長安城提供了時機。導致長安城得而復失,使農民起義遭受重大損失,唐王朝得以在長安城復辟。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