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是中後期軍事上的一個亮點。

基本信息

簡述

唐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在唐與吐番的戰爭中,唐軍設伏襲擊吐蕃軍往援維州(治薛城,今四川理縣東北)的作戰。

戰役準備

十七年九月,唐朝劍南節度使韋皋與南詔王異牟尋配合在維州打敗蕃軍,並乘勝圍攻吐蕃所屬昆明城(今四川鹽源)。維州和昆明城守軍發出十萬火急的求援信,

戰役經過

次年正月,吐蕃調遣進攻靈州(治今寧夏靈武西南)、朔方(治今陝西靖邊東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北白城子)的蕃軍南下往援維州。由內大相兼東鄙五道節度兵馬都統群牧大使論莽熱率兵10萬解維州和昆明城之圍。韋皋聞訊派西川兵萬餘在吐蕃援兵必經之險要地帶設伏。論莽熱率蕃軍經過設伏地時,韋皋先派出唐兵向蕃軍挑戰,蕃軍中計,追殺唐軍,遂被引入埋伏圈。唐伏兵發起攻擊,蕃軍大亂,論莽熱被擒獲,士兵死亡大半。

歷史評價

此戰,唐軍圍點打援;在吐蕃援軍必經之地設伏,取得了勝利。這場戰役雖然比起盛唐時期的各大戰例不算特別出色,但是放到後期則是十分可喜的成就了。要知道,這時的大唐國力衰退,軍力不振,能取得殲敵數萬,而且對手又是強敵吐蕃的成績已屬來之不易,這實在不能不說是中後期軍事上的一個亮點。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