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昆明

昆明,雲南省省會,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北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相連,西南與玉溪市、東南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鄰,西與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東與曲靖市交界,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亞洲5小時航空圈的中心,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之一。昆明享“春城”之美譽,中國面向東南亞[世界地理概念]、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重要的旅遊、商貿城市,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昆明開放而時尚,濃縮了雲南的區位優勢,從兩千多年前的“南方絲綢之路”到開放的昆明一直是東亞大陸與中南半島、南亞次大陸各國進行經濟貿易往來及政治聯繫的陸路樞紐。“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中國昆明國際旅遊節”使昆明成為中國主要的會展城市之一。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23名。

基本信息

昆明市雖位於北緯亞熱帶,但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素以"春城"之稱而享譽中外。其特點一是春季溫暖,乾燥少雨,日溫變化大。月平均氣溫多在20℃以下。二是夏無酷暑,雨量集中,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60%以上,平均氣溫22℃。三是秋季溫涼,天高氣爽,雨水減少,霜期開始。四是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天睛少雨。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時左右,雨日4天左右,全季降雨量僅占全年的3--5%。昆明市是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名勝區。

昆明昆明

簡介

昆明昆明風光
昆明,雲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昆明還擁有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位於東經102度10分至103度40分,北緯24度23分至26度22分,東西最大橫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縱距220千米,城區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航空線),南達中越邊境515千米,西抵中緬邊境876千米,西南至中老邊境906千米。

昆明地理位置屬北緯亞熱帶,然而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素以“春城”而享譽中外。昆明氣候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1.春季溫暖,乾燥少雨,風高,蒸發旺盛,日溫變化大.2.夏無酷暑,雨量集中.3.秋季溫涼,天高氣爽,雨水減少,霜期開始.4.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乾、濕季分明.

景觀:西依西山之畔,是遊覽觀光的理想之地。昆明周圍,東有二碑,千佛塔,阿廬古洞,彩色沙林,南有撫仙湖,星雲湖,九龍池,通海秀山;西有安寧溫泉,祿豐古生物化石遺址;北有武定獅子山,祿勸彝文摩岩石刻。可為景點多矣,其中滇池和路南石林均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林更是世界自然遺產。

行政區劃

轄盤龍區、五華區、西山區官渡區東川區五個區和呈貢縣、晉寧縣、富民縣、嵩明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宜良縣、石林彝族自治縣(原名路南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八個縣及安寧市。
氣候

昆明四季溫暖如春,全年溫差較小,市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熱時月平均氣溫19℃,最冷時月平均氣溫7.6℃。

由於溫度、濕度適宜,日照長,霜期短,所以鮮花常年不謝,草木四季長青,昆明“春城”的美譽由此得來。

昆明日溫差較大,一天之中有四季,一下雨就成秋天了,在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去時別忘了帶件毛衣或外套。另外,昆明的雨季大多集中在5~10月,只要一下雨,氣溫就會降下來,這個時候前往,建議遊客最好帶件風衣。

地理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遙遠的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的盤龍江、翠湖、滇池等水域。

昆明市域總面積約21111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約249平方公里(2007)。總人口608萬。全省26個主要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人口 民族 文化

昆明昆明風光
雲南少數民族眾多,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有51個,其中人口超過5000人,並有一定聚居區域的有25個。在25個少數民族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等15個民族為雲南特有。1995年末,少數民族人口達1355萬人,居全國第二位。雲南少數民族人口分布,以聚居、雜居、散居三種類型並存、具有平面分布以邊疆為主、垂直分布以山區為主的明顯特徵。主要聚居於內地壩區和邊疆河谷的有回族、滿族、白族、納西族、蒙古族壯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水族等10個民族;主要聚居於半山區的有哈尼族、瑤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諾族等8個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區的有苗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獨龍族等6個民族;彝族在半山區和高山區都有分布。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遊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

歷史名稱

“鴨池”為元初蒙古人對昆明的稱呼,也作“押赤”或“雅歧”,

交通建設

昆明昆明風光
昆明市是雲南省的交通樞紐、通訊中心及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昆明機場是中國五大國際航空港之一,有飛往大阪、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12條國際航線、通往香港、澳門的兩條地區航線及通往國內各大中城市的約140條航線,以及省內的10條航線。現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貴陽、上海(滬昆鐵路)、昆明至南寧、昆明至內江、昆明至河口等12條鐵路乾支線,以及省內的廣大鐵路、昆玉鐵路、昆大鐵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達,有108、213、320、324、326等多條國道經過,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內各地和鄰省鄰國。
昆明目前在全國率先實施了"BRT"公交系統(快速公交系統),並在北京路實施了試點,使得公共汽車運量基本能與其他城市的捷運抗衡。2008年開始,昆明啟動一系列便民公交方案,方案包括:1、開始建設捷運1、2號線。2、規劃未來昆明其他捷運線路。3、規劃並建設昆明至周邊城市的輕軌線。4、規劃並建設昆明新機場專用高速、輕軌線。
由於現在昆明巫家壩國際機場已經不堪重負,超負荷運轉多年,因而,昆明已獲國務院批准並開始建設新國際機場,新機場將是全國第四大機場,位列北京、上海、廣州之後。新機場位於昆明市大板橋鎮,設計容量6000萬人次/年,設計機位108個,跑道4條,將於2010年完工,並接替巫家壩機場開始運營。

旅遊景點

•大觀樓•雲南民族村•圓通寺

•西山-龍門•筇竹寺

•滇池•大觀樓•九鄉風景區•世博園

•石林風景區•翠湖•圓通山

•金殿風景名勝區•昆明黑龍潭•玉龍灣•雲南陸軍講武堂•轎子雪山

民風民俗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匯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傈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純樸,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桿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民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繡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曆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民眾喜聞樂見。

教育

雲南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昆明大學

雲南農業大學

雲南財經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雲南師範大學

特色小吃

昆明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
小鍋米線
大救駕
燒餌塊
氣鍋雞
老奶洋芋
米涼蝦
宣威火腿
豆燜飯
洋芋燜飯
抓抓粉
春卷
紫米八寶飯
宜良烤鴨
開遠小卷
香竹烤飯
香茅草烤魚

昆明氣鍋雞

白族三道茶
燒豆腐
豌豆粉
喜洲粑
粑洋芋
粑粑路
南乳餅
大理乳
扇雞
樅菌
乾巴菌
牛肝菌
竹蓀松茸
虎掌菌
黑木耳
青頭菌耙
肉餌絲

昆明特產

昆明報春花
報春花

每當殘冬欲逝,新春來臨之際,報春花以最艷麗最熱情的姿態,綻放出萬紫千紅的花朵,展現出一片絢爛的錦霞,第一個報到春天的來臨。因此人們把報春花視為春天的使者。
春花又叫年景花或櫻草,屬於報春花科,報春花屬,原產我國西南部,其中雲南種類最多。我國共有報春花230種,雲南就有158種。其中多為野生種,從高山到平壩,從丘陵到深谷,處處都有報春花的蹤影。“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句名言在雲南如果用來指報春花是恰如其分的。春節前後,報春花與嬌艷的山茶,絢麗的杜鵑,晶瑩的玉蘭,頂霜傲雪的梅花,共同繪出絢麗多彩的畫卷,迎來雲貴高原的春天。

茶花

雲南山茶花,花大色艷,有的一株盛開萬朵,如火如荼,紅霞一片。山茶花早在1300多年前就被人們發現。栽培始於隋、唐,宋漸多,元代以後與日俱增。

杜鵑花

全世界共有杜鵑850多種,我國就有460餘種,占世界總數的54%;而雲南就有260餘種,占全國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占世界總數30%,可見雲南杜鵑種類之豐富。
雲南杜鵑花分布面廣,全省絕大多數縣區均有生長。大理的點蒼山、麗江玉龍雪山、中甸哈巴雪山等,都可見到漫山遍野萬紫千紅的杜鵑花。騰衝縣有一株高25米,地徑30.7米,冠幅60平方米的大樹杜鵑。春夏之交,萬花齊放,紅霞一片,稱得上是“世界杜鵑之王”。

昆明牙雕

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有立體牙雕和平面牙雕之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刻字組像,形象生動,雕工精細,設計精巧,是難得的工藝收藏珍品。小牙雕大約幾十元,大一點的上百元左右。

蠟染

蠟染是流行於雲南省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手工染印工藝品,昆明蠟染面料融合雲南少數民族的文化,圖案獨特新穎,古樸大方,一塊蠟染布的價格約15元左右。

路南挑花

路南挑花石林彝族自治縣撒尼人(彝族的一個支系)的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主要產品有背包、桌布、窗簾、服飾等。挑花手法多樣,有單面挑、雙面挑:有素色挑花,有新色絲線挑花。有的產品有挑、有繡、有補。其成品或精巧,或粗放,充分表現了撒尼人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木雕工藝品

這是用比較珍貴的木料雕製成的各種工藝品,古樸別致,深受遊客的青睞。比較集中的木雕工藝品銷售點一是花鳥市場,二是翠湖南路的眾多工藝品店。

昆明撒尼掛包
撒尼掛包

勤勞智慧的撒尼婦女,在迷人的石林風景的陶冶中,培養和發展了愛美的天性和精美的手工縫製技巧,備受海內外遊客歡迎的秀花掛包就是她們的傑作。它是一種生活用具,也是一種精美的民族民間工藝品,掛包的圖案及挑花技巧,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和地方色彩,是雲南民族掛包中的代表,曾獲得國家旅遊產品獎。

烏銅走銀

是雲南獨特的工藝美術技藝。產品以烏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以金或銀冷嵌其間,即呈現黑黃或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色態極其雅致。如使烏銅走銀與斑銅和制工藝品相結合,裝飾效果顯得更加鮮艷明朗。

錫工藝品

錫工藝品採用箇舊出產的高純精錫,經過溶化、壓片、下片、造型、車光等多道工序,再精鏤細雕,刻上各種圖案,精心製作而成。其成品潔白似銀、光亮如鏡、還具有耐酸鹼、無毒無味、防腐、不易氧化等特點。錫制工藝品品種繁多,巨細皆備,除生活用品外,還有許多精緻美觀的藝術品、欣賞品、禮品和獎品。

玉蘭花

玉蘭的花蕾綻開以前,象毛筆筆尖,故又稱木筆或辛夷,可入藥,有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玉蘭花瓣肥厚脆嫩,洗淨,從麵粉、白糖和水調成的麵糊中拖過,然後油煎,便成香嫩可口、別具風味的玉蘭餅

雲南斑銅

昆明青銅製造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西漢時期昆明地區就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奇異的地域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的青銅文化。斑銅工藝就是在吸收青銅、銅鼓製作技術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一朵奇葩。早在1915年的“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昆明的斑銅工藝品九龍鼎”就令世人驚嘆,被重金購走。斑銅製作工藝複雜,它採用獨特的工藝使銅和其他金屬混而不合,呈現出各種瑰麗的棱斑花紋,色彩金黃交錯,華貴高雅,因而取名斑銅。斑銅製品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及仿古製品,又有造型優美的、爐、瓶、罐、爵等靜製品,“孔雀冥王”、“五型薰爐”、“大犀牛”等被列為國家珍品而永久收藏。

雲南食用菌

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山多林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秋兩季,時晴時雨,為食用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極其有利的自然條件。雲南食用菌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在滇味菜餚中是名貴的“山珍”。其中最具經濟價值的是雞樅、松茸、竹蓀,此外還有牛肝菌、羊肚菌青頭菌、乾巴菌、猴頭菇等。

雲南水果

雲南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山高水長,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兼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各種時鮮水果,品種繁多,四季不斷,昆明街頭常年都有供應。著名的果品有:景谷象牙果,新平、元陽、元江、路江產的鳳梨,紅河、玉溪、思茅、德宏產的芝麻蕉、天寶蕉、矮腳蕉,河谷區的鳳梨蜜、呈貢的寶珠梨,昭通的青蘋果,昆明郊區的黃桃,昆明、陸良產的桃李、會澤、蒙自的石榴,河谷地區的酸角等。

昆明雲煙
雲煙

昆明捲菸廠生產的“雲煙”、“紅山茶”、“茶花”、“大重九”、“春城”等產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雲子

雲南圍棋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早年以永昌府(今保山市)生產的棋子質量較高,又稱永子,明清時期為進獻皇室的貢品,雲子古樸渾厚,手感舒適,色澤柔和,適於弈者作長時期的觀看與思考。白子潔白如玉,黑子在棋盤上呈漆黑色,手指夾住對著光看則呈碧綠色,素有“國寶”之稱。

扎染布

扎染布是大理周城鎮白族人民生產的傳統染織品。它以當地土靛為染料,把原色白布,經過人工紮成“八卦圖”、“蝴蝶”、“三塔倒影”、“梅花”等各種花樣,放到染液中冷染十餘次,一展開即得蘭底白花圖案。其特點是花色樸素大方,不易變色。製作服裝、室內窗、門帘、檯布、壁掛等裝飾用料、還可製作紀念袋、紀念巾等多種旅遊紀念品,深受遊客的喜愛。

珠寶玉石

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雲南形成了以昆明為心,以騰衝、瑞麗、盈江、芒市等地為依託的珠寶玉石集散地。剛玉類寶石有:紅寶石、藍寶石;綠柱石類有:祖母綠、海藍寶石、金剛石、石榴石(紫牙烏)、電氣石、紫水晶、黃玉、蛋白石、橄欖石、綠松石孔雀石、獨山玉、岫玉、瑪瑙珍珠等。其中翡翠最有名氣。翡翠是一種硬玉,主要產於緬甸。紅者為翡,綠者為翠。玉石多為翠,一旦出現翡,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寶中之寶。達到寶石級的翠玉有四種綠色調:祖母綠、秧草綠、蘋果綠、翠綠。好的翡翠的特點為:首先色澤艷麗、光彩奪目;其次質地堅硬、稀有。

名稱由來

古族名。漢晉時,居住在滇西滇東和滇中山區的“編髮,隨畜行徙”的一些部族,叫昆明諸種,或昆明之屬。是雲南境內人數最多和分布最廣的民族集團。當時,漢人把雲南境內各少數民族又泛稱為“夷”或“夷種”。稱大種曰“昆”,小種曰“叟”。與昆明人同時存在的還仍有嶲(音西)、笮、邛等同族部落。屬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的原始社會時期。他們多次阻斷了漢武帝尋求通身毒(印度)的通道。東漢時,劉尚渡瀘擊“昆明諸種”追至不韋(今施甸)並在洱海和保山地區設西部都尉(後改為永昌郡),管理這一帶的“昆明”人。住在滇池以東的“昆明”人,在他們住地都留有“昆明”這個地名。諸葛亮南征後,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青羌”,與交納賦稅的賨叟不同。他們當是住在山區從事遊牧的“昆明”人,與住在壩區從事農耕的“僰”、“叟”人處於垂直分布狀態。史載三國時雲南有所謂“上方夷”和“下方夷”之分。“上方夷”即是山居的昆明人。西晉以後,朱提郡的“叟”人和“僰”人大量西遷,滇東遂成為“昆明”人的主要聚居地區。由於居住在“爨”氏統治地區的東部,後來又稱為“東爨”。但族屬上區別於“西爨”。蜀漢時,原居住在滇西的“昆明人”,又大量移居至滇中和滇東北與原來居住在那裡的“昆明”人匯合。隋唐五代時聚居在滇東北的昆明人曾建立過“羅殿國”。“滇僰”西遷和“昆明”東遷,是東漢至隋唐時期民族遷徙的主流。
民國時期,昆明曾改稱“雲南”,後又改回“昆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