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是唐永隆二年(681年),唐禮部尚書裴行儉率軍在今山西北境長城內外,擊破反唐的東突厥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溫傅軍的作戰。


戰役經過

唐攻東突厥黑山之戰後(參見朔州、黑山之戰),突厥餘眾再圍雲州(治今山西大同),被代州都督竇懷愆、右領軍中郎將程務挺率部擊破。二年正月,突厥又攻原(治今寧夏固原)、慶(治今甘肅慶陽)等州。唐廷於初五令右衛將軍李知十等率兵屯涇(治今甘肅涇川北)、慶二州,以備突厥。時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為可汗,與阿史德溫傅連兵反唐,進犯唐地。唐廷於二十三日命檢校右衛大將軍裴行儉為定襄道大總管,右武衛將軍曹懷舜、幽州都督李文暕為副,率軍進擊,企圖擊破突厥,安定北方。三月,懷舜與副將竇義昭領前軍北進。因輕信關於伏念與溫傅均在黑沙(今內蒙呼和浩特東北)以北、左右只有20名騎兵以下、乏糧的軍情報告,便留老弱於瓠盧泊(今呼和浩特東北),率輕銳倍道兼行,欲尋突厥決戰。但至黑沙,一無所見,人馬疲頓,只得引兵徐還。及至長城北,方遇溫傅部,雙方小戰即各自引去。懷舜等撤至橫水,又遇伏念軍。於是懷舜、義昭、文暕及副將劉敬同四軍合為方陣,且戰且行,過一日,伏念軍乘風進擊,唐軍擾亂,懷舜等棄軍而走,唐軍大敗,死者甚眾。懷舜等聚集散兵,收斂金帛賄賂伏念,與其約和得還。伏念部也向北撤去。閏七月,行儉軍於代州陘口(今山西代縣西北陘嶺關口),施反間計,使伏念與溫傅互相猜忌。於是伏念留下妻子、輜重於金牙山,親率輕騎南下欲襲懷舜部。行儉乘其後方空虛,即令副將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務挺自石地道,率軍突襲突厥牙帳金牙山。伏念再與懷舜約和而還,及至金牙山,失其妻子、輜重,士卒又多染疾病,被迫引軍北走細沙(今地不詳)。行儉遂令副總管劉敬同、程務挺等率單于府兵追擊;伏念表示請執溫傅以自效,行儉答應降而不殺。但伏念尚有猶豫,又自恃道遠,估計唐軍必不能至,疏於戒備。唐軍迅速趕到細沙,伏念驚亂,不能整其部眾,遂執溫傅來降,盡平突厥餘部。
點評:此戰,裴行儉於進攻中用間,適時捕捉戰機,乘虛奔襲突厥牙帳,繼而快速追擊,迫使阿史那伏念猝不及防,不得不執阿史德溫傅而降。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