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之戰

涇陽之戰:唐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在唐與突厥的戰爭中,突厥乘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大舉入侵關中,在涇陽(今屬陝西)被唐涇州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擊敗,但仍繼續南下至渭水便橋北,與李世民簽約後撤軍的作戰。

戰役經過

武德九年六月,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取了皇位繼承權。八月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突厥頡利可汗認為李世民剛即帝位,內部矛盾尚未全部解決,統治秩序還未安定,遂與突利可汗合兵20萬,大舉入侵唐邊,很快進至涇州(治安定,今甘肅涇川北涇河北岸)、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武功鎮)一帶。二十四日,突厥軍進至高陵縣(今屬陝西)。二十六日,尉遲敬德率軍在涇陽與突厥交戰,大破突厥,擒獲突厥俟斤(官名)阿史德烏沒啜,斬首乾余級。但是,突厥主力並未受損,二十八日,頡利可汗率軍進至渭水便橋北岸,派大將執失思力入朝,以觀唐廷虛實。在嚴峻形勢下,李世民認為若閉門固守,稍有示弱的表現,必然助長頡利可汗的氣焰,促使其縱兵大掠。於是他果斷地扣押執失思力,親自出玄武門(長安太極宮北面正門),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直馳至渭水河邊,大聲斥責頡利可汗背棄盟約。俄而各路唐軍陸續趕到,旌旗盔甲遮天蔽日。李世民命大軍迅速布陣,自己仍單獨與頡利可汗對話。頡利見執失思力去而未返,李世民已挺身而出,唐軍陣容齊整,似早有準備,大為恐懼,遂請求講和。突厥大小首領亦紛紛下馬,圍繞著李世民下拜。時唐軍諸將爭相請求出戰,但李世民認為自己剛剛即位,國家尚未安定,百姓並未富足,應當休養生息,以撫慰為務。一旦開戰,必有死傷,徒增百姓艾怨。即使此役獲勝,也未見得能徹底平定突厥,他們一定會千方百計圖謀報復,後患無窮。因此李世民決定採取“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策略,“卷甲韜戈,啗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志意驕惰,不復設備,然後養威伺釁,一舉可滅也”。(《資治通鑑》卷191)乃下詔同意議和。三十日,李世民與頡利在便橋會盟,宰馬歃血,並贈其大量金帛,頡利遂率軍北撤。

點評

此次便橋會盟,李世民臨危不亂,在剛登帝位,內亂初平,國力不足,不具備發動大規模反擊的條件下,乃先採取強硬恣態鎮住突厥,然後接受和議,迫使突厥退兵。這樣既解除了京城之危,又為以後反擊東突厥確定了總的戰略方針。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