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擊焉耆之戰

唐擊焉耆之戰

唐貞觀十八年(644年)九月,唐西州道行軍總管郭孝恪率兵攻占焉耆國都(今新疆焉耆西南)的作戰。

基本信息

唐擊焉耆之戰起因

焉耆國早在貞觀初年即遣使入貢,一直與唐保持良好關係。十四年,西突厥重臣屈利啜的弟弟迎娶了焉耆王之女,約為唇齒之邦。焉耆從此對唐的貢賦多有缺漏。十八年九月,詔令安西都護郭孝恪為西州道行軍總管。率步騎3000齣銀山道進攻焉耆。

唐擊焉耆之戰結果

適逢焉耆王弟頡鼻葉護兄弟三人來至西州(在今新疆吐魯番東南高昌遺址),孝恪遂以頡鼻弟栗婆準為嚮導。焉耆城四面環水,國王突騎支仗恃地形險惡疏於防備。郭孝恪率軍倍道兼行,夜至城下,命將士泅水渡河,拂曉時發起進攻,登上城堞,斬俘7000多人,擒獲突騎支。郭孝恪留栗婆準代理國政,帶著突騎支凱鏇。三日後,屈利啜率.西突厥救兵趕至,囚栗婆準,令輕騎5000追趕郭孝恪,至銀山(今新疆託克遜西)被郭孝恪擊敗。焉耆人擁立栗婆準堂兄薛婆那支為國王,仍然依附西突厥

唐擊焉耆之戰唐擊焉耆之戰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