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種姓]

突厥[種姓]

突厥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和西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突厥源流說法諸多,莫能統一。公元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於中國史冊。公元550年,突厥破鐵勒。公元552年,突厥部落建立汗國。公元553年,滅柔然。公元554年,統一鐵勒以及整個漠北地區,逐漸統一大興安嶺到鹹海之間的廣闊土地。公元583年,東西突厥以阿爾泰山為界分立。唐初,東西突厥滅亡於唐,高宗末東突厥復國。公元743年,維吾爾人起兵反抗突厥,於745年滅突厥,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爭中消亡,或者融入維吾爾人,或者南下中原,受到唐朝招撫。唐朝滅西突厥以後,西突厥的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也活躍於西域地區。突騎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擴張起了重大作用,葛邏祿則在唐末以後的中亞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喀喇汗王朝就是葛邏祿聯合西遷的維吾爾人部落建立的。現代的突厥也指突厥語民族,突厥語民族是今中亞和西亞的主要民系之一。今天的“突厥”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各個民族的統稱,大多是歷史上受突厥人統治從而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後裔,主要民族有土耳其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維吾爾人、烏茲別克人、土克曼人、撒拉爾人,亞塞拜然人、韃靼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雅庫特人等。其範圍西到西亞,東到中國的新疆、青海。突厥語族的人口不到2億。

基本信息

來源

海右遺黎說

突厥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歸結起來有五種。

唐朝史學家李延壽編著的《北史》卷99:

突厥者,其先居西海(薛宗正認為西海指的是鹹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後為鄰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足斷其臂,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餌之,及長,與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殺之。使者見在狼側,並欲殺狼。於時若有神物,投狼於西海之東,落高昌國西北山。山有洞穴,穴內有平壤茂草,周迥數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長,外托妻孕,其後各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最賢,遂為君長,故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其本也。漸至數百家,經數世,有阿賢設者,率部落出穴中,臣於蠕蠕。

漠北索國說

唐朝編撰的《周書》卷50:

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阿謗卻等性並愚痴,國遂被滅。泥師都既別感異氣,能征占風雨。取二妻,雲是夏神、冬神之女。一孕而生四男:其一變為白鴻;其一國於阿輔水、劍水之間,號為契骨;其一國於處折水;其一居跋斯處折施山,即其大兒也。山上仍有阿謗步種類,並多寒露,大兒為出火溫養之,鹹得全濟,遂共奉大二為主,號為突厥。

這個說法認為突厥起源於匈奴以北的漠北索國。

海神胤裔說

唐段成式《酉陽雜殂》卷4:

突厥之先,日射摩舍利海神,神在阿史德窟西。射摩有神異……

這個說法認為突厥起源於海東阿史德窟。

平涼雜胡說

唐長孫無忌等所纂之《隋書》卷84:

突厥之先,平涼雜胡也,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世居金山之陽,為蠕蠕鐵工。金山形似兜鍪,俗號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

這個說法認為突厥起源於漢地平涼。

高昌北山說

這個說法來自《周書》,認為,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後被鄰國所滅,當時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士兵見他年小,沒忍心殺死他,便將他砍去雙腳扔到荒草中。後來,小孩被一隻母狼救去,長大以後與狼結合,鄰國國王聽說這小孩已長大,怕有後患,便派人將他殺了,殺他的人,見他身旁有一條狼,也想一起殺掉,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邊的山洞裡。在那個山洞裡,狼生下10個小男孩,他們逐漸長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後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爾泰山一帶,阿爾泰山形似作戰時的頭盔,當地人稱其為突厥,所以他們就以突厥為族號了。

突厥汗國

概況

突厥標誌和意義突厥標誌和意義

5世紀中突厥歸附於柔然,為其煉鐵奴。徙於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 因金山形似戰盔“兜鍪”,俗稱突厥,因以名其部落。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數百家,後來突厥部落有數萬人,多數人來源於周圍的鐵勒部落人。6世紀時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遣使向西魏獻方物。546年合併鐵勒部5萬餘落(戶), 勢力逐漸強盛,故後來將所有鐵勒後裔成為突厥。552年突厥又大敗柔然,以漠北為中心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隸制政權。最盛時疆域東至遼海(遼河上游), 西瀕西海(今鹹海), 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 南臨阿姆河南。“可汗”為最高首領,

其子弟稱“特勤”,將領稱“設”。分轄地為“突利”(東部)、“達頭”(西部)。 可汗廷帳在東、西兩部之間鄂爾渾河上游一帶。汗國官制有28級。稅法規定對普通牧民、黑民(戰爭中歸附者)“徵發兵馬、科稅雜畜”。曆法以動物紀年。5世紀始創製突厥文,亦名鄂爾渾~葉尼塞文,是古代北方民族

最古老的文字。1889年在鄂爾渾河發現《闕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後,始為世人所知。據《新唐書》、《舊唐書》的《突厥傳》,前一碑文的漢文為唐玄宗撰。突厥在隋唐時期與中原漢族政治經濟聯繫密切。582年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其中東突厥可汗汗室為原統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後,故東突厥仍經常被直呼為“突厥”。630年、659年,東西突厥先後統一於唐。680年,南遷的東突厥之後北返復國,建立後突厥汗國,745年亡於回紇。原來突厥汗國所屬鐵勒諸部乃大多附於回紇汗國,還有少量突厥南下附唐。

突厥興起

突厥興起之前,突厥部落是柔然汗國的臣屬。516年,突厥由高昌北山定居金山,成為柔然鍛奴。522年阿史那大葉護參加了柔然對高昌的戰爭。540年,突厥這個名詞初次見於中原史冊。

公元550年(西魏大統十六年),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率領部眾,打敗和合併了高車(鐵勒)各部五萬餘帳,開始發展壯大起來,並且受到西魏的重視。551年,西魏長樂公主遠嫁突厥。552年突厥打敗柔然,阿史那土門稱伊利可汗,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勢力迅速擴展至整個蒙古高原。突厥汗國建立以後,人數比較少的突厥人融合了大量鐵勒人,突厥人的體貌特徵也從白種人變成黃白混種。553年,突厥聯合西魏再次破柔然,到554年,突厥基本消滅柔然各個殘餘部落。555年,高昌臣服突厥,柔然最後的可汗被殺,突厥的勢力延伸到西域。

這時華北西魏(北周)與東魏(北齊)政權並立,雙方均懾於新興突厥汗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也互相為了消滅對方,均採取向突厥納貢、和親的政策,以換取突厥帝國的支持,至少是中立。而突厥則藉機以和平或戰爭手段,獲得大量經濟利益。突厥一般採取與北周聯盟,共同壓制比較強大的北齊,有時候也處在中立位置。

南北朝末期形勢圖南北朝末期形勢圖

突厥的擴張並沒有停止,560年左右,突厥征伐吐谷渾,征戰西域,乃至聯合波斯滅白匈奴,今天新疆以及中亞河中地區成為突厥汗國的疆土。突厥強盛時期疆土東到大興安嶺、遼河流域,西到鹹海和中亞河中地區。569年,隨著突厥的擴張,突厥和波斯發生矛盾,遂和東羅馬帝國聯合共同對抗波斯薩珊王朝。這個時期是突厥汗國武力最鼎盛的時期。

580年,突厥在西域設立小可汗,統管阿爾泰山以西的地區,這是突厥日後分裂的重要根源。

581年楊堅代周,建立隋朝,停止向突厥的歲貢。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穩,從甘肅一帶向隋朝發起大舉進攻,隋文帝不得不發兵抵禦,並修築長城。同時,581年,東突厥沙缽略可汗即位,西突厥達頭可汗拒絕承認沙缽略可汗名義上的宗主地位,在隋朝的離間和攻擊下,583年東西突厥正式分裂,並引發內戰。

東突厥

583年,突厥汗國分裂。突厥雖然分裂,但是東突厥仍然有很強大的軍事實力,對隋朝邊境造成重大壓力。

587年,東突厥都藍可汗即位,而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敗,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並且承認他的可汗地位,讓他在河套地區建國,冊封突利為啟民可汗,做隋的盟邦,東突厥自此分裂,加上589年隋滅陳統一中國,隋朝在和突厥的對抗中處於上風。

600東,突厥都藍可汗死,西突厥多次攻擊啟民可汗,並且侵擾隋朝邊境。

602年(仁壽二年)春,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渡黃河,掠奪啟民可汗部下男女6千人,牲畜20多萬頭。隋雲州道行軍元帥楊素率諸軍追擊,大破阿勿思力俟斤軍,奪回全部被俘人口及被掠畜群,交還啟民可汗。當時有許多突厥人投降。長孫晟又建議啟民可汗派遣若干使者,分道前往北方招撫鐵勒諸部等。

603年(仁壽三年),鐵勒的思結、伏利具、渾、斛薩、阿拔、仆骨等10多部,背叛達頭可汗,歸附啟民可汗。奚、霫等5部也內遷。達頭可汗西奔吐谷渾,從此在歷史上消失。啟民可汗把達頭的部眾收歸自己統率。長孫晟送啟民可汗北遷磧口(今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西)使他更便於管理整個東突厥汗國。啟民可汗每年向隋朝貢。

609年(大業五年)十一月,啟民可汗病死。隋煬帝為此“廢朝三日”,以示哀悼。立其子咄吉世(又作咄吉)為始畢可汗。

幾年以後,始畢可汗的力量逐漸強大。隋朝右光祿大夫裴矩建議削弱他的勢力,辦法是將宗室女嫁給始畢之弟叱吉設,並封他為南面可汗。但是,叱吉不敢接受。始畢可汗知道這件事以後,對隋朝很不滿。裴矩又認為突厥人本來很單純,容易離間他們,只是由於突厥汗國中有許多狡猾的西域胡人給他們出謀劃策,所以不好對付。特別是其中的史蜀胡悉最為詭計多端,備受始畢可汗信任,必須除掉此人。經隋煬帝同意後,裴矩派人將史蜀胡悉誘騙到馬邑“互市”,加以殺害。始畢可汗得知事實真相以後,不再向隋遣使朝貢。

東突厥疆域圖東突厥疆域圖

615年(大業十一年)八月,隋煬帝巡狩北塞。始畢可汗率領數十萬騎兵南下,準備襲擊煬帝。義成公主事先派人暗中通知隋朝。煬帝避入雁門郡城(今山西省代縣)。齊王楊暕率後軍守崞縣(治今山西省原平縣北崞陽鎮)。突厥大軍攻克雁門郡41座城池中的39座,僅雁門、崞兩城未被攻破。隋軍拆民房的材料增修防禦工事。雁門城中15萬軍民只剩下20天的口糧。九月份,隋東都和許多郡的救兵紛紛匯聚忻口(今山西省忻縣北忻口鎮)。隋大軍雲集,在義成公主的努力下,東突厥撤軍。

隋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以後,一些地方割據勢力乘機崛起。當時,隋朝因內亂、分裂而嚴重削弱,而東突厥則因內部統一而轉向強大。東起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都降附於它。突厥控弦之士多達百餘萬。中原的許多漢人也因避亂而遷入突厥分布地區。因此,北方的割據者們,為爭取外援而紛紛同突厥聯繫,甚至俯首稱臣。

唐高祖李淵起兵時,從劉文靜之議,和好突厥,親自寫信與突厥始畢可汗聯繫

619年(唐武德二年),始畢可汗率部渡過黃河,至夏州(治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和梁師都會合。他另以五百騎支援劉武周進入句注山(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準備進攻太原。這時,始畢因病死亡,突厥撤軍。唐高祖在長樂門為始畢可汗發哀,命群臣至突厥使臣的館舍弔唁,並遣使者送段物三萬作為給喪家的禮物。始畢可汗之子什缽苾年幼,未能嗣位。其弟俟利弗設立,是為處羅可汗。處羅復以隋義成公主為妻。

620年,處羅可汗死,處羅可汗弟咄苾嗣位,是為頡利可汗。頡利是啟民可汗第三子。他又以義成公主為妻。

頡利可汗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入攻并州,擄男女5000餘口;又曾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更於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之時率兵20萬直逼唐都長安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里,京師震動。唐太宗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臣下及將士隔渭水與頡利對話。頡利既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太宗許以金帛財物、與之結盟,乃領兵而退。(“渭水之盟”)

627年,薛延陀反東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國,東突厥走向衰落和動亂,唐朝冊封薛延陀可汗,對抗突厥。

貞觀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柴紹、薛萬徹,統兵10萬,分道出擊突厥。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逃竄,李在白道截擊,降其部眾五萬餘人。兩將又督兵疾進,大破敵軍,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時值當年三月,東突厥滅亡。懾於大唐天威,“西北諸蕃,鹹請上(太宗)尊號為天可汗”。唐軍打敗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

634年(貞觀八年)頡利死,封贈歸義王,葬於灞水(今陝西省渭河支流灞河)之東。

東突厥滅亡以後漠北地區形勢東突厥滅亡以後漠北地區形勢

唐太宗在突利可汗故地設定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頡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雲中都督府。永徽元年(650年)唐平突厥車鼻可汗,“突厥諸部盡為封疆之臣”,乃於其地設瀚海都護府,領狼山、雲中、桑乾三都督府,蘇農等二十四州,與燕然都護府壤地交錯。龍朔三年(663年),移治雲中古城,改名雲中都護府,移燕然都護府於磧北,並改名瀚海都護府,遂以磧為界,磧南諸都督府州隸雲中。麟德元年(664年),改名單於大都護府,轄境北距大漠,南抵黃河。

西突厥

583年,突厥汗國分裂,東西突厥交戰。西突厥汗國強盛時期疆域從山西到中亞河中地區。

587年(隋開皇七年),突厥阿波可汗大邏便被葉護可汗處羅侯生擒。西突厥立達頭

可汗一後裔為泥利可汗繼其位。泥利妻向氏為“中國”人,生子達曼。泥利死後,達曼繼位為泥撅處羅可汗。向氏再嫁泥利可汗弟婆實特勤。

西突厥汗國西突厥汗國

600年(隋朝開皇末年),婆實和向氏至隋京朝覲,因突厥內亂,留在京師鴻臚寺居住。達頭可汗敗亡以後,處羅可汗成為西突厥最高統治者。處羅治國無道,臣民多叛。605年(隋大業元年),他發兵襲擊鐵勒諸部,又猜疑薛延陀部生變,殺其酋長數百人。因此鐵勒各部都起來反對處羅,多次打敗他。隋朝黃門侍郎裴矩聞處羅可汗國亂,並思念其母向氏,建議朝廷招撫他。608年(大業四年),隋煬帝派遣司朝謁者崔君肅至西突厥慰諭。處羅受詔,遣使貢汗血馬。

609年(大業五年)十二月,處羅至隋京朝覲。第二年正月,煬帝分處羅可汗內附部眾為三部分:其弟闕度設率領老弱萬餘人,至會寧(治所在今甘肅省永登東南)居住;特勤阿史那大奈領餘眾居樓煩(治所在今山西省靜樂縣);封處羅為曷薩那可汗,領五百騎常從皇帝巡幸。處羅曾從征高麗。

618年(唐武德元年)十二月處羅歸長安,唐高祖降榻歡迎,與他同坐,封之為歸義郡王。後被東突厥始畢可汗派人殺死。

泥撅處羅可汗歸隋以後,西突厥立其叔射匱可汗為主。射匱可汗開拓疆域,東至金山(今阿爾泰山),西至海(今鹹海),玉門關以西諸國都附屬於他。其王庭設於龜茲北三彌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北依契克巴什河一帶之山)。射匱可汗與東突厥可汗為敵。他約死於619年(唐武德二年)或稍前。其弟統葉護可汗繼位。

統葉護可汗智勇雙全,擅長指揮作戰,率控弦之士數十萬人,北並鐵勒,西拒波斯,南接罽賓,稱霸西域。遷王庭於石國北千泉(今中亞塔什乾北庫馬雷克至滅爾基一帶)。他授予西域諸國之王“頡利發”稱號,給每國派吐屯一人進行監督,徵收貢賦。統葉護可汗和唐朝經常有外交聯繫,因為東突厥阻礙而沒有和唐朝和親。

西突厥強盛以後,統葉護很自負,引起部眾怨恨,葛邏祿部大都叛離了他。628年(貞觀二年)他被伯父殺死。他的伯父自立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

莫賀咄原先僅為一小可汗,他自稱大可汗後國人不服。弩失畢部共同推舉泥孰莫賀設為可汗。泥孰不肯就位,迎立統葉護可汗子咥力特勤,是為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肆葉護和莫賀咄互相攻擊,戰鬥不止。由於西突厥內亂,原先役屬的西域諸國和鐵勒各部紛紛叛離。肆葉護是前可汗之子,所以西突厥部眾大都擁護他。西面的都陸可汗以及莫賀咄部的酋長多數歸附肆葉護。

630年(貞觀四年),莫賀咄兵敗,逃往金山,被泥孰殺死。諸部共推肆葉護為西突厥大可汗。肆葉護為人多疑狠毒,殺功臣乙利小可汗,並誅滅其宗族,引起部下人人自危。632年(貞觀六年)秋,肆葉護遭設卑達乾與弩失畢部攻擊,逃往康居,不久死亡。西突厥迎立泥孰,是為咄陸可汗。634年(貞觀八年),泥孰病死。其弟同娥設繼位,是為沙缽羅咥利失可汗。638年(貞觀十二年),欲谷設被立為乙毗咄陸可汗,與咥利失大戰,未分勝負。於是,以伊列河(今伊犁河)為界,雙方分地而治。

639年(貞觀十三年),咥利失之臣俟利發吐屯勾結欲谷設作亂,咥利失逃往拔汗那(今中亞費爾乾納盆地),在那裡死亡。弩失畢部立其弟之子薄布恃勤為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

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建牙於睢合水北,稱南庭。其轄境東以伊列河為界。龜茲、都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國、史國、何國、穆國、康國等皆受其節度。他屢次向唐遣使朝貢。641年(貞觀十五年)秋七月,唐太宗命左領軍將軍張大師往授璽書,冊立他為可汗,並賜給鼓纛。

當時乙毗咄陸可汗欲谷設建牙鏃曷山西,稱北庭,其轄境西以伊列河為界。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結骨、觸木昆等部附屬於他。乙毗咄陸可汗與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互相攻戰。不久,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被乙毗咄陸殺死。乙毗咄陸可汗兼併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部眾,西破吐火羅。他自恃強大,扣留唐朝使者,進攻伊州(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唐朝反擊,大破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逃到吐火羅。

649年(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逝世以後,唐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叛變,阿史那賀魯招集離散的西突厥部落後勢力逐漸強大。他聽說唐太宗已經逝世,即陰謀奪取西州。

651年(永徽二年)春,擔任唐朝右驍衛中郎將的賀魯之子咥運竟勸說其父率部反唐西走,擊破乙毗射匱可汗,兼併其部眾。賀魯設牙帳乾雙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溫泉縣境內)及千泉,自稱沙缽羅可汗。咄陸五啜、弩失畢五俟斤、處月、處密及西域諸國都歸附於他。賀魯以咥運為莫賀咄葉護。

653年(永徽四年),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死,其子頡苾達度設稱真珠葉護。他與賀魯發生矛盾,聯合五弩失畢,擊敗賀魯。

655年(永徽六年)夏五月,唐朝任命右屯衛大將軍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這一年,頡苾達度設曾幾次請求唐朝發兵征討賀魯。唐朝派豐州都督元禮臣前去冊封頡苾達度設為可汗,至碎葉城被賀魯派兵阻攔,未能抵達。

656年(顯慶元年)冬,程知節軍至鷹娑川,前軍總管蘇定方擊敗西突厥騎兵四萬人。唐軍至怛篤城後班師。

西突厥滅亡以後西域形勢西突厥滅亡以後西域形勢

657年(唐顯慶二年)春。唐朝派出兩路人馬向西突厥進發。冬十二月,蘇定方軍抵達金山(今阿爾泰山)西,擊敗五咄陸之一處木昆部,該部俟斤歸降。蘇定方率軍至曳咥河(今喀喇額爾齊斯河)西,賀魯舉西突厥十萬騎兵來拒。蘇定方以唐及回紇萬餘騎兵迎敵,賀魯大敗。第二天唐軍繼續追擊,五弩失畢全部投唐。五咄陸得知賀魯兵敗,奔南道歸附唐安撫大使阿史那步真。蘇定方命令蕭嗣業和回紇婆閏追擊賀魯,唐軍冒雪晝夜兼程前進。至金牙山,縱兵破賀魯牙帳,俘敵數萬人。賀魯渡伊麗水西逃。蘇定方追至碎葉水,盡奪賀魯部眾。賀魯及子咥運逃至石國(今塔什乾)蘇咄城,城主伊涅達干將他們逮捕,送往石國。石國王將賀昏父子交給唐將蕭嗣業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國亡。

657年(唐顯慶二年)唐平賀魯以後,在五咄陸部設定昆陵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為興昔亡可汗,兼驃騎大將軍,昆陵都護。在五咄陸的處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祿屋闕部落置鹽泊都督府,攝舍提墩部落置雙河都督府,鼠尼施處半部落置鷹娑都督府,突騎施索葛莫賀部落置嗢鹿州都督府,突騎施阿利施部落置潔山都督府。658年(顯慶三年),又在葛邏祿三部置三府:謀落部落置陰山州都督府,踏實部落置玄池州都督府,熾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後來又從大漠州中劃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

唐朝又在五弩失畢部置蒙池都護府,以阿史那步真為繼往絕可汗,兼驃騎大將軍,蒙池都護。當時蒙池和昆陵兩都護府都隸屬於安西都護府。

658年(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移治龜茲(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南至於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都隸屬安西。661年(龍朔元年)西域吐火羅歸附唐朝,原來西突厥強盛時期統治區域基本歸入唐的統治。

702年(長安二年),增設北庭大都護府,統轄昆陵、蒙池兩個都護府。據《新唐書》記載,除上述昆陵都護府下屬十個都督府外,北庭大都護府還管轄輪台州等十三個都督府。北庭大都護府的治所在庭州金滿縣,其遺址為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

後突厥

唐朝時經常南下的突厥騎兵唐朝時經常南下的突厥騎兵

自公元630年突厥頡利可汗被俘,東突厥亡國以後,在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時期內,唐朝統治下

的東突厥各部基本上穩定。但由於朝廷常徵調他們東征西討,漸漸引起突厥民眾不滿,而突厥上層有人有一定的野心,於是滋生了復國思想。

679年)冬十月,單于大都護府下屬突厥酋長阿史德溫傅、奉職率所轄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長回響他們,部眾共達數十萬人。

680年春三月,唐朝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裴行儉大破突厥軍於黑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北),擒酋長奉職。泥熟匐可汗為其部下所殺。突厥叛軍餘眾退守狼山(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西北),溫傅部又從夏州(治所在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迎頡利可汗族侄伏念,北渡黃河,立為可汗。

681年(開耀元年),伏念與溫傅連兵進攻原州(治所在今寧夏固原縣)、慶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慶陽縣)。這年秋季,伏念逮捕溫傅,向裴行儉投降。裴行儉答應保伏念不死,但回京後裴炎妒忌裴行儉功大,唆使唐高宗殺死伏念。為突厥上層人物的再次叛唐埋下了禍根。

682年(永淳元年),阿史那骨咄陸又叛。他的祖父本是唐朝單于都護府雲中都督舍利元英屬部的酋長,世襲吐屯之職。伏念死後,他率17人出走,逐漸聚眾至700人,並占領黑沙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北)。他通過招集伏念亡散殘部的辦法,使部眾增至5000人,並抄掠九姓鐵勒大批羊馬,從而勢力逐漸強盛,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他任命其弟默啜為殺(即設,官名),咄悉匐為葉護。從此開始了後突厥時期。

其時,單于都護府檢校降戶部落(官名)阿史德元珍因犯法被長史王本立囚禁。當骨咄祿入侵時,元珍請求由他去勸諭突厥諸部撤退,以贖自己的罪過。當他到達敵營後即向對方投降。骨咄祿任命他為阿波達乾,統率全部兵馬。於是骨咄祿、元珍寇并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及單于都護府(治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西北)北境,殺嵐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嵐縣北嵐城)刺史王德茂。後被唐將薛仁貴擊潰。

683年(弘道元年)春二月,後突厥先後寇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縣)、媯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西南);三月,圍單于都護府,殺司馬張行師;夏五月寇蔚州(治所在今山西省靈丘縣),殺刺史李思儉;684年(光宅元年)秋七月寇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朔縣)。

由於後突厥頻繁入侵,這年九月唐朝任命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為單于道安撫大使,以防禦突厥侵擾。但同年冬十二月,程務挺因代被囚待斬的內史裴炎申辯,違反武則天的旨意,竟蒙冤被殺。後突厥統治者得此訊息後,因大敵已亡,特設宴歡慶,但又為程務挺立祠,每次出兵前都前往祭禱。

後突厥汗國後突厥汗國

685年(垂拱元年)春夏間,後突厥寇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縣);第二年春二月寇昌平(治所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南),被唐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擊退;同年八月又攻朔州,黑齒常之等在黃花堆(今山西省山陰縣黃花梁)大破其軍;冬十月,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貪功冒進,孤軍深入磧北追擊後突厥,全軍復沒。武則天大怒,稱骨咄祿為“不卒祿”。

骨咄祿自立為可汗後,東征西討,頻繁出擊。據突厥文《闕特勤碑》記載,他先後進攻過唐朝北部、九姓鐵勒、三十姓韃靼、契丹、奚等,共出征47次,其中親自參加戰鬥20次,奠定了後突厥汗國的基業。693年(長壽二年)冬十一月,骨咄祿病卒。其子年幼。其弟默啜自立為可汗。

默啜成為後突厥可汗之初,曾於693年(長壽二年)臘月進攻靈州,殺掠當地官吏和人民。在這以後,他為了鞏固其篡奪的汗位,改變策略,討好中原王朝以取得支持。

695年(天冊萬歲元年)冬十月,默啜遣使請降。這時早已稱為周朝皇帝的武則天非常高興,冊授他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696年,契丹反叛唐朝,突厥幫助唐朝擊潰契丹,武則天冊立默啜為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

697年(萬歲通天二年)春三月,默啜向唐朝求豐、勝、靈、夏、朔、代六州突厥降戶及單于都護府之地,以及谷種、繒帛、農器、鐵等物。武則天將六州降戶數千帳(戶)送交默啜,並給他谷種4萬斛、雜彩5萬段、農具3千件、鐵4萬斤。後突厥國力大為增強。

是年夏,契丹孫萬榮將老弱婦女以及器仗資財留在新築的城中,自己領精兵進攻幽州。默啜得知此訊息後,發兵奪取契丹新城,俘虜了全部人口,掠奪了所有物資。當時孫萬榮正與唐軍對峙,軍心大亂。唐將楊玄基與奚族的軍隊趁機前後夾擊,孫萬榮兵敗被家奴殺死。其殘餘部眾和奚、霫兩族降於後突厥。

698年夏六月,武則天命內侄孫淮陽王武延秀前往後突厥,準備娶默啜女為妃。八月,武延秀到達後突厥南廷(都城)黑沙城。默啜卻說:“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兒邪!此豈天子之子乎!”他將武延秀拘留,並揚言要用武力幫助李氏恢復唐朝。接著,他發兵襲擊華北河北道、河東道和關內道邊境州縣。武則天起先任命其內侄武重規等領兵反擊默啜,但毫無成效。武則天又任命李顯為河北道元帥,討伐突厥,實際上領兵出征的是副元帥狄仁傑。默啜得知唐朝大軍將出發,即將從趙州、定州掠奪的男女八九萬人全部殺死,從五回道(在今河北省易縣西)撤退,一路上掠奪、殘殺百姓,搶劫財富、牲畜,不計其數。武則天手下的一些大將,雖擁有重兵卻不敢逼近默啜。只有狄仁傑領兵10萬追擊,但未能追上。默啜回到漠北後擁兵40萬,占地萬里,西北諸民族都歸附於他。因此,他很輕視中原王朝。

699年(聖歷二年),默啜任命其弟咄悉匐為左廂察,骨咄祿之子默矩為右廂察,各領兵2萬多人;又任命自己的兒子匐俱為小可汗,地位在左、右兩察之上,統轄處木昆等十姓部落,領兵4萬多人,稱拓西可汗。

703年(長安三年)夏六月,默啜派其臣莫賀達乾向武則天提出,嫁其女給皇太子之子為妻。接著又派大臣移力貪汗入朝,獻馬千匹及方物,以謝許婚之意。武則天在宿羽亭設盛宴款待來使,並賜予重賞。704年(長安四年)秋八月,由於雙方已建立“和親”關係,默啜放還被扣留了6年的淮陽王武延秀。

即706年(神龍二年)冬十二月,默啜又進攻靈州鳴沙縣,繼進原州(治所在今寧夏固原縣)、會州(治所在今甘肅省靖遠縣)等地,奪走隴右牧馬萬餘匹。唐中宗取消與後突厥聯姻的計畫,懸賞“能斬獲默啜者封國王,授諸衛大將軍”。默啜殺唐行人(使者)假鴻臚臧思言。

707年(景龍元年)冬十月,唐朝任命左屯衛大將軍張仁願(亶)為朔方道大總管,擊敗來犯的後突厥軍。

後突厥興起以後,朔方軍與突厥以黃河為界。張仁願趁默啜西征突騎施之機,乘虛而入,奪取漠南,在黃河北築三座受降城。中受降城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東受降城在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西受降城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西南。三城首尾相應,截斷了後突厥南侵之路。又在牛頭朝那山(今內蒙古固陽縣東)北設定烽候1800所。從此,後突厥不能越山南下放牧,朔方不再遭其寇掠。唐朝因此減少鎮兵數萬人。

711年(景雲二年)春正月,默啜遣使請和,唐睿宗李旦同意。712年(先天元年)夏六月,唐左羽林大將軍孫佺等在襲擊奚與契丹時,被奚族大首領李大酺俘虜。李將他們送交默啜。默啜殺之。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廢除與默啜的婚約。

默啜既無法南侵,改向西域擴張。714年(開元二年)春二月,他派遣其子同俄特勤和妹夫火拔頡利發石阿失畢等進攻北庭都護府,被都護郭虔瓘打敗,同俄被擒殺。閏二月,火拔頡利發石阿失畢因失去同俄特勤,不敢回去,與其妻投唐,被封為燕山郡王,授左衛員外大將軍。默啜勢力日衰,欲依靠唐朝的威望,以號令北方其它各民族。714年夏四月,他又向唐皇室遣使求婚,並自稱“乾和永清太駙馬”。

714年秋九月,葛邏祿等部首領至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降唐。十月,西突厥十姓部落胡祿屋等部一萬多戶到北庭都護府歸降。715年(開元三年)春二月,默啜之婿“高麗莫離支高文簡,與跌都督思太,吐谷渾大酋慕容道奴,郁射施大酋鶻屈頡斤、苾悉頡力,高麗大酋高拱毅”等率領1萬餘帳,脫離後突厥,至唐朝邊境歸附,被安置在黃河南面原先降唐突厥居住過的地區。同年秋,默啜進攻九姓鐵勒。九姓首領思結都督磨散等降唐。

716年(開元四年)夏六月,默啜北征九姓鐵勒拔野古部,在獨樂水(今蒙古國土拉河)大破該部。默啜恃勝輕歸,毫無防備,途遇拔曳固潰散的戰士頡質略突然從柳林中躍出,將他殺死。當時唐朝大武軍子將郝靈荃出使在突厥,頡質略便和他一起將默啜的首級送至唐都城。九姓鐵勒中的拔曳固、回紇、同羅、霫、仆固五部一起歸附唐朝,被安置在大武軍(治所在今山西省朔縣東北馬邑)北。

默啜的兒子小可汗繼位,但被前可汗骨咄祿之子闕特勤殺死。默啜的諸子和親信全部被殺。闕特勤擁立其兄左賢王默棘連為後突厥君主,是為毗伽可汗。毗伽任命闕特勤為左賢王,掌管全部兵馬。

毗伽可汗初立時,部落離散,形勢困難。他任用其岳父暾欲谷為謀主。暾欲谷是後突厥舊臣,雖已七十多歲,但老謀深算,本民族人很信服他。他對毗伽可汗起了很好的輔佐作用。河曲的突厥降戶跌思泰、阿悉爛等聽到毗伽可汗即位的訊息,紛紛返回後突厥。毗伽既得思泰等來歸,力量壯大,準備南侵唐朝。暾欲谷認為應該休養幾年,並且反對建立城池、寺廟等。

720年(開元八年),唐朔方大總管王晙奏請從西面調動拔悉密部,東面調動奚、契丹兩族兵,於秋季同至稽落水掩襲毗伽可汗牙帳。突厥等拔悉密孤軍深入時攻擊,拔悉密軍被他追至北庭擊潰。冬十一月,暾欲谷回軍經赤亭(今新疆鄯善縣東北七克騰),掠奪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的羊群和馬群,並擊敗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的軍隊。毗伽可汗因此聲威大振。

第二年(721年)春二月,毗伽可汗遣使求和,又連年遣使向唐貢獻方物,並且求婚。725年(開元十三年)夏四月,毗伽派大臣阿史德頡利發向唐朝進貢。頡利發扈從唐玄宗東巡封禪泰山。冬十二月,頡利發辭歸,唐玄宗厚加賞賜,但終究沒有允許與後突厥聯姻。

在這以後,毗伽可汗每年都派大臣至唐朝覲。727年(開元十五年)秋,吐蕃寫信給毗伽,約他一起侵擾唐邊境,毗伽不但予以拒絕,並且將吐蕃的來信送交唐朝。唐玄宗很讚許毗伽的誠意,在紫宸殿設宴款待送信來的後突厥大臣梅錄啜。又允許在朔方軍西受降城設立互市,每年以縑帛數十萬匹與後突厥交換軍馬,以壯大騎兵隊伍,並改良馬種。從此中原的馬匹更加強壯。

731年(開元十九年)春三月,後突厥左賢王闕特勤死。唐朝派金吾將軍張去逸等送唐玄宗璽詔前往弔奠。並為他立祠廟,刻石為像。唐朝派去6名繪畫高手,在廟的四壁精心繪製闕特勤臨陣作戰的壁畫。734年,後突厥大臣梅錄啜下毒謀殺毗伽可汗。毗伽在毒藥發作但尚未身死時,發兵殺死梅錄啜及其族黨。

毗伽可汗死後,國人立其子為伊然可汗。伊然可汗曾由唐朝冊封。但不久他就病死。其弟繼立為苾伽骨咄祿可汗,唐朝派遣右金吾衛將軍李質冊封他為登利可汗。登利年幼,其母婆匐參予政事,國人不服。登利的堂叔分掌兵馬,在東者稱左殺,在西者稱右殺。

741年(開元二十九年),登利忌左右兩殺權勢過大,與母親合謀,誘右殺至可汗牙帳,將他殺死,奪其軍隊。左殺判闕特勤害怕被殺,先發制人,攻殺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為可汗。新可汗很快被骨咄葉護殺死,另立其弟為可汗。接著骨咄葉護又殺掉這可汗,自立為可汗。

後突厥內亂頻繁,唐玄宗命左羽林將軍孫老奴招撫回紇、葛邏祿、拔悉密等九姓鐵勒部落。

742年(天寶元年)秋八月,拔悉密、回紇、葛邏祿三部聯合攻殺骨咄葉護,推舉拔悉密酋長為頡跌伊施可汗,回紇和葛邏祿的首領分別擔任左、右葉護。後突厥另立判闕特勤之子為烏蘇米施可汗,並以其子葛臘哆為西殺。唐玄宗遣使勸說烏蘇米施可汗內附,他不聽勸告。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列重兵於磧口,進行威脅。烏蘇米施害怕,口頭上表示願降,但實際上進行拖延,並不前來。王忠嗣動員拔悉密、維吾爾、葛邏祿進攻後突厥。烏蘇米施逃走。王忠嗣出兵,取突厥右廂。後突厥西葉護阿布思、西殺葛臘哆、默啜之孫勃德支、伊然可汗小妻余塞匐、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登利可汗女余燭公主等率領部眾千餘帳,先後降唐。九月,唐玄宗登花萼樓歡宴來歸的後突厥諸首領,並分發給他們很多賞賜。

744年秋八月,拔悉密攻殺烏蘇米施可汗。後突厥殘部立其弟鶻隴匐白眉特勤繼位,是為白眉可汗。後突厥大亂。唐玄宗命朔方節度使王忠嗣乘其亂出擊,破後突厥左廂阿波達乾等11部。回紇和葛邏祿一起攻殺拔悉密頡跌伊施可汗。回紇首領骨力裴羅南下占領突厥故地,745年(天寶四載)正月,骨力裴羅擊殺後突厥白眉可汗,送其首級至長安。後突厥毗伽可汗妻骨咄祿婆匐可敦率眾歸唐。唐玄宗封她為賓國夫人,每年供給她“粉直”20萬。

至此,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後突厥,在唐朝和回紇的聯合攻擊下,國亡。從此以後,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歷史舞台,繼之而起的是回紇汗國。後突厥滅亡以後,突厥大部併入回紇,突厥一詞逐漸少見於中國史冊。

現代突厥

概述

突厥人分布突厥人分布

現代突厥人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多個操突厥語族的民族的總稱。突厥語民族主要有哈薩克人,土克曼人,維吾爾人,撒拉族,韃靼人(新疆及周邊地區的塔塔爾族),亞塞拜然人,烏茲別克人,吉爾吉斯人和雅庫特人等。

現代突厥語民族分布在土克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亞塞拜然。此外在俄羅斯遠東(雅庫特),伊朗(亞塞拜然人),中東歐各地和中國新疆、青海也分布有突厥語民族(撒拉爾,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塔爾,烏茲別克等族)。2009年,突厥議會建立。

突厥語民族的各民族之間語言近似,有些語言甚至可以直接互相交流。有些突厥語民族在中亞地區有一定的地位,比如土克曼、哈薩克。

突厥語民族群主要分布的國家與地區
國家與地區 分布的主要突厥系民族 人口 國家民族文化分區 突厥分支 地理
哈薩克斯坦 哈薩克族 約1200萬 突厥文化區 西北分支: 欽察 中亞、 中東歐
烏茲別克斯坦 烏茲別克族 約2600萬 突厥文化區 東南分支: 葛邏祿 中亞
土克曼斯坦 土克曼族 約800萬 突厥文化區 西南分支:烏古斯 中亞、西亞
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族 約550萬 突厥文化區 西北分支:欽察 中亞
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族 約900萬 突厥文化區 西南分支:烏古斯 西亞、中東歐
伊朗 亞塞拜然族等 約1300萬 波斯文化區 西南分支:烏古斯 西亞
中國 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撒拉族,柯爾克孜族等 約1200萬 華夏 文化區 多重 東亞
俄羅斯 塔塔爾族、哈薩克族,哈卡斯等 約1200萬 斯拉夫文化區 多重 中東歐、 北亞
塔吉克斯坦 烏茲別克族、哈薩克族等 約120萬 波斯文化區 多重 中亞

泛突厥主義

泛突厥主義,又稱大突厥主義,是一種民族沙文主義思潮,主要受影響的是各個突厥語民族像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亞塞拜然人,吉爾吉斯人,維吾爾人等。泛突厥主義者主張所有操突厥語族語言的民族聯成一體,組成一個突厥斯坦。

泛突厥主義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得到廣泛傳播並紮下根,決不是偶然的,因為這種思想正好迎合了奧斯曼買辦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政治需要。1889年建立的青年土耳其黨,在政治上主張君主立憲制,妄圖建立一個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來統治所有操突厥語族語言的民族、範圍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到阿爾泰山、甚至從地中海延伸至太平洋的突厥大帝國,因而極力吹噓和鼓動泛突厥主義。

泛突厥主義也是現代中西亞恐怖主義思潮的根源之一。

文化

突厥汗國文化

突厥族曾以狼為圖騰,崇拜太陽天地,崇信中亞的拜火教,後又信奉佛教。葬俗有坐葬和火葬;婚俗中尚存“收繼婚”,外族嫁入者亦無例外。突厥汗國最高首領稱“可汗”,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官爵依次分為二十八等。突厥的兵制與其遊牧和射獵的經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其軍隊大體可分三種,侍衛之士,控弦之士,拓揭;軍事編制與部落組織相結合,其酋長與部民的從屬關係及父子宗法關關使軍隊組織穩固,戰鬥力強。突厥早期刑法規定簡單而嚴厲,說明當時已處於以男子為中心的私有制社會。突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有粘著現象,有固定語序,後置詞由一定的格構成,無前量詞,有大量的來自漢語、阿拉伯語、波斯語、俄語、蒙古語和藏語的借詞;突厥文字大約創造和使用子公元六世紀,屬拼音文字,其重要文獻大多是一些記載可汗或貴族的文治武功的碑銘。

突厥語民族由於地理位置與人文因素,較多的接受西亞地區先進民族的文化。公元840年,回鶻汗國崩潰,龐特勤率領維吾爾人數萬帳來到七河流域與費爾乾納,同當地的西突厥部落葛邏祿一道建立喀喇汗王朝。公元874年,在的中亞興起了波斯人建立的薩曼王朝,薩曼王朝多次向喀喇汗王朝等中亞突厥人展開大規模軍事進攻,將帶回來的突厥族俘虜培養成伊斯蘭化的衛隊~古拉姆近衛軍,同時成批精美的波斯商品、工藝品等貨物湧入中亞,波斯蘇菲派托缽僧也前赴後繼來到中亞,傳播伊斯蘭教與波斯文化,這使得大批突厥人皈依伊斯蘭教。後來薩曼王朝的一位波斯王爺因為政治原因,來到喀喇汗庭避難,同時將波斯伊斯蘭文化帶到了汗庭之中,喀喇汗可汗薩圖克·布格拉汗是第一位皈依伊斯蘭教的突厥可汗,他於915年(一說934年)繼位,在他的帶領之下,伊斯蘭教逐漸在喀喇汗王朝境內普及。喀喇汗王朝將突厥文化同波斯~伊斯蘭文化加以糅合,形成了新式的突厥~伊斯蘭文化,這種文化此時相當繁榮,中亞北方的克普恰克人、烏古斯人等突厥系民族也接受了伊斯蘭教。同時,薩曼王朝的突厥古拉姆將軍阿爾普特勤在962年建立伽色尼王朝,這個王朝的第七位統治者馬赫穆德最早使用“蘇丹”頭銜,並率領突厥大軍遠征北印度,將伊斯蘭教傳播到北印度地區。

語言

突厥人主要講各種突厥語。突厥語為黏著語,屬阿爾泰語系,跟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是近親語言。

史籍記載

古代突厥人復原圖古代突厥人復原圖

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後為鄰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足斷其臂,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餌之,及長,與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殺之。使者見在狼側,並欲殺狼。於時若有神物,投狼於西海之東,落高昌國西北山。山有洞穴,穴內有平壤茂草,周迥數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長,外托妻孕,其後各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最賢,遂為君長。

故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本也。漸至數百家,經數世,有阿賢設者,率部落出於穴中,臣於蠕蠕。至大葉護,種類漸強。當魏之末,有伊利可汗,以兵擊鐵勒,大敗之,降五萬餘家。遂求婚於蠕蠕主。阿那瑰大怒,遣使罵之。伊利斬其使,率眾襲蠕蠕,破之。卒,弟阿逸可汗立,又破蠕蠕。病且卒,舍其子攝圖,立其弟俟叔稱為木桿可汗。

或雲突厥本平涼雜胡,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世居金山之陽,為蠕蠕鐵工。金山形似兜鍪,俗號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

又曰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阿謗卻等性並愚痴,國遂被滅。泥師都既別感異氣,能征占風雨。取二妻,雲是夏神、冬神之女。一孕而生四男:其一變為白鴻;其一國於阿輔水、劍水之間,號為契骨;其一國於處折水;其一居跋斯處折施山,即其大兒也。山上仍有阿謗步種類,並多寒露,大兒為出火溫養之,鹹得全濟。

遂共奉大兒為主,號為突厥,即納都六設也。都六有十妻,所生子皆以母族姓,阿史那是其小妻之子也。都六死,十母子內欲擇立一人,乃相率於大樹下,共為約曰:“向樹跳躍,能最高者,即推立之。”阿史那子年幼而跳最高,諸子遂奉以為主,號阿賢設。此說雖殊,終狼種也。

其後曰土門,部落稍盛,始至塞上市繒絮,願通中國。西魏大統十一年,周文帝遣酒泉胡安諾盤陀使焉。其國皆相慶曰:“今大國使至,我國將興也。”十二年,土門遂遣使獻方物。時鐵勒將伐蠕蠕,土門率所部邀擊破之,盡降其眾五萬餘落。恃其強盛,乃求婚於蠕蠕主。阿那瑰大怒,使人詈辱之曰:“爾是我鍛奴,何敢發是言也!”土門亦怒,殺其使者,遂與之絕,而求婚於魏。周文帝許之,十七年六月,以魏長樂公主妻之。是歲,魏文帝崩,土門遣使來吊,贈馬二百疋。廢帝元年正月,土門發兵擊蠕蠕,大破之於懷荒北。阿那瑰自殺,其子庵羅辰奔齊,餘眾復立阿那瑰叔父鄧叔子為主。土門遂自號伊利可汗,猶古之單于也;號其妻為可賀敦,亦猶古之閼氏也。亦與齊通使往來。

土門死,子科羅立。科羅號乙息記可汗,又破叔子於沃野北賴山。且死,舍其子攝圖,立其弟俟斤,是為木桿可汗。

俟斤一名燕都,狀貌奇異,面廣尺余,其色赤甚,眼若琉璃,剛暴,勇而多知,務於徵伐。乃率兵擊鄧叔子,破之。叔子以其餘燼奔西魏。俟斤又西破嚈噠,東走契丹,北並契骨,威服塞外諸國。其地,東自遼海以西,至西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屬焉。抗衡中國,後與魏伐齊,至并州。

其俗:被髮左衽,穹廬氈帳,隨逐水草遷徙,以畜牧射獵為事,食肉飲酪,身衣裘褐。賤老貴壯,寡廉恥,無禮義,猶古之匈奴。其主初立,近侍重臣等輿之以氈,隨日轉九回,每回臣下皆拜,拜訖乃扶令乘馬,以帛絞其頸,使才不至絕,然後釋而急問之曰:“你能作幾年可汗?”其主既神情瞀亂,不能詳定多少。

臣下等隨其所言,以驗修短之數。大官有葉護,次設,次特勤,次俟利發,次吐屯發,及余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世為之。兵器有角弓、鳴鏑、甲、槊、刀、劍、佩飾則兼有伏突。旗纛之上,施金狼頭。待衛之士謂俟斤部眾既盛,乃遣使請誅鄧叔子等,周文帝許之,收叔子已下三千人,付其使者,殺之於青門外。三年,俟斤襲擊吐谷渾破之。周明帝二年,俟斤遣使來獻。保定元年,又遣三輩,貢其方物。時與齊人交爭,戎車歲動,故連結之,以為外援。初,恭帝時,俟斤許進女於周文帝,契未定而周文崩。尋而俟斤又以他女許武帝,未及結納,齊人亦遣求婚,俟斤貪其幣厚,將悔之。至是,武帝詔遣涼州刺史楊薦、武伯王慶等往結之。慶等至,諭以信義,俟斤遂絕齊使而定婚焉。

仍請舉國東伐,於是詔隨公楊忠率眾一萬與突厥伐齊。忠軍度陘嶺,侯斤率騎十萬來會。正月,攻齊主於晉陽,不克,俟斤遂縱兵大掠而還。忠還,言於武帝曰:“突厥甲兵惡,賞罰輕,首領多而無法令,何謂難制馭?由比者使人妄道其強盛,欲令國家厚其使者,身往重取其報。朝廷受其虛言,將士望風畏懾。但虜態詐健,而實易與耳。今以臣觀之,前後使人皆可斬也。”武帝不納。是歲,俟斤復遣使來獻,更請東伐。詔楊忠率兵出沃野,晉公護趣洛陽以應之。會護戰不利,俟斤引還。五年,詔陳公純、大司徒宇文貴、神武公竇毅、南安公楊薦往逆女。天和二年,俊斤又遣使來獻。陳公純等至,俟斤復貳於齊。會有雷風變,乃許純等以後歸。四年,又遣使貢獻。

突厥文字突厥文字

俟斤死,復舍其子大邏便而立其弟,是為他缽可汗。他缽以攝圖為爾伏可汗,統其東面;又以其弟褥但可汗為步離可汗,居西方。自俟斤以來,其國富強,有凌轢中夏之志。朝廷既與之和親,歲給繒絮、錦彩十萬段。突厥在京師者,又待以優禮,衣錦食肉,常以千數。齊人懼其寇掠,亦傾府藏以給之。他缽彌復驕傲,仍令其徒屬曰:“但使我在南兩個兒孝順,何憂無物邪?”齊有沙門惠琳,掠入突厥中,因謂他缽曰:“齊朕受天明命,子育萬方,愍臣下之勞,除既往之弊。回入賊之物,加賜將士;息在路之人,務於耕織。凶醜愚暗,未知深旨,將大定之日,比戰國之時,乘昔世之驕,結今時之恨。近者,盡其巢窟,俱犯北邊,而遠鎮偏師,逢而摧翦,未及南上,遽已奔北。

且彼渠師,其數凡五,昆季爭長,父叔相猜,世行暴虐,家法殘忍。東夷諸國,盡挾私讎;西戎群長,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骨之徒,切齒磨牙,常伺其後。達頭前攻酒泉,于闐、波斯、揖怛三國,一時即叛;沙缽略近趣周盤,其部內薄孤、東紇羅尋亦翻動。往年利稽察大為高麗、靺鞨所破,沙毗設又為紇支可汗所殺。與其為鄰,皆願誅剿,部落之下,盡異純人。千種萬類,仇敵怨偶,泣血拊心,銜悲積恨。圓首方足,皆人類也,有一於此,更切朕懷。彼地咎徵妖作,將年一紀。乃獸為人語,人作神言,雲其國亡,訖而不見。每冬雷震,觸地火生。

種類資給,唯借水草,去歲四時,竟無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燒盡,飢疫死亡,人畜相半。舊居之地,赤土無依,遷徙漠南,偷存晷刻。斯蓋上天所忿,驅就齊斧,幽明合契,今也其時。

故選將練兵,贏糧聚甲,義士奮發,壯夫肆憤,願取名王之首,思撻單于之背。此則王恢所說,其猶射癰,何敵能當,何遠不克。但皇王舊跡,北止幽都,荒遐之表,文軌所棄,得其地不可而居,得其人不忍皆殺。無勞兵革,遠規溟海。

普告海內,知朕意焉。

於是河間王弘、上柱國豆盧績、竇榮定、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並為元帥,出塞擊之。沙缽略率阿波、貪汗二可汗來拒戰,皆敗走。時虜飢不能得食,粉骨為糧,又多災疫,死者極眾。

既而沙缽略以阿波驍悍,忌之,因其先歸,襲擊其部,大破之,殺阿波母。

阿波還無所歸,西奔達頭可汗。達頭者,名玷厥,沙缽略之從父也,舊為西面可汗。既而大怒,遣阿波率兵而東,其部落歸之者將十萬騎,遂與沙缽略相攻。又有貪汗可汗,素睦於阿波,沙缽略奪其眾而廢之,貪汗亡奔達頭。沙缽略從弟地勤察,別統部落,與沙缽略有隙,復以眾叛歸阿波。連兵不已,各遣使詣闕,請和求援,上皆不許。

會千金公主上書,請為一子之例,文帝遣開府徐平和使於沙缽略。晉王廣時鎮并州,請因其釁乘之,上不許。沙缽略遣使致書曰:“辰年九月十日,從天生大突厥天下賢聖天子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致書大隋皇帝:使人開府徐平和至,辱告言語,具聞也。皇帝是婦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兒例,兩境雖殊,情義是一。今重疊親舊,子子孫孫,乃至萬世不斷。上天為證,終不違負。此國所有羊、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繒彩,都是此物。彼此不異也。”文帝報書曰:

“大隋天子貽書大突厥伊利俱盧設莫何沙缽略可汗:得書,知大有好心向此也。

既是沙缽略婦翁,今日看沙缽略共兒子不異。既以親舊厚意,常使之外,今特別遣大臣虞慶則往彼看女,復看沙缽略也。”沙缽略陳兵列其寶物,坐見慶則,稱病不能起,且曰:“我伯父以來,不向人拜。”慶則責而喻之。千金公主私謂慶則曰:“可汗豺狼性,過與爭,將齧人。”長孫晟說諭之,攝圖屈,乃頓顙受璽書,以戴於首。既而大慚,其群下因相聚慟哭。慶則又遣稱臣,沙缽略謂其屬曰:

“何名為臣?”報曰:“隋國臣,猶此稱奴。”沙缽略曰:“得作大隋天子奴,虞僕射之力也。”贈慶則馬千匹,並以從妹妻之。

時沙缽略既為達頭所困,又東畏契丹,遣使告急,請將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川內。有詔許之。沙缽略因西擊阿波,破擒之。而阿拔國部落乘虛掠其妻子。官軍為擊阿拔,敗之,所獲悉與沙缽略。沙缽略大喜,乃立約,以磧為界。因上表曰:“大突厥伊利俱盧設始波羅莫何可汗臣攝圖言:大使、尚書右僕射虞慶則至,伏奉詔書,兼宣慈旨,仰惟恩信之著,愈久愈明,徒知負荷,不能答謝。突厥自天置以來,五十餘載,保有沙漠,自王蕃隅,地過萬里,士馬億數,恆力兼戎夷,抗禮華夏,在於戎狄,莫與為大。頃者,氣候清和,風雪順序,意以華夏其有大聖興焉。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豈敢阻兵恃險,偷竊名號?今便感慕淳風,歸心有道。雖復南瞻魏闕,山川悠遠,北面之禮不敢廢。當令侍子入朝,神馬歲貢,朝夕恭承,惟命是親。

雍虞閭遣使詣闕,賜物三千段,每歲遣使朝貢。時有流人楊欽,亡入突厥中,謬雲彭國公劉昶與宇文氏謀反,令大義公主發兵擾邊。都藍執欽以聞,並貢勃布、魚膠。其弟欽羽設部落強盛,都藍忌而擊之,斬首於陣。其年,遣其母弟褥但特勤獻于闐玉杖,上拜褥但為柱國、康國公。突厥部落大人相率遣使貢馬萬匹,羊二萬口,駝、牛各五百頭。尋遣請緣邊置市,與中國貿易,詔許之。

敘陳亡以自寄曰:“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榮華實難守,池台終自平。富貴今安在?

空事寫丹青。杯酒恆無樂,弦歌詎有聲?余本皇家子,飄流入虜庭,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唯有《昭君曲》,偏傷遠嫁情。”上聞惡之,禮賜益薄。公主復與西突厥泥利可汗連結,上恐其為變,將圖之。會主與所從胡私通,因發其事,下詔廢之。恐都藍不從,遣奇章公牛弘將美妓四人以啖之。時沙缽略子曰染乾,號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上令裴矩謂曰:“當殺大義公主方許婚。”突利以為然,復譖之。都藍因發怒,遂殺公主於帳。

都藍因與突利可汗有隙,數相征伐,上和解之,各引兵去。十七年,突利遣使來逆女,上舍之太常,教習六禮,妻以宗女安義公主。上欲離間北狄,故特厚其禮,遣牛弘、蘇威、斛律孝卿相繼為使。突厥前後遣使入朝,三百七十輩。突利本居北方,以尚主故,南徙度斤舊鎮,錫賚優厚。雍虞閭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乾!”於是朝貢遂絕,數為邊患。

現代突厥語族語言圖現代突厥語族語言圖

十八年,詔蜀王秀出靈州道擊之。元帥,左僕射高熲率將軍王察、上柱國趙仲卿並出朔州道,右僕射楊素率柱國李徹、韓僧壽出靈州道,上柱國燕榮出幽州,以擊之。雍虞閭與玷厥舉兵攻染乾,盡殺其兄弟子女,遂渡河入蔚州。染乾夜以五騎與隋使長孫晟歸朝。上令染乾與雍虞閭使者因頭特勤相辯詰,染乾辭直,上乃厚待之。雍虞閭弟都速六棄其妻子,與突利歸朝。上嘉之,敕染乾與都速六樗蒱,稍稍輸以寶物,用歸其心。六月,高熲、楊素擊玷厥,大破之。拜染乾為意利珍豆啟人可汗,華言意智健也。啟人上表謝恩。上於朔州築大利城以居之。時安義公主以卒,上以宗女義城公主妻之。部落歸者甚眾。雍虞閭又擊之,上復令入塞。雍虞閭侵掠不已,遂遷於河南,在夏、勝二州間,發徒掘塹數百里,東西距河,盡為啟人畜牧地。

大業三年,煬帝幸榆林,啟人及義城公主來朝行宮,前後獻馬三千匹。帝大悅,賜帛萬三千段。啟人及義城公主上表曰:“已前聖人先帝莫緣可汗存日,憐臣,賜臣安義公主,臣種末為聖人先帝憐養。臣兄弟妒惡,相共殺臣。臣當時無處去,向上看只見天,下看只見地,實憶聖人先帝言語,投命去來。聖人先帝見臣,大憐臣死命,養活勝於往前,遣臣作大可汗坐著也。突厥百姓死者以外,還聚集作百姓也。至尊今還如聖人先帝於天下四方坐也,還養活臣及突厥百姓,實無少短。至尊憐臣時,乞依大國,服飾法用一同華夏。”帝下其議,公卿請依所奏,帝以為不可。乃詔曰:“君子教人,不求變俗,何必化諸削衽,縻以長纓?”乃璽書答啟人,以為磧北未靜,猶復征戰,但使存心孝順,何必改衣服也。帝法駕御千人大帳,享啟人及其部落酋長三千五百人,賜物二千段,其下各有差。復下詔褒寵之,賜路車、乘馬、鼓吹、幡旗,贊拜不名,位在諸侯王上。帝親巡雲中,溯金河而東,北幸啟人所居。啟人奉觴上壽,跪伏甚恭。帝大悅,賦詩曰:“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輦回,氈帳望風舉,穹廬向日開。呼韓頓顙至,屠耆接踵來,索辮擎膻肉,韋韌獻酒杯。何如漢天子,空上單于台?”帝賜啟人及主金瓮各一,及衣服、被褥、錦彩;特勤以下各有差。

先是,高麗私通使啟人所,啟人不敢隱境外之交,是日,持高麗使見。敕令牛弘宣旨謂曰:”朕以啟人誠長奉國,故親至其所。明年當往涿郡。爾回日,語高麗主,宜早來朝。“使人甚懼。啟人乃扈從入塞至定襄,詔令歸蕃。朝於東都,禮賜益厚。是歲,疾終,上為廢朝三日。

其子吐吉立,是為始畢可汗。表續尚公主,詔從其俗。十一年,來朝於東都。

其年,車駕避暑汾陽宮。八月,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

西突厥者,木桿可汗之子大邏便也。與沙缽略有隙,因分為二,漸以強盛。

相關信息

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峰會通過《阿拉木圖宣言》

突厥突厥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2011年10月21日宣布,首屆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峰會通過了旨在夯實多邊合作基礎、提高務實合作水平的《阿拉木圖宣言》。

納扎爾巴耶夫是21日在首屆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峰會結束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作上述表示的。當天上午,峰會在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圖舉行,納扎爾巴耶夫和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吉爾吉斯斯坦過渡時期總統奧通巴耶娃以及土耳其副總理博茲達分別率本國代表團參會。

納扎爾巴耶夫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與會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討論了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成員國共同應對世界經濟困境的具體措施,並就推動多邊經貿和投資合作、提高各國過境運輸潛力、加強人文領域交流等交換了意見。他還表示,理事會20日成立了實業家委員會,這是有關各國在新的高度推動務實經貿合作的開始。

突厥語國家合作理事會由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亞塞拜然和土耳其組建,旨在推動突厥語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加強合作交流。據悉,下一屆理事會峰會將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

世界上著名的遊牧民族

在冷兵器時代,世界上有許多遊牧民族,據說其中最大的是西非的富拉尼族人,中國的北方少數民族曾經是最強悍的,最有戰鬥力的。他們不僅多次征服過中原,也征服過歐洲和近東,讓我們了解一下世界各地遊牧民族。
柏柏爾人
澳大利亞土著
匈奴
回鶻
山戎

柔然
鐵勒
丁零
貝都因人
布須曼人
契丹
印第安人
東胡

敕勒
薛延陀
靺鞨
吉普賽
涅涅茨人
女真
俾格米人
鮮卑

党項族
吐谷渾
室韋
哈薩克族
突厥
羌族
富拉尼族
烏桓
車師
烏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