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洺之戰

臨洺之戰

唐建中二年,河東節度使馬燧等在臨洺一帶大破魏博節度使田悅的重要作戰。

基本信息

簡介

唐建中二年(781年),河東節度使馬燧等在臨洺(今河北永年)一帶大破魏博節度使田悅的重要作戰。

戰役詳情

大曆十二年(777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與平盧節度使李正己、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和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相互勾結,期望把受封的土地傳給子孫。

因而田承嗣死後,李寶臣等人竭力為其繼承權向朝廷請命,使田悅當了節度使。田悅襲位初比較謹慎,對朝廷很恭敬。馬燧上表奏稱田悅必反,提請德宗李适注意。建中二年,田悅屢為李寶臣子李惟岳世襲父位請命。德宗打算掃除前朝積弊沒答應。田悅便同李正己派使者去見惟岳,暗中謀畫勒兵抗拒朝廷命令。

德宗平息劉文喜叛亂後,李正己和田悅等怕陰謀暴露心裡不安。是年五月,田悅與李正己、李惟岳決定連兵抗拒朝命,派兵馬使孟祜率5000步騎北助惟岳反唐。並派兵馬使康愔率領8000人圍攻邢州(今河北邢台),別將楊朝光率領5000人在邯鄲西北豎起營柵,切斷昭義救兵。

田悅親自率兵數萬圍攻臨洺,唐邢州刺史李共、臨洺守將張伾堅壁拒守。

七月,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鋒都知馬兵使李晟在臨洺城下會戰田悅。

當時,田悅攻臨洺累月不拔。城中食勁庫竭,士兵多死傷。守將張伾請賣愛女犒賞將士,將士感動願盡死力。李抱真向朝廷告急,德宗詔馬燧派2萬步騎增援,又派李晟率神策兵與其俱討田悅,又詔幽州留後朱滔進擊李惟岳。

馬燧等軍未出,先派遣使者好語勸告田悅。田悅以為馬燧怕他,放鬆設防。馬燧與抱真合兵8萬,東下壺關(今山西壺關),陳兵邯鄲(今河北邯鄲市)猛擊田悅一部,大破其軍。

田悅急於攻克臨洺城,分李惟岳兵5000人支援楊朝光。第二天,馬燧等進攻楊朝光營柵,田悅率萬餘人急救。馬燧命大將李自良等在雙崗(今河北邯鄲西北)狙擊,自良拚死力戰,擊退田悅軍。

馬燧推火器兵車焚燒楊朝光營柵,殺楊朝光及5000餘人。

五天后,馬燧等進軍臨洺城下,田悅出動全軍力戰百餘合大敗,被殺萬餘人。

田悅率軍夜逃,臨洺城保住了,邢州也隨之解圍。

這時,平盧節度使李正己已死,其子李納秘不發喪,並擅領軍務。

田悅求援於李納和李惟岳。李納派大將衛俊率兵萬人,李惟岳派兵3000人援救。田悅收合散卒2萬餘人,在洹水集結部隊,淄青軍在其東側,成德軍在其西側,首尾相應。

馬燧率各路官兵進屯鄴(今河南安陽市北),奏請河陽兵迅速增援;德宗詔河陽節度使李艽率部助戰。一場圍殲田悅的臨洺會戰,就這樣勝利了。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