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相、楊么起義

鐘相、楊么起義

中國南宋初年在洞庭湖地區的農民起義。北宋末,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鐘相(?~1130),在家鄉利用宗教活動組織民眾,凡加入他的組織——鄉社的農民,共同攢積錢財,實行互助共濟。他代表了農民要求財富上平均、社會地位平等的政治主張,以此深受民眾擁護。

鐘相、楊么起義
中國南宋初年在洞庭湖地區的農民起義。北宋末,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鐘相(?~1130),在家鄉利用宗教活動組織民眾,凡加入他的組織——鄉社的農民,共同攢積錢財,實行互助共濟。他代表了農民要求財富上平均、社會地位平等的政治主張,以此深受民眾擁護。周圍數百里的貧苦農民加入鄉社的不計其數。靖康二年(1127)初,鐘相組織民兵300人,命長子鍾子昂率領北上勤王。這支隊伍未與金兵接觸,就被剛即位的宋高宗命令遣返。鐘相便以這支隊伍為基礎,籌划起義。建炎四年(1130)二月,鐘相率眾起義,建國號楚,年號為天載(一作天戰),鐘相稱楚王,立子鍾子昂為太子,設立官屬。起義軍焚官府、城市、寺觀、神廟及豪右之家,殺官吏、儒生、僧道、巫醫、卜祝及有讎隙之人,並占據地主的土地,歸為己有。凡是參加起義軍的,一律免除賦稅差科,不受官司法令的束縛。這些主張和行動受到人民的熱烈擁護。起義軍攻占了鼎、澧、荊南(今湖北江陵)、潭、峽(今湖北宜昌附近)、岳(今湖南嶽陽)、辰(今湖南沅陵)等州19縣。鼎州的地主豪紳勾結孔彥舟軍隊進駐鼎州,鎮壓農民起義。孔彥舟派奸細混入起義軍作內應,於三月末偷襲攻破鐘相營寨,鐘相及鍾子昂被俘遇害。
鐘相犧牲後,部眾在楊么等領導下,仍繼續堅持鬥爭。楊么(?~1135)名太,在諸首領中最年輕,楚語稱幼為么,故稱他為么郎或楊么,逐漸成為起義軍共同擁護的領袖。楊么在洞庭湖周圍建水寨,造戰船,實行兵農相兼,陸耕水戰的戰略方針,使起義軍得到迅速發展。他們還充分利用河港交錯的地形和自己善於操舟的特長,採用水陸兩棲的戰術與官軍周鏇。紹興三年(1133)四月,起義軍重建楚政權,立鍾子儀為太子,稱楊么為大聖天王。這時起義軍控制了北達公安,西及鼎、澧,東至岳陽,南抵長沙之界的廣大地區。
紹興五年春,宋高宗調岳飛前往鎮壓起義軍,又派宰相張浚親臨督戰,楊么力戰不屈,被俘犧牲。楊么死後,餘部又堅持了一年多才最後失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