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陵

唐崇陵

唐崇陵位於陝西涇陽縣蔣路鄉東鹼村東北,嵯峨山東段南麓。墓道口海拔767—797米。墓主為唐德宗李适。1956年5月,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唐崇陵唐德宗崇陵

位於涇陽縣蔣路鄉東鹼村東北,嵯峨山東段南麓.墓道口海拔767—797米.墓主為唐德宗李适。1956年5月,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陵依山鑿陵,陵周築城垣。陵區占地424萬平方米。南北城垣走向平直,東西城垣依山勢修砌,走向曲折。整個陵城略呈方形,南城垣基寬6米,其餘寬3.5米。陵城設四門。今門左右側各有一土闕,北門兩上闕相距91米,其餘各門土闕相距50米左右。陵城四角亦各有一土闕。陵內有祭壇和石刻多件。

地理地形

唐代帝王陵墓,都是依山為陵,又有定製的城垣及地面石刻文物。雖然德宗時國勢漸衰,但陵園建制依然宏偉壯觀。位置、面積陵墓位於嗟峨山南麓,居高臨下。陵寢處於幾條山脈交匯處,恰似一枝九瓣蓮花的中央,謂之“蓮花穴”。城垣基本依山勢構築,平面布局近似梯形,方向北偏西5度。南城基全長2850,寬6米;北城基1300、東城基1870、西城基2220米,三面城基均寬3.5米。牆屬於夯築,夯層厚。8~13厘米。內城平面面積約為4,2433,375平方米凋長近9公里。

文物介紹

石雕

唐崇陵崇陵出土的蕃酋像

因為有石雕,特別是有高大無比的石馬,所以當地人又叫這裡為石馬巷石獅是古代陵墓中不可缺少的動物形象。唐崇陵也不例外,一對石獅守在朱雀門外,傲視蒼穹,神聖而不可侵犯。唐陵石雕顯然是受了佛教藝術的影響。釋迦牟尼自稱是“人中獅子”,文殊普薩也騎著獅子,這使當時不甚了解獅子的中國人認為獅子是最兇猛最神聖的動物。後來這種觀念被引入凡間聖地,做成陵墓石雕以加強儀衛。

馬在唐代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勞役和戰爭的工具,生前為主人享用,死後主人依舊離不開它。唐崇陵的石馬有些神秘,即每天早晨,眼睛裡流出紅顏色的水,當地人叫流血,並附以種種神奇的傳說,認為此馬有靈性,千年不死。

相關傳說

唐崇陵滴血石馬

關於石馬泣血,有的說是千里馬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哭泣,有的說是因為同伴被破壞為人類的無知而哭泣。還有一則傳說是馬被德宗的親情所感動而哭泣。這裡有一段歷史故事:德宗的生母叫沈氏,原住在洛陽宮中,安史之亂中下落不明。德宗繼位後,遙尊沈氏為太后,並派人四處尋訪。不久,有一位老婦人陳述自己就是太后,德宗忙派出舊日服侍的宦官宮女去識別。女官李真一以前曾長期陪伴沈氏,知道沈氏早年左手指受傷。她見老婦人同沈氏長得一模一樣,年齡也一致,左指受傷,就認定是沈氏,迎入宮中,報告德宗。德宗大喜,奉她為太后,不料幾天后,高力士養子高承悅密奏德宗,說老婦人並非沈太后,而是他的姐姐,為了怕事情敗露後連累自己,所以上奏以避禍。德宗忙命高力士養孫樊景超再去識

別,果然是他的姑媽,老婦人這才驚恐認罪。原來,她年輕時常在宮中與沈氏在一起,相貌酷似,年齡一樣,左手指因剖瓜時不小心也受過傷。因見皇上如此急切找母,為貪圖榮華富貴,才演出了一場冒名頂替的醜劇。樊景超如實奏報,請求加罪於老婦人,德宗答說:“我寧願受一百次騙,仍希望有一次是真的,以了結心愿,如果懲辦了這老婦人,

此後就沒有人來報告太后下落了。”當即下令釋放了老婦人,沒有加罪,但真正的沈太后始終未能找到。 公元805年正月,太子李誦突然中風口啞,德宗因悲傷過度,不久病死於長安宮中的會寧殿。歷代皇宮裡,殺兄欺母的悲劇屢見不鮮,唯德宗有如此親情,實難可貴。馬亦有情,因而感動得哭泣。傳說歸傳說 ,當然流出的不是血,也不是淚,很可能是某種礦物質受潮之後產生的。一起被賜鐵券、圖形凌煙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