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口之戰

皖口之戰

皖口之戰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十月,在宋滅南唐之戰中,異州西南面行營都指揮使劉遇率軍於皖口(今安徽安慶西南,皖水入江口)擊敗南唐神衛軍都虞侯朱令贇軍的作戰。

基本簡介

皖口之戰皖口之戰

皖口之戰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十月,在宋滅南唐之戰中,異州西南面行營都指揮使劉遇率軍於皖口(今安徽安慶西南,皖水入江口)擊敗南唐神衛軍都虞侯朱令贇軍的作戰。

戰爭經過

北宋開寶八年正月,宋軍主力突破秦淮河(在今江蘇南京附近),進圍南唐江寧(治上元,今江蘇南京),繼以圍城打援之策,攻克外圍諸州。五月,南唐主李煜急調駐湖口(今屬江西)的朱令贇回救。

朱令贇受宋西路軍牽制,又慮宋軍斷後,遲遲不敢東進。至十月,李煜屢遣軍出戰,皆敗,江寧危殆,再召朱令贇救援。朱令贇乃自湖口率領號15萬大軍,搭乘長百餘丈木筏和容納千人的大艦,順長江而下,企圖焚毀宋軍採石浮橋。

適初冬,長江水淺涸,大艦不能急進;加之屯駐獨樹口(今安徽安慶附近)的西路王明軍,預先在洲浦間豎立艦桅狀木桿為疑兵,致朱軍不敢貿然輕進,行動緩慢,艦隊行距拉長。二十一日,及朱令贇乘大艦獨行至皖口突遭劉遇率軍阻截。

激戰中,朱令贇用火油攻宋戰艦,宋軍幾不支;適風轉向,火勢反燒朱軍,不戰自潰。朱令贇被燒死,戰棹都虞侯王暉等被俘,宋軍大勝,獲得兵器數以萬計。至此,南唐在長江中游的兵力已全部喪失,江寧陷於孤城危蹙中。

宋朝戰爭列表

北宋統一戰爭 | 荊湖之戰 | 宋滅後蜀之戰 | 劍門之戰 | 夔州之戰 | 宋滅南漢之戰 | 韶州之戰 | 宋滅南唐之戰 | 采石之戰 | 秦淮河之戰 | 皖口之戰 | 宋滅北漢之戰 | 宋遼戰爭 | 高梁河之戰 | 滿城之戰 | 雁門之戰 | 瓦橋關之戰 | 宋夏戰爭 | 岐溝關之戰 | 君子館之戰 | 代州之戰 | 徐河之戰 | 王小波、李順起義 | 河北之戰 | 澶州之戰 | 鄯州之戰 | 延州之戰 | 好水川之戰 | 定川寨之戰 | 河南、涼州之戰 | 崑崙關之戰 | 斷塢道之戰 | 宋收復河、岷等州之戰 | 定羌城之戰 | 宋越熙寧戰爭 | 靈州之戰 | 永樂城之戰 |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 金遼戰爭 | 寧江州之戰 | 出河店之戰 | 達魯古城之戰 | 護步達岡之戰 | 晏州之戰 | 宋江起義 | 方臘起義 | 幫源洞之戰 | 宋金戰爭 | 太原之戰[宋朝] | 金滅北宋東京之戰 | 邵興抗金起義 | 八字軍抗金起義 | 紅巾軍抗金起義 | 東京之戰 | 宋平丁進之戰 | 宋攻李成之戰 | 川陝之戰 | 鐘相、楊麼起義 | 黃天盪之戰 | 建州之戰 | 下沚江之戰 | 富平之戰 | 縮頭湖之戰 | 和尚原之戰 | 德安之戰 | 饒鳳關之戰 | 固石洞之戰 | 陽武口之戰 | 仙人關之戰 | 社木寨之戰 | 岳飛收復襄陽等六郡之戰 | 大儀之戰 | 洞庭湖之戰 | 順昌之戰 | 郾城之戰 | 柘皋之戰 | 剡家灣之戰 | 魏勝抗金起義 | 皂角林之戰 | 德順軍之戰 | 陳家島海戰 | 海州之戰 |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 十三翼之戰 | 闊亦田之戰 |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韓侂胄攻金之戰 | 仆散揆攻宋之戰 |六合之戰 | 秦州之戰| 蒙金戰爭 | 邊堡寨之戰 | 野狐嶺會戰 | 紅襖巾抗金起義 |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 | 中都之戰 | 北京之戰 | 潼關、南京之戰 | 蒙古攻西遼之戰 | 襄陽之戰 | 棗陽之戰 | 金軍三道攻宋之戰 | 蒙古第一次西征 | 河中之戰 | 春不花剌之戰 | 撒麻爾乾之戰 | 春玉龍赤傑之戰 | 仆散安貞攻宋之戰 | 你沙不兒之戰 | 范延堡之戰 | 申河之戰 | 塔里寒之戰 | 迦勒迦河之戰 | 三峰山之戰 | 蔡州之戰 |宋元戰爭 | 窩闊台攻宋之戰 | 沔州之戰 | 蒙古第二次西征 | 真州之戰 | 陽平關之戰 | 江陵之戰 | 黃州之戰 | 廬州之戰 | 京襄之戰 | 大埡寨之戰 | 乞瓦之戰 | 賽約河之戰 | 余玠防蜀之戰| 壽春之戰 | 蒙古第三次西征 | 蒙古滅大理之戰 | 蒙哥攻宋之戰 | 押赤城之戰 | 蒙古攻四川之戰 | 麥門底斯之戰| 蒙古攻安南之戰 | 底格里斯河之戰 | 巴格達之戰 | 鄂州之戰 | 釣魚城之戰 | 額弗拉特河之戰 | 阿勒頗城之戰 | 大馬士革之戰 | 蒙古平李璮之戰 |虎嘯山之戰 | 襄樊之戰 | 淮西之戰 | 郢州之戰 | 沙陽、新城之戰 | 嘉定之戰 | 丁家洲之戰 | 岳州之戰 | 焦山之戰 | 臨安之戰 | 常州之戰 | 重慶之戰 | 揚州之戰 | 潭州之戰 | 瀘州之戰 | 靜江之戰 | 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戰 | 元平吉里之戰 | 芒市河之戰 | 厓山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