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998年),字遜寧,契丹族。遼國名將,軍事家,宗室,官至遼國的于越,封宋國王。隋王耶律釋魯之孫,南院夷離菫耶律綰思之子。耶律休哥宏謀遠略,料敵如神,每戰勝則推功於將士。身經百戰,不濫殺無辜。在戍守南邊時,省賦稅、恤孤寡、勸農桑、修武備、均戍兵。宋境白溝以南欲止兒哭則說:“于越來了!” 宋朝為了爭奪燕雲十六州,幾次與遼國發生戰爭。公元979年7月,宋遼兩軍大戰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遼軍耶律沙部佯敗而宋軍乘勝追擊,卻遭到遼軍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兩部左右夾擊。此時耶律沙又率兵回擊,配合左右兩部共同攻打宋軍,使宋方大敗,甚至連御駕親征的宋太宗也因臀部中箭受傷而不能策馬,要乘坐驢車倉惶逃走。遼軍追至涿州(今河北涿縣),因未能趕上太宗而不再追擊。卒於公元998年(統和十六年)。

人物生平

少年參軍

耶律休哥少時即有公輔之器。遼穆宗時,烏古、室韋二部背叛遼國,耶律休哥隨北府宰相肖斡討烏古、室韋,叛平兵還。公元968年(遼穆宗應歷末年),升職為惕隱。

高梁河之戰

高梁河之戰高梁河之戰

公元979年(景宗乾亨元年),宋軍北征伐遼,

南京(今北京)被圍。景宗命耶律休哥率五院軍往救南京,抵禦宋軍。於是休哥率軍至高梁河,遇宋太宗親率的宋大軍。耶律休哥與耶律斜軫兵分兩路擊宋軍,宋軍大敗,死傷甚眾,遼軍乘勝追敵三十餘里,斬首宋兵萬餘人。耶律休哥也身負三處創傷。第二天早晨,宋太宗趙光義南逃而去,耶律休哥因傷創不能騎馬,坐輕車率軍士追至涿州(今河北涿縣),無法追上而還。

高梁河大捷,遼景宗論功行賞,耶律休哥以戰功受知於遼景宗,從此執掌遼國兵權。

一戰封王

此年冬,景宗命韓匡嗣、耶律沙伐宋以報上次宋兵圍燕之仇。耶律休哥率本部兵隨韓匡嗣與宋兵戰於滿城。第二日將要復戰,宋人請降。韓匡嗣信以為真。休哥說:“彼軍眾多而齊整,且有銳氣,必不肯就此屈降,此乃誘我之計,應嚴兵以待。”韓匡嗣不聽。於是休哥引兵登高而視,須臾,宋大兵至,軍鼓聲震天動地,將士皆疾馳而來。韓匡嗣倉促之間不知如何是好,遼士卒也棄旗鼓而逃。休哥急忙整兵進擊,宋兵才稍退卻。景帝聞知,詔命耶律休哥總領南面戍兵,為北院大王。

瓦橋關之戰

公元979年(乾亨二年),從遼景宗攻宋,率前鋒軍圍瓦橋關(今雄縣),殺宋守將張師,之後又大敗南宋援兵於南易水南,班師回朝後授于越。

公元983年(統和元年),任南京留守,總管南面軍務,勸農桑,修武備,邊境大治。

歧溝關之戰

燕雲十六州一直是北宋太祖、太宗兩任皇帝的一塊心病,總想以武力從契丹人手裡奪回。公元986年1月,宋太宗再次決定出兵收復燕雲十六州。這一次,宋軍兵分三路發動攻擊,三路大軍的統帥都是當時的名將,東路軍主將為曹彬、中路軍主將是田重進,西路軍主將是潘美和楊業。宋太宗的戰略意圖是三路齊發,由曹彬部屯兵雄州、霸州,實施佯動,持重緩行,聲言取幽州,吸引契丹軍主力於東路,使其無暇西顧,保障中、西路攻取山後諸州,最後再匯合三路大軍攻取幽州。

三路宋軍先後出發,由於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遼國方面直至同年的3月6日才得到訊息。針對宋軍三路大軍壓境的緊迫之勢,精明且善於用兵的承天太后蕭綽採取各個擊破的對策,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先對付威脅最大的宋東路軍,尋機將其殲滅後,再轉移兵力對付力量較弱的中西二路宋軍。於是,承天太后蕭綽命令耶律休哥率軍先發對付東路宋軍曹彬部;派大將耶律斜軫率軍增援諸州,對付中路宋軍田重進部和西路宋軍潘美部;蕭太后與遼聖宗隨後又親率精騎數萬南下迎戰。

3月初,宋軍開始進攻,東路宋軍連敗遼軍,攻占遼國歧溝關(今河北淶水東)等多個城池。遼國南京(即幽州)守將耶律休哥在援軍未到之前,自知寡不敵眾,避免與宋軍爭鋒,晝出精銳虛張聲勢,夜遣輕騎襲擾,暗潛部分兵力設伏宋軍側後,斷其糧道,疲憊宋軍。曹彬部宋軍占據涿州僅10多天后,就因為糧草不濟便退兵至白溝(今河北容城東北)。中路軍田重進部在飛狐口擊敗遼軍,擒遼將大鵬翼,攻占多個城池。西路潘美軍也擊敗遼軍,也先後攻占了多個城池。

此時,宋太宗認為曹彬部宋軍退軍是重大失策,嚴令曹彬率軍沿白溝河進軍,養兵畜銳,待機北進。曹彬部下諸將聽說中西兩路軍連克州縣、屢戰屢勝,因此求功心切,都主張出戰。曹彬聽信諸將意見,在補充糧食後,引軍北渡白溝河,與耶律休哥軍對壘。宋軍結方陣,塹地兩邊而行,向涿州進軍。耶律休哥以一部兵力阻擊東路宋軍,使得宋軍且行且戰,行動遲緩,100里路竟走了20天。由於途中缺水,曹彬部宋軍睏乏不堪。

岐溝關之戰示意圖岐溝關之戰示意圖

到達涿州後,曹彬得知蕭太后和遼聖宗率大軍已

經到達涿州東面50里處,有會同耶律休哥軍鉗擊東路宋軍之勢。於是,曹彬命部將盧斌攜帶城中民眾先行向南撤退,親率主力斷後。發現宋軍撤退後,耶律休哥迅速抓住戰機,立即率領精騎發起追擊。當時,天降大雨,敗退的宋軍在泥濘中艱難跋涉,士氣低落,“無復行伍”,將領也無法控制,5月初,耶律休哥的騎兵在歧溝關追上了逃跑的宋軍,這支疲憊之師霎時崩潰,曹彬率領潰軍連夜搶渡拒馬河,慌亂中人馬自相踐踏,傷亡甚眾,知幽州行府事劉保勛、開封兵曹劉利涉父子、殿中丞孔宜等人溺死河中,宋軍殘部逃至易水南岸,又被耶律休哥的騎兵追上,前後死者數萬人。

宋太宗得知東路宋軍慘敗的訊息後大驚失色,急令中路軍退守定州,西路軍退屯代州。隨後,遼軍又迅速向中路和西路宋軍發起進攻。結果,中路宋軍不戰而退,只剩下潘美和楊業率領的西路宋軍孤懸敵後,形勢危急。宋西路軍監軍使王優在兵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令楊業率兵出擊。楊業原本不同意孤軍深入,可監軍使王優譏諷楊業說:“君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楊業被迫率兵出戰,結果全軍被殲。楊業本人也受重傷後被遼軍所俘,絕食3日而死。至此,宋三路大軍皆敗,所取州縣復失。

宋軍在歧溝關一戰遭到慘重失敗後,北宋政權便完全喪失了戰略進攻能力,被迫轉入戰略防禦。耶律休哥因功封宋國王。

同年末,與太后會兵,在君子館之戰中全殲宋軍數萬。

雙雄對峙

公元988年(統和六年)冬,耶律休哥率遼軍大舉南侵,攻克涿州,陷長城口。李繼隆領兵北上增援不敵耶律休哥,宋軍退保北平寨。耶律休哥領八萬精騎繼續南下,陷滿城,南下祁州。李繼隆再次赴戰,路上遇敵激戰之後斬獲不少,最後依據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耶律休哥率精銳鐵騎直撲唐河。李繼隆一面招來鎮州都部署郭守文增援,一面在北岸設下二千名伏兵準備背後偷襲。耶律休哥很快發現了宋軍伏兵,他首先對宋軍伏兵實施攻擊。李繼隆見情況有變立即下令荊嗣出戰救援,荊嗣殺入重圍救出伏兵,迅速退到河邊,把軍隊分為三陣,背水抵抗。遼將耶律休哥親率騎兵主力登上烽火台求戰,然後全力衝擊。勇將荊嗣頑強抵抗,戰鬥拉鋸了好幾個回合後,荊嗣軍抵敵不住且戰且退撤到南岸和李繼隆主力會合。遼軍見勢迅速殺過河橋。

李繼隆下令田敏帶領其數百名靜塞騎兵來到陣前,田敏不負眾望帶著騎兵“摧鋒先入”。李繼隆,荊嗣,郭守文乘勢掩殺,遼軍大敗,橫屍遍野,宋軍一直追擊到滿城,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耶律休哥首嘗敗績。

公元989年(統和七年),耶律休哥再率三萬鐵騎南侵,旨在切斷威虜軍的補給。宋朝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人建議放棄威虜軍。李繼隆表示反對,他召集鎮、定、高陽關精銳萬人,毅然出發運糧,歸途中渡過徐河後遭到耶律休哥追擊。李繼隆派麾下大將尹繼倫偷偷進至遼軍後背。到了凌晨尹繼倫乘耶律休哥不備,突然從背後襲擊遼軍,遼軍正在用餐不及防備,頓時陷入混亂。尹繼倫殺入遼軍指揮部,耶律休哥此時正在吃飯,見此情形丟掉筷子,被短兵砍傷手臂,傷得非常嚴重,狼狽撤退,

但遼軍畢竟人多,很快組織反擊,尹繼倫漸漸支持不住,連連敗退。此刻李繼隆和大將王杲,范廷召領兵殺到增援。遼軍敗狀據《宋史》記載“殺其將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隨之大潰,相蹂踐死者無數”,宋軍追擊了幾十里,遼軍在曹河遭到宋軍孔守正伏擊,又死傷不少。

同年,宋朝派劉廷讓等乘夏日水漲來攻易州。易州遼守將頗為懼怕。耶律休哥獨率精銳迎戰於沙河以北,殺傷宋兵數萬,獲輜重不可計,俱獻於朝廷。蕭太后嘉賞休哥之功,詔令此後入朝免拜、不用稱名。從此,宋兵不敢再出兵犯北。

公元998年(統和十六年),耶律休哥去世。

家族成員

耶律休哥出身契丹皇族,其祖父耶律釋魯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三伯父。耶律釋魯因為引導契丹人民“種樹桑麻”而享有盛名,受封為隋國王。耶律休哥之父耶律綰思,曾為南院夷離堇,總管軍馬。

相關墓址

2002年8月, 考古工作者在遼寧省阜新市境內發現了一個遼代皇族古墓群,在其中一座古墓中發現了一塊墓志銘,上面有篆文“故于越宋國王墓志銘”九個字的墓志銘,這個已註明被葬者身份、地位的墓志銘使工作人員立即意識到,此墓有可能是遼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耶律休哥或其子孫的墓地。阜新一帶還曾先後發現過耶律休哥的兒媳晉國夫人和耶律休哥孫子耶律奴的墓葬,專家據此推測,阜新一帶是耶律休哥家族墓葬集中的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