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論》

《聖教論》

《聖教論》作者是(印度)喬荼波陀,2002年3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本哲學類作品。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對《蛙豕奧義》的權威注釋,也是一部自成體系的古印度哲學專著。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封面封面
考察《聖教論》四章內容,可以看出論主喬茶波陀是在努力構建一個新的吠檀多理論體系(這裡所謂“新”是說與其前輩論師對奧義書的解釋不一樣)。這個體系基本上包括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範疇論、解脫論或目的論等內容。
本書專門為《蛙氏奧義》作註解,闡釋了奧義書哲學。作者對奧義書哲學和佛家大乘學說有獨到的研究,在本書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見解,構建了一個新的多哲學體系。

目錄

譯序
聖教論(蛙氏奧義頌)
聖教章第一
虛妄章第二
不二章第三
炭滅章第四
附錄
蛙氏奧義
術語表(中文與梵文對照)

書摘

虛妄章第二
本章提要:本章共有38個頌。論主喬荼波陀在第一章中構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論證了“唯一(第四位om唵)”是絕對的真實,其餘皆非真實——絕對無分別不二論。在這第二章中,他詳細地舉例來發揮這一理論:(一)經驗世界,無論其為物質的或精神的,都是如夢如幻,虛妄不真。(二)批判包括吠檀多有分別不二論在內的形形色色的其他哲學流派的錯誤執著(我執和法執)。(三)闡述二梵原理,論證“上梵”是真實的、絕對的;“下梵”是虛妄的、相對的。在至上之梵中,分別與無分別,同歸寂滅;二與不二,皆人一如。所以,分別是虛妄,無分別才是真實;有二是無明,不二才是智慧。(四)充分利用佛教的哲學範疇來詮釋吠檀多絕對無分別不二論;儘管不能說喬荼波陀把佛教的不二論和吠檀多的不二論完全等同起來,但後者塗有一層厚厚的佛教不二論的油彩,是顯而易見的。(五)歌頌絕對無分別不二論的殊勝功能:息滅戲論,離貪嗔痴;讚賞悟知此理的吠檀多智者和實踐這一理論的瑜伽苦行者;鼓吹割斷世間塵緣,厭棄現實人生,遁人山林,靜坐禪思,但求個人心
靈的超越和解脫。
1.夢裡所見一切有,
智者說言是虛妄;
諸有生起於內在,
故受封閉因制約。
釋:“一切有”的“有”是指“存在”或“境界”。夢中看到的一切存在或境界,智者斷言,皆是虛妄非真。頌中後兩句指出夢境所以是虛妄的原因:一是“內在”故,謂夢境處於意識之內,產生於意識:或者說,夢境是內在意識製造的。二是“封閉因”。封閉,作者沒有作確切的說明,但根據下文,特別是第四章第33頌:“夢裡一切法皆妄,肉體內在顯現故;在此封閉狀態中,如何得見諸實在?”這似乎是指肉體和精神的障礙;或者說,肉體是封閉或禁錮精神的桎梏,使精神得不到自由和解脫。夢之產生,正是由於精神(內在意識)處於肉體構成的內封閉狀態之中。頌中第三句的“諸有”義同第一句的“一切有”——一切存在、境界、場所,等等;但它的中心意義是特指夢境而言。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