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階級意識》

《歷史與階級意識》

《歷史與階級意識》是匈牙利大思想家盧卡奇(1885-1971)的所有哲學著作中影響最大、引起爭論最多,也許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歷史與階級意識》是匈牙利大思想家盧卡奇(1885-1971)的所有哲學著作中影響最大、引起爭論最多,也許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歷代與階級意識》是一部多層次的哲學著作,或者說政治哲學著作。整部著作貫穿了必須恢復被第二國際的領袖們所遺忘和歪曲了的馬克思主義的真正哲學意義的思想。盧卡奇在其中深刻地論述了他對有關馬克思主義及其辯證法本質一系列極其重要的哲學問題的理解,提出了他對歷史及其主體以及物化問題的解釋,闡明了無產階段及其階級意識的歷史作用。
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提出的歷史概念,是他用來改造舊唯物主義的自然本體論、克服黑格爾作為實體和主體的“絕對觀念”的唯心論的中心概念。

編輯推薦

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關於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中提出的歷史概念,是他用來改造舊唯物主義的自然本體論、克服黑格爾作為實體和主體的"絕對觀念"的唯心論的中心概念。

譯者推薦

 
歷史與階級意識歷史與階級意識
《歷史與階級意識》是匈牙利大思想家盧卡奇(1885-1971)的所有哲學著作中影響最大、引起爭論最多,也許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盧卡奇誕生在布達佩斯一個大銀行家的家庭里。他的世界觀是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里初步形成的,而這是一個思想極其混亂、舊的價值觀念淪喪殆盡,新的價值觀念尚在痛苦求索中的時期。青年盧卡奇受到當時各種資產階級哲學流派的影響,其中既有新黑格爾主義、新康德主義,也有西美爾的文化哲學、麥克斯·韋伯的社會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幾年中,盧卡奇越來越傾向於把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看成是毀滅文化的異化社會,要完全予以否定,與之徹底決裂,然而他絲毫看不到現實的出路。這是一種對世界抱有純粹空想觀念的浪漫的反資本主義情緒。戰爭爆發後,盧卡奇從德國回到匈牙利,開始參加反戰運動。現實促使他去探尋一種能有助於改變世界的哲學。他的目光轉向了黑格爾和馬克思。盧卡奇在中學時代就接觸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現在又開始對他們的著作進行細緻的鑽研。不過,這時在他的思想中黑格爾還占有特殊的地位,他是通過黑格爾的三稜鏡來了解馬克思的。

精彩書摘

儘管相互之間不同的各點上都是人對自然的闡明,而且既是對他周圍的自然的闡明,也是對他在自己本身上所發現的自然的闡明。不過,對這種區別也不能作機械的理解。自然是一個社會的範疇。這就是說,在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上什麼被看作是自然,這種自然同人的關係是怎樣的,而且人對自然的闡明又是以何種形式進行的,因此自然按照形式和內容、範圍和對象性應意味著什麼,這一切始終都是受社會制約的。由此產生的結果,一方面是,在一定的社會形式中對自然的直接闡明是否完全可能的問題只能從歷史唯物主義方面來回答,因為這樣一種聯繫的客觀可能性依賴於“社會的經濟結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說這些聯繫已以這種受社會制約的形式存在著,那么它們也是根據內在的規律性發生作用的,而且比“客觀精神”的各種形態要大得多地獨立於它們從中(必然)產生出來的社會生活基礎。當然,即使這些聯繫也常常在作為其存在原因的那種社會基礎消失以後會保存很3長時間。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總是作為必須強行加以清除的發展障礙保存下來,或者以功能變化的形式依附在新的經濟關係上(對於這兩種情況,法律的發展提供了許多例子)。然而,這些形態的保存——而且這種保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黑格爾的術語是正確的——卻能夠保持對有價值的東西、還一直有現實意義的東西、甚至是典範性的東西的強調。這就是說,起源和效果的關係在這裡比在客觀精神的形態那裡錯綜複雜得多。馬克思明確認識了這個問題,他這樣說道:“但是,困難不在於理解希臘藝術和史詩同一定社會發展形式結合在一起。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