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本書前六章,即第一、二篇,是我在1937—1938學期,即我從哈佛退休以後不久,在麻薩諸塞州維列斯萊學院作的講演。這個幸運的機會使我得以將我在哈佛作的講演的一些內容加以壓縮以供出版,這些內容在我過去出版的著作中已作了不完備的闡述。以《自然界與生命》為題的第三篇的兩次講演是四年前在芝加哥大學作的,曾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在英國則由劍橋出版社出版。原來打算把它們編成像本書一樣的一本書的一部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計畫沒有如期完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籍作者:美懷特海著
《思維方式》.jpg《思維方式》.jpg

圖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圖書品相:8.5成品相
庫存量:0本
圖書售價:20.00元
圖書類別:哲學
圖書標籤:美懷特海著商務印書館
上書時間:2011-03-14
出版時間:2004-12印刷時間:2004-12-01
開本:32開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懷特海的《思維方式》這部書稿的翻譯我早在1964年就已完成了。記得拙譯柏格森《形上學導言》一書1963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後,我曾想過是否能繼續譯點什麼;編輯部的先生也問我是否還有這方面的興趣,並寄來了懷特海的“ModesofThought”一書讓我試譯。那時我正在全增嘏教授的指導下,以“現代外國資產階級哲學批判”的名義,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嘗試開設現代西方哲學課程。全先生早年在哈佛求學時是懷特海的學生,對懷特海哲學知之甚詳。他認為研究一下懷特海哲學對理解整個現代西方哲學的發展過程很是有益,而通過翻譯懷特海本人的論著來理解懷特海不失為一種較為踏實的方式。於是我就同商務印書館約定翻譯此書。在翻譯過程中遇到問題我一直得到全先生的指點,全書譯成後還請他審校過。我根據當時自己對懷特海一知半解的認識寫過一篇譯序(《中譯本序言:懷特海哲學評介》),記得1964年我就將其與譯稿一道寄給了商務印書館。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四清運動”開始,正常的出版秩序被打亂,本書未能及時出版。接著就是十年動亂,被歸屬於反動哲學家之列的懷特海的書更難出版。我也很少再想到它。
十年動亂結束後,大致是在70年代末,我與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的先生見面時談起過這部書稿,他們表示要安排出版。因感到60年代寫的那篇譯序基本上固守舊的簡單否定的批判框架,顯然已不合時宜,於是我取了回來,準備重寫。以後的近20年,我既忙於教學,更忙於編寫和修訂《現代西方哲學》教材以及完成幾項必須限期完成的國家和教育部的科研課題,還忙於一些社會工作,無暇顧及翻譯。對懷特海也沒有另作專門研究。上述的那篇《中譯本序言》不僅未能重寫,連原來的稿本也丟失了。商務印書館也一直沒有催問我。據我所知,他們有大量“文革”前的積稿待處理,我對自己的譯稿未出並不奇怪,更不在乎。因此我同樣沒有主動與商務印書館再談及此事,甚至幾乎沒有再去想它。
一直到1997年,我意外地收到商務印書館譯作室張伯幼先生的來信。他告訴我他們在清理庫存舊稿時發現了我的這部譯稿,希望由我自己審讀一遍,然後交他們安排出版。我對此當然感到高興。但當時我正忙於《新編現代西方哲學》的編寫,因此我回信說如果近期出,我無法校訂,如不是近期出,我當然要將其重校一遍,我估計商務印書館方面同我自己一樣並不急於出,事情再次拖下了。2000年,我又收到商務印書館譯作室朱泱先生的信,說他正在看我那部譯稿。他除了就個別譯名的譯法提出意見外,還談到譯稿中有幾頁未找到,另外是要我寄回那篇《譯序》。前幾件具體事都容易解決。但原來的《譯序》已丟失,即便在,也不能用。如何寫一篇對懷特海哲學有較公正的介紹的《譯序》,一時還難住了我。因為近些年來我一直未把懷特海哲學作為重點來研究,對之仍然是一知半解。寫一篇關於懷特海哲學的介紹總得對之作些研究。更重要的是:這部譯稿畢竟是我在近40年前完成的,必然存在種種不足。應當儘可能由我自己重校一遍。這些都需要較多時間。而這兩年我又忙於一些不可耽擱的事。這樣,我只好再度延期了。
然而不管怎么忙,只要我還有心出版這部譯稿,總得對它作出一些必要的處理,不能再拖下去了。故此我在2002年暑期抽空將舊譯稿重校了一遍。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起我一直沒有做過翻譯工作。這次校訂,從技巧上說就顯得生疏。對原譯稿改動不大。很可能還存在不少不當之處。前幾個月,朱泱先生告訴我,懷特海的這部書1998年華夏出版社已出了一個譯本,建議我找來參考。但我自己未買到此書,在復旦哲學系資料室也未找到。這種參考當然有好處,但也可能造成一些問題。我想就免了吧!
至於對懷特海哲學的介紹,我幾次動筆試圖寫,都是半途而廢。主要原因是我對自己所寫的東西有畫虎不成之感,將其作為本書的譯序可能誤導讀者。因此覺得不如不寫。好在近年來國內哲學界對懷特海已有一些介紹。這方面的專著、譯著都有出版。還有幾位研究美國哲學的專家在其論著中也有關於懷特海的介紹。建議想了解和研究懷特海的讀者去參考這些論著。

基本概況

這幾篇講演錄中所提出的主要理論是:我們經驗中的因素按其可變性來說是“清楚明白的”,只要它們在重要性(importance)上所要求的那個適當時期內能夠得到證實。必然的東西是不可移易的,由於這個原因,它們隱約而模糊地處於思維之後。因此哲學真理應當到語言的假定中去尋求,而不要到它的明確的陳述中去尋求。由於這一原因,哲學與詩相似,二者都力求表達我們稱之為文明的最高的理智。
本書前六章,即第一、二篇,是我在1937—1938學期,即我從哈佛退休以後不久,在麻薩諸塞州維列斯萊學院作的講演。這個幸運的機會使我得以將我在哈佛作的講演的一些內容加以壓縮以供出版,這些內容在我過去出版的著作中已作了不完備的闡述。以《自然界與生命》為題的第三篇的兩次講演是四年前在芝加哥大學作的,曾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在英國則由劍橋出版社出版。原來打算把它們編成像本書一樣的一本書的一部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計畫沒有如期完成。
結束語《哲學的目的》是將1935年的一次年度歡迎會上給哈佛大學和拉德克利菲女子學院哲學系的畢業生作的一篇簡短的講話修改而成,曾刊載於哈佛大學校友會年刊上。

評價

該書力圖揭示哲學活動的本質特徵。真正的哲學就是使徹底的思想自由成為可能。或者說徹底的思想自由就是哲學活動本身。作者在該書中對語言,經驗,體系,預設等具有相當的洞察力。追求自身思想自由。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