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曼尼得斯篇》

《巴曼尼得斯篇》

《巴曼尼得斯篇》本書內容包括:凡例、序、緒論、巴曼尼得斯篇、少年蘇格拉底的相論考、論柏拉圖的《巴曼尼得斯篇》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6

本書內容包括:凡例、序、緒論、巴曼尼得斯篇、少年蘇格拉底的相論考、論柏拉圖的《巴曼尼得斯篇》等。

作者簡介

柏拉圖(公元前428~公元前347),希臘哲學家,其教學和著作成為西方哲學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柏拉圖從幼年即認識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死後,他從雅典逃到麥加拉,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不久創立著名的哲學學校,稱為“學園”,並在那裡教導過亞里斯多德。他以蘇格拉底的生活和思想為本,發展出深刻而浩瀚的哲學體系。其思想包含邏輯、知識論、玄學各個方面,但許多基本的動機是道德的。其思想見於眾多的對話中,其中蘇格拉底大多扮演主角。

目錄

凡例

緒論
巴曼尼得斯篇
附錄一“少年蘇格拉底”的“相論”考
附錄二論柏拉圖的《巴曼尼得斯篇》

書摘

然而你善於追逐並探尋出所言的痕跡,仿佛拉崆的獵犬似的。所以這篇著作反對那些肯定多數事物的人,以相同的還給他們,並且還多點。它意欲顯明這點,即他們的假設:如若事物是多數的,要比較一的假設有更可笑的結果,如若人儘量地鑽研。由於我們青年時的這樣好勝著成此篇,著成後,人即將它竊去,以致我不能決斷,是否應當讓它問世。蘇格拉底呵!這事這樣出於你的注意之外,你不以為這篇是由於青年人的好勝著成,卻由於老年人的喜愛榮譽;然而你揣測的不謬,我已說過了。

你不承認有某個自在的類似之相,以及另一個和這樣的相相反的相,那個相是不類似的;有這樣的兩個相,我、你以及我們稱為眾多的事物分有它們?凡分有類似的變為類似,在某種狀況下分有,在那種狀況下類似,分有至某種程度,類似至那種程度;凡分有不類似的,不類似;凡分有類似和不類似兩個的,既類似復不類似。如若一切事物分有這兩個,但這兩個是相反的,一切事物自身間即因為分有這兩個而類似復不類似:這何足驚異?如若有人指出那些類似者自己變為不類似,或者那些不類似者變為類似,我想那倒是一件駭人的事;如若有人指出那些分有這兩個的有這兩個的性質,對於我,齊諾呵!看起來毫不荒誕;這卻也不荒誕,如若有人指出,一切事物因為分有一,是一,又因為分有多,這些同一事物也是多。但若有人指明那個是一者自己是多,再者多是一,這個我即將驚駭。關於一切其它的也是如此。如若有人指出各相自身在它們自己以內感受這些相反的性質,那值得人驚駭;但若有人指明我是一又是多,這何足驚異?當他欲指出我是多時,他說:我的右邊的部分和左邊的部分互異,前面的和後面的各各不同,上面和下面也是如此,因為我想,我分有多;當他要指出我是一時,他將說:我們是七個,我是其中的一人,因為也分有一:石頭、木塊以及和它們類似者,同一件既是多又是一,我們將要說:他指明某件事物既是多又是一,非一是多,也非多是一,他未講了什麼值得驚奇的事,但那是我們人人可同意的;但若有人在我現在所說的裡面首先將一些自在的相分開,譬如類似和不類似;多、一;靜、動以及一切這些樣子的,隨後指出,這些能在它們自己里結合起來和分離開來,蘇格拉底講,齊諾呵!我驚愕地奇異。我相信你已很偉壯地做了這些,然而我尤其這樣奇異,如我說的,如若有人能將同一個,在各相之間各式各樣交錯著的困難指明,正如你在視覺對象里逐一陳述,同樣在以思想把握的對象里指明。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