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思維》

《原始思維》

《原始思維》是列維-布留爾編著的哲學類作品,由商務印書館在1997年5月1日出版。《原始思維》凡是在我們尋找第二性原因的地方,凡是在我們力圖找到穩固的前行因素(前件)的地方,原始思維卻專門注意神秘原因,它無處不感到神秘原因的作用。

基本信息

簡介

《原始思維》《原始思維》
原始思維”一語是某個時期以來十分常用的術語。原始思維的趨向是根本不同的。它的過程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進行著。凡是在我們尋找第二性原因的地方,凡是在我們力圖找到穩固的前行因素(前件)的地方,原始思維卻專門注意神秘原因,它無處不感到神秘原因的作用。它可以毫不躊躇地認為:同一實體可以在同一時間存在於兩個或幾個地方。原始思維服從於互滲律,在上述場合下,它對矛盾採取了完全不關心的態度,這是我們的理性所不能容忍的。這就是為什麼在與我們的思維比較之下可以把它叫做原邏輯的思維。只有對原始思維的分析,才闡明了這種結構的本質特徵。

序言

原始思維”一語是某個時期以來十分常用的術語。本版中提供給俄國讀者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引起對這一論題的注意。在這裡,用幾句話談一談我所說的“原始思維”是什麼意思,也許將不無稗益。

“原始”一語純粹是個有條件的術語,對它不應當從字面上來理解。我們是把澳大利亞土著居民、菲吉人(Fuegians)、安達曼群島的土著居民等等這樣一些民族叫做原始民族。當白種人開始和這些民族接觸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金屬,他們的文明相當於石器時代的社會制度。因此,歐洲人所見到的這些人,與其說是我們的同時代人,還不如說是我們的新石器時代甚或舊石器時代的祖先的同時代人。他們之所以被叫做原始民族,其原因也就在這裡。但是,“原始”之意是極為相對的。如果考慮到地球上人類的悠久,那么,石器時代的人就根本不比我們原始多少。嚴格說來,關於原始人,我們幾乎是一無所知的。因此,必須注意,我們之所以仍舊採用“原始”一詞,是因為它已經通用,便於使用,而且難於替換。但是,我們使用這個術語,只不過是指德國人所說的“自然民族氣”(Naturvolker)而已。

設如此,那么,是否存在著足夠穩固的、與我們的思維有相當明確區分的“原始思維”,以至我們有權把它作為一種獨立的東西來單獨加以研究呢?我認為,在這一點上爭論一下,是不無好處的。這部著作中敘述的事實足可以圓滿的回答這個問題,只要我在書中所作的分析果然正確,只要的確可以承認這種思維有原邏輯的和神秘的性質。

不管怎樣,讀者的誤解是應當避免的。我的補充說明迄今未能阻止誤解的出現,不論我怎樣解釋,誤解總是層出不窮。人們把“原邏輯的”一語譯成“不合邏輯的”這個術語,這不是為了要說明原始思維是非邏輯的,亦即與任何思維的最基本定律背道而馳的,它不能象我們的思維所作的那樣去認識、判斷和推理。其實,與此相反的說法倒是很容易證明的。誠然,原始人在安排自己的狩獵和捕魚的活動中極為經常地表現了驚人的靈敏和巧妙。他們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屢屢顯示了機敏的才幹和高超的技藝。他們所操的語言有時是十分複雜的,和我們的語言一樣,常有精密的句法。而在教會學校里,印第安人的兒童也和白種人的孩子一樣學習得又快又好。誰能夠閉起眼睛不看這些如此明顯的事實呢,

但是,另一些同樣驚人的事實,又證明了原始思維在極大多數場合中不同於我們的思維。原始思維的趨向是根本不同的。它的過程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進行著。凡是在我們尋找第二性原因的地方,凡是在我們力圖找到穩固的前行因素(前件)的地方,原始思維卻專門注意神秘原因,它無處不感到神秘原因的作用。它可以毫不躊躇地認為:同一實體可以在同一時間存在於兩個或幾個地方。原始思維服從於互滲律,在上述場合下,它對矛盾採取了完全不關心的態度,這是我們的理性所不能容忍的。這就是為什麼在與我們的思維比較之下可以把它叫做原邏輯的思維。

“可以說,這一切事實在我們的社會中也能見到。”這一點,我根本不想爭論。但是,我們的思維習慣在多數場合下不同於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甚或班圖(Bantus)黑人的思維,因而,“原始思維”的研究在原則上不無根據,在事實上也非徒勞無益,這一點則是毋庸爭辯的。即使根據下述觀察,也能證明這一點。在我們研究的還只是可以作為西方民族的特徵的人類智力的習見過程以前,我試圖描寫的那種思維結構是不能成功地揭示出來的,互滲律的結構仍是不能成功地得到闡釋的。只有對原始思維的分析,才闡明了這種結構的本質特徵。

然而,完全不應當由此斷定,此種結構僅見於原始人。可以有充足的理由來證明相反的情形。至於我,我是始終注意到這一點的。在人類中間,不存在為銅牆鐵壁所隔開的兩種思維形式——一種是原邏輯的思維,另一種是邏輯思維。但是,在同一社會中,常常(也可能是始終)在同一意識中存在著不同的思維結構。

評論

法國著名的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由三部分構成即《低級社會中的智力機能》、《原始人的心靈》、《原始人的靈魂》。在這三本書里,以第一部分為主,輔以後面兩部的材料,構成他整個的理論體系。中文版據俄文版翻譯而來,採取了英文校訂。作為80年代的翻譯作品,應該說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人類學領域日漸凸顯的時代,讀這樣的經典,是必不可少的。

不管是心理進化論學者斯賓塞,還是萬物有靈論的學者泰勒和弗雷澤;不管是《神話與宗教》的作者馮特,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他們的學說儘管分歧眾多,但都認為人類的思維類型是同一的,原始人與現代人的心理沒有質的區別,只有量的區別。但列維——布留爾卻認為,人類從古至今的思維是有質的區別的,即原邏輯思維和邏輯思維。按照他的理解,原始人的思維就是以受互滲律支配的集體表象為基礎的、神秘的、原邏輯的思維。

有的學者認為,人類文藝起源於交感巫術,如泰勒等人。席勒認為,文藝起源於遊戲。而馬克思認為,文藝起源於人的勞動。勞動不僅創造了人,還改造了人本身。人的本質力量只有在社會實踐時才突顯出來即社會勞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類所有的思維現象,都是在實踐中發展的。人類童年的早期,如希臘文化,就是一種人類的早期思維。從古希臘羅馬,直到近現代的文化,都打上了人類不斷進化,不斷實踐的烙印。從具體的思維發展到抽象的思維。人在不斷進化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思維的進化史。列維——布留爾認為,在人類早期,人類思維中的原邏輯、神秘性非常強,但是邏輯思維也是有的,只不過不突出。他們不關心心靈中的矛盾現象,以位移,轉接等方式或是以部分代整體,或是以單數代複數,他們以為自己就是集體,或集體就是他們自己,完全不分彼此。這就是早期的互滲律。但是他把廣大的亞非拉美等地區都作為是低級的思維類型的人種,而把歐洲看做是高級思維的人種,儘管他舉出的材料實例都是有據可查的、真實的,但無疑打上了歐洲中心主義的旗幟。這種原始的思維模式在現代人身上也具有,人就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產物,他認為。但現代的人理性控制了非理性,所以顯得比原始人進步。但這種質的區別無疑給原始人打上了一種囚籠和方框,就像結構主義的束縛一樣,限制了人類的思維,無異於畫地為牢。結構主義者把所有的文藝現象都包括近一個近乎牢固的結構之內,任何有生命力的東西在裡面都不過為了整體的完整,個別的調整也完全依據早已規定好的結構和步驟而定。這就像布留爾的理論一樣,打上了種族主義的鮮明印記,把人類思維早已限定在自己早已造好的巴別塔內。

無論如何,對於那個時代,布留爾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他的觀點衝擊了人類思維同一性的說法,也不管他理論上存在的多少漏洞,但他的學術創新和追求被遺留了下來。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