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方法》

《談談方法》

《談談方法》本書是笛卡爾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處女作。被公認為近代哲學的宣言書,樹起了理性主義認識論的大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笛卡爾,王太慶

談談方法談談方法

叢書名: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30908
出版時間:2009-06-01
版次:1
頁數:95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哲學>

內容簡介

《談談方法》是笛卡爾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處女作。全書分六部分:一、對各門學問的看法;二、作者尋求該方法的幾條原則;三、從該方法中引導出的幾項行為準則;四、作者用來證明神的存在,人的靈魂存在的理由;五、作者研究過的一系列物理問題;六、作者認為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使自然研究更進一步,以及促使其撰寫此書的理由。《談談方法》被公認為近代哲學的宣言書,樹起了理性主義認識論的大旗。

特色及評論

勒內·笛卡爾(Ren6Descartes,1596—1650),法國人,西方近代哲學的創始人之一,一位在哲學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的哲學家。歷來人們對笛卡爾哲學的評價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非常高,有的差一些,但是全都承認他是第一流的哲學家。只有我國某些作者不這樣看,認為只有他的物理學有點價值,其他部分不是這樣荒唐,就是那樣反動,因此整個看來笛卡爾哲學是一種畏首畏尾的、自相矛盾的、錯誤百出的末流思想。這種看法前一個時期甚至在我國占了統治地位,被認為是科學定論。近年來有所轉變,有些人對這個定論的科學性發生懷疑,認為需要重新考慮。本文試圖把笛卡爾這個人和他的哲學思想放在辯證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再考察一次,提出一點自己的見解,供大家參考。

作者簡介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笛卡爾(1596—1650),生前因懷疑教會信條受到迫害,長年在國外避難。他的著作生前或被禁止出版或被燒毀,他死後多年還被列入“禁書目錄”。但在今天,法國首都巴黎安葬民族先賢的聖日耳曼聖心堂中,莊重的大理石墓碑上鐫刻著“笛卡爾,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笛卡爾的著作,無論是數學、自然科學,還是哲學,都開創了這些學科的嶄新時代。《幾何學》是他公開發表的唯一數學著作,雖則只有117頁,但它標誌著代數與幾何的第一次完美結合,使形形色色的代數方程表現為不同的幾何圖形,許多相當難解的幾何題轉化為代數題後能輕而易舉地找到答案,所以說笛卡爾是解析幾何的創始人。
笛卡爾一生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他在1634年寫的《宇宙學》,包含當時被教會視為“異端”的觀點:他提出地球自轉和宇宙無限;他提的漩渦說是當時最權威的太陽起源理論;他還提出了光的本性是粒子流的假說,並認為在廣袤無垠的太空中存在著極其精細的以太。直到二三百年以後,笛卡爾的這些觀點仍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笛卡爾出生於法國拉哈的律師家庭,他一出世母親就病故了,依靠保姆照料長大。笛卡爾在當時歐洲最著名的拉夫雷士學校讀書,他雖身體孱弱,但尊敬師長,勤奮刻苦。笛卡爾生活在資產階級與封建領主、科學與神學進行激烈鬥爭的時代。從讀書始便對僵化的說教有強烈的懷疑批判精神,堅定不移地尋找真理。笛卡爾在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為了“讀世界這本大書”,曾到荷蘭服役,一邊到各地旅行,一邊和朋友討論數學和科學問題。他探求正確的思想方法,創立為實踐服務的哲學,“才能成為自然的主人”。退伍以後,主要居住在荷蘭,也曾回到法國,從事學術研究。1649年應邀去瑞典擔任女王的教師,最後因肺炎病逝在異國。

精彩書摘

笛卡爾生在十六世紀末年,死在十七世紀中葉。在他活動的時期,新興的資產階級已經在歐洲登上了歷史舞台,正在積聚力量,為進一步發展壯大而鬥爭。在少數先進地區,例如英國和荷蘭,資產階級已經初步取得政權;但是在大部分地區,封建勢力還占統治地位,資產階級還處在被壓迫的無權狀態中,笛卡爾的祖國法國就是這樣。
法國的資產階級比英國和荷蘭的資產階級幼小,但並不是軟弱無能或怯懦退縮。這個初生之犢滿懷希望,躍躍欲試,已經看出封建制度Et薄西山的頹勢了。在笛卡爾身上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一點。他出身貴族,父親是布勒丹省法院的法官,把他送入著名的拉·弗來施(LaFl6che)公學,接受耶穌會士的正規傳統教育,希望他接貴族的班。但是他完全沒有做官當老爺的意思,一心撲在新科學上,父親一死就把采地賣光,將所得款項投資,靠紅利過活了。這就是說,他已經自覺地改變成分,在思想上、社會上、以至經濟上都變成了資產階級分子。法國資產階級以它的遠大前程吸引了笛卡爾的加入。笛卡爾能夠幹這種事情,而且幹得很利索,正說明他不但有眼光,而且很勇敢。他的言論很謹慎,這並不是怯懦,而是處在強大敵人的面前需要講究一點策略。如果真是膽小怕事,他本來完全有條件安享榮華富貴,又何必單槍匹馬地鋌而走險呢?
從八歲到十六歲,笛卡爾在學校讀書。拉·弗來施公學是當時歐洲最著名的學校,講授各種古典學科。笛卡爾非常好學,攻讀了古典語文、歷史、文學、修辭、神學、哲學、法學、醫學等等。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