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根據劍橋大學出版社《哲學論文》第2卷1978年版譯出。《數學、科學和認識論》收集了拉卡托斯關於數學哲學等方面的一些論文。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拉卡托斯Imre Lakatos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作者:拉卡托斯ImreLakatos(1922~1974)。據劍橋大學出版社《哲學論文》第2卷1978年版譯出。《數學、科學和認識論》收集了拉卡托斯關於數學哲學等方面的一些論文。

內容簡介

他認為反駁在數學中起決定性的作用,猜想的提出不能保證沒有反例出現,數學發展的過程則是一個以更深刻、更全面、更複雜的猜想代替原有較樸素的猜想的過程。他認為數學沒有必然性的基礎數學公理的真理性難以保證,因而必須把數學看成是“準經驗的”。

作者介紹

拉卡托斯ImreLakatos(1922~1974)出生於匈牙利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原姓利普施茨。1944年在德布勒森大學畢業。納粹德國占領匈牙利期間,他加入了地下抵抗運動,後又改姓為拉卡托斯。戰後,他曾是G.盧卡奇的研究生,並加入匈牙利共產黨。1947年任教育部高級官員,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9年留學莫斯科大學。1950年春回國,後因政治原因被捕3年多。1954年在匈牙利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從事翻譯工作。他於1956年“匈牙利事件”後逃往維也納,後在洛克菲勒基金會贊助下前往英國劍橋皇家學院,開始其學術生涯。從1969年起在倫敦經濟學院任教,並成為K.R.波普爾的學生和同事,1972年任該學院科學方法、邏輯和哲學系主任,併兼任《不列顛科學哲學雜誌》主編。1974年突然病逝。他的主要學術著作在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哲學論文集》出版,第1卷名為:《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第2卷名為:《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拉卡托斯是一位特殊的藝術家:吉卡賽小提琴家、古典音樂演奏家、“魔鬼小提琴手”、爵士音樂家、作曲家兼於一身。1998年,DG唱片公司在百年誕辰之際與他及他的樂隊簽訂了專屬藝術家契約,這是世界著名的古典唱片公司第一次簽約一支民間樂隊,也使拉卡托斯和他的樂隊得以名揚世界。拉卡托斯1965年出生在一個吉卜賽家庭,他的七世祖先是18世紀匈牙利傳奇吉卜賽小提琴家雅諾斯·比哈里。1814年,比哈里在哈布斯堡宮廷和維也納大公面前展示了精湛的技藝。他的朋友李斯特貝多芬稱讚他是“吉卜賽小提琴之王”、“匈牙利的奧菲斯”。根據有關資料記載,比哈里的演奏當時達到了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和帕格尼尼相媲美,但只不過由於兩人涇渭不同,一個在貴族宮廷里演奏,一個則浪跡天涯,因此有關比哈里的文獻記載就極為鮮少。那么到底比哈里的神韻是個什麼樣子呢?雖然現在已無從查考,但我們還是能夠從他的第七代世孫拉卡托斯的演奏中窺尋到當年的影子,因為吉卜賽人的音樂從來都是口傳心授,代代相承的。由此,拉卡托斯便成為了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中備受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

拉卡托斯5歲時已經初步領悟到了吉卜賽音樂真諦,9歲時就首次公開演出。雖然他成長在一個吉卜賽音樂家庭,但是與傳統的吉卜賽藝人不同的是接受到了系統的古典音樂教育。他進入布達佩斯巴托克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1984年獲得了大獎。同時,他還痴迷於爵士音樂,經常揣摩斯蒂漢尼·格萊佩里、吉奧拉·菲德曼、赫爾比·漢考等爵士音樂家的作品。1986年至1996年10年間,拉卡托斯和他的樂隊一直在布魯塞爾的一家俱樂部定期演出。一次,小提琴大師耶胡迪·梅紐因觀看了他的演出,大加讚賞,並推遲了原定的一些安排多次到場欣賞拉卡托斯的演奏。

1998年至1999年,拉卡托斯先後在紐約中央公園、羅馬聖切契奇利亞音樂學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演出,與法國國家廣播管弦樂團、德勒斯登愛樂樂團合作。當指揮大師祖賓·梅塔第一次聽到拉卡托斯的演奏後,立即邀請他參加在慕尼黑的一次重要的演出。1999年,拉卡托斯首次訪問香港、台灣地區和日本,大獲成功,今年秋天他將再次進行遠東巡演。

拉卡托斯是第一個取得世界性成功的吉卜賽小提琴家,也是第一個與最重要的古典音樂唱片公司簽約的吉卜賽音樂家。他錄製的第一張唱片獲得了德國“回聲”音樂獎,他的第二張唱片《布達佩斯現場音樂會》於1999年8月發行。拉卡托斯在演奏中將傳統的手法與吉卜賽即興的表演有機地糅合在了一起,於是便產生出一種極其誘人的音樂魅力。拉卡托斯演奏最大的特點是靈活與即興性。譬如在他演奏的《匈牙利舞曲》中,他就將勃拉姆斯源於匈牙利吉卜賽舞蹈的創作又返還回地道的吉卜賽音樂風格,因此聆聽起來除了保留了原來熱烈奔放的曲風之外,還平添了許多自由的節奏及質樸的鄉土氣息。

在樂曲《雲雀》中,拉卡托斯以高超的小提琴即興華彩惟妙惟肖地描摹了雲雀在枝頭嬉戲跳躍與婉轉啁啾的鳴唱。拉卡托斯為所欲為地縱情於音樂之中,他的樂隊則以極好的伴奏襯托出他所要表現與創造的音樂意境。在技巧方面,拉卡托斯的演奏更是令人瞠目,這主要是表現在他根據俄羅斯民謠所改編的樂曲《黑眼睛》和《雙吉他》中。在樂曲《雙吉他》中,拉卡托斯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以獨奏小提琴來摹擬吉他的彈奏與樂隊中的吉他相呼應。為了製造出吉他撥、輪、彈、挑的發聲效果,拉卡托斯左右開弓。更有甚者,當他左手在進行著快速的、難度極高的撥弦時,右手又在用食指和中指摹擬吉他做出輕巧的輪指彈奏。如若不是親眼所見,真不知道這美輪美奐、奇妙聲響是怎樣從小提琴這件樂器上奏出的。況且這種右手輪指的技法只有拉卡托斯所專有,因為在歷史上的任何一本“正統”的小提琴演奏法中都找不到關於這種技法的記述與教學。

背景資料

數學哲學的研究

拉卡托斯早期著重於數學哲學的研究。他受波普爾的影響甚大,把波普爾的證偽理論運用於數學哲學之中。拉卡托斯批判地繼承了他稱之為“樸素證偽主義”的波普爾的哲學思想,提出了一種有獨到見解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他認為不僅一切理論是可錯的,而且理論的經驗基礎也是可錯的,任何個別理論既不能被經驗證實,也不能象波普爾所說的那樣可以被經驗證偽。因此,拉卡托斯認為科學中的基本單位和評價對象不應是一個個孤立的理論,而應是在一個時期中由一系列理論有機構成的研究綱領。研究綱領以下列幾個相互聯繫的部分組成:①由最基本的理論構成的“硬核”。它不容經驗反駁,如果遭到反駁,整個研究綱領就遭到反駁,放棄“硬核”就意味放棄了整個研究綱領。②圍繞在硬核周圍的許多輔助性假設構成了“保護帶”,對保護帶的調整、修改可消除研究綱領與經驗事實的不一致。③不準放棄或修改研究綱領的硬核的原則──反面啟發法。④豐富、完善和發展研究綱領的原則──正面啟發法。

科學發展的動態模式

這一理論的先進之處在於他形成了一個科學發展的動態模式──研究綱領的成長。當研究綱領與某些事實不一致時,科學家不應急於拋棄綱領,而是通過調整輔助性假設消除反常;一個新的研究綱領內部也可能是自相矛盾的,同樣需要通過調整,如果調整後經驗內容增加,並提高了預見性,它就是一個進步的研究綱領;但是任何研究綱領都會退化,如果調整後經驗內容減少或不能預見新的事實,那末它就是一個退化的研究綱領。科學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新的進步的研究綱領不斷取代陳舊的退化了的研究綱領的過程。拉卡托斯認為研究綱領的進步性是科學的劃界標準。但他又認為一個研究綱領是否真正退化,人們往往只能在事後得知。

更精緻的科學編史學

拉卡托斯力圖創立一門新的更精緻的科學編史學。他認為,沒有科學史科學哲學是空洞的,沒有科學哲學的科學史是盲目的。他把科學史分為內部史和外部史。內部史是科學理論自身合理性發展的歷史,外部史是各種社會、歷史和心理因素對科學發展影響的歷史。他指出,內部史對科學的合理性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外部史則起影響作用。但他認為一切科學史永遠都是編造實例的哲學,都是無法客觀地反映真實的科學史。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