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研究》

《哲學研究》

《哲學研究》1955年3月創刊,主要發表哲學各學科的研究成果,對重要的哲學問題開展討論,對各種現實問題進行哲學反思、探討,反映國內外哲學動態,還發表對哲學研究的方向、狀況的評論,以及嚴肅負責的書評,札記和其他多種形式的文章。

基本信息

刊物歷史

《哲學研究》(2009年2期)《哲學研究》(2009年2期)

《哲學研究》於1954年經中共中央“中國歷史問題研究委員會”倡議創辦。毛澤東就此首次提出以“百家爭鳴”為方針研究歷史郭沫若是《歷史研究》第一屆編委會的召集人,他撰寫發刊詞論述了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中國和世界歷史的必要性,同時認為“認真能夠實事求是的人,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必然會逐漸地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接近而終於合轍”。《哲學研究》創刊時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雙重領導,1978年後改由哲學研究所領導。歷任主編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陳筠泉李景源。歷任編輯部主任為:林聿時、張岱、王玉恆、方軍、王生平、鑒傳今。先後為季刊、月刊、雙月刊。1966年6月因“文化大革命”停刊。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1978年1月復刊,為月刊(其中1990年為雙月刊)。現由哲學研究雜誌社出版,印數約8000冊。

刊物特色

《哲學研究》的特色是倡導以現實問題研究推動基礎理論的研究,強調發揮哲學的探索功能;主張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為各種有代表性的學術觀點提供爭鳴機會;注重追蹤和分析國內外哲學發展的新動向,注重中外學術交流;重視對當代實踐和科學發展中哲學問題的探討;重視培養哲學理論研究中的新生力量。
《歷史研究》主要欄目有:專題研究、史家與史學、理論與方法、學術述評、讀史札記、討論與評議、書評、海外新書評介、讀者來信等

刊物定位

《哲學研究》的選題範圍覆蓋了哲學的全部二級學科,並倡導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復刊以來先後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現實、關於主體性問題、關於價值問題的探討、關於改革的理論和方法論的探討、科學技術革命社會發展、哲學與文化商品經濟與道德進步、社會規律與人的活動的關係、傳統與現實問題的研究、中國哲學思潮研究、“現代新儒家”思想研究、關於研究社會的範疇和方法的反思、青年論壇、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以及學術評論、反思錄等專欄。

辦刊宗旨

面向實際,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努力反映時代精神,從哲學上探討當今人類面對的重大問題、概括和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經驗,為宣傳、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努力發現並支持富有開拓性、原創性的學術成果,營造健康的學術環境,以促進中國哲學事業的發展和哲學學科建設。

發展成就

《哲學研究》在國內外理論界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及影響。1978年復刊後,即率先組織了對“四人幫”在所謂“唯生產力論”問題上的反動謬論的批判。在1978年的真理標準大討論中,編輯部於6月、7月先後兩次(第二次是和哲學研究所一起)召開大型討論會,有力地推動了這場討論的深入開展。12月,經中共中央領導批准,《哲學研究》發表了毛澤東致李達的三封信,各大報刊紛紛轉載。這些活動對於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產生了重大影響,《哲學研究》的發行量也躍升到200多萬份。刊物敏銳捕捉改革開放實踐中提出的重大現實問題,並將其轉化為哲學問題來研究,先後組織了關於文化與市場、傳統與現實關係等問題的討論,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反響。刊物正確處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和以馬克思主義為科研對象的關係,積極促進關於哲學的對象、功能、方法和學科發展規律等問題的科學反思,倡導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西方現代哲學的對話中重塑中華民族文化靈魂。刊物還通過舉辦各種學術會議、座談會,以現實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為參照,探索中國哲學史研究的主題和方向,以實事求是的思想為指導,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哲學史研究有機結合的方法和途徑;追蹤現代外國哲學的發展動向,開展文化比較研究,以深入研究、客觀分析、取長補短、為我所用的科學態度,探究西方哲學發展的內在邏輯、西方哲學重大演變的社會歷史條件及其與現實生活的關係,促進西方現代哲學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結合。
《哲學研究》於1995年度獲第一屆新聞出版署優秀“社會科學學術理論”期刊提名獎銀獎、第一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獎一等獎;l998年度獲第二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獎一等獎;2001年度獲新聞出版署雙效期刊獎;2004年度獲第二屆新聞出版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銀獎;2005年度獲第三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獎一等獎。2009年,《歷史研究》獲得“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

人員隊伍

主任:高翔
副主任:張海鵬
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列)
於沛、王巍、厲聲、江藍生、劉慶柱、步平、李紅岩、陳祖武、陳高華、張海鵬、林甘泉、周溯源、耿雲志、高翔、廖學盛
主編:高翔
副主編:周溯源、李紅岩、路育松

投稿須知

一、《歷史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專業學術期刊,主要欄目包括專題研究、理論與方法、史家與史學、討論與評議、書評、讀史札記、學術述評、國外新書評介、讀者來信等。熱誠歡迎海內外學者惠賜佳作。謝絕出資刊文。
二、本刊實行匿名評審制。來稿請勿標註作者姓名。有關作者的信息,如姓名、生年、工作單位、職稱、郵政編碼電子信箱、聯繫電話等, 請附另紙寫明。
三、研究論文請附200-300字內容提要和3-5個關鍵字;並附中文提要和關鍵字的英文譯稿,供編輯參考。
四、稿件應遵守學術規範及相關國家標準和法規,如關於標點符號和數字使用的規範等。
五、本刊引文注釋採用頁下注(腳註)方式。詳細情況請參考《<歷史研究>關於文獻引證標註方式的規定》。
六、本刊整體著作權屬編輯部所有。
七、凡向本刊投稿,如未註明非專有許可,視為專有許可。
八、未經採用的來稿恕不退還。
九、本刊編輯部有權對來稿做文字性修改。
十、稿件一經刊用,即付稿酬並寄樣刊兩冊。
十一、如對以上規定有異議,請予說明。
十二、作者請登錄《歷史研究》網站(http://qk.cass.cn/lsyj/),使用線上投稿系統賜稿。投稿方法:①登錄;②登錄投稿系統(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未註冊的用戶須註冊後方可登錄,註冊信息必須真實有效;③點擊網上投稿;④按提示填寫相關信息,並在“分類”欄選擇稿件所投編輯室;⑤點擊提交。

哲學研究進展

哲學研究進展AdvancesinPhilosophy是一本哲學領域最新進展的開源國際中文期刊(openaccess),由漢斯出版社發行,本刊支持思想創新、學術創新,倡導科學,繁榮學術,集學術性、思想性為一體,旨在為了給世界範圍內的哲學研究者提供一個傳播、分享和討論哲學領域內不同方向問題與發展的交流平台。

研究領域:

哲學研究進展哲學研究進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
科學技術哲學
中國哲學
西方哲學
邏輯學
倫理學
美學
哲學其他相關學科
宗教學
管理哲學

國內一級學術期刊名錄

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以學術論文為主,而非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則以檔案、報導、講話、體會、知識等只能作為學術研究的資料而不是論文的文章為主。
《植物分類學報》
《套用生態學報》
《哲學研究》
《動物分類學報》
《近代史研究》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世界歷史》
《中國圖書館學報》
《套用數學學報》
《套用數學和力學》
《力學學報》
《光子學報》
《氣象學報》
《地質學報》
《地質論評》
《微生物學通報》
《婦女研究論叢》
《管理科學學報》
《獸類學報》
《中國農村經濟》
《營養學報》
《中國農業科學》
《植物病理學報》
《水產學報》
《半導體學報》
《文學遺產》
《文藝研究》
《現代外語》
《管理世界》
《自然科學進展》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計算數學》
《數學進展》
《數學學報》
《系統科學與數學》
《民族研究》
《數學物理學報》
《當代亞太》
《固體力學學報》
《國際問題研究》
《工程熱物理學報》
《光學學報》
《拉丁美洲研究》
《化學物理學報》
《物理學報》
《計算物理》
《低溫物理學報》
《催化學報》
《分析化學》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物理化學學報》
《有機化學》
《天文學報》
《測繪學報》
《地球物理學報》
《空間科學學報》
《美國研究》
《大氣科學》
《歐洲研究》
《岩石學報》
《政治學研究》
《地理學報》
《生態學報》
《生物多樣性》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菌物學報》
《法學研究》
《中國法學》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生物工程學報》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植物生態學報》
《植物學報》
《會計研究》
《統計研究》
《世界經濟》
《生理學報》
《心理學報》
《中國音樂學》
《土壤學報》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農業機械學報》
《植物保護學報》
《中國人口科學》
《園藝學報》
《林業科學》
《林業科學研究》
《畜牧獸醫學報》
《自然辯證法通訊》
《功能材料》
《材料研究學報》
《煤炭學報》
《矽酸鹽學報》
《中國稀土學報》
《金屬學報》
《稀有金屬》
《外國文學評論》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控制理論與套用》
《控制與決策》
《軟體學報》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過程工程學報》
《無機材料學報》
《汽車工程》
《中國環境科學》
《複合材料學報》
《古生物學報》
《中國社會科學》
《套用化學》
《病毒學報》
《焊接學報》
《紅外與毫米波學報》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中國翻譯》
《世界宗教研究》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機械工程學報》
《中國機械工程》
《潤滑與密封》
《儀器儀表學報》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實驗生物學報》
《電子學報》
《農業經濟問題》
《通信學報》
《遺傳學報》
《套用力學學報》
《數據採集與處理》
《計算機學報》
《中國雷射》
《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音樂研究》
《系統工程學報》
《建築結構學報》
《岩土工程學報》
《土木工程學報》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地質科學》
《中國鐵道科學》
《中國公路學報》
《環境科學》
《無機化學》
《環境科學學報》
《環境化學》
《自然災害學報》
《高分子學報》
《社會學研究》
《鋼鐵》
《數學年刊》
《中國物理快報》
《中國物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報》
《材料科學與技術》
《中國昆蟲科學》
《磨擦學學報》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
《林業研究》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