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書評

書評,即評論或介紹書籍的文章,是以“書”為對象,實事求是的、有識見的分析書籍的形式和內容,探求創作的思想性、學術性、知識性和藝術性,從而在作者、讀者和出版商之間構建信息交流的渠道。書評是套用寫作的一種重要文體。書評主要是為讀者選擇圖書提供參考。書評作用於讀者,首先在於它的信息功能,也就是說為讀者選擇圖書提供參考,這就要求它把圖書的基本內容介紹給讀者;其次在於它的中介功能,即讓讀者在閱讀行為實施之前,有一個心理準備,以使閱讀具有針對性,這又要求它點明圖書的精要所在;最後在於它的導讀功能,此功能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為讀者在閱讀時,對所讀圖書進行價值判斷提供參考,二是向讀者推薦優秀的圖書,這自然就要求它必須準確地反映書的內容,並在眾多的出版物中遴選書評的對象。

基本信息

作用

書評作用於讀者,首先在於它的信息功能,也就是說為讀者選擇圖書提供參考,這就要求它把圖書的基本內容介紹給讀者;其次在於它的中介功能,即讓讀者在閱讀行為實施之前,有一個心理準備,以使閱讀具有針對性,這又要求它點明圖書的精要所在;最後在於它的導讀功能,此功能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為讀者在閱讀時,對所讀圖書進行價值判斷提供參考,二是向讀者推薦優秀的圖書,這自然就要求它必須準確地反映書的內容,並在眾多的出版物中遴選書評的對象。

分類要求

書評總是遵循著一定的結構形式,它的寫作方法也總是遵循下列幾點:

從形式上看

獨立性書評。書評,也是一種創作。它的創作意義,一方面來源於被評書籍,另一方面,更多的,應該來源於書評者自身的社會閱歷和文學素養,來源於書評者對被評書籍的感悟、升華和更深的洞見,從而形成書評獨立的思想性和價值感。它的直接表現是,可以獨立存在、獨自成文、獨有一番滋味。

文本性書評。此類書評,緊緊依附於被評書籍的走字行文,緊緊跟隨作者的思路脈絡,亦步亦趨,少有意趣和發現。它的直接表現,或是原書引文高達20%以上,或是借題而不發揮、借屍而不還魂。

從內容上看

思想型書評。書評既然作為一種創作,書評人文筆風騷掩映下迸射而出的獨到而銳利的思想的光芒,應該成為一篇書評立足的根本。這種造詣,得自於書評人的個人修為,得自於對被評作品的深刻理解,得自於“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妙想。

情感型書評。這一類中,書評人與原創作者情感上的強烈共鳴或激烈對質成為貫穿書評全文的唯一或主要線索。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如果從仁和山、智和水的關係論斷,講的該是思想型書評;如果以“樂”本身來說,道的卻是情感型書評,它結構於書評人對被評書籍的直接情感體驗。

描述型書評。書評,起源是因書而評,發展成為評而評。如果書評人不能通過對被評書籍風骨和神髓的整體把握,不能比普通大眾看的更深、更遠、更精,從而不能實現由書而評的飛躍、不能引導大眾站的更高、發現更多的美,那么,直如有草船卻無借箭、有畫龍卻無點睛,僅是筆墨潑散而已。

應該講,幾類書評,該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彼此不能割裂、也不好驕傲或妄自菲薄。

蕭乾說,書評家應是一個聰明的懷疑者、好的書評要用極簡練的文字表現出最多的智慧。

李長之說:“要同情的了解,無忌憚的指責,可以有情感而不能有意氣,可以有風趣而不必尖酸刻毒,根據要從學識中來,然而文字仍需是優美而有力的創作。”

總之,立論要儘量中正、情感要儘量無私、稜角要儘量分明,書評人的眼睛穿透原創作者的眼睛,締造出了另外一個澄淨的世界。

正規格式

內容

凡與作品、作家有關的都可以評。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發表意見:可以對作品的思想意義、藝術特色、社會價值進行分析評價;可以對作家的創作經驗、人品學識進行總結評述;可以對讀者的閱讀進行指導;可以對作品的本身的得失從各個角度進行議論;可以結合作品的評論,探討各種美學問題等等。評什麼確定之後,接下來就是怎樣評。寫簡評一般可以有這樣三個步驟:介紹——評價——推薦。

(一)介紹

“介紹”是指對所評的書的內容作言簡意賅的概括敘述,讓讀者對該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書評《難忘<南京情調>》是這樣介紹的:“《南京情調》收入64篇文章,20世紀上半葉社會各界名流筆底的南京昔日景觀,風土人情,大多風流倜儻見性情;80幀照片,讓50年前的古都舊影清晰再現,金陵舊時影像,幅幅滄海桑田顯趣味。”南京情調

(二)評價

“評價”可以是總括全書作鳥瞰式的評述,如書評《展現“另一個”愛因斯坦》是這樣評價《愛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體現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學預見性。全書蘊涵著科學家與知識分子的良知,浸透著他對整個20世紀全人類的極大的人文關懷。”也可以聚焦於作品的細部作畫龍點睛式的點評。如金聖歎評《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節中魯達打店小二一段描寫:“一路魯達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腳’,寫魯達闊綽,打人亦打得闊綽。”三言二語就點出了《水滸》對魯達的動作描寫是充分個性化的。“評價”是書評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也是最見功力的部分,從這裡可以見出一個人的思想水平、藝術素養、鑑賞能力、語言功夫等等。

評價作品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注意評價的科學性。要以科學的文學理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地進行評論,不要以個人的直覺和偏見任意地拔高或貶低。

②要注意見解的獨創性。要反覆閱讀、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準確把握評論對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從而提出自己新穎、深刻、精闢的見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讀,分析不得要領,只是發表一些陳舊、膚淺、庸俗的見解。《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篇小說:“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宗白華先生是這樣評析的:“這是何等嚴肅的責己精神!然而不是出於畏人言,畏於禮法的責備,而是由於對自己人格美的重視和偉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評析見解獨到,深刻精闢,所謂“析義理於精微之蘊,辨字句於毫髮之間。”(《古文觀止·序》)

③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性。評論語言與議論文的語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語言表達準確、嚴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講求適當的文采,增強表達的形象性與生動性。

(三)推薦

這是書評的結尾,有好書與讀者共享的意思。如《難忘<南京情調>》是這樣寫的:“南京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值得特別關注。鍾情於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從《南京情調》中體味一番南京情調。”南京情調

格式

俗話說文無定法,寫書評當然也無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異,因書而異。比如偏於談感受的書評就可以直接從述感開頭:“何建明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聯考報告》是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讀則罷,越讀越使人感到,聯考的分量實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許多中國人的腰背都壓彎,連中華民族的脊樑也被壓得出現了嚴重的畸型。聯考啊!何時才能走出怪圈?”(《走出聯考的怪圈》)想要帶點文學色彩又要給讀者一點懸念的也可以抒情開頭:“若你走進普魯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會不驚嘆於那美妙的符號所產生的神奇魅力,不會不沉醉於瑪德萊娜小點心的綿長回味,不會不震悸於人類內心的隱秘世界的強烈曝光。作為《追憶似水年華》的譯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魯斯特開啟的感覺世界對我的靈魂與感官的誘惑、衝擊、洗滌、豐富、與淨化。“(《全新而永恆的感覺世界》)當然書評的結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薦式的。可以表達某種願望,如“願借葦岸的親切誠實的語言,生動盎然的詩意和寧靜柔韌的美感鋪就的小徑,引領我們走向詩意棲居之地。”(《讀<太陽升起以後>》)表達願望之中有推薦作品的誠意。也可以批評某種現象或做法,如“他們認為如果兒童畫能與範例完全相同,那么這種訓練就是成功的。然而他們不明白,兒童有他們自己的世界,兒童有他們自己的藝術,他們與成人不一樣!種種人為的限制對兒童藝術潛能都可能是一種扼殺。”(《生動有趣的圖畫書》)批評的目的仍然是為了推薦。太陽升起以後

讀後感

廣義的書評包括讀後感。讀後感偏重寫自己的主觀感受。讀後感要注意三點:第一,寫讀後感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中心論點(或中心思想),不能雜亂無章,文意散漫。第二,這箇中心論點(或中心思想)必須是從所讀的材料中提煉、概括出來的,與所讀的材料有著必然的、內在的聯繫。第三,寫讀後感必須是寫自己的所讀、所思、所感、所悟。可以寫一點,也可以寫幾點,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寫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從文體上看,讀後感或立論,或駁論,或闡述議論,都與議論文相似,通常把它歸入議論文的範疇,作為議論文的一種。

寫讀後感要避免以下幾種情況:

①“感”少“述”多。名為讀後感,卻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複述、引述所讀的內容。

②“感”得不新。文中雖有所感,卻只是老調重彈,或人云亦云,寫不出自己真切的獨特的感受來。

③“感”得不深。雖也能寫出一點自己的感受來,但猶如蜻蜓點水,泛泛而談,淺嘗輒止。

④“感”得走調。雖然寫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從何來,與所讀材料無絲毫關聯;或者雖也是“感”從“讀”來,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樣。

寫書評無論偏重評還是偏重感,都要下工夫反覆研讀作品本身,然後方能評便能切中肯綮,悟便有獨到之見。

寫作學習

做筆記

首先,邊閱讀,邊就情節和內容做筆記,記下日後可能闡發的評論。你會驚奇地發現,閱讀時手邊有一隻鉛筆,會使理解更為深入。

閱讀

閱讀報刊雜誌上的書評也會使你受益良多。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物都辟有書評專欄或專頁,一般在接近封底處。

不妨花些時間到圖書館瀏覽最新幾期的《書籍分類目錄》和《當代文藝評論與批評》,這裡發表有大多數著名作家早期作品的書評摘要,由此可獲得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在此你還可讀到那些你沒有時間去看的書的簡略的情節摘要,這為你寫書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識。

寫出收穫

寫出所讀的書對自己的幫助:每一本書,只要認真看完,我們一定從中間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在此把這些東西列出來,最大的好處就是1年後當你希望在書中查找信息的時候,可以在自己的讀書收穫立刻找出來。書籍大概結構:大概有哪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句話概括一下內容。關鍵的時作為讀者的我們在回想一章的時候,哪些內容是最能想的起來的,哪些是對自己最有幫助的。你的收穫,往往就是書的價值的一部分,進一步去總結歸納,就形成了你的書評。

要點

一篇好的書評應包括以下方面:

1.一個生動的開場白:用一兩個簡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書名,以及有關作者的簡要信息,如過去的作品、曾獲得的榮譽。

2.如果是小說,對情節做簡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說,寫明寫作目的和主題。

3.書評作者對此書優缺點的評論。

4.用一個總結性的語句式段落使讀者對此書有一個總體印象。

開篇

寫好開篇段落對書評來說非常有挑戰性,其目的是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讀這篇文章的熱切願望。

開篇之前,先做一下筆記,問自己一些問題:

·貫穿此書的主題是什麼?

·與同類書相比,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

·這本書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一般來說,作者姓名和書名應該在第一段中出現,但有時可能會從書中最重要的觀點說起,猶如書評專門評論該書的主題。

摘要

人們是為了判斷是否想讀這本書才去看書評的,因此你應讓他們對書的內容有所了解。小說的評論可對主要人物作些介紹,但只需簡要點出部分情節即可。沒有比評論者泄露了小說結局更讓作者和準讀者更惱火的事了!通常我簡介小說的前三分之一或前半部分情節,忽略副情節。在衝突即將解決時,某個人物要做出決定時,或一個主要的活動場景即將開始時,戛然而止。

非小說的書評則應提供所有重要信息的概覽,其中包括重大的日期,人物地點,觀點及作者如何得出結論的闡述。

適當地引用書中原文可使讀者產生真實的感受。要尋找那些機智、動人或有力的話語,並對它們產生的背景作一番描述。除非編輯準許你篇幅拉長,一般情況下,一定要將引言限制在一兩句之內。不要忘記在每句引文後面註上頁碼出處,這樣編輯可以核實。

如何形成觀點

為了形成對一本書的觀點,可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這位著者想做什麼?

·他或她獲得了多大的成功?

·在某些方面,此書是否打動了我?

·關於這本書,我喜歡的是什麼?

·我不喜歡的是什麼?

將你的評價分為兩大類會很有幫助:

·內容:作者所表述的。

·文體:他或她是怎樣表述的。

在考慮一本小說的內容時,不妨問自己:

·人物有趣或有說服力嗎?

·情節是否能始終吸引我的注意力?

就文體來說,要對作者的語言作出評論:

·是簡潔的,呆板的還是詩意的?

·非特指的,正規的,有感染力的?

·陳辭濫調還是富有創意。

遣詞造句

儘量使用新穎的形容詞,原則是:在我的評論中決不允許出現任何陳腐的形容詞。

評論非小說文章時,雖然你也得提到文字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可讀性,但內容比文體更重要。需考慮的有:

·作者對材料的駕馭是否充分徹底,是否經過深思熟慮?

·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麼?為什麼?

·結論可否被作者提供的材料充分證實?

可以對作者的結論存有異議,但必須客觀,不要說“若我寫會如何如何”這樣的話。

簡要的總結

使用有力度的詞語,儘量簡短地總結你對此書的觀點。如果可能,與篇首的評論遙相呼應。

例如:在給依賽瑪利·瑞德的書《日本的崛起》所作的書評結尾,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還加了一個轉折,呼應了開篇的觀點:“這篇聰明、駭人的小說,正是我們抵制拘泥形式的學術風氣的一把利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