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

《顯揚聖教論》梵名 Āryavācāprakaraṇa-śāstra,大乘佛教唯識宗重要論著,印度無著造,唐代玄奘譯。又稱《總苞眾義論》、《廣苞眾義論》、《顯揚論》。共二十卷,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

《顯揚聖教論》梵名 Āryavācāprakaraṇa-śāstra,大乘佛教唯識宗重要論著,印度無著造,唐代玄奘譯。又稱《總苞眾義論》、《廣苞眾義論》、《顯揚論》。共二十卷,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論為顯揚《瑜伽師地論》要義之最著者,為瑜伽論十支之一、唯識宗十一論之一,《成唯識論》依據之一。為“十支論”中的總苞眾義支。
本書有十一品:一、攝事品,二、攝淨義品,三、成善巧品,四、成無常品,五、成苦品,六、成空品,七、成無性品,八、成現觀品,九、成瑜伽品,十、成不思議品,十一、攝勝決擇品。共有二百五十二頌半,卷末附錄《顯揚聖教論頌》一卷。
由於玄奘將《顯揚聖教論》與《顯揚聖教論頌》分別譯出,以致引起學界對於論、頌是否同一作者之議論。日本學者宇井伯壽主張《顯揚聖教論》為世親所作,《顯揚聖教論頌》為無著所作。
另有注釋書《顯揚疏》一卷(唐代窺基作)、《顯揚論疏》八卷(新羅璟興作)等,然皆已不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