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安徽省西部,西鄰河南,南接湖北。總面積450平方公里。由金寨縣的天堂寨、燕子河大峽谷、紅石谷,霍山縣的銅鑼寨、白馬尖、佛子嶺,舒城縣的萬佛湖、萬佛山,金安區的東石筍、皖西大裂谷和嵩寮岩11個園區組成。該公園又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集花崗岩地貌、變質岩地貌、丹霞地貌、構造地貌及火山岩地貌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別山白馬尖-代表松大別山白馬尖-代表松

安徽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大別山橫亘在中國東部地區,位於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脈東西綿延約380公里,南北寬約175公里,白馬尖主峰海拔1777米,是大別山第一高峰,又稱大別山主峰——白馬尖

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同時也是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園區——白馬尖園區。景區地處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和安慶市岳西縣的交界處,於2009年建成對外開放。

大別山橫跨鄂豫晥三省,是長江淮河的分水嶺,相傳李白曾到此,登上大別山主峰白馬尖,顧盼了南北二側的風光,感慨道:“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山於他山也!”大別山由此得名。

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景區的景點類型多樣,目前的主要景點有:高山——白馬尖(大別山主峰)、峽谷——龍井峽(大別山區規模最大的瀑布群)、湖泊——別山湖、遺址——四望寨(古城堡)。

地理位置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於2005年9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園區西鄰河南,南接湖北,東西長約380公里,南北寬約175公里,其地理坐標:東經115o45'00"〞-116o53'04"〞,北緯31o01'ˊ26"〞-31o35'00"〞。由金寨縣的天堂寨、燕子河大峽谷、紅石谷,霍山縣的銅鑼寨、白馬尖、佛子嶺,舒城縣的萬佛湖、萬佛山,金安區的東石筍、嵩寮岩、皖西大裂谷計11個園區組成,總面積450平方公里。

作為一道天然屏障,成為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地質公園類型為地質地貌類。按各園區的分布狀況和地質特徵將其劃分為西部園區和東部園區。西部園區包括白馬尖園區、天堂寨園區和銅鑼寨園區;東部園區包括佛子嶺園區、東石筍園區、萬佛湖園區、萬佛山園區和嵩察岩園區。西部園區地處大別山腹部,為中山區;東部園區位於大別山北麓,為低山丘陵區。園區總面積393.5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面積393.5平方公里。

地質特徵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具有特殊的地質區位。在古地理上,公園處於揚子板塊華北板塊的結合部,兩大板塊相碰撞的縫合帶從園區中部穿過,它的南部為大別隆起區,北部為北淮陽構造帶。

大別山是地殼多次開合、多鏇發展的產物。它記錄了自26億年太古代以來中國大陸形成及古板塊運動的歷史。園區自北向南所觀察到的地質遺蹟,如同從新到老,從地表走向地球深處,揭示了100公里深度下地幔物質相互作用的痕跡。園區的榴輝岩帶是全球出露最完整,規模最大的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的一部分,具有極為重要的科研科考價值。

在大別山腹地,發育有全球變質程度最深的大別雜岩,它是研究大別造山帶基底物質組成和演化的重要視窗。

安徽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集花崗岩地貌、構造地貌、火山地貌和丹霞地貌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不同的地貌類型,體現著眾多特色各異的地質遺蹟景觀,展示出千姿百態、美侖美奐的容顏。

南部各園區是典型的花崗岩地貌區。廣泛出露的花崗岩體,是距今約1.3億年燕山期岩漿活動的產物。這裡的花崗岩峰林群峰聳峙,以它偉岸的身姿,雄居於大別山腹地,鑄就了大別山的脊樑。

大別山北麓的北淮陽構造帶中的淺變質岩系。經受了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形成了特有的構造地貌景觀。園區北部的仙人沖——六萬寨——佛子嶺——東石筍一帶,隨處可見壁立千仞、狀如刀切的陡壁和懸崖。

萬佛湖園區,火山岩廣泛分布。這裡的火山岩地質景觀是距今約1.3億年侏羅紀晚期火山活動的傑作。公園北部的山前盆地中,沉積了一套中侏羅紀河湖相的紫紅色砂礫岩,經過地殼的緩慢抬升和長期的風化剝蝕,形成了嵩寮岩、皖西大裂谷園區以赤壁丹崖和岩洞為特色的丹霞地貌

資源條件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早在兩千多年前,《尚書•禹貢》就有“大別山”一名的記載。 園區集花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構造地貌和丹霞地貌為一體,地質景觀多彩多姿,地質遺蹟鬼斧神工。徜徉其間,層巒綿延,疊嶂崢嶸,怪石嶙峋,秀谷深幽,移步換景;飛瀑流泉,紅岩赤壁,湖光山色,珍稀生物嘆為觀止。  

大別山距今已有二十幾億年的漫長地質演化歷史,頻繁的岩漿活動,多樣的地質變遷,使之成為地球科學極為難得的教學研究基地。園區的榴輝岩帶是全球規模最大、出露最完整的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的“根帶”部分,令世人矚目。

園區內人文資源極為豐富。皋陶文化在這裡發源,楚文化在這裡成熟;這裡遍布歷史遺存,古蹟文韻;它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青山、碧水、紅土地的交匯,古韻新風生態園的融合,使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展現出迷人的風采和魅力。

當地盛產名茶。霍山全縣茶園面積12萬畝,年產乾茶3000噸,產值8000萬元,是全國名茶重點產區。霍山黃芽產于海拔400米以上深山,獨特的氣候條件造就了非凡的品質,自唐代以來就成為御用貢茶,久負盛名,暢銷大江南北,現與黃山、黃梅戲並稱“安徽三黃”。“中國霍山黃芽茶市”是農業部批准的全國兩大茶葉產地批發市場之一,將成為華東地區茶葉的集散中心。

這裡也是藥材之鄉。中藥材1460多種,藥園面積5萬餘畝,是全國中醫中藥試點縣。其中,素有“軟黃金”之稱的人間仙草霍山石斛和斷血流,天麻、茯苓、杜仲等名貴中藥材享譽海內外。

大別山區盛產蠶桑。現有桑園5萬畝,年產乾繭1500噸,蠶繭產值2500萬元,年產白廠絲200噸,產值3800萬元,是全省十大蠶桑基地縣之一。

還盛產板栗。栗園12萬畝,年產鮮栗8000噸,年產值3000萬元,是全省重點板栗基地縣。這裡是油茶產區。油茶12萬畝,年產茶油1000噸,產值4000萬元。茶油是純天然無污染食品,具有降低血壓、血脂,軟化血管,護髮養顏之功效,既可直接飲用,也可烹炒食用。

特有自然資源和原始森林,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繁衍場所,獸類40種,鳥類117種,爬行兩棲4種,魚類7種。

獸類以野豬豪豬黃羊穿山甲靈貓灰鼠鹿獐為代表。

鳥類以山鷹長尾錦雞普通松雞畫眉百靈八哥等為代表。

爬行兩棲類以娃娃魚、石蛙甲板龜為代表。

天堂寨園區

地理位置

石柱峰景觀石柱峰景觀
天堂寨園區區位於金寨縣西南部,距六安136公里,毗鄰湖北省羅田、英山兩縣。地理座標為東經115°45′00″~115°48′35″,北緯31°06′18″~31°10′00″,景區面積約20.3平方公里。分為聖卦峰、白馬峰、瀑布群、造錢坳等4個景區。天堂寨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安徽省風景名勝區。這裡有著“植物王國、動物樂園”之譽,還有“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的美稱,景區山奇水秀石奇松美,是安徽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的主景區。

天堂寨園區地處大別山腹地,大別造山帶的根帶部位。園區的主體為花崗岩體,基底岩石為距今約25億年形成的古老而複雜的大別山雜岩。天堂寨花崗岩體是距今約1.3億年岩漿活動的產物,主要分布在園區主峰天堂寨一帶,出露面積約37平方公里。該岩體又可進一步劃分為早期的吳家山黑雲二長花崗岩體和晚期的榮華寨二長花崗岩體。岩石具斑狀結構特徵,肉紅色的鉀長石斑晶和暗色礦物條帶平行定向,與圍岩面理諧和一致,構成了園區特有的地質景觀;天堂寨岩體具典型的花崗岩球狀風化特徵,出露地表的岩石常呈球狀體,表面圓渾、光潔,構成了園區內奇特雄偉的峰體景觀。

地質遺蹟

飛流落銀河飛流落銀河
天堂寨古稱“吳楚東南第一關”。境內豐富的地質遺蹟,是經過漫長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寶貴自然遺產,集中反映了1.3億年以來該區花崗岩從形成——隆起——剝蝕等地質作用的歷史,具有很高的地質學、地貌學研究價值與美學鑑賞價值。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最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北部窪地僅700米,高差達千米。園內山峰林立,溝谷縱橫,既有龍潭飛瀑又有奇松怪石;既有神秘洞室又有雲海、丹霞等氣象景觀。奇峰有白馬峰、聖卦峰、龍劍峰、觀景峰、天堂寨、鵝公包、馬鞍夕照、五龍朝天堂等。

最險要之處當數龍劍峰上的“龍脊背”,山樑突兀,兩側懸崖峭壁,長約數十米的“龍脊背”,寬不足1尺,行走之上,如履“龍脊”。岩石景觀有飛來石、三聖卦、姐妹石、龜爬石、風動石、箱子石、企鵝石、蓮花石、劍劈石、白象戲水、楚王仗劍、老僧入定、屈原問天等。岩洞景觀有仙人洞、瓢兒洞、雷公洞等。白馬峽谷深邃幽靜,奧妙無窮。全長約5公里的峽谷,融潭、瀑、崖、島、洞於一體。瀑布群最為壯觀,在半徑3公里範圍內,分布著108道瀑布,其中常年流水瀑布5道,落差50米以上的18道。

人文景觀

天堂寨人文景觀頗豐。尚存石臼、跑馬崗、造錢坳、神穀倉、古炮台、古戰壕、議事廳等歷史古蹟,以及保存完好的南河明代古民居。

資源

風景區內綠色環繞,森林覆蓋率達96.5%,空氣濕度為80.7%,大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每立方米空氣中達6萬多個,是一座天然氧吧。區內維管束等植物1881種,脊椎動物近300種,其中蘭果樹、香果樹、連香樹、領春木、鵝掌楸、天目木姜子等40餘種植物和香獐黑麂金錢豹娃娃魚、小靈貓、白頸長尾雉等20餘種動物,屬於國家珍稀物種。園區內基礎設施完善,土特產品眾多,是人們遊覽、度假、科考和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

主要景點

白馬尖

白馬尖——主峰標誌碑白馬尖——主峰標誌碑

大別山主峰叫白馬尖,海拔1777米,大別山區排名最高的三大高峰均在此處,三峰呈坐北朝南的三角品字形排列,主峰白馬尖和次主峰多雲尖(海拔1763米)緊緊相依,與正南 面的第三高峰天河尖(海拔1755米)遙相呼應。不僅如此,大別山主峰區域內的主要山峰的名子也很有特點,只要是列入前十位的所有高峰,古人均以“尖”命名,以表示還有增高的長勢。

白馬尖是大別山主峰景區的核心景點,集高、雄、峻、特為一體,山上怪石林立,惟妙惟肖。常年雲霧翻飛縹緲,波瀾起伏,浩瀚似海。山勢險峻、陡崖,幽谷遍布,清溪激湍,交響成韻。

白馬尖上覆蓋著原始森林,奇松遍地,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白馬尖景點配套設施的設計理念崇尚自然,在國內外景點的設計中堪稱一流。

龍井峽

峽谷長15公里,深400米,寬40~300米,峽谷內瀑布成群,怪石遍地。龍井峽在泛大別山旅遊區,具有“海拔最高、植被最好、瀑布最大、風景最美、峽谷區內生態環境完好”的特點,堪稱“大別山旅遊第一峽谷”。

景區內共有四個瀑布,最高的是70米,其餘分別是50、40、30米,這裡的瀑布四季流水不斷,它們名字比較有特色,都是以龍為主題命名的。最高70米瀑布叫做龍門跳,瀑布從兩峰之間奪路而出,氣勢磅礴;50米高的瀑布叫做龍井潭,因為在瀑布的下面有個面積約200平方米的水潭;40米高的瀑布叫做龍王樽,它的形狀像古代帝王喝酒用的酒樽;30米高的瀑布叫做神龍手,它的形狀似龍爪戲珠。

別山湖

大別山腹地主峰白馬尖腳下最大的湖泊,也是大別山區最高的湖,湖面長30公里,平均寬度2公里,上游東西兩河之間有一座崔嵬嵯峨、高聳入雲的山峰——霸王寨,寨頂山岩崢嶸,怪石嶙峋,奇特多姿,下映湖面,翠影含黛。景點有梳妝檯、霸王寨、黃金岩、仙女洞、蓮花洞等神奇洞穴等,與寬窄不一的湖泊組合成詩畫般的山水畫卷。

四望山古城堡

景區位於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東北側,海拔1396米的冒頂山頂端。城堡於清鹹豐11年為抵抗太平軍和捻軍進攻而修建,全部用石塊壘砌而成,現存部分相對高度約6米,寬1.5米,圍總長約2000米,山脊南北走向,牆外側險陡,寨內稍平,闊處百餘米,狹處30米。城牆在山脊上每隔一段,築有用作碉堡的小石室。南門山牆上尚存有《霍山縣正堂張瑜夯修堡事》和《四望堡各戶目》兩塊碑文。

四望山古城堡於1999年,被列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承意義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為革命老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大別山區是中國紅軍第四方面軍誕生的搖籃,無數熱血男兒走上了不屈的抗爭道路。長征會師後的8萬紅四方面軍主力為共和國的誕生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汗馬功勞!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劉鄧大軍開闢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1948年,劉鄧總部在天堂寨腳下的九資河召開戰略部署會議。從鄂豫皖這片大別山里走出了共和國的1位元帥、2任國家主席和300多個開國將軍。

山川秀美,地靈人傑。大別山南麓的英山縣為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升故里。這裡還是明代“醫聖”萬密齋、京劇鼻祖余三勝、辛亥革命元勛張振武、方誌學家王葆心的故鄉。滄桑的古老歷史,豐富的人文資源,眾多的英才豪傑,傳奇的風雲故事,神秘的遺址遺蹟……,這一切,無疑使這片古老而又青春的土地更增光彩,更顯風流。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神龍架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六安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