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薊北山區,居京津唐三市腹心地帶,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稱。地質公園核心帶面積9平方公里,南北長24公里,東西平均寬約350米。地質公園主要地質遺蹟為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和古生物化石。

基本信息

簡介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自2001年12月10日經國土資源部批准以來,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要求,以建設全國示範區和重點地質遺蹟保護示範區為目標,開展了地質遺蹟調查、地質公園規劃編制和各項建設。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作為2003年市政府改善城鄉人民生活20件實事之一項目,於2003年11月8日正式揭碑開園。

景點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總面積342平方公里。其科研價值、環境價值、旅遊價值很高。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曾評價薊縣地質剖面:“在歐亞大陸同時代地層中,薊縣剖面之佳,恐無出其右者”。目前,現已形成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谷景區、九山頂石英砂岩林景區、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九龍山碳酸岩峰林叢景區、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7個景區,總計87個景點。

旅遊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地球科學知識和美學魅力的天然博物館;為人們提供了一處自然景觀美、文化底蘊厚、科學品位高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自然風景區,使人們得以享受自然,陶冶情操,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現已成為薊縣對外的一個重要視窗,來薊觀光、遊覽、考察的專家學者、遊人明顯增多,對外影響力日益擴大,薊縣的知名度顯著提升,有力地拉動了薊縣旅遊、建築、交通、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於2001年12月1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其範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面積342平方公里。

景區

根據景區劃分原則,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劃分為7個景區:1、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2、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谷景區;3、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4、九龍山碳酸鹽岩峰叢景區;5、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6、九山頂石英砂岩峰林景區;7、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

地質

薊縣有著深厚悠遠的歷史文化、豐富的地質遺蹟資源以及優美的生態環境,特別是它擁有世界著名的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和大量的有觀賞價值、科學價值的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因此在薊縣建立國家地質公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以中上元古界標準層型地質剖面為主的地質遺蹟景觀,將為地學領域的研究、地質遺蹟的保護、自然遺產的永續利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典型、完整、系統、稀有、科學的內涵,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自然魅力,記錄了地球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自然與文化遺產。薊縣國家地質公園7個景區各具特色,天然造化、鬼斧神工、精彩紛呈,是大自然的傑作,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為人類留下了珍貴的地質遺產。

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

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位於天津市薊縣城北,燕山山脈南坡,北起古長城腳下常州村,南至薊縣城北關府君山,南北長約24公里,東西寬約350米,面積890公頃。薊縣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是國務院1984年批准建立的我國第一個地質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以地層齊全、出露連續、保存完好,頂底清楚、構造簡單、變質輕微、疊層石和古生物化石豐富,地層總厚度近萬米為特色。它好象一部巨厚的“石頭記”,真實地記錄了地球演化距今18億年至8億年的地質歷史。被國內外地質學家推崇為世界上同一地質時期的“標準層型剖面”、“大地的史書”和世之罕見的“地質瑰寶”,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內的地質遺蹟類型多、數量大、品位高。其中堪稱世界之最的地質遺蹟主要有10大奇觀:

①薊縣地層剖面代表的地質歷史最長。頂底界限長達10億年,其連續之長,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②薊縣剖面底界年齡最老。比世界著名的俄羅斯里菲--文德剖面底界年齡還老3億年。

③薊縣剖面保存最完整。從老到新順序排列在24公里長的一條線上,完整的地質剖面,世界首屈一指。

④薊縣剖面構造最簡單。從北到南,按地質年代自老至新依次展布在燕山褶皺南翼的單斜山上,沒有因構造變動造成錯位或破壞。

⑤薊縣剖面變質最輕微。從長城系常州溝組河流相的砂礫岩到青白口系井兒峪組濱海相含波狀層理、交錯層理的泥質微晶灰岩,剖面總厚度9197米,基本保留原始狀態,變質極淺。

⑥薊縣剖面巨觀多細胞藻類植物出現的年代最早。從國際公認的9億年前提早到17億年前,是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史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⑦薊縣剖面中沉積海泡石礦床最早。薊縣海泡石礦床形成於距今12--13億年前,且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沉積海泡石礦床。

⑧薊縣剖面中噴氣孔構造最古老。在薊縣剖面薊縣系鐵嶺組上部地層發現10億年前形成的古噴氣孔構造,是世界最古老的噴氣孔構造。

⑨薊縣剖面中古生物化石與疊層石最豐富。薊縣剖面的古生物化石從長城系常州溝組到青白口系井兒峪組均有,疊層石從長城系團山子組到青白口系下馬嶺組均有。古生物化石、疊層石層位之多、時限之長、類型之全、種類之多、保存之好為世界罕見。

⑩薊縣剖面中沉積形象最豐富。在薊縣剖面上,不論是碎屑岩、泥質岩還是碳酸鹽岩,都表露出十分豐富的沉積形象,如波痕、斜層理、雙向交錯層理,風暴沉積、地震沉積,雨痕、乾裂、水下沖痕、滑塌痕等遺蹟,為世界各國同時期剖面所罕見。

薊縣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除世界罕見的薊縣剖面地質遺蹟之外,保護區內還有雄、險、秀、幽的多種自然景觀和神奇的人文景觀。

意義

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寶貴自然遺產,所發現的一些重要生物化石對研究早期生命的演化和地球的形成過程有重要意義。對揭開地球遠古時期許多科學之謎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地質公園內群峰俊秀、峽谷幽深、空氣清新怡人、自然風光迷人,自然奧秘誘人,交通方便,是休閒、度假、旅遊、攬勝的好去處,探求自然之謎的難得場所。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神龍架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