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小興安嶺北麓的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類型最齊全、發育最典型、造型最豐富的印支期花崗岩石林地質遺蹟。地質遺蹟是地質時期內外力地質作用形成並保存下來的地質現象。這一花崗岩石林景區坐落於中國“紅松故鄉”伊春市的湯旺河區,是黑龍江省繼五大連池、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之後,第三個被正式批准的國家級地質公園。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巨大的花崗岩基生於2億年前的印支運動期,後經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運動形成了現代的地貌格局。

基本信息

簡介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小興安花崗岩石林是目前中國發現最古老的花崗岩形成的石林地貌景觀。形成於距今 2.08 至 2.50 億年。

園區內林幽谷密,怪岩沖天;仍保 持著原始生態群落和物種多樣性,森林植被 覆蓋率近90%;百餘種野生動物在此生存棲息,其中馬鹿駝鹿等珍貴動物達20餘種。小興安嶺石林景觀國內罕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普與地學研究價值。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景區集山、水、林、泉、石、洞、峰、谷於一身,融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於一體,已成為地質景觀生態旅遊的樂園。

沿革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於2005年9月12日隆重舉行。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是於2004年1月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的。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小興安嶺北麓,湯旺河區境內,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惟一一處類型最齊全的印支期花崗岩石林地質遺蹟,不但有保存完整的地質遺蹟景觀,還有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原始古樸的自然生態環境,不僅具有重大的保護價值、開發價值、科研和科普教育價值,還具有極高的旅遊觀賞價值,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瑰寶。

目前年遊人量達10萬人次之多。由於缺少必要的保護設施,地質遺蹟和配套生態環境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石林片區天然植被的破壞已用事實說明了地質遺蹟及其環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同時也說明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對地質遺蹟景觀和配套生態環境進行有效保護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基礎建設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為了確保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能夠達到較高標準,湯旺河區委、區政府將地質公園建設作為全區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指南》的要求,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精心組織,統籌運作,投資200多萬元建設了公園大門、地質公園博物館、停車場、人行步道,設定了標誌牌導向牌公告牌等設施,並加強了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使石林地質公園具備了開園的基本條件。石林地質公園的開園,必將為小興安嶺這條黃金旅遊線增添新的魅力,使伊春成為海內外賓客嚮往的地方,成為伊春市旅遊業新的亮點。

通過建立必要配套的保護設施,引導人們樹立愛護地質遺蹟愛護生態環境的思想,杜絕一切破壞行為。使園內特級、一級及所有地質遺蹟及生態環境得以長久保護,造福子孫。

資源條件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伊春是一座綠色寶庫,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伊春境內溝谷密布,水系發達,有大小河流702條,總蓄水量102億立方米,其中河流分屬黑龍江、松花江水系。湯旺河為伊春的主要河流,境內流長443公里,注入松花江下游。市內大部分城鎮沿河分布,河水環繞山行,兩岸山秀樹奇,最適宜進行休閒及探險漂流。伊春有林城面積300多萬公頃,森林覆被率為82.2%,活立木總蓄積量2.2億立方米。伊春擁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林,森林類型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蓄積量較多的樹種有紅松雲杉冷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黃鳳梨等,藤條灌木遍布整個施業區,各種珍惜名貴的針闊葉樹種達110餘種。伊春區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

小興安嶺的森林中,棲息著東北虎、馬鹿、黑熊、犴、猞猁等6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260多種鳥類。小興安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孕育了種類繁多、分布相對集中、療效顯著、質量好、經濟價值高和獨具特色的300多種野生藥材。總蓄積量200多萬噸,年允收量20萬噸,年有收量約為5000噸。伊春市藥材資源在黑龍江省所占比重為35%左右,其中鹿茸、熊膽麝香獾油、林蛙油、人參、五加參等十分名貴。森林中有1390多種植物,是山野果、山野菜的豐產區。有松籽、榛子、山葡萄、獼猴桃、都柿等山野果20多種,蘑菇、木耳刺嫩芽猴腿蕨菜等已被採集利用的山野菜20多種。山野菜年允采量84萬噸,開發利用潛力巨大。伊春礦產資源豐富,地貌景觀奇特。據初步勘探,有金、銀、鐵、鉛、鋅、鋁、銅等金屬礦藏20多種,已探明的金屬礦床、礦點達100多處,黃金儲備量居全省首位。非金屬礦產資源分布更為廣泛。有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瑪瑙石花崗岩珍珠岩、紫砂陶土、褐煤等25種,礦點140多處。小興安嶺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遷,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奇岩怪石。湯旺河興安奇石、紅星火山地質公園、朗鄉石林、嘉蔭茅蘭溝、南岔仙翁山已成為中國北方罕見的地質奇觀。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蹟是地質時期內外力地質作用形成並保存下來的地質現象。這一花崗岩石林景區坐落於中國“紅松故鄉”伊春市的湯旺河區,是黑龍江省繼五大連池、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之後,第三個被正式批准的國家級地質公園。

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巨大的花崗岩基生於2億年前的印支運動期,後經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運動形成了現代的地貌格局。

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占地近170平方公里,由三條S形山脈和近百萬座花崗岩巨大石峰、石柱組成,每座峰柱都在四季常青的紅松林中拔地而起,景象千姿百態,令人嘆為觀止。花崗岩峰林、峰叢、孤峰、構造裂隙、冰緣石海等典型的地質地貌景觀構成了林區的如畫風光。

伊春森林旅遊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82.2%,擁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林。五營豐林自然保護區帶嶺涼水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五營國家森林公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自然環境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伊春水域風光秀麗,境內溝谷密布,水系發達,共有大小河流 702 條,河水清澈見底, 兩岸山秀樹奇,適宜開展各種漂流旅遊。伊春冰雪旅遊資源豐富,受小氣候影響,降雪量大, 雪質好,雪期長,是黑龍江省重點開發的三大冰雪旅遊線之一。伊春空氣清新,大森林每年 可釋放大量氧氣,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和植物芳香,被譽為“天然氧吧”。

伊春四季分明,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初春觀花、盛夏避暑、仲秋賞葉、深冬玩雪的好地方。伊春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小興安嶺恐 龍博物館、資源館、木雕園、石苑、恆山古墓群、抗聯遺址以及少數民族風情園等景點,享譽省內外。

特色景觀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湯旺河林海奇石風景區

湯旺河林海奇石風景區距伊春市中心區120公里,行車需2小時左右,距國家一類對俄口岸嘉蔭100公里。石林平均海拔436.6米,總面積163.57平方公里,分為石林景觀區和山水風光遊覽區。其中以小興安嶺奇石景觀區內的地質遺蹟形成的各類擬態奇石和繁茂的植被為特色,,展示了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特有的風韻,同時它還是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

整個景區內植被繁茂,山色蔥翠,覆被率99.8%以上,分布著小興安嶺1240多種動植物和昆蟲鳥類,漫步古樹白樺的幽徑之間,既可聞百鳥歡歌,賞松柏輕舞,又可嗅杜鵑幽香,觀興安奇石,加之疊瀑溪澗和天然氧吧,是一處絕好的世外桃源。

景區內百餘座花崗岩石峰構成了奇特的地質地貌景觀,稱為花崗岩石林,它是由2.5億年前的印支運動形成的熔積層巨型花崗岩基,經過億萬年的板塊擠壓和地殼升降,加之流水侵蝕,風化剝蝕,化學作用,形成了今天奇特的湯旺河花崗岩構造峰林。這些峰林或拔地而起,高大險峻,四壁陡直如削;或沿山脈分布,高低錯落,類禽似獸,形態各異;或散落於林間,如精雕細琢,鬼斧神工,構成了千姿百態的奇岩怪石,奇情妙景令人嘆為觀止。小興安嶺奇石地質遺蹟是以印支期花崗岩構造峰林地貌和第四紀冰緣地貌、新構造崩塌地貌為代表的地質地貌綜合體,是目前國內發現唯一一處類型最齊全、發育最典型、造型最豐富的花崗岩石林地質遺蹟,也是印支期花崗岩形成構造峰林地質遺蹟的典型代表,對於研究印支期花崗岩構造剝蝕作用、第四紀冰緣作用新構造運動及區域地質環境演化等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印支期花崗岩形成構造峰林地質遺蹟發展史上的一個空白。

林海奇石風景區

林海奇石風景區,目前僅開發了奇石景觀區和山水風光遊覽區的部分景點。奇石景觀區共分五大區域,由構造峰林景觀區、擬態奇石景觀區、城牆山景觀區、冰緣石海景觀區、聖水溪“塹谷”景觀區組成。

中國林都木雕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座落於伊春市區花園路。與一灣清池相伴相依,與“小興安嶺石苑”隔路相望,極盡清幽,極盡高雅,遊覽木雕園,你會驚嘆木雕藝術家高超藝術構思,驚嘆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是一曲謳歌生命的交響樂。木雕園的四個景區,跌宕連綿,大氣巨觀。

第一景區為入口牌坊景觀區。這是由三組牌樓組成的園林大門。六根浮雕柱構成了高低錯落、具有強烈層次感的園區外部景觀,氣勢恢宏,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整個牌樓採取形象元素與抽象元素相結合、傳統語言和現代藝術相統一、淺浮雕與高浮雕相對比的手法,濃縮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溶匯了現代造型的浪漫理念。牌樓中間是市長李延芝題寫的“中國林都木雕園”七個大字,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優秀文化、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信心和實踐。沿著天然花崗岩火燒板鋪裝的甬道,將我們引向木雕排廊景觀區。這個木雕群由4組12個木雕組成,雕塑以葉片為基本造型,以動植物的圖像為表現寓意,象徵人間萬物生生不息,綿綿不斷,寄託著人們期待生態的永久平衡,期待人與自然的親容和諧。

第二景區毗鄰相接的是中心景觀區。這是整個園區的主體,是最大一組雕群。主雕是代表“生命之神”的大型圖騰柱,柱體高十米。用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物----神龍為吉祥圖案,用符號表達宇宙自然、動植物的形態,寓意深遂而悠遠。十二生肖以傳統的生命循環形式,象徵著生命繁衍不息,傳達著蓬勃無限的發展意境。這組雕群造型粗曠、手法古樸、層次相錯,體現整體上的和諧統一,擁有騰越遠古奔放未來的氣勢與神韻。這在中國大型木雕群落作品中,其整體規模和藝術造詣,目前均占居主導地位。

第四景區為休閒娛樂區。由木製兒童娛樂設施及木製小品組成,給凝固肅穆的木雕增添人氣與活力。兒童設施又使生命這一主題披上靈性的色彩,突出了人與自然親和如水的理想境界。

為呼喚人們珍視生靈、愛護環境的意識,在木雕園西側,闢建了一處生態警示區。通過乾涸的水井、腐朽的樹木、荒涼的沙漠、磷磷的白骨,告誡人們破壞環境,等於消滅人類自己,珍愛環境就是珍愛我們的家園。木雕園在整體設計風格上,以烘托自然氛圍,彈撥自然韻律為基調。園中甬道的路板,人們休閒的座椅,樹根型的花盆,矮小的籬障,雖是用以假亂真的水泥工藝製成,卻給人以身在林區,地處天然之感。每到夜晚,這裡燈光如晝,燦若星海。在迷濛的夜色中,群雕的剛武,小園的溫馨,向人們舞動著的是另一種風情和韻味。

木雕園依偎在一灣清波之畔,佇立於綠樹花草之中,相約於遠山,簇擁著林城,飄逸著如詩如夢的情愫。暢遊木雕園你會神馳於那鴻蒙初開的遠古,在原始圖騰崇拜中辨認歷史長河的足跡;你會遨遊於那天人合一的未來,在人與自然的親融中超越著自我。我們願木雕園的良辰美景能讓您進入物我兩忘的境地,我們願您再次光臨中國林都木雕園,去領略木雕園更新、更美、更遙深的意境。

帶嶺涼水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帶嶺涼水自然保護區距帶嶺區北25公里處,南北長11公里,東西寬6.25公里,總面積63 . 94平方公里。是我國現存紅松原始林基地之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東北地區林業教學、科研的實驗區。保護區森林覆被率95%以上,總蓄積量為14萬平方米。區內林木類型繁多,種類豐富,尤以天然紅松樹種比重居多。原始林中生長著各種野生動植物和珍貴藥材,素有“小紅松故鄉 ”之稱。走進原始林,乾軀筆直的古松參天蔽日,傲然屹立,鬱鬱蔥蔥。這裡的紅松樹齡大多為200~400年,樹高達30~40米。驅車或徒步登上保護區東坡,在鋼質結構的瞭望塔旁有一座50米高的木塔,1961年7月22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到帶嶺視察時,登臨此塔,為紀念這一難忘的歷史時刻,帶嶺人民把此塔命名為“少奇塔 ”。保護區內還設有綜合服務區和動植物標本觀賞室,可供遊人休憩、遊覽和娛樂。

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

位於五營區北5.5公里處,是中國最早的以紅松為保護對象的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三面環水,一面依山,峰頂有40米高的鋼架瞭望塔,登塔可鳥瞰壯麗浩瀚的紅松林海。為了方便遊客觀覽,保護區還建環山甬道,可步行和乘車登上山頂。

傳承意義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中的花崗岩石林崩塌及冰緣石海等地質地貌遺蹟,景觀獨特,內容豐富。尤其是花崗岩石林地貌的峰叢、峰林、孤峰等三大類型,在公園內均有分布,且保存完好,造型經典,國內外非常罕見,具有典型的地學意義,屬特級保護的地質景觀現象。

伊春有許多著名的歷史遺蹟和人文景觀,有位於市區內的小興安嶺恐龍博物館、資源館、木雕園、石苑、金山屯橫山古墓群、西林小孤山古人類文化遺址及少數民族風情園等景觀,這些景觀無一不為伊春這座秀美林城增添著一道道亮麗的色彩。應該說,伊春是集山奇、林茂、水秀景色於一身,森林、冰雪、漂流旅遊資源於一地,自然、歷史、人文景觀於一體的中國北方重要的森林生態旅遊勝地。

小貼士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旅遊消費

停車費:20元一天

導遊費:25元一小時

租車費:178元一輛

其他消費:根據生活水平不同其他消費也不相同

門票

成人票:50元

兒童票:25元

其他優惠:老人免費;導遊軍官可以享受優惠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8:00至18:00

補充說明:冬季開放時間

交通

公交:坐公65路或76路可以到達

自駕:根據遊客的出發地點選擇相應路線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神龍架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