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北部邊陲黑龍江省黑河市境內,總面積1060平方公里,以世界著名火山和世界著名礦泉聞名遐邇。2001年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五大連池是中國境內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時代最新的火山群。園區內有規律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地分布著14座火山,其中12座形成於1200萬年-100萬年的地質時期,2座火山噴發於1719年-1721年,占地60多平方米,是中國最新的火山。老期火山與新期火山相間排列,規模較大的圓台形火山與規模較小的岩渣堆、盾火山相依偎,圓盆狀火山口、圓椅狀火山口、漏斗狀火山口、破裂狀火山口、複合狀火山口應有盡有,新期火山噴發形成的翻花熔岩、結殼熔岩交替出現,數量眾多、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噴氣錐、噴氣碟世界罕見。最新的火山噴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串珠狀溪水相連、倒映山色的火山堰塞湖泊—五大連池,享有“天然的火山博物館”的美譽。
五大連池火山群各火山的熔岩岩性都基本相似,故我們將五大連池火山群富鉀的鹼性基—中基性火山熔岩都統稱為“石龍巖”,五大連池位於東亞大陸裂谷系的軸部,它的形成很可能是在裂谷作用下的地幔柱上隆產生的。因此,五大連池火山岩對探討地球板塊活動和岩漿演化都有重要科學意義,同時對檢測當地火山地震活動也非常重要。
五大連池在我國遼金時代無人居住,伴隨著兩座新期火山的噴發、五個彼此相連的火山堰塞湖的形成和療效神奇的礦泉水的出露,才有遊牧民族達翰爾人的遷入,後來漢人大量遷入墾荒種地,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五大連池人民與周邊少數民族獨特的民族文化與民俗風情。
園區空氣清新,環境幽雅,湖光山色,是難得的科學旅遊,休假康療勝地。這裡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療效顯著的礦泉“聖水”,是一個集遊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3]

公園概況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黑龍江省的中北部,地處小興安嶺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轉換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地帶,總面積1060平方公里。在億萬年華西期白堊紀遠古地貌上,曾在200多萬年到280年前相繼噴發形成了井字形排列的14座層狀火山和28座盾形火山高低錯落、姿態迥異。五個汐水相連串珠狀湖泊與星羅棋布的泉、溪、池、河,是新期火山岩漿填塞了浩瀚的遠古凹陷盆地湖烏德林池而形成,五大連池也因此而得名。這裡世界三大冷泉之一的天然礦泉享有神泉聖水的美譽,這裡的異山秀水被譽為世界火山奇觀。
五大連池已開發了十二個不同類型的遊覽區(其中四個原生態景觀區),有黑龍山、白龍湖、龍門石寨、藥泉山,水晶宮白龍洞、藥泉、溫泊、臥虎山,還有天池、灰鶴濕地、藥泉古鎮、龍門山,涉及三百多個景點景觀。五大連池是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科考探險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型國際旅遊勝地。從開發建設至今已榮獲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項世界級桂冠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遺產、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礦泉水之鄉、最具潛力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等十二項國家級榮譽。這個神奇的世界地質公園,四季旅遊產品和旅遊資源豐富,不僅在地球發展史和生態科學及資源保護方面對人類有著重大意義,而且在地質美學和環境醫學方面更具有獨特的觀賞和適用價值,所以您的這次旅行不僅僅是踏山尋水之旅,更是您意想不到的健康長壽之旅。相信通過這次難忘的旅行,一定會讓您愛上這塊珍奇的世界瑰寶。

地質情況

“曠古絕作鑄火山,罕世上善造神泉。熔岩騰飛化石海,萬古釀就聖水傳。”神奇的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五大連池處於地球經向老構造和緯向新構造的交匯處,地球兩極擠壓的特殊運動,在地質斷裂帶和地殼薄弱處給人類留下了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類最齊全、狀貌最典型雄居於世、奇異珍貴的地質遺蹟:這裡有雄峻陡峭的山巔火口、波瀾壯闊的翻花石海、造型奇絕的噴氣錐碟、霜花似玉的熔岩冰洞、碧水一泓的天池勝景、雲霧蒸騰的石龍溫泊、鬼斧神工的龍門石寨、景色如畫的堰塞湖泊,還有千姿百態的火山微地貌、遠古大濕地和古火山原始森林。這裡山奇、石怪、泉神、洞異、湖秀、林幽,被科學家稱之為“打開的火山教科書”、“天然地質博物館”,構成了多層次、多類型獨具風韻的世界地質名勝。

理療環境

得天獨厚的地質資源又造就了舉世罕見的六大自然理療環境:高負氧離子含量的純淨空氣;醫療保健作用的磁化礦化離子水;集康體、美容於一身的礦泉、礦泥洗療區;太陽熱能熔岩台地理療場;規模宏大的火山全磁環境和礦泉系列健康食品,是人類最理想的休閒養生天堂。

歷史

五大連池的人類歷史源遠流長,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活動,商周時期這裡屬肅慎族居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地;秦漢時屬烏桓地或漢歲地;三國時屬北夫餘地;隋唐時屬黑水靺鞨部居住地……,清代為布特哈總管衙門轄區的達斡爾人,被編入布特哈八旗。它的古老先民達斡爾、滿、蒙、鄂倫春、鄂溫克等各族人民創造了豐富的民俗文化,這裡不僅有薩滿、佛教、道教文化,而且還有濃郁關東風情的流民文化、屯墾、知青文化,神鹿的傳說、黑龍白龍的故事隨著五大連池的美譽流傳大江南北,這裡是北方龍文化的起源,是火山文化、礦泉文化的搖籃。游地質公園,飲天下名泉,觀絕世奇景,聽古老傳說,走遍千山萬水,這裡獨具奇觀。[1]

保護和建設

幾年來,在國土資源部和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我們堅持“嚴格保護,科學規劃,統一管理,永續利用”的原則,樹立了“高標準、建精品,與世界接軌,打造世界級品牌”的理念,使保護和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一是規劃和保護工作邁上新台階。聘請專家編制了《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總體規劃》,以總體規劃為綱,又編制了功能分區的詳控規劃、專業規劃,做到互相配套,緊密銜接,使公園在保護、開發和建設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照《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保護條例》和規劃要求,對核心區、重點區內的火山錐體、礦泉水帶、五大連池水體環境等區域依法實施保護。共拆除了核心區和重點區內的建築57處24000平方米。恢覆核心區重點區內的自然生態環境,還林20560畝,還草還濕2200畝。在保護上實現了措施到位、管理規範、依法行政,形成了高效嚴謹的保護工作機制。
二是公園地質遺蹟保護項目建設有了新起色。幾年來我們爭取地質遺蹟保護項目20個,投巨資建設了一批精品工程。按照周密部署、高效優質的原則,成立了相應的項目工程建設指揮部,並由相關領導牽頭負責實施,強力推進。對火山錐體和重要地質遺蹟景觀進行修護。加固山體及護坡4000平方米,建設保護棧道9060延長米,保護圍欄8930延長米,保護通道166公里,建設博物館1座,資源和環境保護站19處,停車場7個(35000平方米),中英俄文標(警)示牌550塊,水沖式環保廁所22座。
三是公園規範化管理取得了新進展。在省國土資源廳的大力支持下,《黑龍江省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保護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議討論通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依據《條例》依法對重點區石龍台地上違章建築460平方米進行了強拆。先後關停了核心區、重點區內的礦泉水廠17家、採石場、火山灰場10處、磚廠1處。妥善遷出重點區內易引火災、有礙觀瞻墳墓276座,制止了亂砍濫伐115起,防止森林火災6起。依法維護了《條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四是公園科普教育取得了新成效。為普及火山地質科普知識,我們建成了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並被列入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出版了《神奇的五大連池火山》、《五大連池印象》、《五大連池火山探秘》、《五大連池地質公園》、《五大連池論文集》等宣傳畫冊和科普讀物。並先後與法國歐維赫涅火山地區天然公園和加拿大阿巴拉加公園簽訂了“姊妹公園”協定,加強了科普知識交流與宣傳,並定期進行了溝通和互訪。隨著公園知名度的提高及科普覆蓋面的擴大,中國地質大學、全國青少年地學夏令營、多所大中專院校、國家女子長跑隊、國家速滑隊、國家冰球隊、上海浦東少體校中長跑隊、青海和寧夏中長跑隊、東三省多個速滑隊相繼進駐公園,將其作為教學科研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美術寫生基地、體育訓練基地。
五是公園經濟社會發展開創了新局面。2004年以來,旅遊人次、旅遊總收入、景區門票收入、礦泉水產銷量年均明顯增長。目前,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已成為東三省乃至東北亞地區首選旅遊目的地。公園的旅遊在黑龍江省內拉動了哈爾濱以北沿線至黑河的經濟發展。旅遊市場正在向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東南亞、東北亞、俄羅斯等地區擴展,俄羅斯遊客常年在此旅遊觀光、康療度假。北京開心鎖影視有限公司代表人何慶魁、王璐瑤把公園作為影視基地拍攝了30集電視連續劇,並計畫在央視播出。2006年,公園同省內有關景區被網路評選為“中國10大完美旅遊線路”之首,在“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頒獎大會上獲得銀獎。前不久,在建設部組織的網路評選中榮獲“最具潛力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

存在問題

一是發展的速度仍然較慢,規模與效益仍顯不足。資金的匱乏與保護、建設和發展矛盾較為突出。對歷史形成的地質遺蹟破壞和礦泉水資源污染在短期內無法有效進行保護性恢復。核心區內仍有部分須遷出的居民企業等建築群落難以按規劃年限正常實施。二是可進入性差。立體式交通網路尚未形成,形成了明顯的交通瓶頸。三是人力資源匱乏,在公園資源保護、規劃建設等方面缺乏專業人才。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神龍架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