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青藏高原[亞洲內陸高原]東南緣,大雪山山脈中段的貢嘎山東坡。東西長約29.5公里,南北寬約17.9公里,面積350.3平方公里。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以現代冰川、溫泉及高山峽谷為主要特色。

基本信息

簡介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大雪山山脈中段的貢嘎山東坡。東西長約29.5公里,南北寬約17.9公里,面積 350.3平方公里。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以現代冰川、溫泉及高山峽谷為主要特色。

海螺溝是貢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之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唯一的冰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

主要景區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海螺溝位於四川省甘孜州東南部,貢嘎山東坡,是青藏高原東緣的極高山地。海螺溝風景區是亞洲東部海拔最低;離大城市最近的、最容易進入的低海拔現代海洋性冰川,生態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沸、熱、溫、冷泉為一體構成的綜合型旅遊風景區。 海螺溝冰川又稱一號冰川,全長14.7公里,是貢嘎山71條冰川中最長的一條,面積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僅2850米,沿縱向呈三級台階:粒雪盆冰川的孕育地;大冰瀑布,寬500—1100米,高1080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高大、最壯觀的冰川瀑布;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達6公里,形成冰川於森林共存的奇絕景觀。海螺溝冰川活動性最強,在冰川的運動中,形成晶瑩如翡翠、水晶的冰川弧拱、冰洞冰階梯、冰門、冰湖、冰峰。 

海螺溝有“一溝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徵,冬暖夏涼,雲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00mm。海螺溝四季可游,不受氣候和景觀條件的限制,是理想的旅遊、度假、療養登山、科考、探險的好去處。

一號營地

海拔:1940米

植被帶:亞熱帶半乾旱河谷疏樹灌叢帶

代表性植被:連香樹 康定木蘭

野生動物:藏馬雞 蝴蝶等

主要遊覽項目:56℃溫泉,遠距離觀賞二號冰川,原始森林

二號營地

海拔:2580米

植被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代表性植被:紅豆杉 樺樹

野生動物:羚牛 獼猴 羚羊等

主要遊覽項目:92.5℃溫泉,紅豆杉,猴群,原始森林,水海子

三號營地

海拔:2940米

植被帶: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帶

代表性植被:麥吊杉 高山大葉杜鵑

野生動物:藏獼猴

主要遊覽項目:賞大葉杜鵑 觀日照金山 逛原始森林

四號營地

海拔:3600米

植被帶:寒溫帶針葉林帶

代表性植被:高山灌木叢 雪蓮花

主要遊覽項目:坐高山索道 看大冰瀑布 感受冰川魅力

山峰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主峰貢嘎山海拔為7514米,被譽為“蜀山之王”和“天府第一峰”,為世界第11高峰。峰頂呈金字塔形狀。公園內地貌類型複雜:有極高山山地(>4900米)、高山山地(4900——3800米)、亞高山——中山山地(<3800米)。極高山山地為雪線以上的區域,以花崗岩為主的基岩裸露,坡度一般大於45度,角峰、刃脊和冰斗等冰蝕地貌發育。貢嘎山主峰、無名峰、三連峰等金字塔形角峰即排列於分水嶺刃脊之上。發育現代冰川粒雪盆。雄、奇、險、峻的大雪山脈奇峰突兀,或巍峨雄壯、氣勢磅礴,或如刀劈斧砍、危岩嶙峋,美學價值高,觀賞性強。

大陸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在5億4千萬年以前,貢嘎山地區是康滇古陸的一部份,為久經侵蝕的陸地。在距今5億到2億5千萬年之間(即奧陶——三疊紀),本區大部處在康滇古陸西側的海域,在這一漫長時期中,形成了厚達2萬餘米的海相為主的海陸互動相地層(受構造運動的影響,期間曾多次隆起);距今約2億2千萬年前的印支運動,使整個川西大規模褶皺隆起,結束了海洋時期,形成古大雪山脈。其後受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而進一步褶皺隆起,長期遭受剝蝕。直至距今約180萬年的晚第三紀末期古大雪山脈被夷平而成為中國準平原的一部分。到距今340——130萬年左右(上新世末期)為山地湖盆發育期,橫斷運動引發了青藏地區的大面積塊狀隆起,使統一夷平面解體,在貢嘎山東麓和以南的區域產生一系列斷陷湖盆——昔格達湖,隨著山地的隆升,湖盆不斷沉降,堆積了厚數百米的地層。

冰川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距今340萬年的造山運動使貢嘎山隆起千餘米,並發生區內最早的一次冰帽冰川(富林冰期)。至中更新世(距今248萬年),冰川達到極盛時期,形成摩崗嶺冰期,冰川下線可達海拔l800——1900米的古大渡河一帶。距今130萬年,元謀運動結束了區域性湖相沉積而轉入河流作用為主的時期,形成了現今之大渡河、雅礱江河谷。與此同時,高山地帶發育了多期冰川。發生在距今24930——19700年前的末次冰期,在海螺溝中上游形成長達10公里,厚約200米的側磧堤。之後,冰川進一步萎縮,於1560年、940年發育兩次冰進,在現代冰川前端(海拔2750米),形成切割末次冰川冰磧物的厚約20——60米的兩道終磧堤。這兩次冰進的年代正好相當於中國5000年氣候變化的第二和第三次冷期,稱之為新冰期。

地質公園除現代冰川,又有熱礦泉群以及保存較完好的第四紀古冰川遺蹟、完整的垂直自然帶譜與多樣性很強的高山生態系統的組合,眾多形態各異的象形山石、類型眾多的生物景觀。冰川與熱泉共存,寒冷與溫暖相容這一罕見奇觀,世界矚目。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神龍架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