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Danxiashan world geopark)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的仁化、曲江兩縣交界地帶,總面積290平方千米。由紅褐色陸相砂礫岩構成以頂平、坡陡、麓緩為特徵的赤壁丹崖,以色彩斑斕為特色,看似赤壁千仞、紅霞萬縷。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山,是地理學丹霞地貌的命名地。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地質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的仁化、曲江兩縣交界地帶,地質公園東西寬17.5公里,南北長22.9公里,總面積29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範圍180平方公里。紅色的石頭,紅色的山崖,看去似赤城層層、雲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山。世界上由紅色陸相砂礫岩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均被稱為丹霞地貌。

丹霞山位於南嶺山脈南側的一個山間盆地中,整體為紅層峰林式結構,有大小石峰、石堡、石牆、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 ,大多山峰在300—400米 之間,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形態各異、氣象萬千。丹霞山由紅色砂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看去似赤城層層,雲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山。丹霞山又稱“中國紅石公園”,自古為嶺南第一奇山。各種形態、組合的丹霞地貌若千年石堡。丹霞的山石擬人擬物、擬獸擬禽,宛如雕塑大師的一尊尊藝術傑作,但卻無一不是出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因其山石由紅色砂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看去似赤城層層、雲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山。

狹義的丹霞山僅限於北部的長老峰、海螺峰和寶珠峰構成的山塊,以寶珠峰最高,海拔409米。廣義的丹霞山包括了這裡由紅石組成的215平方公里的丹霞山區,即丹霞山風景名勝區。風景區位於南嶺山脈南側的一個山間盆地中,整體呈現一種紅層峰林式結構,有大小石峰,石堡、石牆、石橋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米—500米之間。整個風景區山石林立,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形象萬千,宛如一方紅寶石雕塑園,故又稱“中國紅石公園”。

形成原因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白堊紀中晚期(距今1.3億年到7000萬年間),伴隨著南嶺山地的隆起,丹霞盆地相對下陷,接受了大約3700米厚的河湖相沉積。其下部約2400米為一套以湖泊相沉積為主的紅色碎屑岩,稱為長壩組(K1-2c),岩性比較細軟。上部約1300米為一套以河流沖積洪積相為主的紅色碎屑岩,主要由紫紅色礫岩、砂礫岩、砂岩及少量粉砂岩組成,稱為丹霞組(K2d),岩性比較堅硬。

白堊紀末第三紀早期(7000萬年前後)的地殼運動,使得丹霞盆地結束了沉積的歷史,整個區域開始緩慢上升,盆地中沉積的紅層轉而遭受侵蝕。同時,盆地的差異運動使得地層產生了一系列北北東向斷層及多組節理。但是直到距今3000萬年前後,丹霞盆地的總體抬升量不大。

在距今3000-2000萬年間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期間,丹霞盆地曾發生了強烈的斷裂變動和較大幅度的抬升,抬升幅度較大的盆地邊緣長壩組及丹霞組地層皆遭受侵蝕。經歷了1000多萬年漫長歲月的剝蝕,到距今700-800萬年間,丹霞盆地被夷平為起伏和緩的夷平面。錦江、湞江在這個夷平面上曲折蜿蜒地向南及向西南流動。

大約到距今600萬年前後,丹霞盆地開始了多次間歇性上升運動,湞江、錦江也保持曲流下切,而每次上升都間以一個相對安定的時期並形成相應的夷平面,使目前的丹霞山區保留了600米、500米、400米、300米及200米等多級夷平面及多級河流階地。我們現在看到的丹霞山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內隨著地殼的間歇性上升與河流的間歇性下切而逐漸形成的。

地質特徵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著名地質學家、現中科院資深院士陳國達教授在對丹霞山及華南地區的紅石山地作了深入研究之後,以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山為名,將這一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並很快為學術界接受與採用。此後凡由紅色砂礫岩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均稱為丹霞地貌。目前中國已發現的丹霞地貌有650多處,國外也發現了50多處。

丹霞地貌是一種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紅色陸相碎屑岩(在內陸盆地中沉積的砂岩、礫岩等)地貌。也就是說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這也是丹霞地貌區最基本的景觀要素,山崖、谷壁均由它構成。崖壁的不同組合,不同體量,組成了丹霞山群中的石峰、石堡、石牆、石柱等各種地貌形態。丹霞地貌分布區,往往是奇山秀水相輝映,是構成風景名山的一支重要類型。目前我國的151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就有26座屬於丹霞地貌名山。

丹霞山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南嶺山脈內的一個構造盆地,地質學上叫做丹霞盆地。在距今1億年以前,南嶺山地隆起時,這裡相對下陷,形成一個山間盆地,周圍山上的泥沙碎石被流水帶到盆地內沉積下來。不同的水量帶來的沉積物粗細不同,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岩層叫礫岩,細密均勻的岩層叫做砂岩,更細的叫粉砂岩或泥岩。由於當時地球上的溫度比較高,盆地內部降水較少,屬於一種高溫乾燥的環境,因此沉積物被氧化成鐵鏽紅色。直到距今7000萬年以前,形成了一套厚度約3700米,粗細相間的紅色沉積地層,地質學上稱為白堊系地層。其上部1300米厚的堅硬砂礫岩,稱為丹霞組,丹霞山的群峰就發育在這丹霞組地層上。

大約距今二、三千萬年前後,隨著地殼運動,整個湖盆發生抬升,流水順著斷裂對這一紅色沉積物下切侵蝕,山坡崩塌後退,保存下來的岩層就成為現在看到的紅色山塊,即丹霞地貌。據專家研究,丹霞山地區的地殼還在抬升,平均每萬年上升0.87米。

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象,有流水地貌、冰川地貌,風沙地貌、海岸地貌等;不同岩石形成的地貌更是千差萬別,如花崗岩地區形成的花崗岩地貌(如黃山)、石灰岩地區形成的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如桂林)、紅層地區形成的丹霞地貌(如丹霞山)等等。目前世界上除了南極洲不清楚之外,各大洲均發現有丹霞地貌,其中以我國最多,發育程度最好。丹霞山作為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也是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風景也最優美的丹霞地貌區之一。因此丹霞山成為其他地區丹霞地貌對比研究的基地。

功能分區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在上報聯合國的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體規劃中,功能區分為:

1、核心保護區,包括金黽岩地質地貌自然生態核心保護區和大石山地質地貌核心保護區。

2、丹霞山科教基地區,以長老峰為中心的北部地區。

3、夏富生產實驗區。保護區內最大的一塊沿河平原位於中北部地區。

4、緩衝保護區,主要保護典型地質地貌點和封山育林,對丘陵區全面綠化,可在規劃許可範圍內建設必要的旅遊服務點。

同時,從旅遊開發的角度,在上述劃分的基礎上,地質公園又被劃分為丹霞山景區、韶石山景區、大石山景區、矮寨景區和錦江景區等五個大景區。目前已經開發的範圍主要在北部的丹霞山景區。

景區分布

長老峰遊覽區長老峰遊覽區

長老峰遊覽區
長老峰遊覽區分為上、中、下三個景觀層。下層為錦石岩景層。有始建於北宋的錦石岩石窟寺,還有夢覺關、通天峽、百丈峽、馬尾泉及最典型的赤壁丹崖等地質遺蹟旅遊點10多處。中層為別傳寺觀景層,有嶺南十大叢林之一的別傳寺,還有鴛鴦樹、一線天、雙池碧荷等景點。登丹梯鐵索即上至頂層,可觀賞整個丹霞山區大氣磅礴的全景,及僧帽峰、童子拜觀音、蠟燭峰等眾多景觀。是觀日出、賞晚霞的大好去處。

陽元山遊覽區
陽元山景區因有天下奇石陽元石(高28米,直徑7米)而得名,景區可遊覽面積6平方公里,主要景點為陽元石,另有坤元山(玉女攔江)、古寺獅子岩和混元洞、七座天生橋、三處古山寨及眾多擬人擬物、擬禽擬獸的山石造型等等,細美寨建於明代,寨門扼懸棧道之口,險若華山西峰。據專家考證,陽元石大石柱從陽元山大石牆分離形成,距今已有30萬年曆史了,現已和翔龍湖的陰元石結成伉儷,成為至善至美的夫妻石。這鬼斧神工的“天下第一絕景”,“孤留一柱撐天地”(明朝李永茂),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天地根”(明朝吳承恩),它時時引發人們無盡的想像。

翔龍湖景區
翔龍湖景區位於丹霞山南側谷地,因其湖面輪廓似一條騰飛的表龍而得名。沿湖有龍鬚澗、九龍峰、仙居岩、霧隱岩、雙龍壁、乘龍台、祈龍台、玉帶橋、毓秀亭等多處地質地貌點和秀麗的自然風光。湖面輪廓看似一條長1350米的龍。湖水面有15公頃,龍頭最深處18米。這裡小徑清幽、輕舟愜意、清澈透底、修築爛漫,還可遊覽到道教張天師南遊聖地—仙居岩,這裡又是龍文化集中地,龍是我們龍的傳人共同圖騰,各朝代“龍”字摩岩石刻隨處可見,其中最大的“雙龍奪珠”崖刻,長28米、寬6米,是丹霞山最有規模的壁雕之一。

錦江景區
錦江景區錦江似一條玉帶自北而南穿行於丹霞山群峰之中,沿岸赤壁臨江,朱碧輝映,翠竹夾岩,秀色可餐。目前開闢水上遊程10公里,沿途幾十處景點串珠分布。下游至望仙亭,可見大石山似仙山瓊閣風光;上游直到陽元山景區,經過景點有鯉魚跳龍門、錦岩大赤壁、群象過江等,一路丹山碧水,風景如畫。

丹霞山之美可概括如下:形態美,丹霞山以山石造型奇特而著稱,其山峰四壁由赤壁丹崖構成,擬人擬物、擬獸擬禽的造型地貌,構成其最基本的景觀層次;結構美,丹霞山表現為峰林結構,其山石高下參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組合有序,富有韻律感和層次感,尤其是在晨昏霞光背景下,山群更富有結構美感;色彩美,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機質沉澱,加上藻類生長,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或暗褐色,乾燥的紅崖上藻類更是五顏六色,在藍天、白雲、碧水、綠樹的襯映之下,和諧中產生對比,構成一幅幅多彩的畫面;意境美,丹霞山的意境美突出表現為雄、險、奇、秀、幽五字。從古到今文人墨客在詠嘆丹霞山水時,留下眾多詩文題刻,就是從其山水中抽象、升華出來的意境之美。

人文特色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盆地蘊育於晚古生代,形成和發展於中生代,被改造於新生代,其地質歷史包含了從地槽—地台—地台活化(地窪)等三個階段的完整旋迴。構成丹霞地貌的物質基礎是形成於距今約7至9千萬年前的晚白堊世的紅色河湖相砂礫岩。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受構造運動的影響,產生許多斷層和節理,同時也使整個丹霞盆地變為剝蝕地區。在距今約2300萬年開始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得本區迅速抬升。在漫長的歲月中,間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區的地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質作用將本地區塑造得秀麗多姿。

除了美不勝收的自然風貌外,尚有保存完好的生態環境和片狀分布的山頂、山谷原始生態群落及古樹名木和野生動物

丹霞山開發歷史悠久,人文景觀頗為豐富。丹霞山附近很久以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息,丹霞盆地西南緣還有著名的馬壩人(尼爾德特人)頭骨化石遺蹟,是研究早期智人的重要線索。同時在獅子岩的石峽文化遺址,是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文化遺存。在這裡,從古到今流傳著許多奇聞逸事和民間傳說,女媧造人補天,舜帝登韶石奏韶樂等等,既是一段段歷史佳話,又影響了一方文化。

丹霞山又是嶺南著名的宗教勝地,據傳在秦漢時期就有得道真人道元在混元洞、獅子岩一帶修行。隋唐時期開始有僧尼經營,在明清時期達到最盛。目前已發現石窟寺遺存達40多處,其中丹霞山上的別傳寺被譽為嶺南10大叢林之一。

丹霞山的開發史曾與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和政治鬥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一段戲劇性的歷史。也正因為如此,形成了丹霞山宗教史中慘烈的悲劇經歷。

丹霞山雅秀、奇險的美麗景色,吸引了眾多文人騷客賦詩題字,留下了薈萃奪目的摩崖石刻和碑刻。

丹霞山附近的古越族先民,很早以前就利用天然岩洞結廬而居,山上保留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古山寨,有“逢山有寨,逢寨有門,逢門必險”的說法。

地質公園內危崖絕壁眾多,隱岩幽洞遍布,為岩棺葬或是懸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目前在韶石山、大石山和丹霞山中都已發現多處懸棺的遺蹟。

坐落於韶關市的丹霞山,歷史上就曾被列為廣東四大名山之首,為嶺南第一奇山。

歷史價值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1、地貌學價值:學術界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研究表明,從全球範圍來看,作為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具有唯一性;其丹霞地貌發育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多樣性和不可替代性。對於丹霞地貌科學研究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地層學價值:丹霞山區的紅色岩系,是全國中生代紅色岩系中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一直是華南地區丹霞組地層對比的標準地層,在地質學方面意義重大。

3、生態學價值:丹霞山是晚近地質歷史時期生態演替的典型區域。在距今2500萬年前後,本區曾一度被夷平;距今600萬年以來多次地殼抬升和流水下切,使四面懸崖圍限的山頂古夷平面上和封閉的溝谷中,保留下原始的生態群落,包括演替至今的原始森林或原始狀態的次生林,基本沒有受到人為影響,成為寶貴的自然遺產。而在崩塌崖壁和崩積石塊的表面,則又重新開始著由低級到高級的生態演替過程。

目前地質公園內尚保存了成片的準南亞熱帶雨林和天然次生林。林內藤蔓交織、層次豐富、鬱閉度很大,極難通行。地貌類型和植被群落的多樣性,形成了複雜多樣的環境條件,保存著野生動物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各類野生動物提供了優越的棲息繁衍場所,是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和生態恢復研究的重要基地。

4、科教價值:丹霞山地的層、構造、地貌表現、地貌發育過程、營力作用表現、自然環境和生態演變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區中是最為詳細、深入的地區,已經成為丹霞地貌對比研究的基地;同時也為科普教育和開闢科普旅遊創造了成熟的條件,是中學、大專院校學生進行科普教育和教學實習的良好場所。

5、旅遊景觀價值:丹霞山同時是丹霞地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旅遊景觀價值極高。丹霞地貌作為風景資源主要包括赤壁丹崖景觀、造型地貌景觀,丹霞群峰景觀、丹霞岩洞景觀、巷谷地貌以及與丹山碧水組合景觀等。赤壁丹崖是其最基本的景觀要素,各風景要素均帶有赤壁丹崖的鮮明特色。在世界上的丹霞地貌景觀中,丹霞山是被公認的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的區域。

6、歷史文化價值:作為地質公園的附屬資源,丹霞山還有著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這裡很久以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息,在東南部發掘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表明在距今5000年前,該地區的文化發展與中原地區處於相當的水平。從古到今流傳著許多奇聞逸事和民間傳說。女媧造人補天,舜帝登韶石奏韶樂等等,既是一段歷史佳話,又影響了一方文化和歷史。

所獲榮譽

1955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5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
2000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2001年被國家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4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授匾掛牌儀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奧地利地質調查局局長漢斯·仙洛布先生向韶關市市長頒發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證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奧地利地質調查局局長漢斯·仙洛布先生向韶關市市長頒發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證書

2004年6月27日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在北京召開後,根據國家的統一安排,7月5日上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奧地利地質調查局局長漢斯·仙洛布(Hans P.Scholaub)先生,原地質礦產部部長、原全國政協秘書長朱訓,廣東省副省長許德立,國家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姜建軍,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陳安澤,韶關市市長徐建華,副書記華培強,仁化縣委書記鄒永松、縣長馬水源等領導在丹霞山外山門為廣東省唯一的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舉行隆重的“揭碑開園”儀式。

“揭碑開園”儀式在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丹霞山外山門前舉行。來自國內外貴賓和省、市、縣領導以及仁化縣幹部民眾和中小學生5000餘人參加了揭牌儀式。晚上還舉辦了“世界的丹霞山”大型文藝晚會,國家一級演員宋祖英等一大批著名演員名參加了演出,國家、省、市、縣領導和來賓以及1萬餘名市民共度歡樂時光,慶祝丹霞山榮膺世界地質公園。

“揭碑開園”儀式在上午9時如期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和國家、省、市領導在離丹霞山外山門數百米處下車,踏著紅地毯邁步向丹霞山外山門走來,受到了早就在這裡等候的仁化縣領導、幹部職工和中小學生夾道歡迎,掌聲、歡呼聲、鼓樂聲響成一片,國家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姜建軍主持“揭碑開園”儀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奧地利地質調查局局長漢斯?仙洛布先生宣讀了聯合國批文,爾後,漢斯·仙洛布先生、許德立等領導來到座落在丹霞山外山門右側的世界地質公園石碑前為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揭碑,禮儀隊嗚響大禮炮和放飛2000多個氫氣球,整個儀式十分隆重和壯觀。

公元2004年7月5日,是丹霞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標誌著丹霞山樹立名山形象和旅遊品牌躍上一個新的起點。這天將永遠載入歷史史冊!

晚上8時,在仁化縣城體育運動場舉行“世界的丹霞山”大型文藝晚會,國家一級演員宋祖英、宗庸卓瑪、劉秉義等數百名演員到會參加了演出,國家、省、市、縣領導和來賓以及1萬餘名市民組成10個方陣,揮舞著螢光捧和小紅旗共度歡樂時光,慶祝丹霞山榮膺世界地質公園。

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世界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畫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百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
所在地區 所屬國家 公園名稱
亞洲(36) 中國(27) 第一批: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雲南)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湖南)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第二批:
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浙江)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三批: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東)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河北)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廣東、海南)
第四批
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五批: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陝西)
第六批:
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廣西)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第七批: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
第八批: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江西)
印度尼西亞(1) 巴圖爾世界地質公園
伊朗(1) 格什姆島地質公園
韓國(1) 濟州島地質公園
日本(4) 絲魚川地質公園
島原半島地質公園
洞爺湖—有珠山地質公園
山陰海岸地質公園
越南(1) 同文岩石高原地質公園
馬來西亞(1) 蘭卡威島地質公園
歐洲(42) 奧地利(1)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克羅埃西亞(1) 帕普克地質公園
捷克(1) 波西米亞天堂地質公園
芬蘭(1) Rokua Geopark
法國(2)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
呂貝龍地質公園
德國(5)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地質公園
特拉維塔地質公園
艾菲爾山脈地質公園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
希臘(4)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
普西羅芮特地質公園
柴爾莫斯-武拉伊科斯地質公園
Vikos - Aoos Geopark
匈牙利(1) 巴科尼—巴拉頓世界地質公園
斯洛伐克(1) Novohrad - Nograd geopark
愛爾蘭(1) 愛爾蘭科佩海岸地質公園
義大利(7) 阿達梅洛布倫塔地質公園
貝瓜帕爾科地質公園
馬東尼地質公園
撒丁島地質與採礦公園
羅卡迪切雷拉地質公園
Cilento and Vallo di Diano Geopark
Tuscan Mining Park
挪威(2) 赫阿地質公園
Magma Geopark
葡萄牙(2) 納圖特喬地質公園
阿洛卡地質公園
羅馬尼亞(1) 哈采格恐龍地質公園
西班牙(5) 卡沃-德加塔地質公園
馬埃斯特地質公園
蘇伯提卡斯地質公園
索夫拉韋地質公園
巴斯克海岸世界地質公園
中加泰羅尼亞世界地質公園
英國(8) 大理石拱形洞地質公園
北奔寧山地質公園
蘇格蘭西北高地地質公園
蘇格蘭洛哈伯地質公園
威爾斯大森林地質公園
里維耶拉地質公園
威爾斯喬蒙地質公園
設得蘭地質公園
北美洲(1) 加拿大(1) Stonehammer Geopark
南美洲(1) 巴西(1) 阿拉里皮地質公園
大洋洲(1) 澳大利亞(1)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神龍架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