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2006年9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並授牌。公園的申報成功,為北京增加了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的科技型世界地質公園,也使北京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同時也是華北地區兩省市三區縣創建的第一家世界地質公園。

基本信息

概述

公園包括八個園區公園包括八個園區

2006年9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並授牌。公園的申報成功,為北京增加了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的科技型世界地質公園,也使北京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同時也是華北地區兩省市三區縣創建的第一家世界地質公園。

基本情況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公園總面積953.9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東經114°36′48″-116°08′16″;北緯39°09′57″-39°43′08″,海拔高程:26m-2161m,東西長130.80km,南北寬75.09km。共分為8大園區,分別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科普區、石花洞溶洞群觀光區、十渡岩溶峽谷綜合旅遊區、上方山—雲居寺宗教文化遊覽區、聖蓮山觀光體驗區、百花山—白草畔生態旅遊區、野三坡綜合旅遊區、白石山拒馬源峰叢瀑布旅遊區。公園集山、水、林、洞、寺、峰林、峽谷及古人類、古生物、北方岩溶地貌、地下岩溶洞穴、燕山內陸造山和豐厚的人文積澱於一體,是世界範圍內一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的地質遺蹟集中分布區。

發展目標

以原始獨特的自然風貌、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觀為依託,以八大園區建設為支撐,以地質人文資源保護與利用為主線,以綜合旅遊產業為主導,把公園建設成為融北京之源、地學搖籃、神奇秀地、休閒家園於一域,集科普科考、生態體驗、宗教朝覲、人文追蹤、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珠鏈狀、網路型、綜合性的地質公園,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的首都重點休閒娛樂區、世界級山地度假名區、國際一流的旅遊目的地。

總體布局

依據《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及“合理布局、差異發展、集聚要素、壯大規模”的原則,確定了公園“137”總體布局。

1、創建一個科研科普綜合基地

即以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長溝)為龍頭,以八大園區為支撐,集科研科普、資源展示、旅遊集散、生態休閒於一體的綜合示範基地。

2、打造三條旅遊精品線

即以拒馬河為主線,以十渡、百里峽、白石山為重點的峰林峰叢峽谷旅遊精品線;以大石河為主線,以石花洞、聖蓮山、百花山(白草畔)為重點的岩溶洞穴生態觀光旅遊精品線;以歷史文化為主線,以周口店、雲居寺(上方山)、明長城為重點的古文化、宗教文化旅遊精品線。

3、發展七大特色產業功能區

一是文化旅遊集聚區。以周口店、上方山、雲居寺、萬泉湖為重點,以文化創意、科研科普、旅遊集散、生態休閒等為主要內容,打造旅遊文化綜合產業集群,使之成為公園產業發展的核心區。

二是山水休閒度假區。以十渡風景區為重點,以地質奇觀展示、新型業態打造、冷涼經濟發展、特色文化演藝為主要內容,打造山水文化體驗區,使之成為公園的中心景區。

三是溶洞礦山博覽區。以石花洞、銀狐洞沿線為重點,以溶洞觀光遊覽、工業遺產利用、頤年養生休閒為主要內容,使之成為公園的特色休閒旅遊區。

四是高山生態旅遊區。以聖蓮山、百花山、白草畔為重點,以高山避暑、生態度假為主要內容,使之成為公園的特色生態遊覽區。

五是休閒娛樂商務區。以青龍湖、城關為重點,以葡萄酒莊、商務休閒、後台服務等為主要內容,打造大型高端葡萄酒莊產業集群。

六是白石山休閒觀光區。以白石山為重點,以奇峰、怪石、林海、瀑布為主要內容,打造涼城休閒觀光區。

七是野三坡休閒體驗區。以百里峽為重點,以峰叢峽谷、原始、自然、生態為主要內容,打造峰林峽谷生態旅遊區

開園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2010年5月15日,集合了周口店、石花洞、十渡等8大園區的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開園,並正式對遊客開放。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953.95平方公里,由房山與河北省淶水縣、淶源縣聯合創建,於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並授牌。是全球第一個首都城市世界地質公園。地質公園分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科普區、石花洞溶洞群觀光區、十渡岩溶峽谷綜合旅遊區、上方山——雲居寺宗教文化遊覽區、聖蓮山觀光體驗區、百花山——白草畔生態旅遊區、野三坡綜合旅遊區、白石山休閒觀光區8大園區。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占地面積91.65畝,館內設有地史演化廳、八大園區廳、國內外世界地質公園展廳、實物標本廳等共6大展廳。同時還特別設定了4D影院和報告廳、科研科普中心等。

公園管理處副主任朱仕學介紹,博物館集合了各個不同地質年代的水晶等礦石標本,堪稱是“無價之寶”,都放置在特殊的展櫃中展出。不過,由於世界地質暢遊探險類的4D影片目前還沒有製作完成,因此在15日開館當天,4D影院暫時無法放映影片。周口店等景區將開發遠古生活體驗游,比如遊客可以在山洞中拿著原始的勞動工具,體驗鑽木取火等。房山區旅遊局副局長王曉燕透露,房山世界地質公園開園後,不會整合各個景點的門票,不同景點自行設計門票並自行定價。

第十六屆房山旅遊文化節也將於5月15日同時開幕,持續一個多月。文化節期間,房山將集中推出11項系列休閒觀光活動。

地理交通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跨北京市與河北省,距北京市中心只有50-100公里,區位條件優越,是世界首個位於國家首都的世界地質公園。

公園西北與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毗鄰,北接北京市門頭溝區,東接北京市大興區,東北部與北京市豐臺區相接。

公園交通發達,有京原(北京-太原)鐵路、京廣(北京-廣州)鐵路、京石(北京-石家莊)高速公路、107、108國道、京周(北京-周口店)、周張(周口店-張坊)公路通過園區。公園各園區之間有公路、鐵路、旅遊大巴連通,交通十分便捷。

周口店園區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園區位於房山區周口店鎮,面積25.52km²。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史前人類遺存寶庫,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擁有距今70-1萬年前的古人類遺存,涵蓋了人類演化史中三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是集地質變遷、生物演變、人類進化三位一體的珍貴遺存,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

周口店鎮的龍骨山和太平山等處,從1929年發現震驚世界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後,經幾次發掘先後出土了距今50萬年至1萬年前的古人類的遺骨、遺物、遺蹟和古動物化石,其中包括近200件人類骨骼(代表40個男女幼個體)、上萬件石器、數層灰燼和200種動物化石。遺址有龍骨山50萬年前的“北京人”、10-20萬年前的“新洞人”、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遺址點總計27個。總面積約4km²。這是迄今世界同時代遺址中出土材料最豐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遺址,也是世界人類祖先頭蓋骨化石發現地。在科學研究、人類遠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88年聯合國文化遺產保護考察團在考察報告中稱其“具有世界意義”,表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它是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現在龍骨山麓建有約1000m²的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並向社會開放。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科學研究成果非常豐富,前後共出版了近千篇論文,培育了楊鍾健、斐文中、賈蘭坡、李四光等一大批古人類學、考古學、古脊椎動物學、第四紀地質學等科學人才,被人們稱為“斐文中現象”。

石花洞園區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石花洞園區位於房山區河北鎮與佛子莊鄉境內,面積36.5km2。園區由石花洞、清風洞、銀狐洞、唐人洞和孔水洞等組成,共有大小溶洞近百座,集中分布在房山大石河沿岸的奧陶紀(距今4.9億-4.5億年)灰岩中。石花洞是中國北方乃至全球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地區大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洞中鐘乳石類型齊全、種類繁多,被譽為“地下地質奇觀,溶洞博物館”。銀狐洞時園區內的又一奇觀,有近800m長的水洞。清清的碧水,長長的洞廊,特別是潔白如雪、晶瑩剔透、銀白耀眼的“倒掛銀狐”無與倫比,堪稱“中華國寶”。

.以石花洞為代表的“溶洞群”,是我國北方岩溶洞穴分布最密集,也是最大的溶洞群。尤其是石花洞在國內和世界上具有幾最:洞穴層數最多(七層);洞內次生化學沉積物類型最為齊全,石盾數量最多(200餘個);月奶石為全國首次發現,發育最完整;全新世石筍中發育最好的微層理,是世界上稀有的精品之一;石花洞是唯一存活有膜足硬肢馬陸穴居動物的溶洞;銀狐洞中飛濺水形成的“倒掛銀狐”為岩溶珍品、世界奇觀。

石花洞是中國北方溫帶半乾旱半濕潤氣候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半乾旱半濕潤地區大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是北京一顆璀璨的地下明珠。

石花洞氣勢雄偉、典雅秀美,其化學沉積物既有奇特壯觀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瀑布,又有精巧瑰麗的石花、石毛、石晶、石珊瑚等,琳琅滿目、熠熠生輝。

十渡園區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十渡園區位於房山區十渡鎮和張坊鎮,總面積313.69km2,是華北地區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叢峽谷。壁立萬仞的峰叢、造型奇特的溶洞、不同類型的沉積構造、變幻多姿的河流地貌構成園區豐富多彩的地質遺蹟景觀。水繞青山過,人在畫中行,秀美的十渡被譽為“青山野渡,百里畫廊”。

十渡拒馬河景區旅遊資源豐富多彩,這裡有華北地區少見的構造-岩溶景觀,其中構造-剝蝕-崩塌地貌景觀長達37.8km,有拒馬河大峽谷;有南方大峽谷、仙峰谷、孤山寨、萬景仙溝、蓮緣峽谷、王老鋪峽谷、東湖港和西湖港等十多條拒馬河二級支谷;有筆架山、天池山、五星峽等古岩溶峰叢、峰叢等地貌景觀;有仙棲洞、龍仙宮、三清洞等地下岩溶景觀;有七渡褶皺構造、六合褶皺構造、孤山寨“一線天”張性裂隙和菱形解理等構造形跡;有河漫灘、階地、石門村廢棄古河道和離堆山、仙峰谷土石流遺蹟等河流地貌景觀;有各類疊層石、石中石、風暴岩等海相沉積遺蹟景觀;另外還有眾多的溪流、泉、潭、瀑布等水景。人文景觀有三合莊摩崖造像和古塔、十渡烈士陵園等。景區內生物資源比較豐富,植被具有明顯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特徵。據調查資料,區內植物計有130科570種,其中蕨類植物9科,19種;裸子植物3科8種;被子植物91科,543種。但區內原始植被已大面積演化為落葉闊葉灌叢和灌草叢,森林復蓋率為47.6%。草坡面積較大,約占土地面積14.1%。近拒馬河兩側山地生態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區內野生動物主要有獸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但在森林中已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拒馬河中有32種可食性魚類,其中多鱗鏟頜魚、東方藻鰍、黃線薄鰍,年代古老,北方稀有,已被列入保護對象。本區以拒馬河為主軸已形成一條長38km的構造—岩溶景觀走廊。它象一條曲折的玉帶,將園區、景區、景點連線在一起。據統計資料顯示,已開發的景點達100多處,經整合開發已形成仙棲洞、龍仙宮、南方大峽谷、紅葉大峽谷、先峰谷、孤山寨、萬景仙溝、普渡山莊、天池山、東湖港、西湖港等11個景區,在拒馬河谷中已開發的景點有屬於三渡的划船場、紅鱒魚垂釣園、穆柯寨;屬於四渡的清江九龍潭;屬於五渡的六渡跑馬場;屬於六渡的碧波園度假村、五合民俗度假村;屬於七渡的葡萄園山莊、鱘魚養殖示範區、水上遊樂場、風動石等;屬於八渡的金沙樂園、拒馬漂流;屬於九渡的笨豬跳、滑翔飛翼、峽谷飛人、登山索道;屬於十渡的水上划船場、觀“佛”台、烈士陵園;屬於十一渡的仙龍島、盛儀莊;屬於十五渡的東湖港水上樂園、東湖港風景區、西湖港奇潭峽谷風景區;十六渡的西湖港沙場。

主要遊覽內容:景區內有孤山寨、仙峰谷、萬景仙溝、南方大峽谷、普渡山莊、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仙棲洞、天池山、西湖港、五星峽谷10個景點;有拒馬樂園、九渡漂流、八渡划船場、六渡划船場、清江九龍潭等娛樂點,可提供笨豬跳、懸崖跳傘、索道、攀岩、滑翔飛翼、漂流、腳踏船、皮划艇、衝浪車、摩托艇、沙灘浴場、游泳、騎馬等多項娛樂項目。

七渡背斜發育在中元古界薊縣系霧迷山組二段燧石條帶白雲岩中,為一兩翼對稱的燕山中期小型背斜構造。走向北東,軸面近於直立。兩翼產狀平緩,傾角25°-30°。七渡背斜出露在十渡園區,拒馬河沿背斜緩緩流過,完整的背斜形態、秀美的山水景色使七渡背斜不僅是地學科普的生動教材,而且成為園區一個頗具特色的景點。

大峪溝摩崖造像位於十渡園區,在陡峭的崖面上有兩龕石刻,右側一龕高0.88米,寬0.98米,中為佛祖釋迦牟尼坐像,兩側列眾弟子和金剛力士,頂部有二飛天;右側一龕高1.7米,寬0.85米,龕內只有一尊釋迦牟尼像端坐於須彌座上,佛祖面方口闊,雙目微睜,兩耳垂肩,衣衫寬鬆,左臂下垂,右手平置,雙腿垂下,足踐蓮花。石刻造像線條流暢,技法嫻熟。經有關專家考證,右側一龕為唐代作品,左側一龕年代稍晚。

東湖港瀑布位於十渡景區東湖港北端,在中元古界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白雲岩近百米斷崖中有三級台階,形成三疊瀑布。最高一級瀑布落差65米,瀑布從山崖高處凌空飛瀉,水流在三個台階上跳躍,恰似玉龍起舞,抖騰長空,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水聲轟鳴,響徹山巔。瀑布下的碧水清潭,澄沏清麗,潭邊綠影婆娑,繁花掩映,飛瀑與青山交相輝映,展現出一幅絢麗的畫卷。

張坊古戰道位於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南部十渡園區張坊鎮,是目前華北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地下軍事防線。古地道寬2米,高2.3米,埋深2米,青磚結構,至今保存完好。地道頂部為楔形立磚順砌,設有通風孔。地面為青磚墁鋪,並有水槽。兩側設有廁所和藏兵室,藏兵室寬2米,長3米,內有檯燈和通氣孔。據專家考證,張坊古地道修建於宋朝,當時張坊是宋、遼交兵對峙的古戰場。

上寺石塔始建於唐代,為一筍狀方形四面小石塔。塔高3.7m,塔基用石塊壘成,塔身由四塊漢白玉板構成,正面開一門洞,門兩側浮雕是身披甲冑的金剛力士,神色威武,造型生動。門內正面浮雕1佛2菩薩,背後均有佛光。釋迦牟尼端坐中央,面目安詳。佛像衣著雕刻細膩,折皺線條清晰流暢。塔北側有大量唐代的磚瓦、瓷片,由此推測此塔應始建於唐代。

上方山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上方山--雲居寺園區位於房山區韓村河鎮和大石窩鎮,包括上方山景區和雲居寺景區,總面積31.37km²。上方山擁有華北地區唯一一篇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次生林,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華北地區最早開放的溶洞——雲水洞,1400多年的佛教文化歷史,在上方山形成了眾多歷史遺蹟,使其成為北方的佛教名山,素有“南有蘇杭,北有上方”之美譽。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被稱為“石經長城,佛教聖地”,刻經事業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綿延1039年,鐫刻石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堪稱世界文化史上的創舉。還有釋迦牟尼肉身舍利和7座唐塔,都是國寶級的珍貴文物。

上方山景區現列為國家森林公園,植被茂密,森林復蓋率達90%以上,野生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上方山是大房山的一個支脈,屬太行山脈的北延部分,主要地層為元古界霧迷山燧石條帶白雲岩和鐵嶺組燧石團塊狀白雲岩以及洪水莊組沙頁岩,岩層產狀多為水平或近於水平,受黃山店褶皺—逆沖斷層構造的影響,南側斷崖雄險壯觀,次級斷裂造成的溝谷斷崖也很發育。本區地形崎嶇,峰嵐峭拔。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漸低,屬中低山地貌。在斷層裂隙處石灰岩白雲岩經溶蝕、侵蝕,往往形成溶洞、峰叢和孤峰。著名的“九洞十二峰”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上方山是北京的名山之一,從東漢時期開始就有人在此開山、築寺、修路、建亭、植樹,並留下了眾多名人墨客詩畫,形成了橋、亭、廟、閣、洞、石、峰、林融為一體的宗教文化風景勝地,歷史上就有“南有蘇杭,北有上方”之說。上方山森林公園曾有規劃,並部分得到了實施。但由於種種原因,不管從遊客人數還是收益,都與上方山的優良資源和已有的名氣不相稱。

雲居寺和石經山是佛教聖地。所藏萬餘塊石經、兩萬餘紙經、七萬多塊木版經,堪稱“三絕”、“國之重寶”,一些史學家認為,“三經”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可與萬里長城及兵馬俑媲美。還有大量遺存的唐、遼時代的精美磚塔、石塔,都是國內少有的國寶。眾多的人文古蹟與自然景觀(林、石、山、泉、洞等)交織組合,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雲居寺八景”:西天洞奇、古龍吐練、聖水珍泉、翠谷晨陽、塔秀竹翠、御筆龍碑、群塔煙雲、雲居勝景。石經山又稱白帶山,為白雲岩構成的低山地貌。在山腰處原有天然溶洞,後經古人開鑿,形成岩溶洞與人工開鑿相結合的石經文化洞窟群。雲居寺由於體制和資金等問題,一些人文古蹟亟待修復、保護,千年“三經”(石經、木經、紙經)尚需人才研修和傳承。

聖蓮山園區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聖蓮山園區位於房山區史家營鄉,面積28.1km2。這裡不僅發育有獨特的第四紀(距今260萬年)洞穴沉積遺蹟——“聖米”,有賦存於寒武——奧陶紀(距今5.4-4.5億年)地層中的海相沉積構造,還有沉厚的人文積澱,集雄、險、絕、奧、秀於一體,融自然風光、古典建築、地質遺蹟於一域,被譽為“京都第一奇山”。

園區屬暖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0.8℃,是休閒避暑的好地方。區內水流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和裂隙水,北廟聖母宮和南廟聖水洞均有清冽甘潤的岩溶泉流。植被為地帶性落葉闊葉林,林木復蓋率高,達70-90%。野生植物有700多種,主要樹種有漆、榆、山楊、白樺、遼東櫟、胡桃楸等。野生動物有130多種,以華北地區常見動物為主。

園區內旅遊資源豐富,這裡不僅有北京地區典型的海相沉積構造、固態流變構造、獨特的“聖米”、壯美的地表岩溶地貌、精巧的地下岩溶洞穴,而且這裡秀峰翠疊、峽谷縱橫,高大的石壁猶如畫屏,飛落的山泉似彩球飛舞,漫山鬱鬱蔥蔥的森林,把它裝扮成一個清涼世界,自古被人譽為:“京西小五嶽,雄險奧絕秀”。聖蓮山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也令人嘆為觀止。明清以來,這裡在峭壁和赤峰上先後建有古星觀、聖米石塘、聖母宮、聖水洞、蟠桃宮等佛道建築群。1924年,在萬刃石壁雕有高為4m的西山聖母像,成為這裡唯一一座以山體為依託,保存最好的歷史雕塑古蹟。達官貴族曹錕、楊小樓也在這裡建有消夏別墅。

聖蓮山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西北,史家營鄉、大安山鄉、佛子莊鄉三鄉交界處的群山之中,東距北京市中心90公里,距房山行政中心良鄉城60公里。奇峰聳翠的聖蓮山又稱蓮花山、古稱太山,昔日摩訶祖師修行於此,食石米、飲聖泉,得道飛升。早在明代被譽為“京畿八景”之一。聖蓮山峰戀傑出,翠微諸峰,拱揖相屬。加之具有神秘色彩的聖水和聖米,優異的植被,奧妙的地質奇觀被稱為“京都第一奇山”。

聖蓮山景區終年氣溫比北京市區低3—7度,除佛、道相繼進駐外,梨園前輩楊小樓、北洋軍閥吳佩孚、曹錕等相繼在此建設別墅。“道家風骨佛光照,奇峰峻石聖水靈。”是景區最好的寫照,特別是這裡開發得比較晚,因此遊客還不是很多,景區幽靜,自然風光保護的很好。

長星觀,是一座道教與佛教合一的宗教建築。始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原名聖泉寺,是一座佛教寺廟,清順治十年更名為長星觀,成為道家寺院,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文殊殿長星觀整體布局嚴謹、結構精妙、氣勢恢宏,是一座宗教建築中極為罕見的佛道合一的建築。整個廟宇由大雄寶殿、前殿、後殿、東配殿、西配殿、鐘樓、鼓樓和禪房組成,前殿有四大天神和哼哈二將守護山門,高殿供奉著眾多仙人,鐘鼓樓前有紀念摩珂老祖升天的飛升台。院內有兩棵與寺廟同齡的古松,濃密的樹冠伸展雙臂,迎接前來朝香進拜的客人。一派“仙苑別境雲中客,靈山聖水道人家”的景象。

神奇的“聖米”:園區出露一種當地民眾稱之為“聖米”的岩石顆粒,其成分為石英岩。它的形狀、大小和大米相似,加上種種動人的傳說,被譽為“聖米”。“聖米”是園區一種新穎而獨特的地質遺蹟。

“鱷魚石”是由岩石在地質營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褐色岩層與灰白色岩層相間出現,形象的勾勒出鱷魚的形態。

“斑馬石”是一種由中薄層狀黑白條帶相間排列而成的岩石。這些黑白相間的條帶酷似斑馬身上的條紋,因而被人們稱為“斑馬石”。

住宿

昊天假日酒店

隸屬北京市房山區房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酒店位於北京西南旅遊勝地房山區良鄉,緊臨京石高速,從三環驅車只需二十分鐘,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酒店周圍遍布純自然的旅遊風景區,人稱小灕江的十渡,原野情趣濃厚的野三坡,歷經千年形成造型各異之鐘乳石的石花洞,轟動世界的石經回藏所在地----雲居寺,充滿神密色彩的原始森林----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北京人的發源地----周口店猿人遺址,以及雲水洞、銀狐洞等星羅棋布,旅遊資源的豐富,在北京絕無僅有。

天湖會議中心

是北京天創房地產開發公司投資興建的四星級標準會議酒店,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畔,總占地面積12公頃,總建築面積2.68萬平方米,總投資為1.66億元人民幣。是北京市黨政機關會議定點協定單位、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定點會議場所、中央國家機關及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場所。

酒店現代、明快的外觀和智慧型化內部設計一改都市喧囂,極盡人文關懷。主體建築周圍以竹為特色,結合高差變化,創造竹木掩映的情趣空間;舒緩的草坪,樸素的木平台點綴其上,顯現出的清純、動感和生機,為您提供優雅的休憩環境。寬敞明亮的客房,窗含遠山近水,憑“海”臨風,您將擁有一份尊貴、一份典雅、一種時尚。在這忙碌與閒暇的切換平衡點,您可盡情抒發無盡的情懷。

貼士

公園所在地區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夏秋三季氣候宜人,春季多風,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夏季氣候涼爽,溫濕多雨,時有冰雹;秋季天高氣爽,日麗風和、晴朗少雨、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乾燥、多風少雪。公園年平均氣溫10.8℃(山區)-11.8℃(平原),最高氣溫在31℃以上,最低在零下17℃-18℃之間。山區無霜期150天左右,山前平原190-200天。公園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44.1mm,房山西南部、拒馬河兩側為多雨區。降雨量年際變率大,年內分布不均,80%以上集中在6-9月,其中65%以上集中在7、8兩月。

門票信息

周口店:30元開放時間:8:30——16:30(無閉館日)

石花洞:70元

銀狐洞:43元

十渡

仙棲洞:45元龍仙宮:40元仙峰谷:22元碧波園度假村:50元金沙樂園:50元龍山佛字免費、平西抗日紀念館:免費東湖港:38元(景點門票)另有50元、100元和150元套票西湖港:32元孤山寨:40元(景點門票)另有60元、90元和110元套票劃竹筏:30元/小時/條蹦極:205元纜車:55元

上方山:1、65歲以上(憑老年卡)、殘疾人(憑殘疾證)、1.2以下兒童免票。

2、65歲以下(憑老年證)、中小學生(憑學生證)享受半價優惠。

3、大學生(憑學生)優惠價30元。

雲居寺:40元/人

聖蓮山:60元/人

百花山:30元/人

白草畔:50元/人

野三坡:

百里峽:90元,往返電瓶車8元(可選),纜車上下全程70,單程40(可選)。1.2m以下兒童、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票,1.2-1.4兒童、60周歲-70周歲老年人、學生可享受第一門票半價優惠(45元)。

魚谷洞:65元,1.2m以下兒童、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票,1.2-1.4兒童、60周歲-70周歲老年人、學生可享受第一門票半價優惠(35元)。出洞可選擇滑草(15元)送觀光小火車,免費遊覽魚谷洞泉。

百草畔:60元,1.2m以下兒童、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票,1.2-1.4兒童、60周歲-70周歲老年人、學生可享受第一門票半價優惠(30元)。白草畔是高山風光,可乘坐纜車,單程35元,往返60元。

龍門天關:40元,1.2m以下兒童、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票,1.2-1.4兒童、60周歲-70周歲老年人、學生可享受第一門票半價優惠(20元)。

百里峽大劇院(印象野三坡大型表演):

A區:280元/人

B區:160元/人

C區:90元/人

野三坡漂流:

30元/人2人一個橡皮艇。

民族園少數民族歌舞表演:

門市價:30元,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票,1.2-1.4兒童、60周歲-70周歲老年人、學生可享受第一門票半價優惠(15元)。

白石山:50元/人

十瀑峽:35元/人

仙人峪:35元/人

空中草原:40/人

泰山宮、興文塔:5元/人

閣院寺:5元/人

說明:

1、老年人憑老年證半價:

2、70歲以上老年人憑身份證免費;

3、殘疾人憑殘疾證免費;

4、1.2米以下兒童免費;

5、現役軍人、殘疾軍人憑有效證件免費;

6、中小學生憑學生證半價

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世界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畫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百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
所在地區 所屬國家 公園名稱
亞洲(36) 中國(27) 第一批: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雲南)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湖南)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第二批:
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浙江)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三批: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東)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河北)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廣東、海南)
第四批
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五批: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陝西)
第六批:
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廣西)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第七批: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
第八批: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江西)
印度尼西亞(1) 巴圖爾世界地質公園
伊朗(1) 格什姆島地質公園
韓國(1) 濟州島地質公園
日本(4) 絲魚川地質公園
島原半島地質公園
洞爺湖—有珠山地質公園
山陰海岸地質公園
越南(1) 同文岩石高原地質公園
馬來西亞(1) 蘭卡威島地質公園
歐洲(42) 奧地利(1)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克羅埃西亞(1) 帕普克地質公園
捷克(1) 波西米亞天堂地質公園
芬蘭(1) Rokua Geopark
法國(2)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
呂貝龍地質公園
德國(5)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地質公園
特拉維塔地質公園
艾菲爾山脈地質公園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
希臘(4)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
普西羅芮特地質公園
柴爾莫斯-武拉伊科斯地質公園
Vikos - Aoos Geopark
匈牙利(1) 巴科尼—巴拉頓世界地質公園
斯洛伐克(1) Novohrad - Nograd geopark
愛爾蘭(1) 愛爾蘭科佩海岸地質公園
義大利(7) 阿達梅洛布倫塔地質公園
貝瓜帕爾科地質公園
馬東尼地質公園
撒丁島地質與採礦公園
羅卡迪切雷拉地質公園
Cilento and Vallo di Diano Geopark
Tuscan Mining Park
挪威(2) 赫阿地質公園
Magma Geopark
葡萄牙(2) 納圖特喬地質公園
阿洛卡地質公園
羅馬尼亞(1) 哈采格恐龍地質公園
西班牙(5) 卡沃-德加塔地質公園
馬埃斯特地質公園
蘇伯提卡斯地質公園
索夫拉韋地質公園
巴斯克海岸世界地質公園
中加泰羅尼亞世界地質公園
英國(8) 大理石拱形洞地質公園
北奔寧山地質公園
蘇格蘭西北高地地質公園
蘇格蘭洛哈伯地質公園
威爾斯大森林地質公園
里維耶拉地質公園
威爾斯喬蒙地質公園
設得蘭地質公園
北美洲(1) 加拿大(1) Stonehammer Geopark
南美洲(1) 巴西(1) 阿拉里皮地質公園
大洋洲(1) 澳大利亞(1)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