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

電磁波

電磁波(又稱電磁輻射)是由同相振盪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有效的傳遞能量和動量。電磁輻射可以按照頻率分類,從低頻率到高頻率,包括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和伽馬射線等等。人眼可接收到的電磁輻射,波長大約在380至780納米之間,稱為可見光。只要是本身溫度大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可以發射電磁輻射,而世界上並不存在溫度等於或低於絕對零度的物體。

基本信息

概述

電磁波 電磁波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 電磁波是能量的一種,凡是能夠釋出能量的 物體,都會釋出電磁波。正像人們一直生活在空氣中而眼睛卻看不見空氣一樣,人們也看不見無處不在的電磁波。電磁波就是這樣一位人類素未謀面的“朋友”。

基本簡介

定義

電磁波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電與磁可說是一體兩面,變動的電會產生磁,變動的磁則會產生電。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構成了一個不可分離的統一的場,這就是電磁場,而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形成了電磁波,電磁的變動就如同微風輕拂水面產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稱為電磁波,也常稱為電波

產生

電磁波頻率低時,主要藉由有形的導電體才能傳遞。原因是在低頻的電振盪中,磁電之間的相互變化比較緩慢,其能量幾乎全部返回原電路而沒有能量輻射出去;電磁波頻率高時即可以在自由空間內傳遞,也可以束縛在有形的導電體內傳遞。在自由空間內傳遞的原因是在高頻率的電振盪中,磁電互變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盪電路,於是電能、磁能隨著電場與磁場的周期變化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出去,不需要介質也能向外傳遞能量,這就是一種輻射。舉例來說,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但在戶外時,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陽光的光與熱,這就好比是“電磁輻射藉由輻射現象傳遞能量”的原理一樣。
電磁波為橫波。電磁波的磁場、電場及其行進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傳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變,其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帶動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與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其速度等於光速c(每秒3×10的8次方米)。在空間傳播的電磁波,距離最近的電場(磁場)強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電磁波的波長λ,電磁每秒鐘變動的次數便是頻率f。三者之間的關係可通過公式c=λf。

運動

通過不同介質時,會發生折射反射繞射散射及吸收等等。電磁波的傳播有沿地面傳播的地面波,還有從空中傳播的空中波以及天波。波長越長其衰減也越少,電磁波的波長越長也越容易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
編輯本段電磁波的計算
c=λf
c:波速(這是一個常量,c約等於3*10^8m/s)單位:m/sf:波長單位:mf:頻率單位:Hz

性質

電磁波頻率低時,主要藉由有形的導電體才能傳遞。原因是在低頻的電振盪中,磁電之間的相互變化比較緩慢,其能量幾乎全部返回原電路而沒有能量輻射出去;電磁波頻率高時即可以在自由空間內傳遞,也可以束縛在有形的導電體內傳遞。在自由空間內傳遞的原因是在高頻率的電振盪中,磁電互變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盪電路,於是電能、磁能隨著電場與磁場的周期變化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出去,不需要介質也能向外傳遞能量,這就是一種輻射。舉例來說,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但在戶外時,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陽光的光與熱,這就好比是“電磁輻射藉由輻射現象傳遞能量”的原理一樣。
電磁波為橫波。電磁波的磁場、電場及其行進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傳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變,其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帶動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與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其速度等於光速c(3×10^8m/s)。在空間傳播的電磁波,距離最近的電場(磁場)強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電磁波的波長λ,電磁每秒鐘變動的次數便是頻率f。三者之間的關係可通過公式c=λf。
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同頻率的電磁波,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不同。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時,頻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且電磁波只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才能沿直線傳播,若同一種介質是不均勻的,電磁波在其中的折射率是不一樣的,在這樣的介質中是沿曲線傳播的。通過不同介質時,會發生折射、反射、繞射、散射及吸收等等。電磁波的傳播有沿地面傳播的地面波,還有從空中傳播的空中波以及天波。波長越長其衰減也越少,電磁波的波長越長也越容易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機械波與電磁波都能發生折射、反射、衍射、干涉,因為所有的波都具有波動性。衍射、折射、反射、干涉都屬於波動性。

能量

電磁波的能量大小由坡印廷矢量決定,即S=E×H,其中s為坡印廷矢量,E為電場強度,H為磁
場強度。E、H、S彼此垂直構成右手螺鏇關係;即由S代表單位時間流過與之垂直的單位面積的電磁能,單位是W/m2。
電磁波具有能量,電磁波是一種物質。

發現歷史

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總結前人研究電磁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波理論。他斷定電磁波的存在,推導出電磁波與光具有同樣的傳播速度。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後,人們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現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本質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有很大的差別。

電磁波譜

按照波長或頻率的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如果把每個波段的頻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話,它們是工頻電磁波、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γ射線。以無線電的波長最長,宇宙射線的波長最短。
無線電波3000米~0.3毫米
紅外線0.3毫米~0.75微米。
可見光0.7微米~0.4微米。
紫外線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線10毫微米~0.1毫微米
γ射線0.1毫微米~0.001毫微米
高能射線小於0.001毫微米
傳真(電視)用的波長是3~6米;雷達用的波長更短,3米到幾毫米。

電磁輻射

廣義的電磁輻射通常是指電磁波頻譜而言。狹義的電磁輻射是指電器設備所產生的輻射波,通常是指紅外線以下部分。
電磁輻射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輻射種類可分為三種:
游離輻射
有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
無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
基地台電磁波絕非游離輻射波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傷害

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積累效應等。

熱效應

人體內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後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身體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熱效應

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波的干擾,處於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即遭到破壞,人體正常循環機能會遭受破壞。
電磁波 電磁波

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於人體後,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或危及生命。對於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應引起警惕!
各國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證明:長期接受電磁輻射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新陳代謝紊亂、記憶力減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視力下降、聽力下降、血壓異常、皮膚產生斑痘、粗糙,甚至導致各類癌症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婦女易患月經紊亂、流產、畸胎等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電視、電腦、微波爐、電熱毯、電冰櫃等家用電器越來越普及,電磁波輻射對人體的傷害越來越嚴重。但由於電磁波是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且其傷害是緩慢、隱性的,所以尚未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家用電器儘量勿擺放於臥室,也不宜集中擺放或同時使用。
看電視勿持續超過3小時,並與螢幕保持3米以上的距離;關機後立即遠離電視機,並開窗通風換氣,以洗面乳或香皂等洗臉。用手機通話時間不宜超過3分鐘,通話次數不宜多。儘量在接通1一2秒鐘之後再移至面部通話,這樣可減少手機電磁波對人體的輻射危害。

 具有防電磁波輻射危害的食物有

綠茶、海帶、海藻、裙菜、Va、Vc、Vb1、卵磷脂、豬血、牛奶、甲魚、蟹等動物性優質蛋白等。

特性介紹

聲波水波相似,電磁波具有波的性質。可以發生折射等現象。它的速度,波長,頻率之間滿足關係式:速度=波長*頻率。

套用介紹

電磁波為橫波,可用於探測、定位、通信等等。電磁波譜是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倫琴射線(X射線),伽瑪射線.

套用

◆無線電波用於通信等
◆微波用於微波爐
◆紅外線用於遙控、熱成像儀、紅外製導飛彈等
◆可見光是所有生物用來觀察事物的基礎
◆紫外線用於醫用消毒,驗證假鈔,測量距離,工程上的探傷等
◆X射線用於CT照相
◆伽瑪射線用於治療,使原子發生躍遷從而產生新的射線等.
◆無線電波。無線電廣播與電視都是利用電磁波來進行的。在無線電廣播中,人們先將聲音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然後將這些信號由高頻振盪的電磁波帶著向周圍空間傳播。而在另一地點,人們利用接收機接收到這些電磁波後,又將其中的電信號還原成聲音信號,這就是無線廣播的大致過程。而在電視中,除了要像無線廣播中那樣處理聲音信號外,還要將圖像的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然後也將這兩種信號一起由高頻振盪的電磁波帶著向周圍空間傳播,而電視接收機接收到這些電磁波後又將其中的電信號還原成聲音信號和光信號,從而顯示出電視的畫面和喇叭里的聲音。
電磁波的電場(或磁場)隨時間變化,具有周期性。在一個振盪周期中傳播的距離叫波長。振盪周期的倒數,即每秒鐘振動(變化)的次數稱頻率。
很顯然,波長與頻率的乘積就是每秒鐘傳播的距離,即波速。令波長為λ,頻率為f,速度為V,得:λ=V/f波長入的單位是米(m),速度的單位是米/秒(m/sec),頻率的單位為赫茲(Hertz,Hz)。整個電磁頻譜,包含從電波到宇宙射線的各種波、光、和射線的集合。不同頻率段落分別命名為無線電波(3KHz—3000GHz)、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丫射線和宇宙射線。在19世紀末,義大利人馬可尼和俄國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進行了無線電通信試驗。在此後的100年間,從3KHz直到3000GHz頻譜被認識、開發和逐步利用。根據不同的持播特性,不同的使用業務,對整個無線電頻譜進行劃分,共分9段:甚低頻(VLF)、低頻(LF)、中頻(MF),高頻(HF)、甚高頻(VHF)\特高頻(uHF)\超高頻(sHF)\極高頻(EHF)和至高頻,對應的波段從甚(超)長波、長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絲米波(後4種統稱為微波)。見下表。無線電頻譜和波段劃分
段號頻段名稱頻段範圍(含上限不含下限)波段名稱波長範圍(含上限不含下限)
1甚低頻(VLF)3~30千赫(KHz)甚長波100~10km
2低頻(LF)30~300千赫(KHz)長波10~1km
3中頻(MF)300~3000千赫(KHz)中波1000~100m
4高頻(HF)3~30兆赫(MHz)短波100~10m
5甚高頻(VHF)30~300兆赫(MHz)米波10~1m
6特高頻(UHF)300~3000兆赫(MHz)分米波微波100~10cm
7超高頻(SHF)3~30吉赫(GHz)厘米波10~1cm
8極高頻(EHF)30~300吉赫(GHz)毫米波10~1mm
9至高頻300~3000吉赫(GHz)絲米波1~0.1mm

電磁波的傳播

電磁波的電場(E)與磁場(H)互相垂直並同時傳播;
電磁場與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垂直;
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由媒體決定。在自由空間以光速運動。即=3*10^8m/s。

 計算

公式

c=λf
c:波速(光速是一個常量,真空中約等於3×108m/s) 單位:m/s
f:頻率(單位:Hz,1MHz=1000kHz=1×106Hz)
λ:波長(單位:m)
真空中電磁波的波速為c,它等於 波長λ和頻率f的乘積
c=λf
真空中電磁波傳播的速度c—大約30萬千米每秒,是宇宙間物質運動的最快速度。c是物理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常數,目前公認的數值是:
c=299792.458km/s≈3×108m/s

單位

電磁波頻率的單位也是 赫茲(Hz)。但常用的單位是千赫(KHz)和兆赫(MHz)。

發現

理論

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總結前人研究電磁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波理論。他斷定電磁波的存在,推導出電磁波與光具有同樣的傳播速度。

證實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後,1898年,馬可尼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現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本質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有很大的 差別

 降低電磁輻射的方法

綜述

降低電磁波的不良影響,就必須養成自我防範的習慣。一般電器行都有販售「電磁波測試筆」,可以輕易測出電磁波的強度,只要超過標準就會發出警訊,使用者就應遠離被測物直至警訊消失為止。
要測知電氣產品是否有輻射或電磁波,也可以採取比較簡便的方式,就是利用家用、小型可接收AM(調幅)頻道的收音機,打開後將頻道調在沒有廣播的地方,並且靠近所要測量的電視、冰櫃、微波爐或電腦等家電用品,如果發現收音機所傳出的噪音突然變大,說明該電器周圍有較強的電磁輻射。走出一段距離後,噪聲就會恢復原來較小的噪音量;如此即可測出「安全」距離來。
不同的電器也有不同的防範辦法,像電腦用過最好只關熒幕不關機,電腦螢幕改換成液晶熒幕;接聽手機時,手機最好不要放在腰間或褲子口袋中,而應該用手持或放置於距離人體五十公分處;購買住宅則在遠離變電設備及基地台設定地點。
1993年瑞典北歐三國研究調查公布,受到2mG以上電磁輻射影響,罹患白血病的機會是正常人的2.1倍,罹患腦腫瘍的機會是正常人的1.5倍,以上資料摘自日本1996年3月出版SAPIO雜誌。

使用電腦輻射消除器

電腦輻射消除器通過電源處以電子禁止波形整形、震盪干涉、導出及吸收的方法;使電腦及附屬設備的交流電,達到接近理想的狀態,它能夠動態發現並跟蹤電腦主機板、CPU、硬碟、顯示器、鍵盤、滑鼠以及與電腦相連線設備所產生的輻射,通過產品內部的智慧型晶片模組吸收、轉換、消除,有效的從根源上消除了影響我們健康的隱形殺手——電腦輻射!

專家建議

其實並不是任何電磁輻射對人體都有影響,只要強度不大,對人體就沒有多少危害。至於市場上賣的防電磁輻射的產品,大多沒有任何作用,大家不要上當受騙。切記,禁止電磁波的方法只有用金屬網或金屬板,要么就用厚的混凝土或泥土來吸收。如果無法禁止強度較強的電磁波,讓你不受影響唯一方式就是遠離輻射源,因為電磁波的強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距離為原來兩倍,強度就降低為原來四分之一。

電磁波的特性

關係式

與聲波和水波相似,電磁波具有波的性質。可以發生折射等現象。它的速度,波長,頻率之間滿足關係式:
傳播速度=波長×頻率。

計算

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光速,波長λ=300/頻率F(GHz)mm。從同步衛星到地球的傳播時間大約1/8秒。
波速不變,波長和頻率成反比

電磁波的種類

分類

電磁波為橫波,可用於探測、定位、通信等等。
電磁波譜(波長從長到短)是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倫琴射線(X射線),伽瑪射線.

套用

無線電波用於通信等

微波雷達

微波用於微波爐、衛星通信
紅外線用於遙控、熱成像儀、紅外製導飛彈等
可見光是所有生物用來觀察事物的基礎
紫外線用於醫用消毒,驗證假鈔,測量距離,工程上的探傷等
X射線用於CT照相
伽瑪射線用於治療,使原子發生躍遷從而產生新的射線等.
英文縮寫
電磁輻射分類的英文縮寫:
γ = 伽馬射線

X射線

HX = 硬X射線
SX = 軟X射線

紫外線

EUV = 極端紫外線
NUV = 近紫外線

紅外線

NIR = 近紅外線
MIR =中紅外線
FIR = 遠紅外線

微波

EHF = 極高頻
SHF = 超高頻
UHF = 特高頻

無線電波

VHF = 甚高頻
HF = 高頻
MF = 中頻
LF = 低頻
VLF = 甚低頻
ULF = 特低頻
ELF = 極低頻

電磁波污染

定義 電磁波污染,又稱電磁污染或稱射頻輻射污染。它是以電磁場的場力為特徵,並和電磁波的性質、功率、密度及頻率等因素密切相關。由於電子技術的廣泛套用,無線電廣播、行動電話、電視以及微波技術等事業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射頻設備的功率成倍提高,地面上的電磁輻射大幅度增加。已達到可以直接威脅人體健康的程度。電磁污染是一種無形的污染,已成為人們非常關注的公害,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已引起世界各國重視,被列為環境保護項目之一。
分類

天然污染

天然的電磁波污染是某些自然現象引起的。最常見的是雷電,雷電除了可能對電氣設備、飛機、建築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還會在廣泛的區域產生從幾千Hz到幾百MHz的極寬頻率範圍內的嚴重電磁干擾。火山噴發、地震和太陽黑子活動引起的磁爆等都會產生電磁干擾。天然的電磁波污染對短波通信的干擾極為嚴重。

人為污染

人為的電磁波污染包括有:
①脈衝放電。例如切斷大電流電路時產生的火花放電,其瞬變電流很大,會產生很
強的電磁。它在本質上與雷電相同,只是影響區域較小。
②工頻交變電磁場。例如在大功率電機、變壓器以及輸電線等附近的電磁場,它並不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輻射,但在近場區會產生嚴重電磁干擾。
③射頻電磁輻射。例如無線電廣播、電視、微波通信等各種射頻設備的輻射,頻率範圍寬,影響區域也較大,能危害近場區的工作人員。射頻電磁輻射已經成為電磁波污染環境的主要因素。

傳播方式

1 廣播電視發射設備,主要系無線電廣播通訊,為各地廣播電視的發射台和中轉台等部門。
2 通信雷達及導航發射設備通信,包括短波發射台,微波通信站、地面衛星通信站、移動通信站。
3 工業、科研、醫療高頻設備。該類設備把電能轉換為熱能或其它能量加以利用,但伴有電磁輻射產生並泄漏出去,引起工作場所環境污染。
工業用電磁輻射設備:主要為高頻感應加熱設備,例如高頻淬火、高頻焊接和高頻爐、高頻熔煉設備等,以及高頻介質加熱設備,例如塑膠熱合機、高頻乾燥處理機、高頻介質加熱聯動機等。
醫療用電磁輻射設備:主要為短波、超短波理療設備,例如高頻理療機、超短波理療機、紫外線理療機等。
科學研究電磁輻射設備:主要為電子加速器及各種超音波裝置、電磁灶等。
4 交通系統電磁輻射干擾,包括:電氣化鐵路、輕軌及電氣化鐵道、有軌道電車、無軌道
電車等。
5 電力系統電磁輻射,高壓輸電線包括架空輸電線和地下電纜,變電站包括發電廠和變壓器電站。
6 家用電器電磁輻射,有微波加熱與發射設備,包括計算機、顯示器、電視機、微波爐、無線電話等。
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家庭生活中的電磁波污染,是指各種電子生活產品,包括空調機、計算機、電視機、電冰櫃、微波爐、卡拉OK機、VCD機、音響、電熱毯、行動電話等,在正常工作時所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對人的干擾、影響與危害。

主要危害

由於電磁波無色、無味、無形、無蹤,加之污染既無任何感覺,又無處不在,故被科學家稱之為“電子垃圾”或“電子輻射污染”,它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實在不可小覷。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影響電子設備正常工作

現代科技愈來愈傾向於運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電路元件密度極高,加之所用電流為微電流,以致信號功率與噪聲功率相差無幾,寄生輻射可能造成電子系統或電子設備的誤動作或障礙。另一方面,現代無線通訊業的迅猛發展,各種發射塔使得空中電波擁擠不堪,嚴重影響了各方面的正常業務。從1996年9月份開始,北京首都機場1.30兆赫以上的航空通訊頻率遭到無線尋呼台干擾的事件頻頻發生。1996年2月20日上午8時15分,航空對空頻道受到嚴重干擾,10架飛機不得不在空中盤鏇等待,致使出港的飛機不得不拉開5min~15min的飛行時間。同樣的事件在全國其它地方也頻頻發生。在人們習慣上認為天高任鳥飛的地方,電磁波的干擾卻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電磁波對人體也有極大危害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是由電磁波的能量造成的。據有關專家介紹,我國使用的移動電
話的發射頻率均在800~1000兆赫之間,其輻射劑量可達600微瓦,超出國家標準10多倍,而超量的電磁輻射會造成人體神經衰弱、食慾下降、心悸胸悶、頭暈目眩等“電磁波過敏症”,甚至引發腦部腫瘤。電磁波污染對人體危害的例子多有發現,只不過其影響程度與所受到的輻射強度及積累的時間長短有關,目前尚未較大範圍地反映出來,所以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有關研究表明,電磁波的致病效應隨著磁場振動頻率的增大而增大,頻率超過10萬赫茲以上,可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生活過久,人體受到電磁波的干擾,使機體組織內分子原有的電場發生變化,導致機體生態平衡紊亂。一些受到較強或較久電磁波輻射的人,已有了病態表現,主要反映在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方面。如乏力、記憶衰退、失眠、容易激動、月經紊亂、胸悶、心悸、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或偏低、免疫功能降低等。
(3)可能引發炸藥或爆炸性混合物發生爆炸的危險
一些高大金屬結構在特定條件下由於高頻感應會產生火花放電。這种放電不但給人以不同程度的電擊,還可能引爆危險物品,造成災難性後果。這對火炸藥生產企業來說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4)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之一
(5)電磁輻射會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
(6)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之一
(7)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兒童身體組織、骨骼發育,導致視力、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
(8)電磁輻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

污染途徑

電磁波的干擾傳播途徑有兩種

一種是傳導干擾,它是電流沿著電源線傳播而引起的干擾;
另一種是輻射干擾,是電磁波發射源向周圍空間發射導致。
為了防止和抑制電磁波干擾,主要採用合理設計電路、濾波、禁止等技術方法。合理設計電路就是在狹小的空間內,合理地排列元件和布置線路,可削弱寄生的電磁耦合,抑制電磁干擾。濾波器是電阻、電感與電容組成的線路,這種網路能允許某些頻率的信號通過,而阻止其它頻率的信號通過,正確設計和安裝濾波器能將電磁干擾降到最低限度。禁止技術作為抑制電磁波輻射的基本手段已得到廣泛套用。禁止的目的
是將輻射能量限制在特定區域內,或者是防止輻射能量進入另一特定區域。禁止材料是禁止效率高低的關鍵,新近開發的吸波材料已問世,它將為人類開闢潔淨的空間做貢獻。對電磁波輻射污染除採用上述技術方法進行抑制外,還可採用其它方法降低其危害,如在飛機場周圍禁止設立大功率無線尋呼台,對經常接觸射頻設備的工作人員採取良好的禁止防護措施等。
總之,隨著科學和生產的發展,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有惡化的趨勢,研究電磁波污染的危害與防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電磁波的穿透力

因為電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波長與光子能量成反比關係,當波長越短光子能量越大,則穿透力越強。如高能X射線幾乎能穿透所有非金屬物,甚至還可以穿透薄鋁;而伽馬射線則能穿透大多數金屬。某些重金屬能夠阻擋電磁波穿透,例如鉛。

相關案例

還在20多年前,家用微波爐在美國普及後,一些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常常會感到不適,有的起搏器甚至失靈驟停。後來,科學家的研究使其真相大白於天下,原因就是“電磁波污染”所致。
前幾年,俄羅斯著名西洋棋大師尼古拉·克德可夫與一台電腦對弈,連勝3局後,不料突然被電腦釋放出的強大電流擊倒。經調查證實,這並不是電腦硬體漏電,也不是軟體設計了殺人程式,致死原因又是無形的電磁波。
有報導稱,每天在計算機前操作6個小時以上的工作人員,易患上一種名為“VOT”的病症。該病症是指長期觀看視頻終端而使身體某些部位發生病變的總稱。它的主要症狀是:視力功能障礙;頸、肩、腕功能障礙;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此外還能引起月經不調、流產等婦女病症和其他皮膚病。究其原因,也是電磁波輻射造成的。
行動電話和對講機,也是一個高頻電磁波污染的發射源,每通話一次就發射了一次電磁波。科學家認為,行動電話的電磁波輻射強度一般超過規定標準的4~6倍,個別類型甚至超過近百倍。我國電磁輻射測試中心和廈門長青源放射防護研究所經過兩年的跟蹤檢測證實,目前我國使用的行動電話會對人體產生輻射危害。

污染防範

減輕電磁波污染的危害,有許多易於操作的措施。

總的原則有二

其一,由於工作需要不能遠離電磁波發射源的,必須採取禁止防護的辦法;
其二,儘量增大人體與發射源的距離。
因為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與發射功率大小及與發射源的距離緊密相關,它的危害程
度與發射功率成正比,而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僅以行動電話為例,雖然其發射功率只有幾瓦,但由於其發射天線距人的頭部很近,其實際受到的輻射強度,卻相當於距離幾十米處的一座幾百千瓦的廣播電台發射天線所受到的輻射強度。好在人們使用的時間很短,一時還不會表現出明顯的危害症狀;但使用時間一長,輻射引起的症狀將會逐漸暴露,輻射過度會使細胞的活動和分裂出現異常,並有致癌的可能。
鑒於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自覺採取措施,減少電磁波污染的危害。如在機房等電磁波強度較大的場所工作的人員,應特別注意工作期間的休息,可適當到遠離電磁場的室外進行活動;在使用行動電話時要儘可能使天線遠離人體,特別是頭部,並儘量減少每次通話的時間;家用電器不宜集中放置,觀看電視的距離應保持在4~5米,並注意開窗通風;微波爐、電冰櫃不宜靠近使用;青少年儘量少玩電子遊戲機;電熱毯預熱後,入睡應切斷電源,兒童與孕婦不要使用電熱毯;平時應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以增強肌體抵禦電磁波污染的能力。
一、保持距離。與電視機的距離應為視屏尺寸乘以6,與微波爐的距離應為2.5~3米,離高壓輸電線0.5萬伏/米以外一般視為安全區。
二、減少接觸。經常使用電腦的人,每工作一小時應休息一刻鐘,而且每周工作最多不超
過32小時。
三、改善環境。注意空氣流通,溫度、濕度應適中,家用電器最好不要擺放在臥室里。
四、個體防護。孕婦、兒童、體弱多病者、對電磁波輻射過敏者、長期處於電磁波污染超標環境者,應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防護用品。
五、少用手機。要儘量減少使用手機、對講機和無繩電話,必須使用時應長話短說;不要經常把手機掛在身上。
六、少用電熱毯。電熱毯的電磁波污染較嚴重,長時間通電使用對人體有害,天氣寒冷必須使用時,建議通電烘暖被窩後立即切斷電源,以減少電磁波污染。
七、採用禁止物減少電磁波污染。對產生電磁污染的設施,可採用禁止、反射或吸收電磁波的禁止物,如銅、鋁、鋼板、高分子膜等。
八、根據電磁波隨距離衰減的特性,為減少電磁波對居民的危害,應使發射電磁功率較大、可能產生強電磁波的工作場所和設施,如電視台、廣播電台、雷達通信台站、微波傳送站等,儘量設在遠離居住區的遠郊區縣或地勢高的地區。必須設定在城市內、鄰近居住區域和居民經常活動場所範圍內的設施,如變電站等,應與居住區間保持一定安全防護距離,保證其邊界符合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的要求。同時,對電磁波輻射源需選用能禁止、反射或吸收電磁波的銅、鋁、鋼等金屬絲或高分子膜等材料製成的物品進行電磁禁止,將電磁輻射能量限制在規定的空間之內。
九、高壓特別是超高壓輸電線路應遠離住宅、學校、運動場等人群密集區。使用電腦時,應選用低輻射顯示器,並保持人體與顯示屏正面不少於75cm的距離,側面和背面不少於90cm,最好加裝禁止裝置。
十 、應嚴格控制移動通信基站的密度,確保設定在市區內的各種移動通信發射基站天線高於周圍建築,在幼稚園、學校校舍、醫院等建築周圍一定範圍內不得建立發射天線。
十一、 為減輕家庭居室內電磁污染及其有害作用,應經常對居室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暢通。科學使用家用電器:例如,觀看電視或家庭影院、收聽組合音響時,應保持較遠距離,並避免各種電器同時開啟;使用電腦或電子遊戲機持續時間不宜過長等。
十二 、使用手機電話時,儘量減少通話時間;手機天線頂端要儘可能偏離頭部,儘量把天線拉長;在手機電話上加裝耳機等。
十三、另外,可每天服用一定量的維生素C或者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如辣椒、柿子椒、香椿、菜花、菠菜等;多食用新鮮水果如柑橘、棗等。飲食中也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如西紅柿、瘦肉、動物肝臟、豆芽等;經常喝綠茶。這些飲食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積極預防和減輕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傷害的作用。
十四、電磁波輻射是近三四十年才被人們認識的一種新的環境污染,現在人們對電磁輻射仍處於認識和研究階段。由於它看不見、摸不著、不易察覺,所以容易引起人們的疑慮。另外,有些關於電磁輻射的報導不太客觀、缺乏科學性,導致了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一般地說,判定電磁輻射是否對居住環境造成污染,應從電磁波輻射強度、主輻射方向、與輻射源的距離、持續時間等幾方面綜合考慮。所以,在加強電磁防護同時,對電磁波污染問題也應採取科學的態度,客觀分析、嚴肅對待,切不可人云亦云,不負責的盲目誇大,造成人們認識的混亂。當然,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們對電磁波污染及其危害的認識會逐漸深人,許多謎底終將被揭開。

相關規定

電磁環境標準及相關規定。為控制現代生活中電磁波對環境的污染,保護人們身體健康,1989年12月22日我國衛生部頒布了《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9175-88),規定居住區環境電磁波強度限制值:長、中、短波應小於lOV/m,超短波應小於5V/m,微波應小於10μW/cm2。我國有關部門還制訂了《電視塔輻射衛生防護距離標準》,國家環保局也頒布了《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針對移動通信發展狀況,北京市環保局於2000年2月17日頒布了全國首例對電磁污染進行規範管理的《北京市移動通訊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試行),以規範移動通信台(站)的建設和運行,防止其對環境造成電磁污染。該規定中明確了能夠產生電磁輻射的移動通信台(站)在建設前均要履行環保審批手續,並要辦理環保驗收審批,經環保部門的監測,當地功率密度符合國家《電磁輻射防護規定》中的頻率在20 MHz~3000 MHz範圍內、照射導出限值的功率密度在40μW/cm2這一標準,才可正式投人使用,大於這一標準的必須停用或整改;建設蜂窩移動通訊基站前要預測用戶密度分布,採用最佳頻率復用方式,儘量減少基站個數;在居民樓上建設移動通信台(站),事前建築物產權單位或物業管理單位必須徵得所住居民意見;無線尋呼通信、集群通信天線最低允許高度不得低於40m,而蜂窩移動通信基站室外天線一般不得低於25m,發射天線主射方向50m範圍內、非主射方向30m範圍內,一般不得建高於天線的醫院、幼稚園、學校、住宅等建築;建設單位應在上述各類天線安裝地點設定電磁輻射警示牌。
詞條圖冊

改變當今世界的10項發明創造

 西班牙《世界報》報導稱,英國科學協會的20位科學家評選出了改變當今世界的10項技術創造。其中,簡訊、索尼Walkman隨身聽運動休閒鞋等榜上有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