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位於距昆明市78公里的路南縣境內。該縣是中國岩溶地貌(也稱喀斯特地貌)比較集中的地區,全縣共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公里。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其中石林的像生石,數量多,景觀價值高,舉世罕見。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基本信息

公園簡介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總占地面積4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類型為岩溶地質地貌。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是一個以石林地貌景觀為主的岩溶地質公園。晚古生代這裡為濱海——淺海環境,沉積了上千米的石灰岩、白雲岩,為形成本區石林地貌奠定了基礎。經受後期地殼運動的抬升作用成為陸地,多期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進行溶蝕,最後形成了組合類型多樣的石林地貌景觀。
最早一期石林形成於2億5千多萬年前的早二疊世晚期,而最新一期還正在形成。其間經歷了玄武岩和湖泊碎屑沉積的覆蓋以及多次的抬升剝蝕。在獨特的地質、氣候、水文條件下,多期石林繼承發展,相互疊置,層次分明。

地理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石林地質公園位於北緯24°38′~24°58′N;東經103°11′~103°29′E;在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雲南省首府昆明市中心78km,海拔1600m~2203m。
石林縣碳酸鹽岩分布面積達900km2,其中石林喀斯特面積超過400km2,集中於石林縣中部,北起乃古石林北、南至蓑衣山,長30餘公里,寬約10公里的南北向條帶。

沿革

由於石林突出的科學、美學和文化價值,1982年,石林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2年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
2004年,石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發展狀況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石林”是世界上最早的喀斯特術語,公元前300年的屈原的“天問”著作就有石林一詞;
19世紀末葉在法國巴黎的期刊上出現有關石林彝族撒尼人和文化的文章;1931年石林受到政府注意,初建石林公園;二十世紀30年代有了石林的科學研究文獻;
40年代有大批學者研究石林與彝族文化;50年代至80年代,國內外學者雲集,地質地貌、水文、植被、動物、民族和社會經濟等有了系統認識,先後成為雲南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林旅遊開發研究產生顯著效益;
90年代中期分別召開了一次國際喀斯特學術會議,兩次石林專題國際研討會,完成了石林地質地貌等專題研究,石林科學價值和國際地位得到確認;1999年石林管理局與中科院北京地理研究所等聯合成立石林研究中心,國內外著名喀斯特學者組成石林基金學術委員會,設立石林研究基金,從石林旅遊收入中劃撥資金資助石林研究,國內外學者申請,資助項目已超過50項,石林的動力機制、石林生態系統、石林開發保護等得到深入研究;
2000年在石林召開了國際彝族文化研討會;科學研究為石林開發保護奠定了堅實基礎。

資源條件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具有最為多樣的石林喀斯特形態。世界各地最為典型的石林喀斯特形態在這裡都可以找到,不僅有發育完美的劍狀、刃脊狀喀斯特,而且還有蘑菇狀、塔狀等形態,可謂集石林景觀之大成,堪稱“石林喀斯特博物館”,具有極高的科學和美學價值。石林喀斯特是一種林狀喀斯特景觀,公園是“石林”術語的發源地。石林喀斯特是在地殼運動、構造裂隙、生物作用和土壤侵蝕作用配合下,碳酸鹽岩被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蝕形成的各種石柱組合體,石柱表面溶蝕形態豐富,石柱形態多樣、造型奇特,組合複雜,石柱擬人似物,形態萬千,賦予豐富的人文和美學信息。石林喀斯特發育演化過程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歷史、複雜的古地理變遷、被玄武岩覆蓋烘烤、湖盆沉積物埋藏,地殼抬升等共同影響。

——是目前唯一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石林。在保護區內,低矮的石牙與高大的石柱成簇成片廣布于山嶺、溝谷、窪地等各種地形,並且與喀斯特洞穴、湖泊、瀑布等相共生,組成一副喀斯特地貌全景圖。特別是這裡連片出現高達20米—50米的石柱群,遠望如樹林,人們望物生意稱之為“石林”,石林術語即源於此地,是研究區域地質演化和喀斯特作用的理想之地。

彝族撒尼人已在石林地區居住了兩千多年,他們的生活已與石林喀斯特密不可分。膾炙人口的《阿詩瑪》史詩,熱烈的火把節,歡快的“阿細跳月”,深情的《遠方的客人請您留下來》早已廣為人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濃厚的民族風情與環境宜人的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美景,更增添了石林景觀的吸引力。

特色景觀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風景區內主要旅遊景點:石林位於昆明市東,是世界罕風的風景名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傑作。在路南廣達4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遍布著上百個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占地數十畝,上在畝不等。只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崢嶸,千姿百態,巧奪天工,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石林的主要遊覽區李子箐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里,遊覽面積約1200畝。
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石林四周的彝、漢等各族民眾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石林歡慶佳節。人們在白天舉行摔跤、爬桿、鬥牛等比賽活動,夜晚則燃起熊熊篝火,耍龍、舞獅、表演民族歌舞。阿細跳月、大三弦舞則是最受歡迎的傳統節日。
進入景區內,但見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態,爭奇競麗。有的石柱高達40-50米,乍一看,正如一首佚名的打油詩所云:“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石頭果然大,果然大石頭。”但這裡的石頭與眾不同,它是一幅絕妙的畫,每天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遊人前來駐足觀賞;它是一首優美的詩,古往今來有無數騷人墨客把它詠嘆吟喔;它又是有靈性和生命的;有雙鳥渡食、孔雀梳翅、鳳凰靈儀、象踞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觀音石、將軍石、士兵俑、詩人行吟、阿詩瑪等無數像生石,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除了動物外,還有許多酷似植物,如雨後春筍、蓮花蘑菇、玉簪花等。有一處“鍾石,能敲出許多種不同的音調。整個李子箐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藝術寶庫,任憑遊客去觀察,去發現,去自由馳騁地想像。景區內峰迴路轉,曲徑通幽,移步易景,使人如入迷宮仙境,游者莫不流連忘返,讚不絕口。景區內建有獅子亭、望峰亭、石台、石凳等供人小憩。
外石林主要指位於大小石林之外的周圍風景區。這片風景區方圓數十里。在野嶺荒山,鮮花綠樹叢中,又有許多奇峰怪石點綴其間。這些異石個體龐大,形象生動,加上周圍環境生機勃勃,視野也較為開闊,遊覽又別有一種情趣和感受。

乃古石林

位於“石林”以北13公里處,也叫和摩寨石林,“乃古”彝語意為黑色,“乃古石林”即黑色的石林。占地333.3萬平方米,新辟游路6公里多。與“石林”相比,這裡又是另外一種特色和風格。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進入乃古石林,只見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氣勢磅礴,又像壁壘森嚴的古代戰場,令人思緒萬千。有的地方峭壁千仞,如同刀劈斧削,有的石柱直刺青天;有的巨石如磐如堵;有的形如諸葛亮布的八卦陣;有的像太上老君正在煉丹;有的像石堡、靈芝;有的似象、駱駝、豬、羊,危卵怪石不計其數。石質古樸黝黑,深沉玄奧,更使人增添了一種神秘和蒼茫之感。景區內還有神奇瑰麗的地下溶洞,人們稱之為白雲洞或水晶宮,屬地下岩溶地貌。有的狀如梯田、農舍,有的又如各種動、植物,有的敲之聲如鐘磬。山下還有白雲湖,波光雲影,異常寧靜。

大疊水瀑布

位於路南縣城西南20公里,大疊水瀑布又名飛龍瀑,號稱"珠江第一瀑"。瀑布的水源系南盤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達150立方米/秒。有公路相通至疊水電站,舍車步行二三公里便可到達。洪水季節,只見飛流直下,氣勢磅礴,聲震山野,數里之外可聞其聲。乾旱季節,飛瀑則分兩股下瀉,有如銀鏈垂空,纖秀柔美。 奔騰的江水由峭岩直瀉而下,聲震翠谷,巨珠濺玉,蔚為壯觀。晴日裡,可在上、下午出現彩虹飛架、恍若仙境。景區中群山聳立,植被豐富,滿目青翠。清水河峽谷陡峭險峻,幽深古雅,處處散發著大自然深處的濃鬱氣息。

長湖

位於路南縣城東15公里的維則村旁,系岩溶湖泊。湖長3公里,寬僅300米,故名。湖中有蓬萊島,湖底布滿參差錯落的石筍、石柱。長湖深藏在圭山的懷抱里,故又稱“藏湖”。 長湖的景色是多變的。雨天,蟬翼般的輕霧使她象披上輕紗的撒尼少女,嬌羞的面容,難以看得真切;晴天,陽光籠罩,仿佛到處都潑上一層淡淡的藍光。晚上,幽靜的叢林裡,一對對撒尼青年男女,在這裡彈琴、吹簫、唱歌,傾訴心中的歡樂和愛情。如遇火把節之夜,無數火把連成一條條火龍,燒紅了天,映紅了湖,水天輝映,長湖就更加豐美、迷人。

芝雲洞

石林溶洞雖多,但其中遊人最多,最早被人們發現的,要數芝雲洞。芝雲洞 位於石林之西北約5公里處,又叫紫雲洞,由大,小芝雲洞,大乾洞、豬耳朵洞組成,總面積約2.55平方公里,它是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觀之一。溶洞內石鐘乳、石筍、石柱玲瓏剔透,鬥奇爭勝,怪石奇峰,各呈奇觀。更妙的是這些石鐘乳敲擊時發出的聲音,有的清脆悅耳,有的洪亮悠遠,有的雄渾遼闊!洞內大廳左右還有許多小洞,高低寬窄,各有特點,洞套洞,似斷實連,豐富,奇巧,令人叫絕。通過大廳再往前走可到洞口,遙望群山,一片蔥綠,倍加可愛。芝雲洞與杭州的"煙霞三洞"、桂林的七星岩相比,景色之奇麗有過之而無不及。

奇風洞

位於李子箐石林東北5公里處。它由間歇噴風洞、虹吸泉和暗河三部分組成。每年8至於11月,會時有大風從大小數十厘米的噴風洞出,安靜的大地頓時呼呼兒響,塵土飛揚,並伴有隆隆的流水聲。2、3分鐘後,一切復原,數分鐘後又再次噴風。雨季間隔15至30分鐘噴一次風,旱季約隔一小時。

傳承意義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公園地質遺蹟景觀豐富,其中石林喀斯特景觀最引人矚目:以類型多樣、造型奇特、觀賞性強、發育歷史久遠、演化複雜為特徵。公園是世界上非同尋常的一流自然美地學景觀區,是世界上石林喀斯特類型最多的地區之一,譽為“石林喀斯特博物館”和“天下奇觀”。

石林被譽為“天下奇觀”,這裡的石峰石柱層層疊疊、千姿百態,展現了獨特的自然美。千百年來,石林一直是中國園林藝術的自然模本,被視為“造園之源”。步入迷宮般的石林,舉目四望,比比皆是美妙造型,有的石柱擬人狀物、惟妙惟肖,無論是美麗的“阿詩瑪”、雍容的“母子偕游”、還是優美的“鳳凰梳翅”、險峻的“千鈞一髮”,無不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造化。
石林是地球演化的傑作,經歷了近三億年滄桑巨變。最初的石灰岩形成於大海之中,後因地殼變動,海洋變陸地,平地變高山,石灰岩也匪夷所思的被塑造成了石林地貌。這期間石林還被熾熱的火山熔岩烘烤過,也被廣闊的湖水淹沒過,石林的形成是一部真正的地質傳奇。

多姿多彩的地球上有一些罕見的自然奇觀,值得人生的光顧,雲南石林正是這樣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

世界價值

石林地質公園是世界上以石林地貌形式反映晚古生代以來區域地質演化歷史的傑出代表地石林代表了地球上一種獨特的地貌形態和自然地理特徵。
石林展現了獨一無二的地學景觀美,被譽為“天下奇觀”;千百年來,石林一直是中國園林藝術中自然美的模本,被視作“造園之源”。
石林是彝族撒尼人世代生活地方,石林已融入當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地的民族文化與習俗與石林密切相關。
石林因其便捷發達的交通條件,公園已成為國內外獨特的喀斯特教學與研究基地。
石林地學景觀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石林旅遊業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社會人文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2009年6月13日是全國第四個文化遺產保護日,昆明市政協副主席、市文聯主席汪葉菊,石林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福軍,縣人大副主任朱玉和等領導與石林各級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就“保護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發展”展開熱烈討論。
石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文化遺產眾多,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孕育了絢麗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了彝族民間美術工藝、祭祀禮儀、民間舞蹈、民俗節日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它們以無形的非物質形態流傳於民間,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構成了石林特有的“阿詩瑪文化”。
縣委、政府歷來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積極向國家、省、市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全縣共有彝族撒尼敘事長詩《阿詩瑪》、《彝族大三弦舞》、《彝族(撒尼)挑花》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2名;省級傳統文化保護區1個、省級民族民間文化之鄉1個、省級文化傳承人11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9個、市級文化傳承人13名;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78項、縣級文化傳承人44名。已基本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等工作,都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
市、縣領導和各級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就當前存在的傳承人才青黃不接、文化優勢未轉變成經濟優勢、部分傳承人思想保守不願傳藝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提出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展示石林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高各級政府和公共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為文化遺產事業的科學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優惠措施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優惠對象

1、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不滿70周歲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國內遊客憑身份證、老年優待證兩證齊全),年齡以身份證為準,購優惠票入園;
2、130cm以上兒童,國民教育在校學生憑有效學生證購優惠票入園;
3、寒暑假期間教師憑有效證件(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教師資格證、身份證兩證齊全)購優惠票入園。以上兩個假期的時間周期為:寒假1月1日-3月1日、暑假7月1日-8月31日;
4、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購優惠票入園;
5、因工作需要購買優惠門票,須按照《石林景區門票優惠管理規定》,經批准後由石林管理局辦公室辦理購買優惠票手續方可購優惠票入園。

免票對象

1、70周歲以上(含70周歲)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國內遊客憑身份證、老年優待證兩證齊全),年齡以身份證為準,免票入園;
2、130cm以下兒童免票入園;
3、持離休證、身份證,兩證齊全本人憑證免票入園;
4、持革命軍人傷殘證,本人憑證免票入園;
5、持國內殘疾人證、身份證,兩證齊全本人免票入園;
6、省級以上勞動模範憑有效證件(勞模證、身份證),本人憑證免票入園;
7、省級以上、雲南省內市級以上新聞記者,憑國家新聞出版署核發的有效證件(記者證、身份證、單位採訪函),本人憑證免票入園;
8、持全國導遊證、帶團入園有行程單,本人憑證免票入園;
9、持全國旅行社總經理資格證,本人憑證免票入園。;
10、持全國道德模範有效證件(道德模範榮譽和身份證兩證齊全),本人憑證免票入園;
11、因工作需要免票入園的,須按照《石林景區門票優惠管理規定》以書面函件致石林管理局,經批准後由管理局辦公室辦理門票減免手續後入園。
以上有關事項自2006年2月10日起執行。

小貼士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交通

石林交通區位優越,距昆明78公里,是滇東南、廣東、廣西等沿海地區進入昆明的門戶,國道324線、326線,安(寧)石(林)、昆(明)河(口)高等級公路過境,南(寧)昆(明)鐵路過境,新建成的昆(明)石(林)高速公路直達石林行程僅50分鐘,交通十分便利。您可以乘大巴也可以搭火車,每天在客運站隔半小時就有空調大巴發往石林,主要集中在東站、東部客運站,南站、西站、北站也有。票價從10—15元。石林火車站每天有從廣州廈門南寧湛江桂林北、紅果開來的四趟火車到達,票價從7—20元不等,以諮詢為準(電話:0871—6140964)。
資料補給:
1、石林各景區往來暫無專車,不過,石林景區停車場內有面的、馬車,可租車前往。
石林縣城——石林景區,公車,1元/人
2、石林氣候宜人,一進入石林境內,處處皆景,石芽、石柱、石林、瀑、洞、湖再加上獨具特色的的彝族撒尼風情、風味特產,是自駕車旅遊的絕佳選地。

美食

品石林美食“民以食為天”,閱盡石林山光石色,領略完彝族撒尼古純風情,不品嘗一下當地撒尼的風味特產不能不說是件遺憾的事。2000多年前,石林彝族就居住石林和石林息息相生,石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一方水土一方人,同時也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撒尼飲食,酸、辣、鮮、香、脆,無一不讓人垂涎欲滴。
1、特色食品
乳餅是石林一大特產。石林乳餅是當地人將新鮮山羊奶經過煮製後,再加酸漿水點制而成。形似豆腐,白嫩滋潤,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乳餅的吃法很多,可蒸、煮、煎、炸、燴,亦可生吃,還可以做成火腿夾清蒸乳餅,青豆燴乳餅等菜餚,冬季生產的乳餅品質較好,在雲南享有盛名。
石林鹵腐(即路南鹵腐)地雲南地區離有盛譽的名特產品,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是以豆腐為原料醃製成的一種食品。路南鹵腐的製作,採用以優質大豆和縣內清冽的江水加工製成的豆腐為原料,按照傳統的生產工藝,經過精心配製和自然發酵,加工而成。路南鹵腐塊形整齊,色澤紅黃,細膩而有彈性,鮮美可口,是色、香、味俱佳的佐餐食品,向為各族人民所喜愛,遠銷各地。
骨頭生骨頭生是一種撒尼人最為喜愛的傳統醃製食品。每年春節前夕,撒尼人家家殺年豬準備過年。所殺年豬除了煉製食用油和醃製成臘肉外,撒尼人將剩餘的骨頭、油渣、肚雜用刀剁成細末,加入適量的姜、蔥、蒜、花椒粉、草果粉、八角粉、辣椒粉、包穀酒、鹽拌勻,裝入陶罐醃製半月,即製成骨頭生。骨頭生滋味鮮美,香、酸、甜、辣、鹹五味俱全,含有豐富的鈣質、脂肪和蛋白質。
油炸雞縱雞縱是雲南山區出產的一種美味而富有營養的菌類食品。石林縣境內的雞縱種類較多,包括黑皮、青披、草皮、白皮等各種,並具有體肥、脆嫩、清香、鮮甜等特性。油炸雞縱的製作方法是,交核桃油或菜油放入鍋中燒熱,並放放花椒、乾辣椒,然後倒入雞縱,進行翻炒煎炸,至雞縱顏色變褐後即出鍋,然後用原油浸泡,入瓶封裝。油炸雞縱具有保存長久、攜帶方便的特點,是一種眾口喜愛的美味佳肴。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2、風味小吃
全羊燴煮蕎粑其作法是:先殺肥壯的嫩羯羊,用開水去毛,再用柴火烘烤呈黃色,刮洗乾淨,剖肚翻腸清洗乾淨,連肉帶骨、肚雜、血一起放入旺火鍋中煮,熟透撈出,切成小塊回鍋,再把甜蕎麵粉加水後揉搓成小塊麵團,用手指壓成帶小窩窩的指印粑粑,放入鍋中與羊肉煮燴煮,即成了全羊肉燴煮蕎粑粑。吃時蘸辣湯蘸水。全羊燴煮蕎粑粑是飯菜菜全一的食品,湯鮮肉香粑粑甜,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
蕎粑粑蜂蜜是石林彝家有特色的一道菜,它採用本地蕎麥,磨成面,加上適量的清水,拌勻後煎成餅,即為蕎粑粑。食用時蘸上一些蜂蜜,又香、又甜、讓人吃了難忘。
野生食用菌石林的野生食用菌品種很多,有雞樅、牛肝菌、乾巴菌、青頭菌等等。時令性較強,七、八月是品菌的最佳時機,剛剛從山上采來的菌子朵朵光艷鮮嫩,新鮮無比,你可以大飽口福。吃法也很多,或炒、或炸、或燒湯,美味異常,獨具特色的野生菌火鍋更是讓您回味無窮。
石林湯鍋石林是彝族撒尼人的聚居地,撒尼人是一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民族。每到農曆六月二十四,在石林、長湖或乃古石林等景區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火把節。這時如果你來到石林,就可以在觀看了精彩的鬥牛,摔跤比賽後,在場外不遠的樹林裡大吃一頓極富地方民族特色的湯鍋,其中有羊肉、狗肉、驢肉等。這裡的湯鍋烹飪技術極好,各種肉燉得恰到好處,不硬不軟;無膻味、腥味等怪異味,色、香、味俱全,使人食後回味無窮。
雞肉稀飯其做法是將臘肉入鍋煉出油,放進生雞塊煸炒,再下淘洗好的大米,加鹽和水汪起煮,即做成香味撲鼻的雞肉稀飯。
蜂蜜拌炒燕麥面。其做法和吃法是:將洗淨曬乾的燕麥,放入鍋中炒熟,用石磨磨成細粉,篩去麩皮,即成炒燕麥面。食用時,將燕麥面盛於碗中,加放適量的蜂蜜和冷開水攪拌成稠糊狀即可食。蜂蜜拌炒燕麥面製作簡單,味道鮮香甜嫩,營養豐富。
包穀粑粑是用新鮮包穀(玉米)製成的一種鮮甜清香的風味食品。其製作方法是:選用鮮嫩的青包穀,去殼去核,將包穀米籽用石磨磨成糊狀,加入適量紅糖或白糖,也可再加入雞蛋,拌均,倒入平底鍋內用油煎熟,即做成鮮香甜嫩的包穀粑粑。
補給站:
1、特色食品在各商店均可買到,而且價格便宜,有很好的包裝,方便保存且便於攜帶。
2、石林鹵腐以“孟家”“三妹”“伊美”三家享有盛名,為經營多年的老字號,有各自獨到的工藝,口味眾多:油鹵腐、酒鹵腐、雞縱鹵腐、乾巴菌鹵腐等等,還有各種包裝供您選擇。
3、野生菌時令性較強,每年7、8月為最佳時機。石林湯鍋一般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最為盛行。其餘風味小吃在各小飯店可品嘗到,

住宿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桃源異境“避秦疑無地,到此別有天”,石林地域廣袤,時時有景。通常遊覽石林景區所花的兩個半小時,也只能算是走馬觀花,窺見一斑。石林風景區住宿條件很好,整潔衛生。或深處石境,或掩映林中,或臨碧波清泓,有不少上好的住處供您選擇:景區內有三星級的石林天奇阿詩瑪大酒店,二星級的避暑園賓館、雲林賓館、石林賓館;按二星、一星級標準建設的精舍賓館綠、興亞風情園、錦石酒店、石林山莊等10多家旅店;距石林景區8公里的縣城內還有三星級的石林大酒店,一、二星級的夢達爾賓館、蘭夢酒店、政府會議中心等多家賓館。
石林大酒店(★★★)
昆明石林大酒店是石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與新加坡泛太平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興建的三星級旅遊涉外飯店。位於石林縣城,是旅遊觀光、商務洽談者下榻的理想場所。距"天下第一奇觀"的石林風景名勝區僅8分鐘車程。酒店設有客房、餐飲、娛樂等多種服務設施。酒店擁有各類客房130套,無論那類客房,裝修各具特色,舒適、典雅,雲南·昆明·石林·龍泉路
石林天奇阿詩瑪大酒店(★★★)
“相知何用早,懷抱既依然”由石林電力設備工程公司投資興建的天奇大酒店位於石林風景名勝區十字路口右側200米,距石林大門500米。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經營面積17600平方米。按四星級酒店標準興建的歐式別墅;環境清新,裝修典雅;60套設施齊全的標準客房、豪華單人間呈階梯式分布,可臨窗眺望撒尼村寨,讓您享受與奇石共枕,與阿詩瑪為鄰的奇妙感覺;房間面積為21平方米,房內設有中央空調、衛星電視、便捷的通信設施、獨立飲水機,室內衛生間配有吹風機和體重秤;設有可容納100--120人的報告廳和容納20--50人的豪華會議室,可滿足不同的會議需要。
石林避暑園賓館簡介(★★)
石林避暑園賓館位於石林風景區的中心位置。賓館建築獨特、功能齊全、環境優雅、空氣清新,一年四季碧水常流,綠樹常青。現已形成擁有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涉外二星級酒店。在這裡您會感受到大自然的純樸美和周到、安全、舒適、溫馨的服務。是中外賓客在飽覽"天下奇觀"石林勝景之後,休閒度假的理想選擇,是商務往來及舉行各種會議的理想場所。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神龍架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