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榻

下榻

禮遇賓客:後漢陳蕃為樂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潔之士。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為置一榻,去則懸之。後蕃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徐穉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見《後漢書·陳蕃傳》及《徐穉傳》。後遂謂禮遇賓客為“下榻”。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語:下榻
【拼音】:xiàtà
下榻下榻

【注音】:ㄒㄧㄚˋㄊㄚˋ

詞語解釋

◎下榻xiàtà
(2)[lodgeat]∶寄宿
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間了。——《桃花扇》

禮遇賓客

後漢陳蕃為樂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潔之士。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為置一榻,去則懸之。後蕃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徐穉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見《後漢書·陳蕃傳》及《徐穉傳》。後遂謂禮遇賓客為“下榻”。
南朝梁沉約《和謝宣城》詩:“賓至下塵榻,憂來命綠樽。”唐劉長卿《送賈三北游》詩:“亦知到處逢下榻,莫滯秋風西上期。”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他都是井中蛙妄稱尊大,比周公不握髮,比陳蕃不下榻。”
宋陸游《寄張真父舍人》詩:“猶能下榻否,擬卜瀼西居。”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翩翩》:“女曰:我出家人,居有山洞,可以下榻,頗不畏虎狼。”楊朔《東風第一枝·兩洋潮水》:“我們下榻的旅館又恰恰面臨著大洋,日裡夜裡,耳邊上總是響著一片風濤的聲音。”

詞語典故

《後漢書·陳藩列傳》記載:東漢時,南昌有位太守叫陳蕃,他為人正直,對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視。當時南昌有個人叫徐稚,字孺子,家裡雖清貧,但他從不羨慕富貴,由於他品德好,學問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舉薦他。儘管這樣,徐稚仍安於清苦的生活,官府召他任職,他也總是堅辭不就,當地一些人稱他為“南州高士”。陳蕃聽說徐稚的情況後,十分重視,誠懇地請他相見,聽取他的意見。徐稚來時,陳蕃熱情相待,並在家裡專門為徐稚設了一張榻(相當現在的床)。徐稚一來,他就把榻放下來,讓徐稚住宿,以便作長夜之談;徐稚一走,這張榻就懸掛起來。這樣,人們就把陳蕃的這一做法稱為“下榻”,後人就把留客住宿叫做“下榻”。多用於外交往來,只適用於書面不適用於口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