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詩瑪》

《阿詩瑪》

《阿詩瑪》是流傳在撒尼人民口頭上的一支美麗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體創作,它充分體現了撒尼人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人情。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阿詩瑪》《阿詩瑪》
《阿詩瑪》是流傳在撒尼人民口頭上的一支美麗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體創作,它充分體現了撒尼人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人情。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於1982年獲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屆國際音樂最佳舞蹈片獎。自此民間敘事長《阿詩瑪》開始享譽海內外。從那時起,一個勤勞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強權的阿詩瑪形象,活在了國人的心中。

概述

《阿詩瑪》彝文《阿詩瑪》
彝族長篇敘事詩。在雲南圭山地區彝族分支撒尼人當中廣泛流傳。長詩生動地刻畫了兩個撒尼青年的可愛形象。主人公阿詩瑪是一個聰明美麗而又能幹的姑娘。她被有錢有勢的熱布巴拉搶走,雖經百般誘惑和恐嚇,但始終不屈。她的哥哥阿黑勇敢、機智。為解救阿詩瑪和熱布巴拉父子鬥智、比武,獲得勝利,終於救出了妹妹。熱布巴拉不甘心失敗,當阿黑帶著阿詩瑪渡河之際,放下洪水,把阿詩瑪沖走。相傳阿詩瑪並沒有死。她被一個仙人──應山姑娘搭救,從此便永遠住在山上。撒尼人懷念她,常常對著山谷呼喚她的名字,這時山谷里就傳來她的回聲。

撒尼人喜愛《阿詩瑪》。姑娘們把阿詩瑪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人們傳說阿詩瑪是撒尼人中第一個出嫁的姑娘;撒尼人的史詩,也記載了《阿詩瑪》的片斷。阿詩瑪和阿黑的行動表現了撒尼人民反抗階級壓迫和追求自由幸福的堅強意志。

《阿詩瑪》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和高度的藝術性,受到文學界的重視。早在解放戰爭時期,就被改編為歌舞劇,在圭山游擊區演出。1953年初,雲南省文工團組織圭山工作組,對《阿詩瑪》進行了廣泛的調查蒐集,經黃鐵楊知勇劉綺、公劉整理,於1954年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國外已出版等語種的譯本。

此外,在撒尼人民間還流傳有彝文手抄本《阿詩瑪》,情節完整,語言生動,已譯成漢文,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是比較珍貴的版本。這部優美的敘事長詩還被改編為電影劇本,搬上了銀幕。

特點

《阿詩瑪》電影《阿詩瑪》

《阿詩瑪》的原形態是用撒尼彝語創作的,是撒尼人民經過千錘百鍊而形成的集體智慧結晶,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它主要流傳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彝族撒尼人聚居區,分為南北兩個大同小異的流派。其作為敘事詩可講述也可傳唱,唱調有"喜調"、"老人調"、"悲調"、"哭調"、"罵調"等,傳唱沒有固定的場合,可在婚嫁、祭祀、葬儀、勞動、生活等多種不同場合中傳唱、講述。此外,它還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 內容鮮活
《阿詩瑪》,就體裁上說,它當然是一部長篇敘事詩,但它的內容卻一點也不乾枯,抒情的成分很重,它把飽酣淋漓的情感灌注在每一章、第一節、每一個句子裡去了。使得全詩像一座生活的大花園,充滿了繽紛的色彩和撲鼻的香氣。
2、情節簡單
這雖是一部敘事詩,故事的情節並不太複雜,而撒尼人民藉助它發揮了自己的情感,用了一千五六百行詩句才唱完它。他們在敘述一個故事,實際上在對他們的英雄人物進行歌頌,愛憎是分明的,強烈的。
3、修辭手法豐富
《阿詩瑪》以五言句傳唱,其中使用了伏筆、誇張、諷刺等手法和諧音、頂針、拈連、比喻等技巧,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

歷史發展

《阿詩瑪》《阿詩瑪》劇照連環

在50年前,彝族撒尼民間敘事長詩《阿詩瑪》的出版,轟動了全國。它被翻譯成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韓等多種語言在海外流傳,在日本還被改編成廣播劇歌舞劇兒童劇等藝術形式。在國內,《阿詩瑪》被改編成電影及京劇滇劇、歌劇、舞劇、撒尼劇等在各地上演。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於1982年獲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屆國際音樂最佳舞蹈片獎。《阿詩瑪》開始享譽海內外。

從這時起,一個勤勞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強權的阿詩瑪形象,不僅僅活在彝族撒尼人民的心中,而且還永遠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2004年8 月6日,由中央民族大學和石林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紀念敘事長詩《阿詩瑪》發表50周年、電影《阿詩瑪》攝製40周年暨《阿詩瑪》國際學術研討會,再一次把《阿詩瑪》這一精品佳作搬上了新世紀的舞台,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國度,卻有著同一個意願的海內外專家學者,以此為契機,從各方面對《阿詩瑪》文化作了多層面的研究探討。這是第一次以《阿詩瑪》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次會議的召開,標誌著阿詩瑪研究揭開了嶄新的一頁,為阿詩瑪研究樹立了一個走向未來的里程碑。
但是,隨著生活方式、教育體制以及少數民族語言使用的社會空間的改變,《阿詩瑪》的傳承正面臨著危機。
目前,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文本被文化部列為申報文本範本,石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申報工作,從保護一群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傳承人、保護一批阿詩瑪文化生態村、編著一套阿詩瑪文化叢書、規劃建設一座中型的"阿詩瑪文化展覽館"、成立一所"阿詩瑪文化研究所"、制定一系列保護與開發措施、註冊一批"阿詩瑪"文化商標、建立一項"阿詩瑪"保護基金等方面為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保障。

傳說

《阿詩瑪》《阿詩瑪》

從前有個叫阿著底的地方,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個美麗的姑娘,阿爹阿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發光,因此給她起名阿詩瑪。她漸漸地長大了,像一朵艷麗的美伊花。阿詩瑪"繡花包頭頭上戴,美麗的姑娘惹人愛,繡花圍腰亮閃閃,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響亮的歌聲,經常把小伙子招進公房。她繡花、織麻樣樣能幹,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樣清香。在這年的火把節,阿詩瑪向阿黑吐露了真情,願以終身相許,立誓不嫁他人。

阿黑是個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12歲時,被土司虐待,相繼死去。他被財主熱布巴拉抓去服勞役。一天,他為主人上山採摘鮮果迷了路,在密林大管申挨凍受餓,受盡了驚駭,因怕主人責罵,不敢回去。正在這時,他遇到了放羊的小姑娘阿詩瑪,她把阿黑領回家,阿黑被阿詩瑪的阿爹、阿媽收養為義子。從此,阿黑和阿詩瑪,兩小無猜,相親相愛。漸漸地,阿黑長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斷得彎不得,成了周圍撤尼小伙子的榜樣。人們唱歌誇讚他道:
圭山的樹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萬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過虎膽。
阿黑十分勤勞,很會種莊稼。他在石子地上開荒種包穀,包穀比別人家的長得旺,包穀穗也比別人家的長得長。他上山砍柴,比別的小伙子砍得多。他從小愛騎光背馬。他調理的馬,騎起來矯健如飛。他挽弓射箭,百發百中。他的義父格路日明,把神箭傳給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歡唱歌,他的歌聲特別嘹亮。他喜歡吹笛子和彈三弦,他吹的笛聲格外悠揚,他彈的弦子格外動聽,不知吸引過多少姑娘。這年火把節,阿詩瑪與阿黑互相傾吐了愛慕之情以後,這對義兄妹便雙雙訂了親。

《阿詩瑪》拍攝與1956年的中國電影《阿詩瑪》
一個街子天,阿詩瑪前去趕街,被阿著底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詩瑪做媳婦。他回家央求父親熱布巴拉,要父親請媒人為他堤親。熱布巴拉早就聽說過阿詩瑪的美名,他馬上答應了兒子的請求,請了有權有勢的媒人海熱,立即到阿詩瑪家說親。海熱到了阿詩瑪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頭,夸熱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富,阿詩瑪嫁過去怎樣怎樣享福……阿詩瑪聽了之後說:"熱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鮮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渾水一起蹬,綿羊不能伴豺狼。" 阿詩瑪的回答,惹惱了海熱,他威脅道:"熱布巴拉家是阿著底有錢有勢的人家,熱布巴拉的腳跺兩跺,阿著底的山都要搖三搖,阿詩瑪要是不嫁過去,當心丟了家。"阿詩瑪不管海熱怎樣威脅利誘,就是不嫁。
轉眼間,秋天到了,阿著底水冷草枯,羊兒吃不飽肚子,阿黑要趕著羊群到很遠的滇南熱地方去放牧。臨走時,阿黑向阿詩瑪告別,他們互相勉勵,互相囑咐,依依不捨。阿黑走後,熱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搶走了阿詩瑪。想讓阿詩瑪磕了頭,吃了酒,來了客,生米做成熟飯,不嫁也得嫁。阿詩瑪忠於她與阿黑的愛情,她被搶到熱布巴拉家以後,在熱布巴拉夫婦的威逼利誘面前,始終不從,拒絕與阿支成親。財主捧出金銀財寶,指著穀倉和牛羊對阿詩瑪說:"你只要依了阿支,這些都是你的。"阿詩瑪瞧也不瞧,輕蔑地說:"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們家。"阿支繃著瘦猴似的臉,眨巴眨巴眼睛,惡狠狠地罵道:"你不答應嫁給我,就把你家趕出阿著底!"阿詩瑪毫不畏懼地說:"大話嚇不了人,阿著底不屬於你一家的。"熱布巴拉見阿詩瑪軟硬不吃,惱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詩瑪,把她打得遍體鱗傷。熱布巴拉的老婆詛咒阿詩瑪是"生來的賤薄命,有福不會享"。阿詩瑪被關進了黑牢,但她堅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關在熱布巴拉家,一定會來救她。
《阿詩瑪》《阿詩瑪》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著底報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報告了阿詩瑪被搶的訊息。阿黑聞訊後,很為阿詩瑪的安危擔心,他立刻躍馬揚鞭,日夜兼程,跨山澗,過險崖,從遠方趕回家來搭救阿詩瑪。他來到熱布巴拉家門口,阿支緊閉鐵門不準進,提出要與阿黑對歌,唱贏了才準進門。阿支坐在門樓上,阿黑坐在果樹下,兩人對歌對了三天三夜。·阿支缺才少智,越唱越沒詞,急得臉紅脖子粗,聲音也變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來越難聽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勁,臉泛笑容,歌聲響亮。阿黑終於唱贏了,阿支只得讓他進了大門。但阿支又提出種種刁難,要和阿黑賽砍樹、接樹、撒種。這些活計阿支哪有阿黑熟練,阿黑件件都勝過了阿支。熱布巴拉眼看難不住阿黑,便想出一條毒計,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說:"天已經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覺,明天再送你和阿詩瑪一起走吧!"阿黑答應住下,被安排睡在一間沒有門的房屋裡。半夜,熱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3隻老虎,企圖傷害阿黑。阿黑早有準備,當老虎張開血盆大口向他撲來時,他拿出弓箭,對準老虎"哩哩嗅。連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熱布巴拉父子見虎死,很驚異,再也無計可施,理屈詞窮,答應放回阿詩瑪。可當阿黑走出大門等候時,熱布巴拉又立即關閉了大門,食言抵賴,不放出阿詩瑪。
阿黑忍無可忍,立刻張弓搭箭,連連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門上,大門立即被射開;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震得嗡嗡響;第三支箭射在供桌上,震得供桌搖搖晃晃。熱布巴拉嚇慌了,連忙命令家丁拔下供桌上的箭。可是,那箭好像生了根,沒人能夠拔得下。他只好叫人打開黑牢門,放出阿詩瑪,向她求情道:"只要你把箭拔下來,我馬上就放你回家。"阿詩瑪鄙夷地看了熱布巴拉一眼,走上前去,像摘花一樣,輕輕拔下箭,然後同阿黑一起,離開了熱布巴拉家。
熱布巴拉父子眼巴巴看著阿黑領走了阿詩瑪,心中很不服氣,但又不敢去阻攔。心腸歹毒的熱布巴拉父子不肯罷休,又想出喪盡天良的毒計。他們知道,阿黑和阿詩瑪回家,要經過十二崖子腳,便勾結崖神,要把崖子腳下的小河變大河,淹死阿黑和阿詩瑪。熱布巴拉父子帶著家丁,趕在阿黑和阿詩瑪過河之前,趁山洪暴發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開放水。正當阿黑和阿詩瑪過河時,洪水滾滾而來,阿詩瑪被卷進漩渦,阿黑只聽到阿詩瑪喊了聲"阿黑哥來救我",就再也沒忻見她的聲音,沒看見她的蹤影了。
阿詩瑪不見了,阿黑掙扎著上了岸,到處尋找阿詩瑪。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變成小河,都沒有找到阿詩瑪。他大聲地呼喊:"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可是,只聽到那十二崖子頂回答同樣的聲音:"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
原來,十二崖子上的應山歌姑娘,見阿詩瑪被洪水捲走;便跳入漩渦,排開洪水,救出阿詩瑪,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詩瑪變成了石峰,變成了抽牌神(回聲神)。從此,你怎樣喊她,她就怎樣回答。
阿黑失去了阿詩瑪,但他時時刻刻想念著她。每天吃飯時,他盛著包穀飯,端著飯碗走出門,對石崖子喊:"阿詩瑪!阿詩瑪!"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詩瑪便應聲:"阿詩瑪!阿詩瑪"。
阿爹、阿媽出去做活的時候,對著石崖子喊:"爹媽的好?呀!好?阿詩瑪!"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詩瑪,同樣地應聲:"爹媽的好?呀!好?,阿詩瑪!"
小伴們在阿詩瑪站的石崖子下,對著石崖子上的阿詩瑪彈三弦,吹笛子,唱山歌,那石崖子上的阿詩瑪也會應和著鋒鋒弦音、悠揚笛聲,唱起山歌。
阿詩瑪的聲音永遠迴蕩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經化成石頭,永遠和她的鄉親相伴。從此,你怎樣叫她,她就怎樣回答你。她的聲音,她的影子永遠留在了人間。
現在阿詩瑪已經成為彝族女子的代稱,關於阿詩瑪的傳說版本比較多,但無論什麼版本都表現了阿詩瑪和阿黑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塑造了美麗善良,勤勞勇敢的撒尼姑娘阿詩瑪的藝術形象,表現了彝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堅強意志,歌頌了彝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反抗邪惡勢力的鬥爭精神。同時,阿詩瑪的傳說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撒尼人的社會生活,為研究彝族撒尼人的政治、經濟、藝術、宗教、風俗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重要價值

珍貴的民間文學價值

《阿詩瑪》是生長於撒尼彝區並深深紮根於民間,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學作品,她對撒尼敘事詩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自《阿詩瑪》成形後,後人借鑑其創作手法創作了《逃到甜蜜的地方去》、《圭山彩虹》、《竹葉長青》、《放羊人小黃》等敘事長詩,後4部有明顯摹仿前者的痕跡,可見《阿詩瑪》對撒尼敘事詩的形成與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作為古老文學作品的《阿詩瑪》,在敘事方法上採用了順敘、倒敘、插敘、疊敘等;在描寫手法上使用了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描寫等;在構思技巧上使用了伏筆、誇張、諷刺等;在修辭藝術上使用了諧音、頂針、拈連、比喻等,需要說明的是,諧音修辭是撒尼人獨有的,而部分諧音修辭方法還是《阿詩瑪》獨有的。在遙遠的年代,撒尼先民就能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法打造古老的文學作品,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阿詩瑪》能配以多種曲調,用多種樂器伴奏演唱,比一般的敘事詩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

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價值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寓含撒尼人的精神、信仰、價值取向,涉及撒尼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已受到國內外學界關注。

彝族撒尼人群體的文化象徵

《阿詩瑪》植根於石林彝族撒尼人群體的文化傳統或文化歷史之中,在該民族群體中起著確認文化身份的作用,已成為撒尼人及彝族的一張有代表性的“名片”。阿詩瑪也是被廣泛認同的中華民族具有美好象徵意義的女性形象之一,對於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

鮮活的彝族“形象大使”

《阿詩瑪》是現存的一種鮮活的彝族傳統文化,在族際交流、國際交流中已成為“形象大使”。雲南新出現的民謠“十八怪”之一就有“阿詩瑪會說goodbye”,可知“阿詩瑪”在現代社會還繼續傳承彝族撒尼人好客、友善的優良傳統。

影響

《阿詩瑪》《阿詩瑪》

2006年《阿詩瑪》獲得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憾的是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能完整地說唱這部敘事長詩,能完整唱出的最多不超過5個,可能連5個都沒有。”

儘管《阿詩瑪》有了許多整理文本,但它代替不了民間藝人的撒尼月琴彈唱,因為《阿詩瑪》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唱出來的。《阿詩瑪》是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彝族支系撒尼人的敘事長詩,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繼承下來的。隨著會唱《阿詩瑪》的民間藝人的衰老和去世,《阿詩瑪》面臨後繼乏人、日趨瀕危的境地。

雲南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底蘊豐厚,各種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許多價值無法估量的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的文化環境在雲南大地,特別是分布在廣袤的農村。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和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正日漸萎縮和消失。有專家形容說:“我們丟掉的是那些有祖母愛意的東西,照此下去,我們將面臨對一個完全沒有自己民族味道的世界。”

《阿詩瑪》拍攝與1956年的中國電影《阿詩瑪》
現在的阿詩瑪,不再是一個詩中人物,不再是一部電影,也不止是民族代表,她是雲南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象徵,是雲南人民的驕傲。經典《阿詩瑪》作為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秀代表,亟待保護!

針對《阿詩瑪》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斷檔,後繼乏人,日趨瀕危的境地,期盼《阿詩瑪》說唱家後繼有人。保護《阿詩瑪》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保護《阿詩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全民的事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要堅持政府主導、民眾參與和社會支持的原則,積極建立和完善保護機制,進一步加大投入,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對《阿詩瑪》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扶持,切實加以保護。廣泛動員和宣傳,深入調查,充分掌握《阿詩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要保護好《阿詩瑪》民族傳統技藝和藝人,組織和吸引更多的人關心和參與農村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大力弘揚《阿詩瑪》民族傳統文化藝術,讓《阿詩瑪》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綻放異彩,不斷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解禁風波

《阿詩瑪》黃永玉的《阿詩瑪》組畫
1978年9月3日,陳荒煤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阿詩瑪,你在哪裡?》一文。這是粉碎“四人幫”後公開為電影《阿詩瑪》平反的第一篇文章。
楊麗坤,這個出生在雲南思茅磨黑的彝家女,曾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蹟:沒有誰能像她那樣,只演過兩部電影,卻在中國億萬觀眾的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她的輝煌被永遠地定格在電影《五朵金花》和《阿詩瑪》上。
《阿詩瑪》是流傳於雲南彝族支系撒尼人的一部口頭傳說,用詩的語言敘述了勤勞、美麗、堅強、勇敢的青年男女阿黑和阿詩瑪愛情的不幸和悲慘的命運。1956年,公劉根據這一長詩改編成電影劇本,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投拍,但是1957年“反右 ”風暴驟起,《阿詩瑪》的四個整理者,有三個(黃鐵、楊智勇、公劉)被打成了右派。海燕電影製片廠不願放棄這一優秀的題材,1960年請出了老詩人、當時的雲南大學校長李廣田來重新“修訂”。可是,不久李廣田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影片的拍攝再次擱淺。
196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繼續拍攝。由葛炎、劉瓊聯合改編;音樂部分,由羅宗賢、葛炎一起創作,導演即由劇本作者之一的劉瓊擔任,李廣田任文學顧問。楊麗坤由於在《五朵金花》中的不凡演技,被選中扮演“阿詩瑪”。
但是,伴隨著影片的開拍,厄運也開始了。“當時‘兩個批示’發出,康生槍斃了一批影片,文化部正在進行整風。”其後,《阿詩瑪》的創作人員,也如政治狂風中的浮萍,一個個“夭折”;直至“文化大革命”,“四人幫”犯下了“迫害楊麗坤、李廣田的罪行”。他們的悲慘遭遇,也如同憂傷的阿詩瑪的命運一樣,令人不忍回首。
1963年11月,《阿詩瑪》攝製組將拍攝完成的四本樣片送審時,陳荒煤正擔任文化部副部長,主管電影工作。11月11日,陳荒煤觀看了樣片後明確表態:“《阿詩瑪》出四本,質量相當高,楊麗坤形象與表演均好,色彩和攝影均好,音樂曲調基本上是民族的。”他對張瑞芳說:“《阿詩瑪》拍得好,百花獎我投一票!”有了陳荒煤的表態,上海電影製片廠快馬加鞭,在1964年6月完成了整部影片的製作,送到文化部審查。
此時,對於這部以愛情為題材的影片,是否能夠上映,陳荒煤又頗躊躇了。1964年6月8日,他看了影片後,心思重重地說:“還不錯。可是你們要注意啊,現在提出了民眾路線問題,風聲很緊啊!先請夏公看看!”夏衍看了《阿詩瑪》後也予以肯定。不過,囿於當時的形勢,他認為目前在國內還不宜放映,提議先可拿到香港“第二地帶”去,國內稍等一下再說。
1964年7月2日,文化部開始整風。主持電影工作的副部長夏衍、陳荒煤首當其衝,被認為是執行修正主義路線而遭到批判。江青在調看了一大批影片之後,公開宣稱:“這些影片的本質是反黨反社會主義,不要把它們放在倉庫里,應該拿出來公開批判。攝製一部影片要花幾十萬元,批判了,可以思想經濟雙豐收。”這其中就包括《阿詩瑪》。康生也起而呼應,斥責《阿詩瑪》是“戀愛至上的大毒草”。這年12月,江青又到中宣部召開會議,點名批判了《阿詩瑪》等一批影片,氣勢洶洶地說:“《阿詩瑪》無法修改,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影片,不要再浪費人力、物力,原樣上映批判。” 1965年4月11日,中宣部發出《關於公開放映和批判一些壞影片的通知》,共列7部,《阿詩瑪》為其中之一。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電影《阿詩瑪》成為“大毒草”,並迅速波及參與了《阿詩瑪》的長詩、京劇、舞劇的眾多文學藝術工作者。李廣田被迫自殺。他的眾多“罪狀”中就有參與了“宣傳戀愛至上”的“修正主義大毒草”《阿詩瑪》的修訂和擔任影片的文學顧問。楊麗坤的罪名更加嚴重,什麼“修正主義苗子”、“資產階級美女”等等,一起扣在她身上。這位沐浴著黨的陽光成長的優秀演員遭到了非人的摧殘。雖然歷經“文革”磨難,她活了下來,但這位才華出眾的優秀演員的藝術生命被扼殺了。

傳承意義

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是流傳在撒尼人民口頭上的一支美麗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體創作。它充分體現了撒尼人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人情。這種生活上的情調反映在詩歌上,造成一種區別於其他民族詩歌的特色。它是一部思想內容豐富而又十分美麗的長詩,更是在中國人民文藝寶庫中閃耀著民族色彩的一部長詩。

電影

《阿詩瑪》《阿詩瑪》

基本信息

攝影:許琦

美術:丁辰

作曲:羅宗賢、葛炎

錄音:苗振宇

剪輯:陳祥興

作曲:萬里、黃田;

類型:歌劇片

影片簡介

雲南阿著底地方有個彝族姑娘名叫阿詩瑪,她聰穎美麗,與青年阿黑相愛。頭人熱布巴拉之子阿支,貪婪阿詩瑪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傳統舞會上戲弄阿詩瑪,遭到嚴厲斥責。阿支賊心不死,央媒人海熱帶著厚禮前去逼婚,又被斷然拒絕。於是,阿支趁阿黑去遠方牧羊之機,派人將阿詩瑪劫走。阿詩瑪乘隙將與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擲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獲訊趕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開出通道,縱馬馳騁,快速前進。阿支用盡種種威脅和利誘手段,都不能使阿詩瑪屈服。阿支惱羞成怒,正要舉鞭毒打阿詩瑪,阿黑及時趕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賽歌,一決勝負。阿支賽輸,但仍不甘心,又企圖用暗箭殺害阿黑。阿黑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門和大廳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眾家丁用力拔箭,箭卻紋絲不動。阿支懾服,只得將阿詩瑪釋放。阿詩瑪和阿黑喜悅地同乘一騎回家。他倆來到溪邊,下馬小憩。阿支帶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將阿詩瑪淹死。阿黑悲憤地呼喚著她的名字,但阿詩瑪已化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萬載,長留人間。

本片於1982年獲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屆國際音樂舞蹈電影節最佳舞蹈片獎。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的經典性傳說。聰明、善良、美麗的阿詩瑪與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愛。頭人的兒子阿支軟硬兼施地追求阿詩瑪並將她關進牢籠逼婚,阿詩瑪堅決不從。阿黑趕來相救,妒火燃燒的阿支,放出洪水吞噬了這對戀人。最後,阿詩瑪回歸大自然--變成了一座美麗的石像,永駐石林。

《阿詩瑪》比較徹底的擺脫了"講故事"的傳統模式,採用了無場次--板塊式結構,以黑、綠、紅、灰、金、蘭、白等不同色彩的舞段,圍繞著阿詩瑪、阿黑、阿支的愛情矛盾,著力揭示不同的人物性格。以細膩的筆觸,精心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阿詩瑪、阿黑、阿支組成了很精彩的雙人、三人舞段。同時在不同色彩的板塊式舞段中,從容、酣暢地展現著絢麗多彩的彝族各支系的民間舞。這部舞劇大膽地運用了交響編舞法和某些意識流手段,由於編導有深厚的生活與藝術積累,借鑑中較少斧鑿之痕,保持了鮮明的民族性。

《阿詩瑪》獲1994年文華大獎,並被確認為"20世紀經典"。美麗的雲南石林,誕生了美麗的傳說“阿詩瑪”;美麗的阿詩瑪也使美麗的石林更加神奇迷人,世世代代吸引著海內外千千萬萬崇尚正義和善良、追求和諧和美好的男女老少。

誕生歷程

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我陪阿詩瑪回家鄉。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我陪阿詩瑪回家鄉……”每當提起阿詩瑪,人們的耳邊便會響起電影《阿詩瑪》中那一段段膾炙人口的唱段,想起彝族青年男女阿黑和阿詩瑪愛情的不幸和命運的悲慘。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是如何被搬上銀幕的呢?它的背後又有哪些曲折的故事呢?
拍攝工作一波三折 終究難逃被禁命運
《阿詩瑪》是流傳於雲南彝族支系撒尼人的一部口頭傳說,它用詩的語言敘述了勤勞、美麗、堅強、勇敢的青年男女阿黑和阿詩瑪愛情的不幸和命運的悲慘。故事情節是這樣的:在撒尼族的傳統節日裡,阿黑在射箭和摔跤比賽中贏了富家子弟阿支,奪得了彩綢與阿詩瑪互訂終身。但阿支早就看中阿詩瑪,趁阿黑不在把她搶走。可是,阿支和哥哥比武都敵不過阿黑,只好將阿詩瑪放走。就在阿黑一行高興而歸時,阿支引進的洶湧洪水淹沒了他們。待阿黑掙紮起來後,阿詩瑪已化為一座山石。
1956年,詩人公劉的長詩《阿詩瑪》被改編成電影劇本,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很快決定將其搬上銀幕。正當海燕電影製片廠著手投拍事宜時,“反右”鬥爭開始了,原先參與整理長詩《阿詩瑪》的黃鐵、楊智勇、劉綺、公劉等被打成“右派”,由公劉改編的電影劇本也遭被封之命運。儘管如此,海燕電影製片廠卻一直對《阿詩瑪》情有獨鍾。1960年,該廠又請老詩人、時任雲南大學校長的李廣田對《阿詩瑪》進行重新修訂,準備再次上馬,但不久李廣田又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阿詩瑪》的拍攝又一次擱淺。
俗話說好事多磨。幾經波折之後,196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終於在《阿詩瑪》的拍攝上有了突破性進展,並很快組成了拍攝班子。劉瓊出任導演,葛炎、劉瓊負責改編劇本,羅宗賢、葛炎負責音樂創作,李廣田任文學顧問,楊麗坤因在《五朵金花》中的出色表演而出演阿詩瑪。
作為影片的主演,由於此前楊麗坤參加過《五朵金花》的拍攝,此次在影片中飾演阿詩瑪顯得很是得心應手。她抓住阿詩瑪美麗、善良的本質作為角色創作的“核心”,並發揮自己善舞的特長,在表演中增加了許多別具特色的舞蹈,形成了清新、質樸的表演風格,將純情、秀麗、善良、甜美的阿詩瑪展現得淋漓盡致,受到了劇組的一致好評。與《五朵金花》一樣,楊麗坤主演的阿詩瑪的聲音都是配音師後來配上去的,但細心的人還是能發現電影中有兩處阿詩瑪的獨白與其他獨白有些不一樣。其中有一處是當阿黑臨別阿詩瑪投下的那朵山茶花在急流中飄動時,隨著背景音樂有一句韻白:“水呀!你為什麼不往高處流呀!”那朵山茶花竟然順流而上。這句獨白實際上是楊麗坤念的。
說來這還與周總理的囑託分不開。那是1961年,楊麗坤和歌舞團的同志一道跟隨周總理、陳毅副總理出國訪問和演出。在繁忙的訪問期間,周總理多次與楊麗坤交談。當他了解到楊麗坤飾演的金花是由別人配音時,既親切又嚴厲地對楊麗坤講,當一名演員不僅要善於表演,也要學好國語。楊麗坤聽了之後,決心學好國語。經過刻苦努力,她的國語有了很大提高。雖然距離拍電影的要求還相差很大,但能在電影中念一兩句台詞,也算是對周總理的關心有了一個交代。
經過全劇組的共同努力,1963年11月,影片《阿詩瑪》完成了四本樣片的製作。劉瓊等人立即將樣片送文化部審查。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陳荒煤看了樣片後很是讚賞,當即表示:“《阿詩瑪》質量相當高,楊麗坤形象與表演都很好,色彩和攝影也很不錯,音樂曲調基本上是民族的。”陳荒煤有此表態,劉瓊等人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劇組也都歡欣鼓舞。從北京回來之後,大家又加班加點,加緊拍攝,到第二年的5月整部影片的製作便宣告完成。由於有前次審查做底子,大家對文化部的終審也充滿了希望。
1964年6月初,劉瓊等人帶著已完成的《阿詩瑪》再度來京送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次陳荒煤卻沒有了上次看片的興奮。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前“階級鬥爭”暗流涌動之時,對於這部以愛情為題材的片子是否能夠上映,陳荒煤心裡很是沒底。他看了影片後,心事重重地對劉瓊等人說:“還不錯。可是你們要注意啊,現在提出了民眾路線問題,風聲很緊啊!先請夏公看看再說吧!”劉瓊聽了,心裡一下子涼了半截。影片隨即被送到文化部副部長夏衍那裡,夏衍看了之後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囿於當時形勢,他認為目前在國內還不宜放映,可先拿到香港“第二地帶”放一放,國內稍等一下再說。
然而,事情的發展連身居要職的夏衍和陳荒煤也無法把握。就在電影《阿詩瑪》送審不到一個月,7月2日文化部的整風開始了。主持電影工作的夏衍和陳荒煤被認為是執行“修正主義路線”的代表人物而遭到批判。江青在調看了包括《阿詩瑪》在內的一大批影片後公開宣稱:“這些影片的本質是反黨反社會主義,不要把它們放在倉庫里,應該拿出來公開批判。攝製一部影片要花幾十萬元,批判了,可以思想經濟雙豐收”。康生也斥責《阿詩瑪》是“戀愛至上的大毒草”。同年12月,江青又到中宣部召開會議,點名批判了《阿詩瑪》等一批影片,她氣勢洶洶地說:“《阿詩瑪》無法修改,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影片,不要再浪費人力、物力,原樣上映批判。”1965年4月11日,中宣部發出《關於公開放映和批判一些壞影片的通知》,被列入壞影片的共有7部,《阿詩瑪》為其中之一。“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電影《阿詩瑪》被視為“宣傳戀愛至上”的“修正主義大毒草”而遭到了批判。參與《阿詩瑪》長詩、京劇、舞劇及電影創作的眾多文藝工作者也受到牽連,李廣田被迫自殺,扮演阿詩瑪的楊麗坤也被視為“修正主義苗子”、“資產階級美女”而遭到非人的摧殘,並因此患上了心因性精神憂鬱症,一個優秀的電影演員從此遠離了她心愛的舞台。凝聚了一批文藝工作者心血的電影《阿詩瑪》未及上映便遭禁,令許多關愛它的人痛心不已。
走出深宮,重見天日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後,隨著文藝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恢復,中國的影視事業也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個春天。文化部及各電影製片廠也著手對一大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禁的影片進行重新審查。上海電影製片廠複審小組對《阿詩瑪》也進行了複審。由於長期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當時參加複審的某些小組成員,聽說戲裡有神話和戀愛故事,情緒就緊張起來。為了慎重起見,對《阿詩瑪》的審查是在夜間進行的,當時為了防止有人進來,還將外面大門上了鎖。但此次審片並沒有挽救《阿詩瑪》被禁的命運。電影廠的一位領導甚至放話:“再百花齊放,談情說愛就是不能放。”由於“左”傾思想的束縛,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兩年,《阿詩瑪》依然鎖在深宮無人知。
《阿詩瑪》遭禁事件也時時牽動著陳荒煤的心,眼見許多被禁的影片一一重見天日,他再也坐不住了。1978年7月,陳荒煤到昆明參加“現代文學史、現代漢語和外國文學教材協作會議”,在與當地教育與文藝工作者座談時特別提到了電影《阿詩瑪》,並希望能看看影片,他的倡議得到與會者的贊同。經當地政府安排,被封存長達14年之久的電影《阿詩瑪》終於在小範圍內與學者們見面了。大家看完後對這部影片給予了高度評價,但陳荒煤心裡並沒有因此而顯得輕鬆,為了使《阿詩瑪》重見天日,同時也為了解救遭到迫害的楊麗坤,陳荒煤寫了一篇《阿詩瑪,你在哪裡?》的長文寄給《人民日報》。這也是粉碎“四人幫”後公開為電影《阿詩瑪》平反的第一篇文章。實際上陳荒煤的文章雖是講《阿詩瑪》的問題,但它深層的意義還在於談怎樣對待一批影片和電影工作者的問題,可以說是他為一些被封禁的影片所發出的“解禁”信號。《人民日報》領導收到陳荒煤的信後很是重視,將他的文章作為1978年9月3日的頭條發表,而且題目還用了陳荒煤的手寫體。
一石激起千層浪。陳荒煤的文章發表後在社會上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民日報》編輯部每天都要收到很多來信,對陳荒煤的文章表示讚賞,還有許多人詢問阿詩瑪的扮演者楊麗坤的下落。為了回應讀者對楊麗坤的關心,上海《解放日報》特地登載了張曙、汪習麟的文章《阿詩瑪就在我們身邊》。遠在上海的楊麗坤夫婦讀到陳荒煤的文章後也非常感動,特別通過《人民日報》給陳荒煤寫了一封表示感謝的長信。
陳荒煤的文章為《阿詩瑪》的復出打開了通道。1978年10月,上海電影界有關人士專門組織了一場有楊麗坤參加的《阿詩瑪》看片會。在看片會上,看到十多年前由自己主演的影片,想到《阿詩瑪》給自己和其他許多人帶來的種種不幸,楊麗坤禁不住淚流滿面。這次看片,大家一致給影片下了這樣的評語:電影《阿詩瑪》描寫了健康的愛情,用神話形式反映人民抗暴的思想,在藝術上也有可取之處。看片會上,上海方面專門將為《阿詩瑪》平反的材料呈報文化部。文化部接到材料後,雖然對《阿詩瑪》平反一事進行了多次研究,但卻遲遲作不了結論。此時,愛情題材雖然已不再是影視文學創作的禁區,但有人仍擔心《阿詩瑪》會給青年人帶來副作用,如影片中表現男主人公阿黑和阿詩瑪相愛時有“一天找你九十九遍”這樣的歌詞。有人還擔心影片將民間傳說中阿黑和阿詩瑪的兄妹關係改成愛情關係,是否有損撒尼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是否有礙於正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文化部和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同志為此專程到阿詩瑪的故鄉——雲南路南彝族自治縣奎山地區,請最有權威的評定者撒尼人鑑定。
就在文化部對影片《阿詩瑪》因內部紛爭遲遲作不了結論時,1978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為慶祝《中美建交公報》發表舉行的電影酒會上,電影《阿詩瑪》卻出乎意料地出現在了銀幕上,並獲得觀眾的好評。隨後,新華社發布一條激動人心的重要訊息:《阿詩瑪》等一些影片將在元旦恢復上映。1979年元旦,《阿詩瑪》在全國上映,歷經坎坷的《阿詩瑪》終於回到了觀眾中間。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展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目前中國的電影題材出現了枯竭的跡象,對少數民族題材的挖掘,無疑會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電影事業的全面繁榮。
《靜靜的嘛呢石》
《五朵金花》
《阿詩瑪》
《花腰新娘》
《香巴拉信使》
《買買提的2008》
《冰山上的來客》
《婼瑪的十七歲》
《劉三姐》
《走路上學》
《紅河谷》
《蘆笙戀歌》
《紅河》
《東歸英雄傳》
《益西卓瑪》
《孔繁森》
《青春祭》
《鮮花》
《綠草地》
《傲蕾·一蘭》
《聖地額濟納》
《卡德爾大叔的日記》
《草原晨曲》
《阿娜爾罕》
《達吉和她的父親》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農奴》
《額吉》
《天山的紅花》
《景頗姑娘》
《從奴隸到將軍》
《獵場札撒》
《現代角鬥士》
《騎士的榮譽》
《絕代》
《天上草原》
《鍬里奏鳴曲》
《錫林郭勒·汶川》
《尋找劉三姐》
《背上歌聲去遠方》
《牧人之子》
《美麗家園》
《爾瑪的婚禮》
《神秘的旅伴》
《尼瑪的夏天》
《哈森與加米拉》
《松贊乾布》
《騎士風雲》
《風雪狼道》
《孔雀公主》
《草原上的人們》
《金沙江畔》
《不當演員的姑娘》
《內蒙人民的勝利》
《愛在他鄉》
《奴隸的女兒》
《暴風中的雄鷹》
《摩雅傣》
《阿凡提》
《同心》
《最後的獵鹿者》
《應聲阿哥》
《黑駿馬》[電影]
《斯琴杭茹》
《藍色騎士》
《我們的嗓嘎》
《悲情布魯克》
《滾拉拉的槍》
《長調》
《季風中的馬》
《天脊》
《索蜜婭的抉擇》
《金玉姬》
《賽音瑪吉克的兒子》
《青檳榔之味》
《五彩路》
《吐魯番情歌》
《羌笛頌》
《成吉思汗的水站》
《浪漫的心》
《雲上太陽》
《荒漠中的獅子》
《蔚藍色的杭蓋》
《俄瑪之子》
《勐壠沙》
《走向太陽》
《尼瑪家的女人們》
《祖國啊母親》
《孔雀飛來阿佤山》
《心跳墨脫》

中國民間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文學作為一個學術名詞,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才出現和流行的。民間文學指的是:廣大勞動人民的語言藝術——人民的口頭創作。這種文學包括散文的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韻文的歌謠、長篇敘事詩以及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
《苗族古歌》 | 《布洛陀經詩》 | 《遮帕麻和遮咪麻》 | 《牡帕密帕》 | 《刻道》 | 《白蛇傳傳說》 | 《梁祝傳說》 | 《孟姜女傳說》 | 《董永傳說》 | 《西施傳說》 | 《濟公傳說》 | 《滿族說部》 | 《河西寶卷》 | 《河間歌詩》 | 《吳歌》 | 《劉三姐歌謠》 | 《四季生產調》 | 《瑪納斯》 | 《江格爾》 | 《格薩爾》 | 《阿詩瑪》 | 《拉仁布與吉門索》 | 《畲族小說歌》 | 《青林寺謎語》 | 《耿村民間故事》 | 《伍家溝民間故事》 | 《下堡坪民間故事》 | 《走馬鎮民間故事》 | 《古漁雁民間故事》 |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 《譚振山民間故事》 | 仙居山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