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帕麻和遮咪麻》

《遮帕麻和遮咪麻》

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傳說,不論是唱詩還是白話故事,內容基本一致。故事講述了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織地、制服洪荒、創造人類、智斗邪魔臘訇而使宇宙恢復和平景象的過程。遮帕麻和遮咪麻不僅是阿昌族最受崇拜的至尊善神,而且也是所有尋常人家的護佑之神和阿昌族祭祀活動的主掌之神。

文化瑰寶

遮帕麻和遮咪麻遮帕麻和遮咪麻

遮帕麻遮咪麻》是阿昌族的創世紀神話史詩,也是中國非物質遺產之一。主要流傳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阿昌族民眾中,以唱詩和口頭白話兩種形式傳承至今。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傳說,不論是唱詩還是白話故事,內容基本一致。故事講述了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織地、制服洪荒、創造人類、智斗邪魔臘訇而使宇宙恢復和平景象的過程。遮帕麻和遮咪麻不僅是阿昌族最受崇拜的至尊善神,而且也是所有尋常人家的護佑之神和阿昌族祭祀活動的主掌之神。《遮帕麻和遮咪麻》作為一部敘述創世的長詩,形象地反映了人類從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的狀況。故事中的鹽婆神話是古代西南民族遊牧文化的一塊"活化石"。《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文化發展的一座豐碑,阿昌族將其稱為"我們民族的歌"。

世代流傳

阿昌族人口有三萬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九保、曩宋和隴川縣戶撒三個阿昌族鄉。在阿昌族宗教及民俗活動中,要念誦全部的《遮帕麻和遮咪麻》。普通百姓在建房、迎候親戚、娶親迎候媒人時,要邊歌邊舞跳窩羅。開頭的唱詞為盤家譜,首先唱頌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創造了人類,使族人得以聯姻並繁衍傳承。

歷史上還流傳下來一種祭祀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的古老宗教儀式,1993年5月德宏州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將阿昌族節日名稱統一為阿露窩羅節,於每年公曆三月二十日舉行,節日時間兩天。阿露窩羅節期間,在寬闊的舞場上豎立起節日標誌,其頂部架設著一張弓箭,箭直指蒼天,象徵著遮帕麻用它來射落魔王臘訇製造的假太陽,青龍和白象代表吉祥如意。過節時,阿昌族男女老少都穿上鮮艷奪目的民族盛裝,翻山越嶺,匯集到舞場。先由"活袍"在標誌前焚香念誦古老的祭詞,殺一隻紅公雞用以祭祀遮帕麻和遮咪麻。然後大家入場跳阿露窩羅舞。

50年前,遮帕麻和遮咪麻的故事家喻戶曉,阿昌族男女老少都會口頭講述。如今,由於懂阿昌古語的人越來越少,能說唱史詩的"活祀"(祭司)由原來的8人減為2人,古老的創世神話正瀕臨消亡的危險。

美妙傳說

《遮帕麻和遮咪麻》《遮帕麻和遮咪麻》
據創世史詩傳說,開天闢地的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是阿昌族的祖先,是創世始祖,遮帕麻編好了天,遮咪麻織好了地,他倆又共同創造了人類。遮帕麻教人們打獵、捕魚。遮咪麻教人們生火煮食,他們倆還教人們馴養飛禽走獸、結繩記事。人類在美麗富饒的大地上生活著。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暴風雨突然席捲大地,到處一片汪洋,人類陷入了苦難的深淵。遮帕麻連忙用原來從大地上抽下的三根地線縫好了東、西、北三邊的天地,剩下南邊的天沒線縫補,狂風還在不停地亂刮,暴雨還在不停地傾瀉,南邊的人民還在受難。遮帕麻和遮咪麻商量後決定在拉涅旦造一座南天門,用以擋風雨。於是,遮帕麻帶著神兵神將到拉涅旦造南天門去了。

遮咪麻領著東、西、北三面的人們恢復了正常的生活。但是,剛脫離洪水深淵的人們,又遇到了更大的災難:火神和旱神臘訇降到了大地的中央。這個魔王嫉恨遮帕麻和遮咪麻創造了人類並給他們自由與幸福,他以製造災難、毀滅幸福為樂。他製造了九個假太陽烤乾了水塘,曬枯了花草樹葉。

在大地上的生靈面臨毀滅的時候,遮咪麻派水嫩貓去找涅旦,請來了遮帕麻。遮帕麻用法術戰勝了臘訇,把他毒死,碎屍萬段。又製作了一張巨大的弓和一支巨大的箭,射落了假太陽。人類又獲得了新生。為了讓人類永遠幸福地生活下去,遮帕麻教男人耕田種地,遮咪麻教婦女紡紗織布。

為了防止天地間再出現妖魔破壞世界,遮帕麻和遮咪麻向人們祝福後飛上了天空,遮帕麻騎上月亮,遮咪麻騎上太陽。白天,遮咪麻俯瞰著大地;夜晚,遮帕麻巡視著天空,他們守護著人類的安寧。人們再次過上了幸福安康、風調雨順、富足的好日子。阿昌人繁衍生息,人口越來越多,一代接一代 , 過著美好的生活。

可是,傳到九百九十代時,惡魔臘訇陰魂又還陽了,他痛恨遮帕麻和遮眯麻把他碎屍萬段,使他皮在東、肉在西、骨在南、筋在北,吃了萬年的苦頭。托生為三嘴怪人,一張嘴吃天,一張嘴吃地,一張嘴吃人,他每天要吃九個童男童女,人們痛恨不己,把他趕到九座山的外邊。三嘴怪人並不罷休,他使出妖法,把大地上的水全部弄乾,使樹葉乾枯、田地開裂,作物著火。他返回來後又想吃童男童女,人們一齊拿起棍棒刀叉、拾起石頭與他拚死搏鬥,但仍然不能打敗他。有個名叫臘亮的小伙子爬上大樹,用硬弓連謝兩箭,射中了三嘴怪人的兩隻眼睛,他只得逃跑了。逃跑時捲起了一陣黑風,捲走了九個童男童女。

為了尋找被捲走的童男童女,戰勝惡魔臘訇,勇敢的臘亮身背硬弓,翻過了九十九座山,路途上戰勝了猛虎毒蛇,射殺了兇惡的大雕。當臘亮拼得精疲力盡的時候,遮咪麻從天上派來一個使者,賜給他一葫蘆聖水和一技開滿白花的‘桑建’樹枝,說:“水是聖水,花是神花,‘桑建’樹是降魔棍,無論什麼時候有惡魔災難,只要用‘桑建’樹蘸聖水灑去就可以免除災難”。臘亮用“桑建”花蘸葫蘆里的聖水到處灑去,於是全部花草樹木復活,整個人類復生,大地又是一片涼爽。救回了童男童女,用“桑建”樹降魔棍打死了三嘴怪人。從此 ,人們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為了感謝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創世之恩,補天縫地、降魔降妖多次挽救人類的大恩大德,每當一年的初春和“桑建”花開的時候,阿昌人都耍舞獅、舞象、舞雙龍,蹬著“窩羅”舉行祭祀活動。

珍視遺產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遮帕麻和遮咪麻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雲南省梁河縣曹明寬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中國民間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文學作為一個學術名詞,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才出現和流行的。民間文學指的是:廣大勞動人民的語言藝術——人民的口頭創作。這種文學包括散文的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韻文的歌謠、長篇敘事詩以及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
《苗族古歌》 | 《布洛陀經詩》 | 《遮帕麻和遮咪麻》 | 《牡帕密帕》 | 《刻道》 | 《白蛇傳傳說》 | 《梁祝傳說》 | 《孟姜女傳說》 | 《董永傳說》 | 《西施傳說》 | 《濟公傳說》 | 《滿族說部》 | 《河西寶卷》 | 《河間歌詩》 | 《吳歌》 | 《劉三姐歌謠》 | 《四季生產調》 | 《瑪納斯》 | 《江格爾》 | 《格薩爾》 | 《阿詩瑪》 | 《拉仁布與吉門索》 | 《畲族小說歌》 | 《青林寺謎語》 | 《耿村民間故事》 | 《伍家溝民間故事》 | 《下堡坪民間故事》 | 《走馬鎮民間故事》 | 《古漁雁民間故事》 |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 《譚振山民間故事》 | 仙居山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