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宗教

阿昌族宗教

戶臘撒地區的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每年有定期的“進窪”、“出窪”;“燒白柴”等宗教節日和活動。梁河地區的阿昌族過去多信鬼神,每年春耕和秋收前要祭三次“土主”(地鬼),全寨人都要去田間灑雞血、插雞毛,以祈求鬼靈保護莊稼。此外,因受漢族影響,也崇拜祖先。

阿昌族宗教

正文

中國阿昌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2萬人(1982),主要分布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梁河兩縣。現大多信仰小乘佛教,但其固有的宗教,影響仍深。他們認為“色曼”既是村寨保護神,又是山神、水神和土地神的共同化身;相傳有六隻手,能領兵帥將,因此經常禮拜。蓋屋建寨必先祭色曼,才能動土。一般每年大祭兩次:一次在農曆五月,大多選在豬日、馬日或虎日舉行。由最初除草立寨之家的男主人為主祭。祭祀日,每家派一男子參加,全寨停止勞動一天,並禁止外人進寨;祈求人畜平安,五穀豐收。第二次在農曆六月或者七月的豬日、虎日或馬日,祈求雨季人畜平安。如用葷祭,要以酒肉招待參加祭祀的人;如用素祭,則僅供稀飯。每逢紅白喜事、村寨間械鬥,都要祭寨神,祈求福佑,逢凶化吉。

阿昌族宗教阿昌族宗教
阿昌族村寨多以皂角、杞木、香果、紅木、麻栗和黃桑等為“神樹”,人有疾病,常以為是觸犯神樹,需要以鮮花、香和齋飯獻祭。此外,還有認樹、認橋、認石頭和水井為“親爹親媽”的習俗。如果認樹為親的,女孩取名為樹英,男孩則取名樹寶。每逢過年都要祭祀作為“親爹親媽”的自然物。他們稱太陽神為“板當”。每家在屋邊供神處,置放一隻竹杯和一隻花瓶,作為板當的象徵物,每天早飯熟後由家長致祭。
栽秧和秋收時要分別舉行叫谷魂儀式。栽秧當日清晨,在田頭供齋、插花、插李子樹枝條,祈求穀粒長得像李子一樣大而飽滿。秋天收完稻穀,早上先殺一小公雞,或用雞蛋供在露天谷堆上,叩頭禱告。晚上,再供熟雞蛋並在谷堆前叫“谷魂”回家守穀倉。然後,拔一叢帶土的谷茬,插上從地里揀來的谷穗,放在穀倉里,表示谷魂已經返家。
阿昌族還奉祀行業神和祖靈。在家開爐打鐵或走村串寨獻藝的鐵匠,都要祭爐神,祈求不發生意外或工傷。木匠因受漢族民間信仰的影響,也供奉魯班祖師,立屋架或上樑時都要敬祭魯班。每家都設有家堂,作為供奉祖靈的處所。他們認為人死後有兩個靈魂,一個靈魂隨屍進墳,另一個靈魂留在家堂上;祖先靈魂既能為子孫造福,也能為害,因此,逢年過節都要祭祀。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