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中的馬》

《季風中的馬》

《季風中的馬》,導演:寧才,寧才 娜仁花,本片是一部關於草原的現實題材2005年10月22日上映的影片,反映了草原、牧民和遊牧文化的現實,草原已經在風沙的吞噬下,一步步向大自然做著後退的妥協。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導演:寧才
《季風中的馬》海報
《季風中的馬》海報

主演:寧才/娜仁花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國語/Mongolian
上映日期:2005-10-22
片長:105分鐘
又名:SeasonoftheHorse

故事梗概

《季風中的馬》《季風中的馬》

正是草原放牧的季節,內蒙古諾甘西里草原上卻沒有了往日碧波萬頃、牛羊成群的景象。草原已經在風沙的吞噬下,一步步向大自然做著後退的妥協。烏日根蒙古包前的那根樹樁上那匹叫薩日拉的大白馬,孤零零地站在屬於它的草原上,等待著它的小主人呼和能牽它去飲水。因為沒有錢,烏日根的兒子呼和已經一個禮拜沒有上學了。眼看著附近的牧民都賣了馬匹、養群,拆了蒙古包,搬到城裡尋求新的生路,烏日根一時還難以接受不做牧民這個現實。烏日根的倔強,並沒有影響老婆英吉德碼搬往城裡的決心。烏日根想到了自己那已經被鄉政府劃成生態草場保護區的秋營盤草場。然而,非但草場沒有要回來,烏日根還因為和圍攔保護區的工人發生爭執而被帶到了派出所。為了能讓呼和能回到學校,英吉德瑪到公路邊上賣酸牛奶。賣牛奶時認識了一個從南方大城市來到草原工作的、名叫趙長江的好心男人。自從英吉德瑪趕著牛車到公路邊賣牛奶以後,趙長江是逢賣就賣,而且買的越來越多。趙長江之所以這樣熱心,是因為在他的心裡想著能和英吉德瑪一起過日子。烏日根打心眼裡就不想進城,英吉德瑪卻在做著進城前的準備工作。

當英吉德瑪賣掉僅剩的羊群,準備進城給一個張姓老闆做手把肉時,烏日根卻牽著自己那匹已經在被逼無奈時賣給夜總會王老闆的“薩日拉”,醉醺醺地從城裡回來。在道爾基一番富有哲理的話的開導下,烏日根決定把“薩日拉”放生。一個簡單的儀式後,烏日根的“薩爾拉”被解開了韁繩,朝著沙漠一般的草原深處走去。送走了心愛的大白馬“薩爾拉”,烏日根和兒子呼和一起拆卸蒙古包。裝好牛車,澆滅火塘,烏日根和呼和向城市的方向走去。在烏日根和呼和的背後,天還是那么的藍,雲還是那么的白,不同的是,過去豐美而碧波萬頃的草原正在乾涸中慢慢地沙化,在沙化中一步步走向城市。

影片欣賞

導演寧才導演寧才

這是一部關於草原的現實題材影片,它所關注的是草原的現實、牧民的現實、更是遊牧文化的現實。導演寧才說;“我要拍這部影片的原因是,1986年我在錫林郭勒草原拍電影時看到那裡水草豐美,景色如畫,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等我再來到這片草場上時,看到草原退化嚴重,心裡很難過。保護生態、保護我們美好的家園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影片直面現實,第一個畫面就為我們展示了一片沙漠化的草原:乾涸的黃土上面,綠草星星點點,本該無垠的草原上,那么不和諧地紮上了鐵絲網,我們不禁要問:那個碧波萬頃、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大草原哪裡去了?然而接下來問題我們更加無法迴避,沒有了草原,牧人該如何生存?蒙古族是遊牧民族,當這個民族的生產方式變成圈養的時候,民族的文化將怎樣延續和發展下去?這個問題大概在很多少數民族中都存在,遊牧變成定居了,這個民族特有的文化是不是就會消亡呢?是不是以另一種方式該繁衍下去?影片提出了一些現實存在的問題。而這個關乎人類生存的課題,不僅是對自然界生態也是對遊牧民族文化生態的思考。

牧人與馬的關係也是影片另一條主線。大白馬薩日拉,曾經給烏日根帶來氈包、榮譽,甚至是老婆英吉德瑪,然而現在,它已經老了,但是烏日根依舊無法割捨對它的感情,當妻子提出賣馬的時候,他甚至說出:把我也賣了吧。馬在牧人的眼裡已經完全超脫了工具的角色,也不止停留在朋友程度,而更像是牧人家庭的一名成員。就連小主人呼和在去城裡上學之前,也要認認真真與薩日拉告別,除了說些依依惜別的話之外,還要給他讀一段課文。這種感情不能不讓人為之動容。然而要離開草原去城裡生活,就必須賣掉馬,可想而知烏日根的內心經歷了多么巨大的痛楚。可這就是現實,牧人必須面對的現實。而當他看到自己的馬在城裡竟然是歌舞廳不堪入目演出的工具時,他再也無法忍受了,不顧一切地衝上台去救回了自己的馬。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黃式憲在與導演的座談中這樣談到:影片更多的不是寫實,是寫意。馬與烏日根有一種生命的連結,象徵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存方式,這就把馬儀式化了。影片一共有五段儀式化敘事。第一段是車上碩大的紅高粱酒大酒瓶廣告把它驚了,然後是攔在鐵絲網後邊的馬,對比強烈;第二段是馬鬧迪廳;第三段是閃回,馬回到主人家裡;第四段是蒙古族方式的壯別;第五段是馬回歸草原,那匹馬在公路上踽踽而行,馬蹄踏在柏油路上發出脆的聲音,它本來是要回歸自然,但走的卻是現代化的公路。這五段象徵,歷史的情懷出來了,歷史的韻味出來了,作者的角度出來了,具象從觸動我們的靈魂進入抽象的理性思考。

影片反映了農業文明向城市文明進化的過程中必然的陣痛,在這個進程中,有各色各樣的人與事,我們無法單純去評判孰是孰非,導演似乎也沒有強加意識於觀眾,而僅僅將這種陣痛如實傳達給觀眾,就已足夠我們思索尋味。影片中既有草原的今昔對比,也有牧人生存狀態的今昔對比,有農業文明與城市文明的對比,也有城市化進程中不同人不同道路選擇的對比。正是這些矛盾互相作用,影響,才把這種陣痛表現得更加逼真,更加打動人。當那匹在草原上馳騁縱橫的白馬竟然站到了色情表演的台子上時,給我們心靈造成的那種強烈震撼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

當白馬放歸草原,當蒙古包拆除殆淨,當蒙古袍換成了T恤衫,當兒子教父親:進城裡要靠右走,見了紅燈要停……正如主演娜仁花說的一樣:我們要告別過去面對未來……

影片概述

你不想去的地方,馬不可能把你馱去,但你想去的地方,就必須得馬馱。所以,在今天看來,馬已經不是蒙古人的理想,而是實現理想的工具。”這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詞,也是蒙古人在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問題。影片把人文關懷的鏡頭,對準了沙漠化越來越嚴重的草原上一個視草原為生命的普通牧民“烏日根”,通過“烏日根”一家在草原沙漠化與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的時代背景下的痛苦選擇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美國 2005年10月22日......(HawaiiFilmFestival)
泰國 2006年2月19日......(Bangkok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日本 2007年10月6日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GenghisKhanFilms
發行公司:
GenghisKhanFilms (2005)(worldwide)(allmedia)[2]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展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目前中國的電影題材出現了枯竭的跡象,對少數民族題材的挖掘,無疑會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電影事業的全面繁榮。
《靜靜的嘛呢石》
《五朵金花》
《阿詩瑪》
《花腰新娘》
《香巴拉信使》
《買買提的2008》
《冰山上的來客》
《婼瑪的十七歲》
《劉三姐》
《走路上學》
《紅河谷》
《蘆笙戀歌》
《紅河》
《東歸英雄傳》
《益西卓瑪》
《孔繁森》
《青春祭》
《鮮花》
《綠草地》
《傲蕾·一蘭》
《聖地額濟納》
《卡德爾大叔的日記》
《草原晨曲》
《阿娜爾罕》
《達吉和她的父親》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農奴》
《額吉》
《天山的紅花》
《景頗姑娘》
《從奴隸到將軍》
《獵場札撒》
《現代角鬥士》
《騎士的榮譽》
《絕代》
《天上草原》
《鍬里奏鳴曲》
《錫林郭勒·汶川》
《尋找劉三姐》
《背上歌聲去遠方》
《牧人之子》
《美麗家園》
《爾瑪的婚禮》
《神秘的旅伴》
《尼瑪的夏天》
《哈森與加米拉》
《松贊乾布》
《騎士風雲》
《風雪狼道》
《孔雀公主》
《草原上的人們》
《金沙江畔》
《不當演員的姑娘》
《內蒙人民的勝利》
《愛在他鄉》
《奴隸的女兒》
《暴風中的雄鷹》
《摩雅傣》
《阿凡提》
《同心》
《最後的獵鹿者》
《應聲阿哥》
《黑駿馬》[電影]
《斯琴杭茹》
《藍色騎士》
《我們的嗓嘎》
《悲情布魯克》
《滾拉拉的槍》
《長調》
《季風中的馬》
《天脊》
《索蜜婭的抉擇》
《金玉姬》
《賽音瑪吉克的兒子》
《青檳榔之味》
《五彩路》
《吐魯番情歌》
《羌笛頌》
《成吉思汗的水站》
《浪漫的心》
《雲上太陽》
《荒漠中的獅子》
《蔚藍色的杭蓋》
《俄瑪之子》
《勐壠沙》
《走向太陽》
《尼瑪家的女人們》
《祖國啊母親》
《孔雀飛來阿佤山》
《心跳墨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