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境內世界恐龍谷。按國家AAAAA旅遊區標準而建的世界恐龍谷60餘具高度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裝架展出,整齊排列如兵馬俑[秦始皇墓葬雕塑]。如此規模的恐龍化石展覽,唯有在中國,唯有在雲南,唯有在祿豐才有機會看到,可謂是昆、大、麗黃金旅遊線上的世界奇觀、一處震撼世界的恐龍大遺址,一個真實再現的侏羅紀樂園。

基本信息

簡介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中國恐龍原鄉”雲南祿豐境內,是一座以世界奇觀為資源依託的旅遊景區,一座可以讓來自世界各地遊客得到探秘、求知、科普、觀光、娛樂、休閒等諸方面滿足的新型主題公園,在大昆明旅遊圈內崛起,為雲南旅遊再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又稱世界恐龍谷,是一處以“中國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內世界級的恐龍化石埋藏遺址為依託,按國家AAAAA旅遊區標準而建,集遺址保護、科普科考、觀光遊覽、 高科技娛樂和休閒度假於一體,以“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為目標的大型恐龍文化旅遊主題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約26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保護區面積約170平方公里。從1938年發現第一條恐龍化石迄今,祿豐境內已發掘出尹氏蘆溝龍、中國虛骨龍、三疊中國龍、許氏祿豐龍、巨型祿豐龍、黃氏雲南龍、巨碩雲南龍、新窪金山龍、中國安琪龍、祿豐滇中龍、奧氏肢龍等,是中國乃至世界發現恐龍化石數量最多、個體最為完整、種類最豐富的地區,被譽為"恐龍之鄉"。

歷史沿革

世界恐龍谷入口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從1938年開始,祿豐境內先後發掘出恐龍化石190多具和不同數量的臘瑪古猿頭骨化石及其他古生物化石,被學術界譽為“恐龍之鄉”、“化石之倉”、“亞洲人類發祥地”和“天然的自然博物館”。
1995年,在川街鄉老長箐發掘的恐龍化石資源豐富獨特,據中外專家推測,在面積達10000平方米範圍內,估計還有化石400餘具,全部揭出將成為震驚世界的恐龍集中埋藏大墓地。
恐龍谷已被中外專家評為巨大潛力的雲南23個優選景區之一,以恐龍化石為主體的古生物旅遊資源在這裡埋藏豐富、種類繁多、風格獨特,在全國旅遊資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具有極強科考價值、科普價值、文化價值和旅遊價值的世界自然遺產。
2004年1月,被列為國家級地質公園,4月被列為雲南省“六大旅遊產業基地”和“八大旅遊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之一,也被列為楚雄州文化旅遊產業重點發展的龍頭項目。2008年被國家評為AAAA級旅遊區、省級科普基地,並順利通過ISO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開發保護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於2005年10月2日舉行揭碑儀式。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義明,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李 連舉,省紀委副書記董志紅,省文化廳廳長賀光曙等以及瑞典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委員簡·柏格斯托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教授董枝明等出席揭碑儀式,同時闡明了祿豐恐龍化石的價值。這是具有唯一性、獨特性,是世界級的自然遺產,是全國乃至世界的珍貴地質遺蹟,它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是大自然饋贈給雲南人民的無價之寶。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揭碑儀式的舉行,標誌著雲南省在保護和開發利用自然遺蹟方面又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2004年1月,祿豐恐龍化石被列為全國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之一,雲南省省委、省政府對做好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和保護工作非常重視。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展覽館、標示牌、標誌碑、宣傳欄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科普宣傳和科學知識培訓工作正在深入展開。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的揭碑,必將對進一步推動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工作、推動當地特色旅遊業的發展和地質遺蹟保護工作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地理環境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境內,距省會昆明102公里,總面積約26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保護區面積約170平方公里,類型為古生物遺蹟類,祿豐位於滇中高原盆地,海拔1600米,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在1.9億年前,這裡曾是世界上最大動物--恐龍的誕生地之一。
當時這裡氣候溫暖濕潤,湖沼密布,河流縱橫,植被豐宣,生活著眾多的恐龍。

資源條件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在20世紀30年代就因出土恐龍化石而蜚聲中外。據統計,從1938年發現第一條恐龍化石迄今,祿豐境內已發掘出尹氏蘆溝龍中國虛骨龍三疊中國龍許氏祿豐龍、巨型祿豐龍、黃氏雲南龍、巨碩雲南龍、新窪金山龍、中國安琪龍、祿豐滇中龍、奧氏肢龍等110多縣恐龍化石,分為24屆34種。
祿豐是中國乃至世界發現恐龍化石數量最多、個體最為完整、種屆最豐富的地區,被譽為"恐龍之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祿豐縣老長管地區,發現了分別為旱、中、晚保羅紀三個時代的恐龍化石,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堪稱世界奇觀。
1995年5月,祿豐縣川街鄉一位農民在老長菁發現了恐龍化石。縣博物館對老長箐化石點進行了全面印發掘。剝開表面岩層,發現有4條恐龍緊挨著排列在坑內,恐龍旁還有4個小陸龜,在恐龍和陸龜的上下土層里,發現成片的水生動物群化石。同時,人們發現,4條恐龍的頭均面向著東方,這在恐龍發掘史上是從未有過的。這次發現的4條恐龍不僅填補了中國沒有中侏羅紀恐龍化石發現的空白,而且是世界上惟一一處在同一斷層發現兩個地質年代恐龍的地方。1996年以來,人們在這4條恐龍的周圍,又發現了不少露頭化石,挖掘面積擴大到200平方米,發現了一個祿豐恐龍的墓地群。

特色景觀

祿豐五台山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五台山位於祿豐縣北部,是一處正在開發之中的風景區。山中林木蔥籠,溪水清悠,一片清新宜人的自然風光,讓人神暢心舒。
五台山風景區總面積共0.9萬畝,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在這裡,生長的灌、喬植物共有67科700多種,主要是馬醉木、雲南松、油杉、楊梅、橄欖等。各種植物相間而生,相伴而長。叢林間,很多野生動物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繁衍、生長。這些動物中最為珍稀者有雲豹穿山甲、蟒、白腹錦雞等。
五台山如名所示,宛若一方平台,林在台上,景在台中。然而,四周都是險峻的懸崖絕壁。穿行於懸崖絕壁之間,雖然不時有驚心動魄之震撼,但畢竟有驚無險,盡可領略崖壁之中的奇峰怪石。五台山風景區的景點很多,很多地方景中有景,景外有景,令人目不暇接。這些景點包括清水河、叭拉埡口瀑布、戛力寺水庫、朝陽洞、石中山、仙人跡、金罐塘、鍋底塘、葫蘆塘、華松坡等。在五台山風景區一帶,居住著等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民風古樸,其具有鮮明特色的建築為秀麗優美的自然景觀平添了生機和情趣。

祿豐龍

6500萬年前,地球上一種身軀龐大的動物絕滅,解剖學家歐文通過對化石的長期研究,把這種動物命名為恐龍。1995年,祿豐縣川街鄉的青年農民羅家有在一個紅色山包上發現了恐龍化石,專家們發掘後露出8具恐龍化石個體,而且,發現大量恐龍化石的可能仍然存在。這一發現掀起自1938年卞美年發現“許氏祿豐龍”後的國際性祿豐恐龍熱。
祿豐恐龍是生活在中生代早期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種類,以恐龍為代表的祿豐蜥龍動物群,是我國目前有關古脊椎動物化石最豐富最完整的動物群之一。祿豐盆地恐龍化石十分豐富,已出土的恐龍中,有蜥龍類、虛骨龍類、鳥龍類等三個種類,達25屬33種,是研究恐龍家族的發生、發展至衰亡的重要區域。半個世紀以來,祿豐恐龍吸引著致力研究古生物的中外學者,紛至沓來,這對古生物科學的研究和普及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臘瑪古猿化石

地點位於祿豐縣東北9公里的石灰壩村。在村褐煤層中發現祿豐古猿化石,同一地層中還找到雲南西瓦古猿和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生存時代是八百萬年前的早上新世中期。1980年4月9日,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具臘瑪古猿頭骨化石,它是從猿演化到人的代表。所以,臘瑪古猿又被譽為人類的猿型祖先。它的發現填補了從距今1500萬前的開遠臘瑪古猿,到距今170萬年左右的元謀人之間的一個重要缺環,對研究人類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1988年1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臘瑪古猿

臘瑪古猿是人類的最早祖先。臘瑪古猿最早是美國學者劉易斯於1932年在印度西瓦克山區的地層中,發現了距今1400萬年至800萬年之間的一些古猿化石,指出這是一種比較進步的猿類,是早期人類的祖先,並以印度神臘瑪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臘瑪古猿”。此後,在我國和巴基斯坦土耳其肯亞印度、匈牙利、希臘雅典等國家先後發現一批臘瑪古猿化石,但僅限於頜骨和牙齒。1975年5月,中國在祿豐縣縣城以北石灰壩廟山坡小煤窯發現了一枚古猿牙齒化石,引起了中科院的重視,相繼組織了幾次考察,共發掘出臘瑪古猿頭骨化石3個、西瓦古猿頭骨化石4個,古猿上下頜骨化石數十塊,單顆古猿牙齒化石等共1202枚。其中,以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率隊於1980年12月發掘的一具臘瑪古猿頭骨化石最為珍貴,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臘瑪古猿頭骨化石,定名為“臘瑪古猿祿豐種”,地質年代屬第三紀上新世早期,距今800萬年前,具有從猿進化到人的一系列顯著特徵,已經擺脫了樹棲生活,能夠直立行走,這對於探討人類起源的早期進化,有著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外國專家評論說,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現”、“人類起源的鑰匙掌握在中國”,並一致把祿豐稱之為“人類起源的重地”。

恐龍山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祿豐縣城所在地金山鎮東北4.6公里的大窪辦事處。14個自然村周圍皆有恐龍化石露於地表。1938年卞美年教授發現該處化石,經楊鍾健等人多次科學發掘,至今已有50餘年研究歷史。該處化石分布在以大窪為中心的4.5平方公裡面積上,地下有4個含化石地層。迄今為止,已發現脊椎動物22屬38種。恐龍和三列齒獸中的卞氏獸化石聞名世界。其中,恐龍化石種類繁多,時代較早,被譽為"恐龍之鄉"。1961年國務院、省人委將該地列為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區。1998年公布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祿豐恐龍化石遺址

位於祿豐縣城4.5公里處,主要分布在恐龍山內,整座山均為中生代侏羅紀地層,由於這裡出土了大量恐龍化石,所以名為恐龍山。

祿豐恐龍化石於1938年被發現的,是當今世界恐龍化石保存數量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當時在祿豐一帶發現了24屬30多種,分別屬於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三大類,統稱為“祿豐蜥龍動物群”。
其中尤其以許氏祿豐龍的發現震驚全球,這種恐龍的體積不大,距今已有1億8千萬年,屬於最古老的種類,但保存得卻十分完整,對於人類對恐龍早期進化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恐龍博物館

位於祿豐縣城內,占地3000平方米,共有八個展廳,裡面陳列著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龍化石、古猿化石以及明代瓷器,清代的銅佛像等。其中,一億多年前的恐龍化石和八百多萬年前古猿化石中外馳名,祿豐因此而被譽為恐龍和臘瑪古猿之鄉。1938年冬,中國地質學家卞美年教授到祿豐考察地質,想從那些八公尺厚的紅色土層中尋找鹽和石膏礦,到祿豐聽農民說紅層中埋有龍骨,他進行了小規模的發掘,並找到許多。此後,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家楊鍾健教授通過10多年的潛心研究,先後發表了《祿豐蜥腳類恐龍的初步研究報告》等論文,受到了國內外古生物學界的重視。隨後,祿豐的名字被很多國家寫進了古生物和生物教科書之中。

傳承意義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祿豐縣恐龍博物館位於祿豐縣城金山南路,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著名學者費孝通為博物館性的博物題寫了館名。該館以收藏、保護、研究、展出祿豐地區發現和出土的恐龍化石、古生物化石、歷史文物為主要工作內容。目前博物館開放的常設展廳有恐龍廳、古生物廳、青銅器廳和陶瓷器廳。
另外,在大窪恐龍山、川街阿納等地還建有兩處恐龍化石埋藏形態展廳和一處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展廳。展出的主要內容包括:距今一億七千萬年的中生代三疊紀晚期,以“許氏祿豐龍”、“巨型祿豐龍”、“祿豐雙脊龍”為代表的“祿豐蜥龍動物群”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標本;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早侏羅紀至中侏羅紀“川街恐龍動物群”的化石標本;八百萬年前,以“祿豐臘瑪古猿”為代表的“石灰壩動物群”的化石標本;春秋戰國至東漢時期的青銅器、明代銅造像群和元、明、清時期的瓷器。展品集中了祿豐地區古生物化石中的精品和歷史文物中的精華,是觀眾學習科學知識,認識祿豐、了解祿豐的重要視窗。

祿豐地處滇中高原金沙江紅河兩大水系分水嶺,漫長、強烈的地質構造活動,造就了世界上種類眾多、最為密集的恐龍化石墓葬。在祿豐盆地發現的恐龍化石多達120餘具,僅川街恐龍化石遺址,在240平方米的面積內就有8具恐龍化石和2具蛇頸龜化石。同處一地的恐龍既有植食性的又有肉食性的,既有早侏羅紀時期的又有中晚期侏羅紀時期的,整個侏羅紀時代不同種屬的恐龍同時群聚埋藏在一起,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在川街恐龍山發現的體長27米的恐龍化石為亞洲之最。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神龍架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