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是最早出現的恐龍之一(2億多年前生活在雲南地區的侏羅紀早期),是原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侏羅紀早到中期的中國西南部。是中國第一具裝架的恐龍化石(1941年在重慶北碚裝架展出),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人楊鍾健院士於1941年研究命名,被稱為“中國第一龍”,是中國古動物館的鎮館之寶。

基本信息

名稱來歷

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

許氏,是指德國科學家許耐

1938年,我國古生物學奠基人,恐龍研究之楊鍾健先生髮掘出了中國第一條恐龍骨雒化石標本——“許氏祿豐龍”。

發現者:楊鍾鍵

命名者: 楊鍾鍵 1941

外形特徵

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是中國所發掘最古老的恐龍類之一,與歐洲西部三疊紀晚期岩層中所發掘的板龍極為神似。它體形輕巧,長約4至5米,有小而不太伸長的頭骨,眼眶圓大,尾巴健壯,手和足的第一指(或趾)特別發育,口中上下至少有25顆牙齒,這些牙齒形狀與樹葉相似,前後邊緣有微小的鋸齒。祿豐龍的前肢並不很短小,不像典型的兩足行走類恐龍,它可能具有有限的四足行走能力。

這個屬,體型中等,大約4.5到6公尺體長,具有小巧的頭顱及相當長的頸子。前肢為後肢的三分之二長度,強而有力的前肢推測它能夠直立二足式的行走;同時前肢雖然較後肢稍為纖細,但是推測有可能它可以用四足做近距離的短程移動。新近發現到的足印化石證實了這項推論。祿豐龍壯碩的尾巴在平衡頭部軀體上有重要的功能。它們的牙齒短而密集排列,是典型的食植物性齒列。它的長頸得以覓食樹梢嫩葉為食,同時也可能捕捉一些小型的昆蟲及其它動物做為餐點副食。

分布範圍

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

祿豐龍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早期的湖泊岸邊或沼澤地區,是一種雜食性的恐龍,主要吃湖岸和沼澤周圍森林裡的各種植物,也可能還吃一點水裡的螺螄或蚌殼類小動物。館內展出的這具許氏祿豐龍是第一具由我國自已裝架的恐龍化石標本,因此人們稱它為“中國第一龍”。

發掘過程

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於1939年出土於雲南省祿豐縣沙灣東山坡,我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楊鍾健院士將

之定名為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是中國人自己發掘、研究、裝架的第一條恐龍,被稱為“中國第一龍”,其間的故事酸甜苦辣、饒有趣味。

1937 年,蘆溝橋事變的爆發標誌了中國人民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的開始。我國的科學家也從此開始了長達8年的顛沛流離中仍為國奮進的生涯。楊鍾健是這樣離開北平(現在的北京)來到西南大後方的。1938年7月,他擔任了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昆明辦事處的主任,很快就開展了對雲南地區的地質和古生物化石的調查工作。當年冬天,地質學家卞美年和王存義就在野外調查中在昆明西北方的祿豐盆地發現了大量的脊椎動物化石。

一年後,楊鍾健與卞美年等人再次赴祿豐考察,又發現了新的化石地點。他們隨即開展了一個多月的發掘工作,獲得了大量的脊椎動物化石和豐富的野外地質資料。所發現的化石動物群被稱為祿豐龍動物群,其中包括屬虛骨龍類的蘆溝龍、屬肉食龍類的中國龍、屬古腳類的兀龍、雲南龍、巨型祿豐龍、許氏祿豐龍以及屬似哺乳爬行類的卞氏獸等珍貴化石。其中,材料最為完整的就是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的研究論文發表於1941年,它的種名獻給楊鍾健院士在德國的導師許耐教授。祿豐龍屬於古腳亞目板龍科。它長約6米,站立起來身高超過2米。它的頭小,嘴部尖尖,鼻孔呈正三角形,眼眶挺大。生長牙齒的齒骨又細又弱,上牙大約有 27顆,下牙有20顆,呈扁平的葉子形狀,前後邊緣還都有鋸齒。許

氏祿豐龍的脖子挺長,有10個頸椎(脖子部位的脊椎骨)。它的背椎(背部的脊椎骨)有 14個,薦椎(腰部的脊椎骨)有3個,尾椎(尾巴上的脊椎骨)有45個。它的頸椎和背椎都相當粗壯。許氏祿豐龍前肢短,後肢長而且粗壯;前後足都有5個指(趾)頭,後足的趾骨比前足的指骨強壯;前後足的第一爪都發達。由此推測,它活著的時候可以用後足站立和行走,尾巴拖在地上起平衡作用。在覓食或休息的時候,它也可以前肢著地。

許氏祿豐龍生活在大約2億年前,是侏羅紀早期的素食恐龍,也因此成為最早在中國大地上出現的恐龍之一。它經常遊蕩在湖泊或沼澤岸邊,以茂密的細枝嫩葉為食,不過,它也很可能偶爾吞食一些能夠容易捉到的小昆蟲。

紀念郵票

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

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總局發行了一套三枚古生物紀念郵票。其中一枚是許氏祿豐龍的骨架和復原圖,這枚郵票是全世界發行的第一枚恐龍郵票。另兩個分別是古生代的三葉蟲篙里山蟲和新生代的腫骨鹿。

互動百科揭曉網民最喜愛的博物館鎮館之寶

5月18日是第33個國際博物館日,由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互動百科發起的“我最喜愛的北京地區博物館鎮館之寶”評選活動於當日落下帷幕。經過上萬網民17天的持續投票,包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保利藝術博物館的神面卣、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司母戊大方鼎、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館的漢金烏瓦當、首都博物館的班簋等十件珍貴展品榮獲了“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