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

山地

山地,世界基本地形之一,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較大的地貌。特點是起伏大,坡度陡,溝谷深,多呈脈狀分布。山地是一個眾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別於單一的山或山脈,山地與丘陵的差別是山地的高度差異比丘陵要大,高原的總高度有時比山地大,有時相比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異較小,這是山地和高原的區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會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山地地形形成的氣候是山地氣候,山地對人們的生活會帶來一定影響。比如交通分布,人口分布,經濟發展等會產生不利影響。

基本信息

概述

山地山地

山地,屬地質學範疇,地表形態按高程和起伏特徵定義為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差200米以上。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 ,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們以較小的峰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這些群山層巒疊嶂,群居一起,形成一個山地大家族。

由於山地地區海拔高,低溫,呈氣候的垂直分布,適宜多種植被經濟林木。

一座山從上到下可分為山頂(山脊)、山坡和山麓等三部分:山頂是山的最高部分,形狀有平頂、圓頂或尖頂;山麓是山的最下部,它往往和平原或谷地相連線,但兩者之間一般都有明顯的轉折;山頂和山麓之間的斜坡就是山坡。它的形狀有直形的、凹形的、凸形的和階梯狀的等。

特徵

山地山地

地球陸地的表面,有許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這些群山層巒疊嶂,群居一起,形成一個山地大家族。山地表面形態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千公里;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里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們以較小的峰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山脈是山地的一部分,指呈線裝延伸的山地,是山地中主要山體的集合,多呈條帶狀分布,向兩個方向延伸。幾個相鄰的山脈還能組成山系。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稱之為山脈。構成山脈主體的山嶺稱為主脈,從主脈延伸出去的山嶺稱為支脈。

分類

褶皺山簡圖山地

簡介

山地的規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稱為中山,海拔低於1000米的稱為低山。按山的成因又可分為褶皺山、斷層山(斷塊山)、褶皺一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岩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斷層山是岩層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岩層發生斷裂,然後再被抬升而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皺山,江西廬山是斷層山,天山山脈屬於褶皺一斷層山。

褶皺山

褶皺山風光——武夷山褶皺山風光——武夷山

褶皺山(folded mountain)由褶皺岩層構成的山嶽地形。這種地形分布廣泛。原始的褶皺山是背斜岩層構成山,向斜岩層構成谷,這種地形稱為順地形。但是隨著山嶽的不斷破壞,背斜因頂部岩層軟弱,易剝蝕而形成谷地,原來的向斜岩層形成的凹地則因岩層堅硬反而變成山嶺。這種地形稱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順地形的破壞和逆地形的發育既取決於外力作用的強度和地貌演化的階段,也取決於褶皺構造本身的產狀特點和軟硬岩層的組合情況。背斜山的保留條件是:褶曲舒緩,起伏不大,堅硬岩層厚,軟弱岩層薄。向斜山的發育條件是,褶曲陡峻,起伏很大,軟弱岩層厚、堅硬岩層薄。褶皺山往往沿褶皺方向延伸,其分布和褶皺軸一致。即地形的起伏卻和岩性密切相關。褶皺山的地貌因褶皺形式而異。當線狀褶曲呈平行排列時,在地貌上表現為嶺、谷相間平行排列分布的地形,例如川東的平行嶺谷區。在短軸褶曲中褶皺山多呈雁行式排列,短軸的背斜和向斜交替組成傾伏褶曲,在地貌上表現為“之”字形山脊。

斷層山

斷層山風光——廬山斷層山風光——廬山

又稱斷塊山,指由於斷裂構造而造成的塊狀山嶽地形。斷層的出現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成組的。成組的斷層走向多半是平行排列的,使地殼斷裂成塊,產生階梯構造,或者形成地壘或地塹。最初形成的斷層山具有完整的斷層面及明顯的斷層線。斷層山山坡陡峻、邊線平直,與相鄰盆地之間沒有過渡的緩衝地帶,常常急轉直下。後來不斷遭受侵蝕,原始斷層面受到破壞,山坡後退,並形成山前斷層三角面。斷層山大多成群分布有時單獨存在,其分布受斷層排列方向的控制。

火山

火山美景——蒙塞拉特島火山火山美景——蒙塞拉特島火山

地殼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產生部分熔融並與母岩分離,熔融體通過孔隙或裂隙向上運移,並在一定部位逐漸富集而形成岩漿囊。隨著岩漿的不斷補給,岩漿囊的岩漿過剩壓力逐漸增大。當表殼覆蓋層的強度不足以阻止岩漿繼續向上運動時,岩漿通過薄弱帶向地表上升。在上升過程中溶解在岩漿中揮發份逐漸溶出,形成氣泡,當氣泡占有的體積分數超過75%時,禁錮在液體中的氣泡會迅速釋放出來,導致爆炸性噴發,氣體釋放後岩漿粘度降到很低,流動轉變成湍流性質的。如若岩漿粘滯性數較低或揮發份較少,便僅有寧靜式溢流。從部分熔融到噴發一系列的物理化學過程的差別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動。

侵蝕山

地殼上升地區,地面經外力侵蝕分割而形成的山地。原為構造山,經外力侵蝕分割,也可形成侵蝕山。如中國的泰山等。

分布

山地分布山地分布

山地是大陸基本地形,分布十分廣泛。尤其是亞歐大陸和南北美洲大陸分布最多。中國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唐古拉山天山阿爾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我國沿海地區山地海拔不高,但高差較大,坡度較陡,人煙較密,道路較多,物產豐富,通行、補給、住宿都較為便利。
中國東南地區山地頂尖坡陡,谷窄嶺狹,從林密布,多河流峽谷,居民地少而小,但是水源充足。

桂北地區石灰岩分布廣泛,多為喀斯特地貌,不適宜植物生長。山地的主要表現形式為石山、孤峰,方位辨識和就地補給都較困難,但山腳多田地,阡陌交通,居民點較多。

粵桂滇南部山地是典型的熱帶山地,山高坡陡,谷深嶺窄,林密草深,藤蘿遍布,荊棘叢生,蟒蛇出沒,人煙稀疏,通行、聯絡、野營、方位辨識都非常困難,飲食和醫療保障任務繁重。

東北地區山地高差不大,坡度平緩,森林繁茂,人煙稀少,徒步行進和野營都有一定困難。

西部地區山地海拔較高,地形切割嚴重,空氣稀薄,植被稀少,野外生存極為不便。尤其極高山地區幾乎是“生命禁區”,對於徒步的身體素質和裝備等要求都極高。

氣候

山地風光山地風光

高度山脈地形的影響所形成的一種地方氣候。主要影響因素為海拔高度、山脈走向、坡向和地形。

1、隨高度上升,太陽輻射穿過的大氣層減少而增加輻射值。在晴空條件下,無雪蓋的高山白天太陽直接輻射強度和夜間有效輻射強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大。因坡向不同,陽坡和陰坡得到的太陽輻射不同,並因此影響氣溫和氣流的分布。

2、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夏季溫度下降0.5~0.7℃;冬季約降0.3~0.5℃。一般氣溫垂直遞減率在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山脈走向和坡向對氣溫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使山脈兩側的氣溫產生差異,並導致不同的氣候現象。陽坡氣溫高,變化大,陰坡氣溫低,變化小。山頂和山坡的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相對較小,而且有秋溫高於春溫的現象,山谷和山間盆地的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相對較大,而且有春溫高於秋溫的現象。

3、降水量和降水日數隨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在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地,由於氣流中水汽含量減少,降水量又隨高度增加而減少。降水量達到最大值的高度稱為最大降水高度。坡向對降雨的影響表現為迎風坡雨量多於背風坡。特別是高大山脈兩側,雨量的巨大差異造成植被景觀的很大變化。例如,北美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中南部處於溫帶西風帶,迎風的西側為森林景觀,而背風的東側為荒漠或半荒漠景觀。山地地形也影響降雨量的日變化。一般山脈頂部以日雨為多,而山谷盆地則以夜雨為主。

4、風速隨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山頂山脊以及峽谷風口處風速大,盆地、谷底和背風處風速小。高山上風速一般夜間大,白天小,午後最小,而山麓、山谷則相反。山地還能產生一些局地環流,如山谷風、布拉風、焚風、坡風、冰川風等(見地方性風)。

5、在濕度方面,水氣壓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多數情況下,山地上部因氣溫低、雲霧多,相對濕度高於下部,但冬季高山區也有相反情況,山頂冬季雲霧較少而相對濕度小。山谷和盆地相對濕度日變化大,夜高而晝低,午後最低。山頂相對濕度日變化一般很小。山地還有山谷風焚風現象。

經濟

山地山地

山區有豐富的資源,但因為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後、信息閉塞,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落後在山、潛力在山、希望也在山”,加快山區開發,促進山區實現科學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是一個多山國家,山地占陸地總面積近70%,居住著占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集中了全國43%的耕地、98%的森林資源和大部分礦產資源,而目前中國的貧困人口大多也分布在山區。

隨著城市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階段,山區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市場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特色產品需求大大增加,加快山區開發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近年來,全國範圍的通縣公路、鄉村油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加快,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改善,為山區打開“山門”走向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尋找“出口”
資源豐富是山區最大的比較優勢,但是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必須打破山區封閉的區位現狀,引入市場信息和市場觀念,引導和組織農民融進市場經濟發展大潮,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山區人們的共識。

封閉的山區必須找到一個連通外界的“出口”,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找到這個“出口”行之有效的途徑。

對接市場
山區“出口”找到後,原先封閉山地和開放大市場實現了對接,在信息、觀念的交流融匯中,山區的比較優勢不斷放大,實現跨越式發展才有可能。而城市經濟的繁榮發展,也為山區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