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境內,主體部分屬淮南市八公山區,南麓小部分屬淮南市壽縣,是集遊覽、觀光、休閒、人文歷史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景區。八公山,古稱淝陵、北山、紫金山,得名源於漢代淮南王劉安及其8個門客得道成仙的故事。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北亞熱帶北緣的濕潤季風氣候區,主峰海拔241.2米,總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為11.68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四頂山奶奶廟、淮南王墓、珍珠湧泉、淮南王煉丹井、賓陽樓等。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中部,在淮河中游,大部分在淮南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6°30′-117°81′、北緯32°33′-33°65′之間。東眺舜耕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靠臥龍山風景區,西望淮河風情文化園,西北近茅仙洞風景區。公園核心景區面積11.68平方公里,距合肥120公里,距淮南市區約15公里。

地形地貌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大別山余脈,為低山丘陵區。境內有大小峰巒40餘座,山脈南北走向延伸。山峰海拔大都在100-200米之間,最高點為白鄂山,海拔241.2米。

氣候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屬北亞熱帶北緣的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6℃,年降水量893.4毫米,年日照時數為1922.2小時,無霜期238天。

水文

淮河在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北部環山迂迴而流。

資源情況

生物資源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植物種類達300餘種,其中樹木有152種,主要有松、柏、楓、竹、爬山虎、菊花、水杉、杜鵑、紫藤、薔薇、銀杏等;動物種類有50餘種,主要有蝴蝶、 蜻蜓、青蛙、穿山甲、白鸛、黑鸛、 白鶴、貓頭鷹、野豬等。

化石資源

在八公山地區所產出的“ 淮南生物群”,是由合肥工業大學鄭文武教授等於1962年發現,並於1979年正式命名的。該生物群主要包含有巨觀藻類、蠕蟲類及造跡生物的遺蹟化石等,是世界珍稀的化石類型。其中,“淮南蟲”化石形成於8億年前,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

景區景點

青琅館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青琅館俗名孫家花園,為清乾隆年間壽州人孫蟠始建,分為上花園、下花園和青竹園三部分。

白塔寺

白塔寺坐落於煉丹谷中,南派建築風格,前後兩進院落,占地6000平方米,於1999年底開工,2001年8月底完工,同年9月10日舉行開光大典。

漢淮南王宮

漢淮南王宮是八公山景區的主要景觀,占地5500平方米,是為紀念西漢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和中華美食豆腐始祖-淮南王劉安而建造的。

閃沖清真寺

閃沖清真寺位於位於八公山區國營妙山林場閃沖村,始建於 北宋宣和年間,占地2000平方米,為四合院建築。有室殿三間,寶殿兩側各有講堂三間,另有水房和阿訇住房十餘間。

八仙閣公園

八仙閣公園始建於1985年,是一處古典式園林公園。主要建築有八公閣、八公群雕、八公仙閣碑亭、薈萃茗館和、聚星井、曲廊、曲橋、假山瀑布、觀魚池、石雕、古生物化石等。

開發建設

1987年,八公山風景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1992年,由原林業部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
2001年,先後投入資金,實施了淮防林工程、綠色通道工程,開發了忘情谷、紅葉谷、石林、森林浴場、白塔寺、漢淮南王宮、升仙台等景觀,並新建了連線城區和森林公園主幹道、孫家花園和南塘湖景區道路、景區內旅遊步道等。
2002年12月2日,被批准為 國家森林公園。
2003年7月31日,包括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在內的八公山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名優特產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地理標誌產品。始於西漢,採用黃豆作原料,加泉水製作而成。紅燒豆腐的製作過程為:將豆腐切成塊,下冷水鍋中燒開撈起,瀝去水分。豆腐在澱粉漿中滾一下後下鍋,炸至金黃色時,撈起。鍋中放蝦籽、筍片、蔥段煸炒,加入豆腐、醬油、鹽和水,然後放入剩餘的澱粉漿勾芡,迅速翻炒幾下即成。

八公山雪月銀球

八公山雪月銀球是由蝦仁、魚肉、雞脯肉、豆腐、蘑菇、竹筍、火腿等食材製作而成,是安徽地區的一道漢族傳統小吃。

八公山紫金硯

八公山紫金硯乃歷史名硯。用八公山紫金石制硯,始於漢,盛於唐,到清代基本絕跡。經硯石專家鑑定,被譽為是集硯石的“下墨、潤澤、質堅”三美於一身。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07:00-18:00

公交信息

33路公車,從蔡家崗至景區北門;26路公車,從八公山區政府至 田家庵

節慶活動

①農曆四月初八,白塔寺廟會。
②9月15日,八公山旅遊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