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

淮南市

淮南,位於安徽省中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濱,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稱,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合肥經濟圈成員之一。淮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西漢時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首置淮南國,後劉安在八公山招賢納士,著書立說,編纂了千古名篇,被稱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的《淮南子》,發明了華夏美食豆腐。淮南市總面積5571平方公里,轄田家庵區、潘集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大通區、壽縣、鳳台縣。截至2014年底,總人口為380萬人,城市人口161.3萬人。淮南是中國能源之都、華東工業糧倉、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城市、國務院1984年13個較大城市之一,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百個宜居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首批試點智慧城市、中國最佳投資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淮南市淮南市
夏商時期,市境屬“淮夷”之地。西周分封諸侯,市境為州來子國所轄;春秋末期,諸侯紛爭。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吳滅州來,市境屬吳;隨著楚國勢力的擴張,位於淮河 上游的蔡國被迫幾度遷都,求救吳。為便於吳蔡的相互援助,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吳國幫助蔡國遷都於州來,改州來為下蔡。戰國初期,周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滅蔡,市境屬楚。戰國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壽 春,改壽春為郢,市境成為楚國的京畿之地。楚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市境淮河以南屬九江郡(郡治壽春),鳳台縣及淮河以北屬泗水郡。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首置淮南國,都六(今六安),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獲罪伏誅,改封劉長為淮南王,都壽春(今壽縣)。

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劉長獲罪流放,死於途中。文帝改封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國一分為三:淮南、衡山、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3個兒子,長子劉安繼任淮南王,都壽春。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劉安獲罪自盡,廢淮 南國,復為九江郡,治壽春。西漢時期,市境先後屬淮南國、九江郡所轄,鳳台縣屬沛郡下蔡縣。

東漢時期,市境及鳳台縣均屬九江郡所轄,分屬壽春縣、下蔡縣。漢末,袁術據壽春改設淮南郡。入魏仍稱淮南郡,治壽春。其後,魏文帝先後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為淮南王,明帝青龍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間,市境及鳳台縣均為淮南郡所轄。西晉初年,淮南郡遷治於壽春,市境為其所轄。永嘉亂起,淮河流域淪為戰亂區,江淮郡縣大批廢弛,北人南遷。東晉鹹和初年僑置淮南郡于丹陽郡於湖,市轄境則為僑置的南梁郡

南北朝期間劉宋、南齊、蕭梁沿習東晉僑置淮南郡於江南,市境先後有豫州、梁郡等僑置郡縣。北魏、北齊、北周、隋時,市境復為淮南郡所轄,鳳台縣屬汝陰郡下蔡縣。

唐置淮南道,市境屬淮南道壽州所轄,鳳台縣屬河南道潁州下蔡縣。五代十國時期淮南道稱謂不變,壽州、下蔡先後為吳、南唐所有。

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屬淮南路壽州所轄。熙寧五年(1071年)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市境屬淮南西路壽州所轄,淮河以南屬壽春縣,淮河以北屬下蔡縣。後宋金和議達成,以淮河、大散關為界,市境淮河以北屬金國,淮河以南為宋地。

元代,市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安豐路,分屬壽春、下蔡兩縣所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懷遠縣,今市區東部屬懷遠縣所轄。

明代,市境屬南京鳳陽府轄地,分屬壽州(包括今鳳台縣)、懷遠縣。

清初,市境屬江南行省鳳陽府,分屬壽州、懷遠縣所轄。雍正十一年(1733年)從壽州分置出鳳台縣,轄故下蔡縣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年)鳳台縣遷治於下蔡縣故地(今城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市境分屬壽縣、鳳台、懷遠縣,其中有“淮南三鎮”之稱的田家庵、大通、九龍崗均屬懷遠縣所轄。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3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在淮南三鎮的基礎上設立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4月,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改設為淮南礦區。1950年9月,建縣級淮南市。

1952年6月,建立省轄淮南市。1977年1月,鳳台縣由阜陽專區劃入;

1999年11月,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批准成立。今市轄田家庵、大通、謝家集、八公山、潘集區和鳳台縣以及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2004年7月,孔店鄉三和鄉曹庵鎮史院鄉孤堆鄉楊公鎮孫廟鄉由長豐縣分別劃入淮南市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

淮南城市是在70年代中期隨著煤炭大批開採而壯大起來的,70年代後期淮南城市人口就達到40--50多萬人,至80年代城市人口就達到60--70多萬人。
現淮南市下轄5區2縣,是安徽省轄區最多的城市。擁有地方立法權。

地理環境

位置

淮南市淮南市
淮南市位於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處東經116°21′21″~117°11′59″與北緯32°32′45″~33°0′24″之間,東與滁州市鳳陽、定遠縣毗鄰,南與合肥市長豐縣接壤,西南與六安市霍邱縣相連,西及西北與阜陽市潁上縣,亳州市利辛、蒙城縣交界,東北與蚌埠市懷遠縣相交。最東端位於孔店鄉東河村以東與定遠縣交匯之窯河河面,最西端位於鳳台縣尚塘鄉侯海孜以西與利辛縣接壤處,最南端位於孫廟鄉廟塘村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於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線鳳台縣與蒙城、利辛縣交匯處。

地形

市境在構造單元上屬於中朝準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斷帶(即華北地台豫淮褶皺帶)東部的淮南復向斜。東界為郯廬斷裂,西臨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鄰合肥坳陷,南北為洞山斷裂和劉府斷裂夾持。區內構造以北西西向構造占主導地位,受後期強烈改造,但總體形態變化不大,複式向斜內次一級褶皺及斷裂發育。地質演化歷史可分為前震旦紀、震旦紀—三疊紀、侏羅紀—第四紀3個階段,前震旦紀,淮南地殼處於活動階段;震旦紀—三疊紀屬於劇烈運動時期,先後經歷了蚌埠、鳳陽、皖南、加里東、華西力、印支等運動。其間地殼幾度隆起沉降,形成了海陸互動相地層。特別是晚石炭紀和二疊紀時期海陸互動相的沉積環境,為煤炭資源的生成提供了良好條件,從而形成了境內大量的煤炭資源。侏羅紀—第四紀,經過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逐漸塑造出了今天的地貌特徵。
市境以淮河為界形成兩種不同的地貌類型,淮河以南為丘陵,屬於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為地勢平坦的淮北平原,淮河南岸由東至西隆起不連續的低山丘陵,環山為一斜坡地帶,寬約500米~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米~75米;斜坡地帶以下交錯銜接洪沖積二級階地,寬500米~2500米,海拔30米~40米,坡度2°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級階地以下是淮河沖積一級階地,寬2500米~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緩;一級階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灘,寬2000米~3000米,海拔17米~20米,漫灘以下是淮河濱河淺灘。舜耕山以南斜坡以下,東為高塘湖一、二級洪沖積階地,西為瓦埠湖一、二級洪沖積階地;中為丘陵崗地。淮河以北平原地區為河間淺窪平原,地勢呈西北東南向傾斜,海拔20米~24米,對高差4米~5米。

氣候

溫度
淮南市是屬於淮河以南地區,是暖溫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偏高,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1.0℃;全年只有2月、12月較常年分別偏低0.7℃、1.5℃,其餘月份均較常年偏高,其中4月較常年偏高2.8℃。冬季平均氣溫3.5℃,較常年偏低0.1℃,為正常年份。年高溫日數28天,較常年偏多11天。年極端最高氣溫38.9℃,出現在7月30日;年極端最低氣溫-5.5℃,出現在1月23日。初霜出現在11月6日,終霜出現在3月13日,全年無霜期238天。
降水全年降水量893.4毫米,與常年相比正常略偏少,季節性降水分布不均。6月22日入梅,7月21日出梅,均較常年偏晚,梅雨量166.3毫米。12月22日,迎來第一場降雪。全年降水日數107天,暴雨日數5天。
日照
全年日照時數為1922.2小時,比常年偏少248.7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43%,日照充足天數(日日照率>60%)180天,日照不足天數(日日照率<20%)114天。

水文

市境位於淮河流域,最大的地表水為淮河。市境支流有東淝河、窯河、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等。湖泊有瓦埠湖、高塘湖、石澗湖、焦崗湖、花家湖、城北湖等。人工河有茨淮新河。此外,還有蔡城塘、泉山、老龍眼、乳山、丁山、許橋等小型水庫以及採煤塌陷區積水而成的眾多湖泊、濕地,最大的為櫻桃園(謝二礦塌陷區,亦稱淮西湖)。淮南市水域面積400多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約16%。
市境地下水資源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沉積層,面積約1650平方公里,探明可采儲量4.5億立方米,與地表年平均徑流量大致相等。淮河以北地下含水層平面分布可分為3個區域。極強富水區分布於市境泥河、祁集、平圩、高皇、段灣等地區,單井出水量每小時75立方米左右;中等富水區分布於武集、賀疃等地,單井出水量每小時52立方米左右;弱富水區分布於蘆集、架河、田集、古溝、龔集、夾溝、蘇嘴等地,單井出水量每小時25立方米左右。水質屬於重碳酸鈣、鎂水,礦化度500~600毫克/升。
主要河流如下:
淮河淮河由盧家溝口進入市境鳳台縣,流至永幸河閘口分流為二,北道北上轉東環九里灣入市境潘集區,南道(又名超河)東流至皮家路入市境八公山區,南北河道至鄧家崗匯流,由大通區洛河灣橫壩孜出市境,東西流長51公里。
架河原名夾河,別名駕河,因由黃家溝入淮,又稱黃家溝。發源於鳳台縣邵集東北,後因開挖幸福溝於周莊截斷源頭來水,故今發源於周莊,現長27公里,流域面積188平方公里。
黑河,自源頭至市境潘集區古路崗,長23公里左右,河行於高地,河寬4米左右,無流域面積,至古路崗東南流,始有流域面積。再行24公里,右納伊河左納黑河岔,河面寬達1公里,再東南行3公里,轉西南3公里至蘇家嘴與泥河匯合。
泥河自源頭東南過徐圩入市境潘集區至徐橋再至劉隆集,河面寬4~10米,兩岸支流多,匯水面積253平方公里;自劉隆集河面寬300米,東南流8公里,轉東流7公里,左匯黑河,河面寬1.1公里
東淝河東淝河由瓦埠湖入市境,出瓦埠湖分流南北,南為老河、北為新河,西北向平行流過東津渡,至李嘴孜轉向西流,出市境經壽縣城北門西北入淮。
窯河又稱洛河、洛澗、新河,發源於定遠縣狼窩山,沿途匯流,入市境河面寬達4公里左右,稱窯河,又稱高塘湖,經上窯鎮過窯河閘,西北流入懷遠縣境於新城口入淮,市境長17.7公里,匯水面積148平方公里。
茨淮新河茨淮新河是人工開挖的大型河道,上自茨河鋪與潁河通,下至懷遠荊山入淮,流經市境段長7.5公里,是與懷遠縣之間的界河,市境建有古路崗電灌站,可提水灌溉。

市境位於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處東經116°21′21″~117°11′59″與北緯32°32′45″~33°0′24″之間,東與滁州市屬鳳陽、定遠縣毗鄰,南與合肥市屬長豐縣接壤,西南與六安市屬壽縣、霍邱縣相連,西及西北與阜陽市屬潁上縣,亳州市屬利辛、蒙城縣交界 ,東北與蚌埠市屬懷遠縣相交,東與滁州市屬鳳陽、定遠縣搭界。

最東端位於孔店鄉東河村以東與定遠縣交匯之窯河河面,最西端位於鳳台縣尚塘鄉侯海孜以西與利辛縣接壤處,最南 端位於孫廟鄉廟塘村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於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線鳳台縣與蒙城、利辛縣交匯處。全市總面積2596.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566.4平方公里,鳳台縣面積103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8平方公里。

人口

常住人口

2014年末,淮南市常住人口為237.5萬人,比上年增加1.8萬人,同比增長0.76%;比2010年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增加4.1萬人,年均增加1.02萬人,年均增長0.44%。

城鎮化率

城鎮化率(城鄉人口結構)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61.3萬人,占總人口的67.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76.2萬人,占總人口的32.1%。
2014年淮南市城鎮化率(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67.9%,居全省第三位。與2013年相比,城鎮化率上升了1.25個百分點;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鎮化率上升了6.11個百分點。

性別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21.3萬人,占總人口的51.06%;女性為116.2萬人,占總人口的48.94%。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4.4。
與2013年相比,性別比上升了1.35個百分點;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性別比下降了3.6個百分點。

年齡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41.8萬人,占總人口的17.61%;15—64歲人口為167.3萬人,占總人口的70.43%,其中15—59歲人口為153.4萬人,占總人口的64.57%;60歲及以上人口為42.3萬人,占總人口的17.8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8.4萬人,占總人口的11.96%。
與2013年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0.8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35個百分點。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個1.99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69個百分點。

自然增長

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全市出生人口為2.78萬人,死亡人口為1.21萬人,自然增長人口為1.57萬人。出生率為11.7%,死亡率為5.1%,自然增長率為6.6%。
與2013年相比,出生率提高0.5%,死亡率提高1.3%,自然增長率下降0.8%。
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出生率下降0.1%,死亡率提高0.32%,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0.42個千分點。

資源

煤炭資源

淮南市淮南市
淮南煤田遠景儲量444億噸,探明儲量180億噸,占安徽省的70%,占華東地區的32%。早在明朝中葉,市境居民即開始土法採煤。《大清一統志》、《讀史方輿紀要》、《江南通志》、《鳳陽府志》、《懷遠縣誌》、《鳳台縣誌》多有記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打造兵器,中都(鳳陽)留守司士卒到上窯山採取大量煤炭。不僅如此,民間開採也很踴躍。民國19年(1930年)開鑿九龍崗西礦時,於民窯廢坑中挖出一塊石碑,記載了開採經過以及開採人姓名,時間是明萬曆年間,明代民窯開採情況可見一斑。清初禁止煤炭開採,市境土法採煤衰落。及至清末,近代工礦業萌芽,朝廷重臣孫家鼐也支持皖省興辦礦務。

新中國建立以後,淮南煤炭工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52年3月,淮南解放後興建的第一座礦井蔡家崗煤礦(謝家集一礦)建成投產,揭開了淮南煤礦建設的序幕。1954年,謝家集二礦、三礦、李郢孜一礦先後破土興建,分別於1956、1957年投產;1955~1964年,先後又有李郢孜二礦、畢家崗礦、李嘴孜煤礦、孔集礦動工興建並竣工。雲集淮南西部的建井工人,住窩棚、吃鹹菜、戰酷暑、斗嚴寒,創造了礦井建設的高速度。至1964年,淮南礦區新增礦井7座,設計能力達到855萬噸。

2009年,淮南市煤炭產量達到8000餘萬噸。2011年煤炭產量已達到1億噸左右。是中國13個億噸煤炭煤炭基地之一。淮南由此被稱為“建在金庫上的城市”、“華東工業糧倉”。

電力資源

淮南電力工業是伴隨煤炭工業的發展而興起的,並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工業門類。民國19年(1930年),九龍崗煤礦創辦之初,購進1台7.5千瓦直流發電機,建發電房,是為淮南電力工業的源頭。此後,電力工業一直是煤炭工業的一部分,從屬於淮南煤礦。日本侵占淮南煤礦期間,為了掠奪資源的需要,在田家庵建立了下窯發電所,架設田家庵—大通—九龍崗輸電線路。至日本投降,淮南發電裝機容量由淪陷前的數千瓦增至6000千瓦。抗日戰爭勝利後,淮南礦路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復興三年”電力建設規劃,興建下窯第三發電所,到淮南解放前夕,淮南發電裝機容量為8200千瓦,設大通、九龍崗、八公山3座變電所及田家庵升壓站,構成建國前安徽省唯一的區域性電網,除了工業用電之外,民用電也已經開始。

淮南解放後,電力工業由煤礦附屬地位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對田家庵電廠進行改建,1956年,國產第一台6000千瓦發電機在田家庵電廠投產,成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此後,田家庵發電廠經過5期擴建,裝機容量達到60.1萬千瓦,包括了6000千瓦、1.2萬千瓦、2.5萬千瓦、12萬千瓦等不同型號的國產、進口機組,如同一座電力工業博物館,成為新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淮南新上馬的火電機組占“皖電東送”總裝機量的85%以上,是“皖電東送”當之無愧的“領軍主力”。截至2009年底,淮南的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到1000萬千瓦,發電總量460億千瓦時以上。是全國6個煤電基地之一。到2020年,將建成裝機總容量將達到2000萬千瓦時的火電基地。發電能力將超過長江三峽水電站。成為名副其實的“火電三峽”。

行政區劃

淮南市淮南市
淮南市轄田家庵區、潘集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大通區、壽縣、鳳台縣5區2縣、置淮南山南新區、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個功能區,至2015年底轄46個鄉鎮,19個街道,221個社區,573個村。淮南市政府駐田家庵區。
2015年12月3日,國務院(國函[2015]206號)批覆同意將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

其中,鳳台縣轄城關鎮、大山鎮、新集鎮、岳張集鎮、朱馬店鎮、顧橋鎮、劉集鄉、楊村鄉、桂集鄉、城北鄉、尚塘鄉、李沖回族鄉、關店鄉、古店鄉、丁集鄉、大興集鄉、錢廟鄉,共17個鄉鎮,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33個村民委員會。

潘集區轄高皇鎮蘆集鎮、平圩鎮、泥河鎮、潘集鎮、夾溝鄉、架河鄉古溝回族鄉賀疃鄉、祁集鄉田集街道,共10個鄉鎮、1個街道,1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61個村民委員會。

田家庵區轄舜耕鎮、安成鎮、曹庵鎮、史院鄉、三和鄉,公園街道、泉山街道、龍泉街道、洞山街道、朝陽街道、淮濱街道、國慶街道新淮街道、田東街道,共5個鄉鎮、9個街道,7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42個村民委員會。
謝家集區轄李郢孜鎮望峰崗鎮、唐山鎮、楊公鎮、孫廟鄉、孤堆回族鄉,謝家集街道蔡家崗街道立新街道謝三村街道、平山街道,共6個鄉鎮、5個街道,4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6個村民委員會。

大通區轄九龍崗鎮、洛河鎮、上窯鎮、孔店鄉,大通街道,共4個鄉鎮、1個街道,1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1個村民委員會。
八公山區轄八公山鎮、山王鎮、土壩孜街道新莊孜街道畢家崗街道,共2個鎮、3個街道,2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1個村民委員會。

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轄毛集鎮、夏集鎮、焦崗鄉,共3個鄉鎮,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8個村民委員會。

政治

2013年淮南市主要市領導一覽表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宏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喬興力
副市長:董眾兵,孫全玉,錢力,成祖德,張東明,吳靜
秘書長:張雲廷
註:整理自淮南市人民政府網

經濟

綜述

2010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03.5億元,增長13%。三次產業比為7.3:65.7:2。
201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5.9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461.4億元,增長14.5%;第三產業增加值192.2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7.9∶64.3∶27.8變化為7.9∶65.0∶27.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400元(折合4825美元),比上年增加4113元。
2012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8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6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501.1億元,增長13.6%;第三產業增加值220.1億元,增長12.3%。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7.9∶65.0∶27.1調整為7.8∶64.0∶28.2。人均GDP達33489元(折合5328美元),比上年增加3089元。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漲幅比上年回落3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2%,比上年回落2.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4.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3%,分別比上年回落7.6個和11.8個百分點。淮南市財政收入達163.8億元,同比增長18%。
201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88.18億元。

第一產業

建國前,由於舊的生產關係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加上天災人禍,農業生產水平低下,1949年糧食單產僅45公斤,農民人均總產值150元。
建國初期,實行土地改革,開展互助合作運動,人民政府又頒布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生產的政策、法令,大大地解放了生產力。1949~1957年,糧食產量增長了21.4%,農業總產值增長了30.2%。
5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激進的生產關係變革,生產力遭到破壞。1963年農業總產值比1957年下降53%,糧食產量下降57.4%,只相當於1949年的76%。60年代後期,由於擴種水稻,糧食產量有所回升。
建國以來,市郊農業生產總體上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主要農副產品產量成倍增長。1990年與1949年相比,糧食總產從5.71萬噸增加到26.82萬噸,增長了3.7倍;油料作物總產從1415噸增加到4083噸,增長了1.89倍;大牲畜年末存欄數從20371頭增加到53854頭,增長了1.64倍;生豬年飼養量從1751頭增加到122361頭,增長了68.88倍;山、綿羊年飼養量從9635頭增加到57817頭,增長了5倍;水產品總量從295噸增加到4901噸,增長了15.61倍;農業總產值(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從2848萬元增加到16414萬元,增長了4.76倍,平均年遞增4.36%
2012年糧食種植面積203313公頃,比上年增長1.5%;棉花種植面積885公頃,油料種植面積4845公頃,分別減少4.5%,4.2%;蔬菜種植面積26552公頃,增長4.1%。糧食總產量133.8萬噸,比上年增長5.0%,其中夏糧產量59.4萬噸,增長6.2%;秋糧產量74.4萬噸,增長4.1%。
2012年主要肉類總產量8.6萬噸,比上年增長5.3%。全年出欄生豬47.9萬頭,增長5.8%;出欄牛4.7萬頭,增長7.4%;出欄羊25.8萬隻,增長4.8%;出欄家禽2122萬隻,增長5.8%。年末淮南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78.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8%。各式拖拉機113864台,下降3.8%;聯合收割機4544台,增長16.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40753噸,增長4.8%;農村用電量78756萬千瓦時,增長8.8%。有效灌溉面積104.7千公頃,新增0.23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58.8千公頃,新增5.8公頃。2011年冬至2012年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成土石方1401萬立方米,完成市級重點水利工程11項,整修圩堤9公里,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0公頃。年末,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3家,新增78家。其中,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家,新增6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

第二產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各種所有制形式的工業企業不斷湧現,通過新建、擴建,淮南市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工業設備不斷更新,生產能力大幅度增加。1985年工業普查資料反映,80年代設備占31.8%,其中進口設備占3.5%;70年代設備占45.2%,其中進口設備占5.5%;60年代設備占15.8%,50年代設備占4.3%。淮南解放初期,僅有煤礦、電廠、麵粉廠以及碾米、手工捲菸等8個工業企業,1949年工業總產值3382萬元,其中地方工業總產值僅470萬元。1978年底,淮南市工業企業發展到276個,工業總產值發展到10.75億元(1980年不變價)。到1990年底,淮南市工業企業已發展到1000多家,工業總產值為44.5億元。同時,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的狀況得到較大改善,淮南市已建立起造紙、紡織、醫藥、日用橡膠、食品等輕工業生產體系。1990年底,輕工業企業已發展到449家,年產值16.3億元;輕重工業的比率1978年為29.2:70.8;1990年為36.65:63.35,輕重工業的比例關係逐步趨於合理。
煤炭工業
淮南為中國億噸煤基地、華東火電基地和煤化工基地的“三大基地”,華東地區的工業“心臟”。
經濟以重工業為主,煤工業為支柱產業。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444億噸。到2010年底煤炭產量將達到1億噸左右,是中國13個億噸煤炭煤炭基地之一。
煤炭工業企業有: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淮南礦業集團、國投新集集團、皖北煤電集團、淮浙煤電有限公司、淮滬煤電有限公司等。
電力工業
華東電力基地,電力工業發達。截至2009年底,淮南的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到1000萬千瓦,到2020年,將建成裝機總容量將達到2000萬千瓦時的火電三峽。是“皖電東送”的“領軍主力”。
電力企業有:大唐淮南洛河電廠、中電投淮南平圩電廠、大唐淮南田家庵電廠、淮南田集發電廠(淮滬煤電有限公司)、淮南鳳台發電廠(淮浙煤電有限公司)等。
化工工業
化工企業有: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70萬噸甲醇項目)、淮化集團(神舟系列飛船推進劑提供者)等。
裝備製造業
裝備製造業有電子工業部第八研究所、比塞洛斯淮南(世界最大煤機企業)、發揮凱盛重工、舜立機械、長壁煤機等龍頭企業,通過引進和專業配套,培育一批中小企業,形成合作密切、產業鏈長、關聯性強的煤機裝備製造產業集群;依託陝西重卡集團年產5萬輛新能源專用車項目,將淮南打造成輻射華東地區特種工程運輸車輛製造基地。“十二五”期間,將煤機裝備、工程運輸機械等裝備製造業發展成為淮南市第四大支柱產業。形成以煤機裝備、印後裝備、石化機械裝備為優勢特色、工程運輸機械加工製造為新增長點的四大產品體系,推動裝備製造業跨上一個新台階。到2015年,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力爭達到400億元。

第三產業

明清時期,市境沿淮有洛河、石頭埠兩座具有一定規模的走集,因水陸交通便利,商業一度比較繁華。洛河鎮屬於懷遠縣東南鄉的重要集鎮。30年代初,田家庵已發展成為淮河流域一座有影響的商埠,大通、九龍崗因煤礦的開發,形成工礦鎮,商業初具雛形。30年代中期,淮南鐵路建成通車,田家庵作為煤炭輸出港口的地位進一步加強,遂形成了田家庵、大通、九龍崗“淮南三鎮”。至40年代,田家庵的商業已達七八百戶。
1952年,淮南市個體私營商業總戶數已由1949年的1145戶,發展到3426戶。從1953年開始分兩步走,對淮南市私營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淮南市僅有200餘戶不便歸口的個體商販維持經營,初步形成國營和供銷合作商業兩分天下的局面。1976~1990年,商品銷、調出總額20.94億元,平均年商品銷、調出總額1.39億元,是1976年商品銷、調出總額的2.1倍,平均每年增長9.7%。國營商業經過調整結構、改革管理模式,實行政企分開,以國營商業為主體,多種經營形式、多種渠道、開放式的流通體制逐步形成。截至1990年,外貿市場已發展到16個國家和地區。
2012年,淮南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256.5億元,增長15.8%。進出口總額累計3.5億美元,增長46.1%,增幅安徽省第8。其中出口完成2.45億美元,增長167.5%,增幅連續8個月居安徽省第1;進口完成1.04億美元。引進外商直接投資1.9億美元,增長47%,增幅安徽省第5。境外投資800萬美元,實現零突破。對外工程承包新簽契約額3.64億美元,總量安徽省第3;增長180.5%,增幅安徽省第2。完成營業額2.0億美元,總量安徽省第3;增長43.9%,增幅安徽省第4。淮南市消費品市場總體平穩增長,城鎮市場零售額233.9億元,增長16.0%;農村市場零售額22.6億元,增長14.5%。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26.6億元,增長16.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9.9億元,增長12.4%;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263家,比上年淨增124家。2012年,淮南市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中有31家銷售額超1億元,比2011年增加5家。其中銷售額1億~5億元的24家,5億~10億元的3家,10億元以上的4家。31家企業累計實現銷售額178.8億元,占淮南市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的82.8%。淮南市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和個體經營戶73家,其中法人企業23家,個體戶50家,比上年增加42家。2012年實現餐費收入4.6億元,增長27.5%,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4個百分點。淮南市供銷社、糧食、石油、菸草專賣增幅平穩。

社會

科技

2012年淮南市企業申報各類項目近300項,市政府安排市級科技計畫項目86個,安排資金4100萬元,帶動企業科技投入3.7億元。爭取到國家、省專項資金約1.9億元。其中“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個;“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2個;國家“973”科技專項3個,國家創新基金項目8個;國家重點新產品1個;國家火炬計畫項目2個,國家星火計畫項目5個,省科技項目21個,撬動全社會投入近16億元。
新組建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增省級創新型企業5家。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安全高效開採和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緊緊圍繞煤炭安全開採及裝備開展研發,取得可喜的社會經濟效益。國家煤及煤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淮南)基本建成、即將投入運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一流研究機構入駐淮南高新技術開發區;淮南科技創新公服務中心加緊建設,毛集實驗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進入安徽省科技企業孵化器行列。

衛生

2012年淮南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232,927人,比2011年增加11327人。籌資標準提高到290元,政策範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30萬元,報銷補償比上年各提高5~10個百分點。推進支付改革,市一院、新華醫院等8家醫院啟動按病種付費和住院費用支付總額預算管理工作,門診補償全面實現了“總額預算、分期支付、績效考核”新機制。全年計補償167.5萬人次,以戶為單位受益率達100%,補償資金支出3.14億元,住院實際補償比62.2%,高於安徽省2.89個百分點,門診補償比51.35%,位居安徽省前列。

體育

1990年9月13日第十一屆亞運會‘亞運之光’火炬傳遞經過淮南;1994年淮南榮獲全國’田徑之鄉’稱號;2000年安徽省運會,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最多的城市之一;2010年第十二屆安徽省運會在淮南召開,口號為‘五彩淮南,盛世江淮’;2011年6月23日淮南首辦中國第25屆奧林匹克長跑日活動。
2012年淮南市在訓運動員1028名,註冊運動員428名,2012年組隊參加23個項目比賽,獲得59枚金牌,32枚銀牌,56枚銅牌。輸送了31名運動員進入省優秀運動隊和安徽體院省體校。2010年成功申報“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之後,圓滿完成2012年的基地復檢。
2012年淮南市體育代表團參加省三體會20個大項23個小項的比賽,取得17個一等獎,43個二等獎,47個三等獎的優異成績,淮南代表團獲得優秀組織獎和體育道德風尚獎,取得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淮南市體育代表團繼續保持武術、中國摔跤等傳統項目的優勢,實現輪滑、網球等上屆弱勢項目的較大突破,達到了鍛鍊隊伍、檢驗隊伍的目的。

教育

2012年底,淮南市有各類中等及中等以下學校734所,其中普通高中38所,中等職業學校16所,國中94所,國小425所,幼稚園16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淮南市在校學生353624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學生44198人,中等職業學校35253人,國中74200人,國小137912人,幼稚園在園兒童61863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198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1%,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86%,國中入學率99.88%,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5.5%。淮南市教職工總數24425人,其中專任教師21004人,高中、國中、國小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分別為95.04%、98.99%、99.83%。淮南市基礎教育學校占地面積8528038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574222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10942.58萬元。職業學校占地面積1264449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70567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7992.26萬元。淮南市有高等學校5所,在校學生72382人,招收學生19538人,畢業生17270人。

文化

綜述

淮南文化底蘊厚重。西漢時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招賢納士,著書立說,編纂了千古名篇--被稱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的《淮南子》,發明了華夏美食--豆腐。淮南名勝古蹟眾多,有被中外考古學家稱道的“五古”(即古戰場、古墓群、古壽州窯、茅仙古洞、古生物化石群),其中的淝水之戰是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淮南市力打“淮南子”文化、花鼓燈文化、豆腐文化、少兒藝術和八公山旅遊文化“五張牌”,激活“文化強市”。積極推動《淮南子》“古為今用”,大力宣傳《淮南子》,擴大影響。一批花鼓燈專業表演團體,多次代表國家和安徽省組團出國演出,展示花鼓燈藝術的品牌優勢。從1992年開始,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淮南市承辦的中國豆腐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了17屆。

壽春楚文化

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與楚蠻(今江漢一帶)區域性土著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基本要素是:青銅冶鑄工藝、紡織和刺繡工藝、老莊哲學、屈原的詩歌和莊子的散文、美術音樂舞蹈等。壽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與楚文化互相影響、滲透、融合而形成的獨具一格的古文化。壽縣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館”,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啟金節、郢爰等。

花鼓燈

淮河流域的花鼓燈被譽為“東方芭蕾”。花鼓燈,是流行於淮河流域四省二十多個縣、市,以舞蹈為主要構成部分的綜合性藝術形式,它有舞、有歌、有鑼鼓等打擊樂演奏、有情節簡單的小戲。它是中國九億漢族人創造的最完整系統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是漢族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間舞蹈,它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系統的舞蹈語言體系,是世界上最能用肢體語言表達複雜情節和人物的民間舞蹈之一。

推劇

推劇是安徽省地方戲曲之一,屬於稀有劇種。推劇又名“四句推子”,是在推劇民間舞蹈“花鼓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年輕劇種。

交通

淮南交通事業起步早,發展快。因淮河舟楫之利,航運業歷史悠久,淮南煤礦興起之初,航運是其主要的運輸形式。民國25年(1936年)淮南鐵路(田家庵—裕溪口)建成通車,大大縮短了淮南煤炭運抵長江流域的運程,而且還是溝通江淮之間陸路運輸的最便捷形式。50年代建成大(通)八(公山)線,保證了礦井建設和客貨運輸的需要。70年代,隨著潘集煤田的開發,阜(陽)淮(南)鐵路興建,一座氣勢雄偉的公路鐵路兩用橋橫跨淮河,為千里淮河第一橋。建國後建成的縱橫交織的公路網則成為溝通市內和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進入80年代,淮南鐵路、公路、航運業全面發展,鐵路複線建成通車,促進了經濟的持續發展。與此同時,郵電通信也得到長足發展,郵政電信可達世界各地。1988年開通的洞山至田家庵光纜數字通信線路為省內第一條,它標誌著淮南市郵電通信已跨入安徽省先進行列。

鐵路

淮南是產煤大市,鐵路運輸網路發達,阜淮鐵路、淮南鐵路、合蚌高鐵貫穿淮南,另有西張、淮田兩條直線鐵路,礦區鐵路更是縱橫交錯。截止2011年,淮南境內鐵路線總長度達431公里,鐵路線上鑲嵌著淮南站、淮南西站、大通站、潘集站、鳳台站等大大小小共16個火車站。在中國所有城市中,淮南鐵路線路最長、車站最多,當創城市鐵路“吉尼斯紀錄”,有著許多大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也為淮南今後發展城市輕軌交通奠定了堅實基礎。2012年10月16日,合蚌高鐵開通運營,淮南東站正式啟用,將淮南納入“四縱四橫”快速鐵路網。

公路

截止2011年,合淮高速(S17)、阜淮高速(S12)、淮蚌高速(S17)等高速公路穿過淮南,滁新高速(S12)加速推進。206國道、308、102、311省道四通八達。現已形成以洞山中路等幹道為核心的公路交通網路。淮南長途新客運站是國家一級客運站,省際省內的班線達到145條,省際的班線多為每天發車一班,省內的班線從每天發車一班到十七班不等。市內乘坐1、2、3、8、9、12、24、26、30、38、110環線、121、210、310、630、G1路公交到達。

公交

截止2011年,淮南市有市內公共運輸營運車輛近600餘輛,公交線路近40條,城市公車屬於淮南市汽運總公司,淮南市運輸總公司,淮南市二汽公司和淮南中北巴士股份有限公司營運。公車營運時間一般從6:00到19:30,3路、9路、121路、127路營運時間到22:30。“淮南暢通卡”系由淮南中北巴士有限公司發行,中北巴士公司和其他公交公司能夠刷卡的公車上都能用。無人售票公交的路線後均加注W,普通公交,投幣1元,刷卡九折。空調車,投幣2元,刷卡八折。

的士

截止2011年,淮南市有計程車3200餘輛,最常見的是起亞、桑塔納、捷達、奇瑞等。計程車起步價6元,超過2.5公里後,桑塔納、捷達、奇瑞等每公里1.4元,租車期間的等候費、過橋過路費等都由乘客承擔,等候時間為5分鐘。

航空

設有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淮南城市候機樓,淮南與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之間採取開“空港快線”的方式,為本地旅客提供購票、班車接送、異地值機等“一站式”服務。距離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僅需45分鐘可達。

友好城市

國內

銅川 、天津市武清區、 江陰、 淮安 、阿拉爾 、海口、瓊山

國外

塞爾維亞 武貝市

保加利亞 魯塞

美國加州帝國郡

經濟友好合作及文化交流

香港、新加坡日本北海道/札幌、德國魯爾、韓國

旅遊

淮南市依託自然山水、歷史文化、工業旅遊、宗教文化這4大板塊旅遊資源,借“八公山”牌,努力建設皖西北旅遊中心。淮南市已有包括八公山景區在內的4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3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3個國家2A級旅遊景區,形成了較高檔次的景區簇團,淮南大景區建設實現突破性進展。

八公山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淮南市八公山區內。206國道可達。距淮南市區約15公里。是集遊覽、觀光、休閒、人文歷史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遊區。1998年8月開發建設景區,2001年9月15日對外開放。景區整體規劃面積120餘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8.85平方公里。大小40餘座山峰起伏疊障,淮河流經群山之北,曲折環繞而東下。淝河沿山南麓注入淮河。八公山神秀,自古諸多騷人墨客爭趨而至,劉安、李白蘇軾歐陽修劉禹錫、吳均、韋應物的足跡均踏遍過八公山,並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篇章。自2001年以來,淮南市旅遊局與八公山區政府已先後舉辦了六屆八公山旅遊節,吸引了大量遊客

上窯山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上窯為中國古代四大古窯之一。公園位於著名能源城安徽淮南市東北部,他依託鍾靈毓秀的上窯山水,橫臥於美麗富饒的高塘湖之濱。上窯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0.4平方公里。主要景觀有“神山古殺”、“洞山寺”(始建於明·弘治年間,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王廟”、森林公園的“古存八景”為“奇峰日”、“陡壁沒摩天”、“岩開斗石”、“仙人橋”、“仙人洞”、“王母灘”等。被稱為“山林存八景畢竟是天然神妙,風月絕千秋到處皆畫意詩情”。公園留有戰國時宋玉寫下的千古名篇《高塘賦》。而當時楚襄王與玉游於雨夢之台的遺址叫作“上天台”。園區有北魏所建的“道觀廟”,傳說是張果老成仙之廟、有朱元璋年幼行乞時的避難和玩樂之所,“靈光一現”、“牽牛巷”等。院內有許多民間故事傳說,譬如“王母灘傳奇”和“仙人洞”故事。據稱,在王母灘灘頭有形似麥仁的印記,並留有王母的足跡和張果老騎驢的蹄跡。而神仙洞則有“仙洞神奇不虛傳,曲徑通幽達遠山;佳境蹊徑何人見,世人誰曉地中天”的讚譽。

舜耕山

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淮南東部城區與山南新城之間,原為長豐縣與淮南市的界山。2004年長豐縣曹庵等7鄉鎮劃歸淮南設山南新區。1992年9月經林業部批建為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公園規劃面積為3.8萬畝。境內林木繁茂,林相整齊,林間林蔭夾道,曲徑通幽,一年四季遊人不斷,是城區人們野營、避暑勝地。主要有以洞山和羅山為主的秀峰、怪石、湧泉、洞穴、湖潭(泉山湖和老龍潭)、古樹等自然景觀以及古寺廟遺址、古寨及跑馬場遺址、革命活動遺址、日本碉堡群、古墓群、古戰場遺址、古建築等人文景觀。

焦崗湖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安徽省淮南市西南部綜合毛集實驗區內,北距毛集鎮1公里,東接八公山,南臨千里淮河,被譽為“華東白洋淀”。碧波蕩漾的焦崗湖由來自潁上、六安等地的18條河流匯集而成,宛如天賜碧玉,鑲嵌在江淮平原,濕地植物豐茂,有萬畝蘆葦盪,千畝荷花澱,是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完好的區域之一。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森林、野生動植物共同構成了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維護和最佳化生態環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臥龍山

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淮市謝家集區境內。合阜路可直達。距市區15公里。是集遊覽、觀光、休閒、人文歷史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遊區。面積為10餘平方公里。臥龍山風景區名勝古蹟眾多,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有龍窩泉、姐妹泉、元女泉、青石匣、御史碑、聖旨牌坊、千里坂子、跑魚窩等20多處景點。景區有林木80餘種,森林深處有狐狸、山雞、畫眉等珍稀動物。

淮河民俗風情園

國家AA級旅遊景區。位於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是集休閒、健身、度假為一體的旅遊景點。該園始建於1998年,2000年11月對外開放。整個園區占地積132665平方米,內有音樂噴泉廣場、迷宮、明德寺、桃花島、功德塔、鴕鳥園、老年公寓、淮河民俗風情博物館等景點。淮河民俗風情博物館為國家二級文化館。展室均為微派瓦房,館內以壁畫與實物結合的形式,展現了千百年來淮河人民生產、生活、文化、風俗、體育等舊時場景。讓參觀者受到啟迪,不忘淮河人民過去的艱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四軍紀念林

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國防教育基地。位於淮南市東部。206國道穿境而過。距市中心15公里。是一處集紀念、教育、休閒於一體的旅遊景區。2002年10月,在淮南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中共淮南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倡議下興建的。總面積43333平方米,整個林區被十字形道路分成四個部分,由於花果山頂與路面落差10米左右,主路設定37級踏步和5個平台,踏步數象徵著抗日戰爭1937年爆發,在主路兩邊鑲嵌著按時間順序的新四軍大事記和新四軍著名將領的生平簡介碑刻,頂部為20×20米的中央平台,正面書寫著“新四軍精神永放光芒”九個大字,背面的新四軍簡介,記述著新四軍浴血奮戰,新四軍紀念林景區是一部碑、林結合的新四軍歷史知識寶庫,是一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堂,是人們舉行黨、入團宣誓活動的好場所。

淮南名人

劉安(漢淮南王)、廖運周、蔡世濟、陳玉先(中國國畫家)、金克木 、周濤(中國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淮南三中畢業)、王珉(吉林省省委書記)、郭冬臨(小品演員,山東人,在淮南市成長)、柏耀平(中國艦長之一 )、李揚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一平(中國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程安東(原陝西省省長,淮南市高皇鎮人,淮南二中畢業)、張燕(中國民歌天后,淮南十中畢業)、蔡偉燕(亞洲女飛人)、王亞非、畢汝洲、宮俊英、沈家富、陳傳闊、雷敏強、宋世鵬、張琪、劉明善、殷光衡、丁叮、李清江、馬勇( 全美傑出華人青年之一)、葉子。

淮南特產

淮南豆腐菜
淮南豆腐菜是以豆腐為主要原料,輔以不同配料,經過不同烹調方法和製作工藝製作出來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菜餚,是營養學、藥理學和神話傳說的完美結合,具有口感細膩,營養味美,是美食林中的一支奇葩。淮南豆腐菜是徽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為徽菜的輝煌創造過業績,也必將為徽菜的創新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淮南是豆腐的發源地,故豆腐名菜眾多。

上窯饊子:上窯古稱秦墟,歷來就有經商之習,是三縣一市重鎮,商賈雲集,騷客多集此地,故民風盛行。當地人每逢傳統節曰和走親訪友時,多有拎上集市的一種看似金黃澄澄、一反反整齊如梭地綑紮在一起的“點心”,大家都把它稱“饊子”,也有稱“油果”、“油麵條”等的。總之這種食品由來已久,據相傳和考證:“饊子”很可能是在明末清初就傳入上窯一帶,解放前多有人食用,據老人回憶,上窯街上的“饊子”做的最地道的有兩家,就是“楊氏炸饊鋪”和“蔡氏炸饊鋪”。上窯“饊子”和其它地方的“饊子”相比,有所不同。原因是它一直保持傳統工藝,用麵粉、明礬、精鹽、白糖等和成油麵,經過餳制過程,制饊藝人用其高超、熟練的技術把油麵盤擰成網被形,下入六成以上的油鍋中浸炸定形,成品後有乳白色、淡黃色、金黃色,軟、脆、焦、酥、香、鮮、鹹、微甜等特點。它可直接食用,也可燴、涮、淡季制餒,可做主料、輔料。由於其食用方便,價廉質優,頗受當地鄉鄰和外地客人喜愛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是特色農產品,全區酥瓜種植面積已達5000多畝,建立了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還制定出台了淮南市無公害酥瓜栽培技術規程,並先後註冊了“南龍”、“田牛”、“金香”等酥瓜品牌,酥瓜種植已成為潘集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亮點。潘集酥瓜在為市民帶來口福的同
時,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蘆集綠豆圓

綠豆圓又稱“小豆圓”、“糊蝦圓”,為“淮河三豆”之一。淮南境內沿淮河兩岸均有大小不同的生產廠家、作坊和店鋪。綠豆圓是用綠豆粉、淮河皮、麵粉、綠豆芽或黃豆芽瓣合拌在一起,製成小圓子放入六成熱的油鍋中,炸制呈金黃色時,即浮出油麵,澇出瀝油。綠豆圓子易保管、易儲存、能散裝、能袋裝,食用極為方便,即可煮、燴、燙、涮,也可直接食用,冷、熱、乾、濕均可

淮南羊肉湯

淮南市鳳台縣的羊肉湯比較著名,而朱馬店鎮的羊肉湯是淮南市味道最好的。食客紛至沓來,絡繹不絕。淮南羊肉湯味香辣,肉細嫩,以上等羔羊為原材料,輔以貴、淮南特產香料,開鍋時香飄四溢,食之口舌生香。羊肉湯亦是以湯為主,湯醇厚,味鮮美,與牛肉湯共為淮南雙絕。

淮南牛肉湯
淮南地處淮河南岸,四季分明,物產豐富。牛羊遍地,特別盛養牛羊,當地古溝一帶又是回民居住地,對牛肉酷愛。對牛肉的加工也有獨到之處,牛肉湯更是淮上人家美味佳肴,早餐的最主要食品。淮南牛肉湯
淮南牛肉湯選用幾十種滋補藥材及滷料按一定的比例經傳統工藝炮製。久經熬制而成,青香可口,不黑湯,喝多不上火,嗓不乾,再配以冬粉和乾絲,是江豫皖一帶家喻戶曉的名小吃

淮南豆腐宴
八公山豆腐,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製淮河流域的優質大豆,加之豆腐發祥地世代相豆腐傳的精湛工藝製作而成,使得淮南豆腐不僅口感細膩綿滑,營養豐富;也更顯得質地細若凝脂,潔白如玉;更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還能夠托於手中晃動而不散塌,擲於湯中久煮而不沉碎。淮南八公山豆腐製品已多達數十個種類,烹飪方法達30餘種,可做成菜餚400餘種。淮南八公山豆腐晶寶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無黃漿水味,托也不散碎,故而名貫古今。一頓豆腐宴,讓遊客真正領略到八公山豆腐久負盛名的風采。

榮譽

有地方立法權的全國較大的市
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城市
合肥經濟圈重要成員城市
中原經濟區成員城市(淮南市潘集區及鳳台縣)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聯合國“中國區環境規劃示範城市優秀案例”獎
國家首批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國家首批試點智慧城市
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城市
中國最具影響力節慶城市
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六連冠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
中國最具現代化能源城市
中國城市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示範城市
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
中國豆腐之鄉
中國少兒舞蹈藝術之鄉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之鄉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中國花鼓燈藝術研發基地
中國能源之都
中國火電三峽
國家大型煤炭基地
全國13個億噸煤炭基地之一
全國6個煤電基地之一
新中國電力工業的搖籃
華東工業糧倉
安徽省煤化工基地
2010年蘇商投資中國首選(最具潛力)城市
2010年浙商重點推薦投資城市
2010年度中國節慶產業金手指獎·最佳節慶城市獎
2011年蘇商投資中國首選城市獎
2011年中國最佳投資城市
2011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2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名單

哈爾濱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經濟論壇公布了《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