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譙區

南譙區

南譙區,安徽省滁州市市轄區,滁州市市政府駐地,位於安徽省東部,蘇皖兩省交界處,滁州市境東南部,長江三角洲西部。1993年1月18日建區,成為滁州市兩個市轄區之一。南譙古為棠邑,後置頓丘縣,奠定政區雛形。作為城市發展的新區域,南譙區處在沿海向內地的過渡區域,是開發皖江和東向發展的前沿地帶。南譙區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合肥經濟圈重要成員城市,南京市江北門戶,國家級皖江示範區北翼城市,江淮地區重要的樞紐城市。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形兼吳楚、氣越淮揚”、“儒風之盛、夙貫淮東”之譽。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譙區南譙區

春秋戰國時期,南譙區境為棠邑,秦漢三國時期,曾先後為全椒縣、武城縣、下邳國等,兩晉時期屬頓丘縣,575年(陳太建七年)移盱眙的北譙州於新昌城(今滁城),始稱南譙州。隋為新昌縣,後改為清流縣,為滁州治。明初省縣入滁州,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為滁州直隸州。

1912年實行省管縣,廢滁州為滁縣。

1993年1月18日,南譙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1982年撤銷滁縣,改設滁州市。

1992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地建市,撤原滁州市,分設南譙、琅琊兩區。

區政府初設在原滁州市政府所在地(滁城東大街125號)。

2007年5月31日,南譙區完成鎮村兩級區劃調整工作。經過調整,全區18個鄉鎮、街道、管理區調整為8個鎮、2個街道;152個村減少到74個;鄉鎮平均規模由1.5萬人擴大到2.7萬人,村級平均規模由1776人擴大到3649人。其中:撤銷大王鎮,設立大王街道;撤銷施集鄉,設立施集鎮;撤銷城郊鄉,併入南譙街道;撤銷黃圩鄉、汪郢鄉,併入烏衣鎮;撤銷三官集鄉,併入沙河鎮;撤銷皇甫鄉、常山鄉,併入章廣鎮;撤銷花山鄉,併入施集鎮。

2010年5月13日,省民政廳批覆同意將南譙區南譙街道(4個社區、7個村,面積83.67平方千米,人口3.35萬人)整建制劃歸琅琊區管轄,並更名為西澗街道,街道辦事處仍駐西澗路1號;將琅琊區清流街道的銀花東村、銀花西村、新建、紫薇南路、湖心路、徐崗6個社區和花園、陡崗、紅廟3個村(面積8.02平方千米,人口8.145萬人)劃歸南譙區腰鋪鎮管轄。調整後,南譙區由2個街道、8個鎮變為1個街道、8個鎮,面積由1242平方千米降為1187.11平方千米,人口由27.88萬人增加為32.68萬人;腰鋪鎮轄8個社區,10個村,面積112.98平方千米,人口10.74萬人,鎮政府駐地不變【6居3村實際劃歸龍蟠社區服務管理中心】。同年,將南譙區沙河鎮的三官社區和鄧壩、新集、秋桐3個村(即原三官集鄉行政區域,約35平方千米)劃歸琅琊區西澗街道託管。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南譙區南譙區

南譙區位於滁州市東南部,南臨長江,與南京市浦口區山水相連,隔江與南京主城遙望,地處長江北岸,淮東要衝,東經117’50’至118’30’,北緯32’05’至32’36’。

地形地貌

南譙區地形全貌為丘陵地,自西北向東西傾斜,西、西北和西南屬山區,約占52%,最高點是大柳鎮的“北將軍”山,海拔為399.3米,是全市最高峰。北部、東部、南部起伏較小,屬丘陵緩坡地帶,約占43%,東南圩區地勢較低,約占5%。區境內有滁河、清流河大沙河小沙河等河流,中小型水庫190餘座,其中沙河集水庫(姑山湖)為安徽省十大水庫之一,有效灌溉面積38.4萬畝。

氣候環境

南譙區氣候為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攝氏15度,歷史上最低氣溫是攝氏零下23.8度,最高氣溫攝氏41.2度。年均降雨量1031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549.5毫米,年最小降雨量589毫米。年無霜期215天,常年主導風向為偏東風,夏季多為東南風,冬季多為西北風

物產資源

生態資源

南譙區境內群山環抱,松竹疊翠,天藍水清。有鷺鳥等珍稀動物,有琅琊榆、滁州水竹、油桐等珍稀樹種,中藥材達幾百種。

旅遊資源

南譙區有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及皇甫山自然保護區,古清流關遺址(已在開發),新石器遺址卜家墩,花山彩雲洞等。

農業資源

全區擁有耕地70多萬畝,山場39萬畝,水面18萬畝,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發展較快,盛產稻、麥、油菜,棉花。蔬菜,茶葉、水產、水禽、藺草、板栗、杜仲等,是國家確定的產糧大區,漁業致富重點區。土特產品馳名中外,盛產的滁菊為全國四大名菊之首,史載於《本草綱目》,南譙茶在明代被列為貢品,席藺革製品出口日本和東南亞,乳製品多次獲部、省優質產品稱號。

礦產資源

南譙區已探明並正在開發的礦產資源有絹雲母、石灰石、麥飯石、花崗岩、陶土、礦泉水等。其中絹雲母礦石儲量超億噸,探明的儲量已達3000萬噸,儲量大、品位高、用途廣,極具開採價值。高品位石灰石儲量豐富,可供大型水泥企業使用或用作優質石料加工。

人口

2014年年末戶籍人口為25.9萬人,較上年增加0.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2萬人,農業人口19.8萬人,年末常住人口25.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1萬人,城鎮化率50.59%。全年人口出生率10.36‰,比上年上升0.04個千分點;死亡率4.76‰,下降0.37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5.6‰,上升0.47個千分點。

行政區劃

南譙區南譙區

南譙區東與來安縣交界,南與全椒縣相接,北與明光市毗鄰,東南和南京市浦口區相連,西部與肥東縣搭界,在滁城周邊的7個鄉鎮(辦)與琅琊區緊密相連,全區總面積為1271平方公里,東西長60.8公里,南北寬56公里。南譙區下轄龍蟠街道辦事處、大王街道辦事處、鳳凰街道辦事處、烏衣鎮、腰鋪鎮、沙河鎮、珠龍鎮、施集鎮、大柳鎮、章廣鎮、黃泥崗鎮

龍蟠街道

下轄紅廟社區、花園社區、陡崗社區、新建社區、紫薇南路社區、湖心路社區、徐崗社區、銀花東村社區、銀花西區社區;

大王街道

下轄十八里店社區、石廟村、林樓村、大王村、荇塘村;

鳳凰街道

下轄蘭天社區、十三里店社區、陳橋社區、花都路社區;

烏衣鎮

下轄烏衣社區、錦繡湖社區、柯湖村、法華村、紅山村、新華村、袁莊村、雙廟村、白廟村、呂趙村、汪郢村、黃圩村、吳港村、大同村;

腰鋪鎮

下轄腰鋪社區、擔子社區、范橋村、二郎村、朱崗村、梅卜村、姑塘村、萬橋村、東陳村;

沙河鎮

下轄沙河社區、龍亭社區、新塘村、油坊村、白米村、草王村;

珠龍鎮

下轄清流社區、珠龍村、北關村、陳王村、廣衛村、木莊村、興珠村、官塘村、三富村;

施集鎮下轄施集社區、孫崗村、井楠村、榮譽村、花山村、龍蟠村、豐山村、河東村、楊飯店村、明張村、大林村、李集村;

大柳鎮

下轄大柳社區、橫塘村、曲亭村、華嚴庵村;

章廣鎮

下轄章廣社區、元松村、孟窪村、馬廠村、胡集村、章廣村、皇甫村、太平村、常山村、陸崗村、鴉窩村;

黃泥崗鎮

下轄黃泥社區、張浦郢村、祝郢村、萬郢村、唐莊村、廣山村。

交通

鐵路

京滬鐵路縱貫南譙區,京滬高速鐵路在南譙區設滁州站寧洛高速公路滁馬高速公路穿越南譙區。

公路

104、312國道及滁全、滁定、滁章、滁烏等公路四通八達;鄉村公路晴雨通車。水路有滁河,清流河直通長江,均設有港口、碼頭,距全國最大的內河港南京新生圩20公里;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50公里。

經濟

綜合狀況

南譙區南譙區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6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3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40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13.6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為23:57.7:19.3。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2%。人均GDP達26597元,比上年增加1938元。

2014年末全區就業人員15.45萬人,比上年增加0.45萬人。其中,鄉村從業人員數10.9萬人,城鎮就業人員4.5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7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2.9萬人。年末全社會勞動生產率44595元,比上年增長5.5%。

2014年財政收入13.9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4億元,同比增長11.4%。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10.37億元,同比增長16.3%,其中增值稅2.23萬元,同比下降24.7%;營業稅2.8萬元,同比下降3%,企業所得稅2億元,同比增長35.2%。

第一產業

2014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3815公頃,比上年減少12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2550公頃,擴大567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7917公頃,減少780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736公頃,增加20公頃;蔬菜播種面積3372公頃,擴大71公頃。

2014年糧食產量25.67萬噸,比上年增產0.87萬噸,增長3.5%。其中,夏糧7.3萬噸,增產0.26萬噸,增長3.76%。秋糧18.35萬噸,增產0.59萬噸,增長3.3%;油料產量19.9萬噸,增長3.73%。棉花產量0.3萬噸,增長1.3%。

2014年肉類總產量1.9萬噸,增長2.2%;禽蛋產量0.35萬噸,增長3.9%,奶類產量0.4萬噸,增長4.4%;水產品產量2.2萬噸,比上年增長4.9%。

2014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9.4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5%;農用拖拉機26776台,比上年下降5%,其中農用大中型拖拉機1036台,增長8.5%;排灌動力機械3750台,比上年下降0.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6萬噸,比上年下降45%。農村用電量3640萬千瓦時,下降3.5%,全年農田水利灌溉面積是28.8千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28.3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53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10千公頃。

第二產業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4家,較上年淨增8家,增長6.89%,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78222萬元,增長11.1%。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294356萬元,增長12.6%;輕工業增加值83865萬元,增長5.9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增加值7217萬元,增長4.4%;集體企業增加值7448萬元,增長12%;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5395萬元,增長5.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328681萬元,增長13.7%;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11912萬元,下降27%;其他企業增加值17570萬元,增長7.1%。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11.1億,同比增長20.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8.5億元,同比增長29.2%。

2014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大米下降1.33%,服裝下降41.2%,地板增長81.2%,水泥增長0.04%,改裝汽車增長15.7%,發電量增長54.4%。

2014年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0431萬元,增長11.3%;實現利稅總額242608萬元,增長11.7%,其中利潤200018萬元,增長11.8%。

2014年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年末資質以上建築企業9戶,全年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1.32億元,比上年增長35.2%。

第三產業

批發和零售: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億元,同比增長13.4%。分城鄉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4億元,增長13.3%;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億元,增長13.8%。分規模統計,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為20.32億元,同比增長18.9%;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0.68億元,同比下降72%。分消費形態統計,餐飲收入1.5億元,增長17%;商品零售額19.5億元,增長16.6%。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和家用電器音像製品類商品消費增長較快,其中汽車類商品銷售額64962.9萬元,同比增長62.6%;家用電器和音像製品類實現銷售額9654.2萬元,同比增長26.0%。

外貿:201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509.4萬美元,同比增長25.3%;其中出口3440.4萬美元,同比增長69%,進口69萬美元,同比下降86.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818元,較上年增長156.7%。

旅遊:2014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8.6萬人次,同比增長30%,實現旅遊業總收入6.29億元,同比增長30%。

金融業:2014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3億元,比上年增加7.6億元,增長11.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57.1億元,增加8.1億元,增長16.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9.2億元,較同期增加11.45億元,增長24%,其中短期貸款54.4億元,增長26.2%;中長期貸款4.7億元,增長11.6%。

南譙區三產增加值由“十五”末的3.97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11.1億元,年均增長22.8%;三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6.4%,較2005年提高了4.9個百分點;三產對GDP貢獻率不斷提高,有效地拉動了經濟成長。[3]

蓄能業

滁州市皖東地區最大的樞紐便電所,與華東電網相連,投資近30億元興建的60萬KW蓄能電站即將投入使用,電力資源十分豐富.滁城日供水能力20萬噸,南譙境內有蓄水量超億方的大型水庫一座,中小型水庫遍布全區,有五個滁城衛星鎮與滁城併網供水;西氣東輸管道經過滁州並向城區輸送天然氣;市區五大市場相繼建成開業,一批涉外賓館投入使用,人才市場、勞務市場、會計審計、法律諮詢服務等中介組織日趨活躍。

滁河、清流河治理進程加快,水利建設成就顯著。“十一五”期間,全區累計完成水利投入3.35億元,相繼完成滁河、清流河應急加固和標準堤建設42.1公里,改造電力排灌泵站1600千瓦,新增、改善排澇面積6.82萬畝,兩河防洪能力顯著提高;完成1座中型水庫和29座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另有7座小型水庫正在加緊施工;建成各類飲水工程14處,解決安全飲水人口9.42萬人。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4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9.9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工資性收入8003.6元,增長7.7%;經營性收入5624元,增長16.9%;財產淨收入971.3元,增長10.6%;轉移淨收入2291元,增長10.6%。

城鄉建設

南譙區有計畫、有重點地建設烏衣、腰鋪、擔子,使之成為全區重要經濟成長點,烏衣鎮被列入全省重點中心建制鎮、全國鄉鎮企業合作示範鎮。沙河鎮、三官集鄉正向國土資源部申報土地綜合治理項目,並申請成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烏衣、擔子、腰鋪、大王已成為環滁衛星重點鄉鎮。發展環境明顯最佳化。4年累計投入1.65億元,高規格規劃建設南譙工業園區,建成面積達4.5平方公里,並實現“三通一平”,產業承載和集聚能力明顯增強,南譙工業園升格為省級工業園。組織實施土地整理開發復墾項目119個,新增耕地13368畝,爭取土地“掛鈎”項目1400畝,在認真執行國家耕地占補平衡政策的基礎上,為該區儲備了大量建設性用地。為94家已建企業報批土地2410畝,依法收回閒置土地423畝,充分發揮了土地效益。投入30萬元,開通並改版南譙網站,電子政務和信息化建設加強。深入開展了“人民滿意的基層站所”評議工作和機關效能建設,工商、稅務、土地、物價、電力、質量技術監督工作進一步規範,服務意識和水平明顯增強,營造了寬鬆的發展環境。

全區各鄉鎮實現自來水供給,其中大王、腰鋪、烏衣、擔子、南譙辦等鄉鎮實現了直接從滁城管網接水。小城鎮鎮區內主街道全部實現硬化,慎區道路總長75公里,面積68萬平方米。程控電話,無線尋呼,行動電話網遍布全區,實現村村通電話。有16個鄉鎮架設了有線電視。

科技

南譙區4年實施科技項目50項,全區企業共投入技改資金5600萬元。滁菊研究所、滁菊規範化高產栽培及加工工藝研究分別進入中國科協科普惠農計畫項目和國家、省“星火計畫”,4個項目獲省級科技成果鑑定,3家企業進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行列。2005年被批准為全國科技進步區。

教育

2014年全區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稚園36所,入園兒童8423人;國小24所,專任教師982人,在校生13359人;普通中學14所,專任教師588人,在校生7559人。

南譙區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質量指標水平超過省頒標準,“兩基”工作位於省、市前列。烏衣中學、章廣國中、第二幼稚園爭創市級示範高中、市農村特色國中、市一類幼稚園獲得成功,職業教育連續三年獲全市第一名。4年共投入2212.95萬元用於中國小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設,新建校舍62517平方米、消除危房41601平方米,順利完成中國小校一期危改任務,受到省危改辦表彰。

衛生

南譙區開展了計畫生育五項清理和人口性別比專項整治工作,查處了一批“兩非”案件,較好地穩定了低生育水平,計生管理工作進入全省一類縣(市、區)行列。2006年,投入23萬元在腰鋪鎮自行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成效明顯,並經積極爭取,已列入了2009年全省試點縣(市、區)。投入350萬元完成南譙有線電視台機房建設,40套電視節目已傳輸至全區所有鄉鎮;創辦《滁州日報·南譙新聞》,宣傳手段不斷增強。全區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較大進步。

文化

南譙區境內“南唐建關,以御北師”的清流關、因南唐大將皇甫暉駐軍而得名的皇甫山、明代駐軍的廣武衛等地,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清流關下方圓百里,曾為古戰場之域。後周將領趙匡胤破南唐李璟兵十五萬於清流

關,遂克滁州,為建立宋王朝奠定了基業。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與明兵部侍郎盧象升部激戰於清流關、珠龍橋、廣武衛,兵馬填溝委壑,珠龍橋下河水為之赤。清鹹豐年間,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部合力於烏衣,大敗清欽差大臣德興阿、都統勝保。南譙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區域,南譙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挺進皖東,建立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境內是其主要區域之一。中共蘇皖省委、新四軍四支隊司令部等抗日軍政機關先後駐境內皇甫鄉。劉少奇、張運逸、徐海東、羅炳輝、鄧子灰等領導人曾在這片土地上戰鬥過。

1939年12月中旬,時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的劉少奇,在皇甫鄉瓦屋薛召開中原局第一次會議。當月下旬,新四軍四支隊在司令員徐海東指揮下,取得了周家崗戰鬥勝利,粉碎了日寇向路西根據地的第一次“大掃蕩”。抗戰時期,南譙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農民抗敵協會、青年抗敵協會、婦女抗敵協會等抗日民眾組織,送子參軍、送夫參軍,組建自衛隊奮起抗日。

1938年(民國27年)3月,皇甫鄉中共秘密黨員薛宗元(薛慕柳)等去六安縣尋找中共組織。取得聯繫後,中共安徽省工委派員到境內組建中共滁縣特別支部,駐地花山,開展敵後抗日工作。民國28年,建立中共珠龍橋直屬區委員會,直屬中共蘇皖省委領導。

民國29年2月,中共滁縣委員會成立,同年3月成立滁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施家集),領導民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結集重兵進攻淮南津浦路西地區。在敵強我弱情況下,區境黨員幹部和地方武裝力量雖然遭受嚴重損失,但始終沒有停止戰鬥,民國37年初,在區境西部恢復黨組織,開展敵後鬥爭。解放戰爭時期,為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渡江作戰,滁縣先後出動民工5萬餘人次(主要為區境人民),組成擔架隊、運輸隊、支援前線。

1949年元月,區境人民終於迎來了徹底解放。南譙這一革命老區,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全區有562名英雄兒女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在這塊土地上英勇獻身的烈士雖難以統計,但他們的豐功偉績與偉大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勵著南譙人民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新中國建立後,區境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開展了反匪反霸、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一系列運動。基層政權的建立使生產迅速恢復與發展,各屆人民積極回響黨的號召,大力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事業。其間雖有“三年困難時期”、“文化大革命”的一些挫折和失誤,但歷史的車輪並沒有停止前進,境內的各項事業仍在曲折和艱難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拔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古郡南譙處處勃發盎然生機。

旅遊景點

南譙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琅琊山,西部山區層巒疊嶂,綿亘百里,皇甫山,磨盤山構成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東北部清流河、沙河流貫於中,兩岸丘陵起伏,奇山秀水,獨具特色。皇甫山森林公園景區面積6萬畝,“皇甫山觀鳥”已被國家旅遊局列入1999年生態環境旅遊重點項目,二郎湖,紅琊湖、紅花湖、彩雲洞等旅遊開發前景廣闊。境內古蹟眾多,清流關號稱“金陵鎖鑰”,為全國少見的“三古遺址’’(古關隘,古驛道、古戰場),歐陽修曾有詩句“清流關前一尺雪,鳥飛不渡人行絕”妙贊其勝。

琅琊山

琅琊山位於滁州市西南郊,為全國首批十大國家森林公園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景區總面積達110平方公里。琅琊山屬淮陽山地的東延余脈,其主要山峰有大豐山、小豐山、花山、關山、鳳凰山、趙家山等。其中花山最高,海拔331米。山體由石灰岩、砂頁岩等組成。多有洞穴,著名的有琅琊洞、雪鴻洞、歸雲洞、重熙洞、花山洞等。區內泉眼50多處,泉水清涼甘美、晶瑩剔透,較著名的有讓泉、紫薇泉、濯纓泉、醴泉等。多溪流湖泊,如琅琊溪、玻璃沼、深秀湖、城西湖、鳳凰湖等,湖光山色,映成一體。琅琊山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動植物資源豐富。已查明植物672種,其中著名喬木樹種有琅琊榆、醉翁榆、青檀、樺樹、麻櫟等,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琅琊山共有鳥類130多種,其中著名的有白肩雕、黑枕黃鸝、金腰燕、灰喜鵲等。琅琊山有中草藥1031種,是名符其實的“中草藥圃”。琅琊山不僅以優美的自然景觀為遊人所喜愛,更因豐富的人文景觀而著稱於世。唐宋以來,許多著名的詩人、文學家,都曾在此留下足跡和詩文,如李幼卿韋應物王安石等,特別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滁寫成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大大提高了琅琊山的知名度。琅琊山中遍布摩崖石刻,其中“歐文蘇字”碑被稱為“鎮山”之寶。改革開放以來,琅琊山已成為人們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宗教朝拜、科學考察的理想勝地。

南譙區醉翁亭

醉翁亭

享有全國四大名亭之首美譽的醉翁亭,1956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醉翁亭為北宋慶曆六年(公元1046年)琅琊山開化禪寺的住持僧智仙為被貶到滁州任知州的歐陽修所建。當時,歐陽修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常與同僚到此遊樂飲酒,兼辦公務,“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歐陽修還專門寫下了千古絕唱《醉翁亭記》,醉翁亭由此得名。北宋元祜六年(公元1091年),著名書法家蘇軾應滁州知州王詔邀請書寫了《醉翁亭記》,刻碑傳世。從此,醉翁亭便伴隨著“歐文蘇字”而名揚天下。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滁州人為紀念曾任過滁州知州的王禹佴歐陽修二人,遂在醉翁亭北側增修了二賢堂。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滁州知州唐恪又在二賢堂西面修建了同醉亭。到了明代,在醉翁亭的周圍又陸續增建了聽泉亭、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寶宋齋馮公祠等。通常所說的醉翁亭指的便是這一古建築群。隨著歲月的流逝,社會的變遷,原建的醉翁亭自然不復存在。現存的醉翁亭為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由全椒人薛時雨重建。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中,特別是解放後,醉翁亭又經過多次修繕。由琅琊山門西行約850米,即到醉翁亭景區。過院門拾級而入天井,圓門額上有清代文人慰農題“有亭翼然”。正面牆上鑲有明代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江樵夫立《游醉翁亭記》碑和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滁州知州李繩勛書《明父馮公德政碑記》碑,西側門額上有清代黃藝五題“山水之間”。東側門額上有清代章家琮題“酒國春長”,牆上鑲有《解酲閣記》等碑刻。出天井,入東院,有一亭上頂為歇山式,吻獸伏脊,飛檐翹角,16立柱分立四方,周圍設定木欄。這便是當年歐陽修常與賓客“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的地方——醉翁亭。亭旁山崖上還刻有南宋時三個巨大篆字“醉翁亭”提醒遊人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近1000年來,醉翁亭曾令多少騷人傾倒,又使多少墨客折服,留下多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文章。如今,精緻、幽雅的醉翁亭更以豐厚的文化內涵吸引著四方遊人。讓泉讓泉,此泉也即《醉翁亭記》中的讓泉。“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與兩峰之間者,讓泉也。”讓泉位於醉翁亭旁的玻璃沼南岸,泉眼周圍用石塊砌成方池,泉水先流經方池,爾後流入玻璃沼。方池三尺見方,池深不過尺余。方池上方有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滁州知州王賜魁重立“讓泉”二宇碑刻。讓泉水溫終年變化不大,大約17—18'E。此泉水注入杯中,雖滿而不外溢,甘甜適口。

南譙區琅琊寺

琅琊寺

琅琊寺位於琅琊山旅遊區中,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重點寺觀之一。琅琊寺原名寶應寺,始建於唐代大曆六年(公元771年),由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山僧法琛所建。據說,李幼卿與法琛大師在建寺之前,曾事先繪圖呈送唐代宗。恰巧唐代宗頭天夜裡夢見一片山林深處有一座寺院,其外形和規模與圖上所畫甚為相似。代宗十分高興,特賜名“寶應”。後歷盡滄桑,幾經興廢,幾度易名“開化禪寺”、“開化律寺”等。現在所有建築,大多數是清代光緒三十年(1904年)以後由住持僧達修重建。

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滁州市西郊35公里。1982年被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7月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約400公頃。皇甫山因其主峰北將軍峰海拔399.2米而堪稱“皖東屋脊”。皇甫山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較為涼爽,日最高氣溫多在30~C以下,成為人們避暑休閒的一塊勝地。區內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混合,其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有銀杏等10餘種珍貴樹種,保護樹種有黃檀鵝掌楸等8種;有獐、狼、狐、獾等二類保護動物15種;有鷺、黃鸝杜鵑畫眉、灰喜鵲等鳥類127種。由於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每年都吸引數萬隻鷺鳥在此棲息繁衍。1999年皇甫山被國家旅遊局納入觀白鷺旅遊線。

皇甫山主要景點有金甲溪、彌陀寺、快活嶺、烽火台、將軍井、白鷺洲等。

金甲溪

在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快活嶺腳下,有一股山泉,汩汩流出,流至彌陀寺附近,便與另一股從張大窪流出的泉水交匯,形成一方泉池,叫金甲池。再往下形成的溪流名金甲溪。金甲溪水量雖不大,但從未乾涸。金甲溪雖夏日大雨季節也曾有過驚濤,但平日裡十分寧靜與悠然。

彌陀寺

自金甲溪而上,仿佛一條天然綠色隧道直通一幢古色古香房屋,在綠樹掩映中若隱若現,這就是彌陀寺。據《滁州民族宗教志》記載:“彌陀寺位於皇甫山腹地,於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創建。”由於戰亂等原因,此寺屢建屢廢,屢廢屢建。40年代初期,皇甫山一帶是劉少奇徐海東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的抗日游擊區。這裡曾作為新四軍二師醫院的一個戰地救護所,後不料被日本鬼子夜襲,一把火燒毀了殘破的廟宇,無法轉移的重傷員也在烈火中永生。現在的建築是1986年於其遺址上重建的。

彌陀寺正面的山坡上,有一片茂盛的茶園,據記載,當年悟真和尚雲遊天下,從南國帶回茶籽種于山中。山高雲低,風輕霧濃,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孕育出絕妙佳茗。明《南京戶部志》記載“成化三年,秦淮南京庫歲用茶,坐派滁州茶葉二百斤。”此茶即“南譙貢茶”,名播遐邇。滄海桑田,當年悟真和尚親手種植的茶樹,歷經600多年的風雨,至今尚存1000多株。

南譙區快活嶺

快活嶺

彌陀寺附近有一條崎嶇的山路,由此向前,便可來到南、北將軍山之間的馬鞍形地帶,即快活嶺。顧名思義,當人們經過一路艱苦攀登之後到達此處,恰逢松濤陣陣,蟬鳴聲聲,花香襲人,鳥語不絕,清風拂面,愜意萬分。使遊人仿佛置身於原始生態環境之中,大有得道成仙,步入極樂天界之感,“快活嶺”由此得名。

烽火台

烽火台位於皖東第一峰北將軍峰之巔,它是一座寶塔形建築,分上下四層。據記載,五代十國時,南唐建都金陵,由南唐大將皇甫暉鎮守清流關,皇甫山因此成了15萬大軍的主要營區。當年皇甫暉在此建烽火台。昔日的烽火台今天正好成了森林公園的觀光樓。平日裡登上此樓,密密叢林、陣陣飛鳥、彎彎山路、點點村舍,盡收眼底。

將軍井

將軍井位於烽火台不遠處,是用石塊壘砌而成。井口直徑約70厘米,井深不過10米,井水面離井口約3米。井壇上集著一層厚厚的苔蘚,水井四周長滿了灌叢。這似乎在向人們昭示著它歷史的久遠和現實的孤獨。據記載此井是皇甫暉屯兵皇甫山,為解決將士吃水所建,將軍井由此得名。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此井的水深(水面的高度)始終保持不大的變化。即使是久旱不雨,也不見其水面下降半寸;陰雨連綿,也不見其水面上漲一指。

南譙區白鷺洲

另外,這口井還能預測天氣。水色渾濁時,即預兆風、雨不日將至;水色變清時,則預示風和日麗之好天氣。白鷺洲

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張大窪一帶,夏季,每當暮色時分,數萬隻鷺鳥在此歸林棲息。其中包括白鷺、赤鷺牛背鷺夜鷺蒼鷺大白鷺等。它們或佇立枝頭,梳理羽毛;或嬉戲巢中,餵食兒女;或扑打翅膀,呼朋引類。景象壯觀,令人神往。於是,人們便把這裡稱為“白鷺洲”。不過,二旦寒風驟起,這些鷺鳥就“拖兒帶女”,飛到海南島越南馬來西等地越冬。等到第二年清明過後,它們又成群結隊來此築巢、產卵、育雛,開始新的生活。

皇甫山:滁州市郊西北的皇甫山,因五代時期南唐在此抵禦後周,留下很多傳說與遺蹟而聞名遐邇。1992年,國家林業部批准皇甫山為國家森林公園,吸引眾多遊人,使之名揚省內外。皇甫山原來叫曲亭山,因南唐大將皇甫暉曾屯兵於此,稱皇甫駐軍山,後簡稱皇甫山。

卜家墩遺址:新石器時期的卜家墩遺址,位於滁州市南譙區大王鎮庵前村卜家莊,現為安徽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