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集街道

田集街道

田集街道辦事於2004年9月由田集鄉和袁莊街道撤銷合併而成,全街道轄4個行政村及18個社區,總人口8.2萬人,土地總面積4655.39公頃,水資源豐富,空氣清新,周邊無污染源,自然環境較好,土壤肥沃,農業增產增效潛力大,發展生態農業的前景較好。這裡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店鋪林立,商賈雲集,郵政電信、金融保險、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服務機構和設施健全。

基本信息

街道概況

 田集街道辦事處是潘集區委、區政府貫徹落實省政府區劃調整工作會議精神,於2004年9月由田集鄉和袁莊街道撤銷合併而成,東鄰古溝回族鄉,西靠蘆集鎮,南接架河鄉,北依泥河、潘集兩鎮,它南瀕淮水,北依泥河,合阜鐵路擦肩而過,泥河、淮潘公路東西橫貫全境,全街道轄22個社區,總人口8.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4974人),土地總面積4655.39公頃,其中可耕地面積1828.4024公頃,人均耕地僅為0.72畝。農業灌溉主要以架河機電排灌站為依託,水源取自淮河,水資源豐富,空氣清新,周邊無污染源,自然環境較好,土壤肥沃,農業增產增效潛力大,發展生態農業的前景較好。境內有國家大型煤礦潘一礦;有國家重點企業淮滬煤電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田集電廠;有年創匯50萬美元的出口民營企業淮南市第二毛巾廠;有1.6萬畝塌陷區水產養殖基地(已開發1400畝)。這裡政通人和,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環境優美,氣候宜人;這裡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店鋪林立,商賈雲集,郵政電信、金融保險、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服務機構和設施健全。

行政區劃

1、社區與自然莊名

吳湖社區: 於莊、程王、前莊、楊莊、許莊、吳莊、老圩、吳湖、祁圩;
朱圩社區: 圩東、朱圩、范莊、朱湖、朱廟、民主、潘集水廠、潘集職業高級中學、淮南二十中;
田集社區: 田集、徐莊、楊莊、甄莊、華大、朱蘆
楊田社區: 魏莊、胡莊、曹劉、梨樹圩孜、新莊、徐圩孜;
瓜園社區: 張家大樹、馬園、東馬家、老郢孜、東湖、馬家油坊、瓜園;
蘆范社區: 蘆東、蘆西、范莊;
楊集社區: 楊集八隊、田集新二村;
潘莊社區: (潘莊、朱莊、王莊、溝西、溝東已經搬遷)田集新一村、田集新二村、田集敬老院、田集教堂;
轉塘社區: (新莊孜、馬老家、瓦房、塘西、塘東已經搬遷)田集片、楊圩片、新村部片、和諧家園;
李圩社區: 新王圩、(前袁、後袁、中袁、李東、李西已經搬遷)、田集搬遷東區、田集搬遷西區、田集派出所;
楊圩社區: 楊圩孜、戴家瓦房、濱河小區;
劉廟社區: 劉廟、廟西、新圩、新城1號、植保站、物質公司、田集供電所;
劉圩社區: 東南莊、民興、劉圩、區政務新區、嘉苑小區、淮南市五院新區;
劉龍社區: (大溝南、小溝南、劉龍集、橋王、前鄉、後鄉已經搬遷)、劉龍新村;
南圩社區: 繆莊孜、小圩孜、巷東、巷西、溝東、溝西;
秦莊社區: (楊莊、譚莊、秦莊已經搬遷)、田集新一村;
碧海社區: 碧海小區、(原路西村)、北方醫院、紅旗商貿、再就業一條街;
白雲社區:白雲小區、北城市場、翠圓小區、翠竹小區、北苑小區、袁莊商場、蔬菜公司;
荷苑社區:荷苑小區(原路東村)、彩虹小區、潘集機廠、供銷社、糧站、鐵運村、回收公司、建築公司、永信實驗、麵粉廠、田集街道、田集火車站、中石化潘集加油站;
菊苑社區:財富時代、金荷小區、東風巷、二十一中、南苑小區、春苑小區、現代花園、新加坡花園、幸福家園、密泉小區、蘇果、實驗中學、市五院、勞動局、糧食局、衛生局家屬區、農林局、新馬、袁莊商場家屬區、淮河銀行、實驗國小;
桃苑社區:供電小區、碧海西區、老幹部小區(原路西村)、民政局、市五院、公交公司、長途站、軍民小區;
礦北社區:金橋小區、單身宿舍、礦北三村、便橋小區、(保溫材料廠已經搬遷)、現場小區。

2、社區代碼

2006年代碼 340406001:~001菊苑社區 ~002荷苑社區 ~003碧海社區 ~004礦北社區 ~005桃苑社區 ~006白雲社區 ~007李圩社區 ~008蘆范社區 ~009潘莊社區 ~010秦莊社區 ~011楊集社區 ~200吳湖村 ~201朱圩村 ~202轉塘村 ~203田集村 ~204楊田村 ~205瓜元村 ~206劉龍村 ~207南圩村 ~208劉圩村 ~209劉廟村 ~210楊圩村
2011年代碼,340406001:001 - 菊苑社區居委會;002-荷苑社區居委會;003-碧海社區居委會;004-礦北社區居委會;005- 桃苑社區居委會;006-白雲社區居委會;007 -李圩社區居委會;008 - 蘆范社區居委會;009-潘莊社區居委會;010 -秦莊社區居委會;011 -楊集社區居委會;012 -轉塘社區居委會;013-田集社區居委會;014 -劉龍社區居委會;015- 劉廟社區居委會;016 - 楊圩社區居委會;017 -南圩社區居委會;018- 劉圩社區居委會;200-吳湖村委會;201 - 朱圩村委會;202 -楊田村委會;203- 瓜元村委會。

3、歷史沿革

1950年建田集鄉,1958年屬潘集公社,幾經析並,1974年成立田集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4.4萬,轄轉壙、瓜園、楊集、李圩、劉圩、劉龍、劉廟、蘆范、楊圩、秦莊、潘莊、田集、楊田、吳湖、蘇楊、朱圩16個村委會。袁莊街道1980年設定。1997年,面積5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礦北、保溫材料廠、路西、東工房、路東、鐵運處、一村、二村、三村、四村10個居委會。2004年9月由田集鄉和袁莊街道撤銷合併為田集街道。轄22個村及社區,經2005年、2009年、2011年三次將所轄的村全部劃轉社區,至2012年,轄22個社區。

4、歷任領導

田集街道從2004年9月成立以來經歷以下幾屆:
第一屆(2004年9月-2005年)
書 記:張延康
主 任:聶有俠
人大主任 :平慶福
專職副書記:趙建福
第二屆:(2006年-2008年)
書 記:張延康
主 任:宗衛東
人大主任 :平慶福
專職副書記:趙建福
第三屆:(2009年-2011年)
書 記:董明輝
主 任:計慶豐
人大主任 :曹多義
專職副書記:李方雲
第四屆:(2012年-至今)
書 記:汪詩明
主 任:陳多陽
人大主任 :曹多義
副書記:平慶素

經濟發展

田集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為原則,以“樹形象、辦實事、保穩定、謀發展”為工作思路,在城區以加強社區服務功能建設為重點,在農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重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團結奮鬥,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穩步健康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2004年底,在全區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水系治理和水利配套設施建設也基本完成,改水改廁和老村莊低產林改造工程的推廣,使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豐富多彩的民眾性文體活動更是推動了精神文明創建的進程,2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被省農委2005年首批認證,主要農產品有:“南龍”牌香酥瓜,“淮南王”大米,優質糧、大棚蔬菜、酥瓜、食用菌的規模生產標誌著田集街道生態農業建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糧食深加工、煤炭運輸和水泥預製構建生產是我們個私經濟發展的特色,26家糧油加工企業年產值近3億元,產品遠銷成都、上海等地,數百輛大型車輛長年賓士在大江南北。

社區管理

社區功能日趨健全,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尤其是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試點工作井然、高效,現已接收淮南礦業集團退休職工1523人,其中黨員524名,各社區都實現了微機動態管理。尤其計畫生育管理,各社區有專管員,有計畫生育信息員,實行了包片責任制,而且在轉塘社區建立了城市生活E站。

取得榮譽

榮獲2004年度潘集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街道;榮獲2005年度潘集區扶貧開發目標考核第一名;榮獲2005年度潘集區農村道路建設先進集體;榮獲2005年度潘集區生態區建設第三名;榮獲2006年度潘集區生態區建設第一名;榮獲2006年度淮南市林業工作先進集體;榮獲2006年度淮南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先進集體;榮獲2006年度潘集區農村經濟管理先進集體;榮獲2009年度潘集區水利冬修第三名;2010年榮獲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省級先進集體;榮獲2010年度潘集區造林綠化暨創模工作第三名。除農業外,從2004年街道成立以來,還獲得淮南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模範街道”、淮南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區級先進單位等四十多塊獎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