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河鄉

架河鄉隸屬於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位於潘集區西南部,南瀕淮河,東鄰祁集,西與鳳台交界,北與蘆集、田集接壤,境內因架河而得名。該鄉轄11個村,46個自然莊,114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位於潘集區西南部,東鄰祁集,南與淮南市區隔河相望,西與鳳台縣城北鄉交界,北與蘆集、田集接壤,轄11個村,46個自然莊,114個村民小組。全鄉總面積42.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89.43公頃,人口2.89萬人。架河古屬楚地州來,1949年1月解放,1959年底建立架河人民公社,隸屬鳳台縣管轄,1972年9月劃歸淮南市古溝區,1980年更名為潘集區,1984年架河公社改名為架河鄉。架河鄉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發祥地,1928年就在這裡建立了王圩黨小組。

簡介

架河鄉地處淮河中游,屬黃淮海平原開發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水源豐富,適應農林牧副漁發展。全鄉土地總面積45平方公里,總人口2.82萬人,總耕地3.2197萬畝,勞動力1.9萬人,轄11個村委會,134個村民小組,是個典型農業大鄉,以糧食作物為主。

自然概況

架河鄉地處沿淮屬北溫帶氣候區,俗有“三窪兩湖一灣”之稱,窪兩湖一灣”占全鄉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阜淮鐵路貫穿全境,氣候條件良好,年平均降水940mm,氣溫15.3℃,水資源豐富,有地表水和地下水2個部分,水文地質屬中等富水區,含水厚度在10m左右,土壤以沙壤土為主,土壤PH值在7—7.5,適宜栽站小麥、水稻、果蔬等各種農作物。

經濟

共有耕地3.2197萬畝,其中上六坊灣、崗地占三分之二,這些耕地主要以麥套花生、麥套西瓜,小麥—大豆為主另外1.6萬畝耕地一麥一稻種植模式,我鄉2004人均純收入為1860元。 架河鄉水源充足,淮河自西向東貫穿全鄉,“三窪”(張家窪、馬家窪、余家窪)、“兩湖”(代家湖、馬家小湖)鑲嵌其中,為農林牧漁多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資源條件,盛產穀類、豆類、花生和水產品,是淮河上的“魚米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