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寨

銅鑼寨

安徽銅鑼寨風景名勝區,位於六安市霍山縣西南部太陽鄉的大別山腹地,距縣城68公里,省道318線和209線交叉貫穿其境。風景區總面積九十二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96米。銅鑼寨是因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巡視衡山國(今霍山縣)夢見一輪明月化作銅鑼落於此山而得名。銅鑼寨始建於明代,山寨孤峰聳起,主峰海拔1096米,峭拔險峻,松奇石怪,有姐妹松、天倫松、石托迎客松和南天門石、情侶石、神象戲水石等景點,寨下有沐浴溫泉。因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而享有“江北小黃山”之美譽。

基本信息

概述

銅鑼寨景區位於安徽西南邊陲,是皖西南、鄂東北、豫東南的中心之地;東臨大別山第一高峰白馬尖,西望國家森林公園天堂寨,南接湖北旅遊勝地桃花沖和四大發明家之一畢升的故里,北依新中國第一座大壩佛子嶺水庫和漢武帝敕封過的小南嶽;省道318線和209線交貫其境。
寨為孤峰聳起,峭拔秀麗,古時,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山頂,其餘皆碧峰偉岸,徒不可攀,松在石上生,石在雲中飛,一步一景,移步換景,風光無限,美不勝手。銅鑼寨奇松廣布,以“古、直、異”著稱。他們直如毛竹,曲若溪流。如石托松、釘石松、連理松、六君子松等,讓人看了後連聲叫絕;銅鑼寨怪石林立,千姿百態,像石門、像蒼龍、像神龜像大象,惟妙惟肖,神奇異常。銅鑼大峽谷全長七公里、九區十八彎,斷崖如削、幽潭深邃,飛瀑高懸;谷內古木參天,藤蔓相繞,獸吼鳥鳴。還有那古棧道、古戰場、古寺廟、古墳墓、和古民居遺址使峽谷更顯幽秘奇幻,百迷誘人。

地理位置

銅鑼寨風光銅鑼寨風光

銅鑼寨風景區內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險谷、幽潭、飛瀑、翠湖、古廟、珍禽、異獸應有盡有,素有“江北黃山”之美譽。

旅遊特色

銅鑼寨風景銅鑼寨風景

銅鑼齋山野人家的將軍菜、黃芽菜、小河魚、紅燈籠辣椒是地道又地道的農家產品、百合粉、香菇木耳、小吊米酒、煙燻紅豆腐,是祖傳家制的特色食品,風味與眾不同,遊人品後回味無窮,同時又是賞親饋友的理想佳品。

“原山原水願生態,野滋野味野風情”是銅鑼寨送給遊人們步入深山回歸自然的真實感覺,是生態旅遊的理想聖地。銅鑼寨山體如鑼,亘古以來歷次大的地質變化,山體震動剝離後,巨石凌空,欲墜欲飛,險象百生,是地質探險游的獵奇之所。

歷史沿革

地理導航地理導航

安徽銅鑼寨風景名勝區位於大別山腹地,在六安市霍山縣上土市鎮龍門村,距縣城68公里。省道318線和209線交叉貫穿其境,風景區總面積九十二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96米。銅鑼寨是因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巡視衡山國(今霍山縣)夢見一輪明月化作銅鑼落於此山而得名。

此寨始建於明代末年。據光緒《霍山縣誌》記載:“銅鑼寨自白雲尖蜿蜒而來,一峰聳峙,下有松尖謁駕崖。明末張獻忠入寇,居人避其上,賊至鳴鑼號召,去,秉耒出耕,故以銅鑼名。”清鹹豐年間,居民仍避兵亂於其上。寨為孤峰聳起,怪石重疊,周圍皆險徑,攀登艱難。今寨址已無存,僅在寨頂發現石臼3個,形模甚古,其中一個是在岩石中開鑿的,上口直徑40厘米,底徑28厘米,深24厘米。在岩腰處發現有炮子,大如碗,另有鐵刀一把,半露在外,半插石縫中,欲拔不出。

歷史傳說

江北小黃山-銅鑼寨江北小黃山-銅鑼寨
“鐵打銅鑼寨,紙糊六安洲”典故來自於明朝末年,當時,張獻忠所部的農民軍,沒有費什麼力氣,就攻陷了四周有高大城牆所圍,背依淠河的六安,而當張獻忠所部的農民軍繼續趁勢而上,攻克霍山後,卻進攻不了銅鑼寨。當地的鄉人以山寨為根據地,農民軍一到,守山人就敲鑼號召,居險守衛,農民軍無奈,只得退去。後來,這個故事就延續至今,方有“鐵打銅鑼寨,紙糊六安洲”一說。

主要景點

南天門

南天門南天門

位於銅鑼寨風景區賞石峰南邊游道上。南天門非人工建造,完全由巨石自然疊成,鬼斧神工,門面畢現,淨空高3.2米,寬1.4米。更奇的是,由上往下看,它顯示出一個簡化的“門”字,而且它那“一點”旁的石縫裡,居然生長著一紅一紫兩棵杜鵑,每逢春天,紅紫杜鵑花怒放,裝飾門面,更顯得多姿多彩。南天門還有一個奇異之處,就是每隔一兩年、三五年,便在夜間發出一種黃紅色光芒,出現時間較短,但照耀在山川大地之間,依然奪人眼目。據專家分析認為:南天門的光芒可能是地下金屬礦藏發出的。正確結論,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大峽谷

大峽谷大峽谷

銅鑼大峽谷位於後寨,全長七公里,九曲十八彎,危崖高聳,幽潭漣漣,古蹟星羅,瀑布高懸。它是1600多種植物的王國,更是200餘種動物的樂園。

金龜沐陽

位於霍山縣銅鑼寨風景區賞石峰下東側石階旁。此處有一石岩平台,上有一塊天然橢圓形的褐色巨石,像只烏龜。巨石向東部位又恰巧有3個伸長部分,酷似烏龜的頭和兩爪,巨石表面生有許多紋路,形同龜甲,整個石景遠望就像一隻巨龜躺在石平台上悠閒地曬太陽。故此石景名“金龜沐陽”。金龜沐陽巧奪天工,展示了大自然的無窮造化。

銅鑼湖

銅鑼湖銅鑼湖
常言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凡壯美的風景區,都是山水相映。山無水無韻,水無山無趣,靚麗幽美的銅鑼湖,被遊客親切譽為“山寨西子”。

銅鑼寨迷宮

銅鑼寨迷宮位於銅鑼寨東南坡,距離前寨門約1公里,已探明面積約1公頃。迷宮外圍,層疊著大量灰白色巨石,與天然林中的綠樹紅花相互映襯,美不勝收。據了解,銅鑼寨曾經歷過數次大地震襲擊,山體懸崖剝落,巨石在坡底重疊堆壘,形成近百個洞穴。巨石犬牙差互,縫隙交錯,洞穴相連,進入洞中,迷象環生,似捉迷藏,故稱“迷宮”。這些石洞,有的大如廳堂,可容納數十人,有的小若搖籃,僅能供一人蜷臥;少量石洞形狀周整,巧如人工建築,大多數則壘疊無章,各成奇觀;洞內石頭,有的像狗,有的像牛,有的像蛙……形態各異,妙趣橫生。由於巨石交錯層疊,所以迷宮石洞光線較為充足,土壤稀少,不顯潮濕,適於人類活動。傳說明末張獻忠入寇時,當地居民就以銅鑼為號,相約於寨頂或迷宮避禍;清鹹豐年間,有居民為避兵亂,曾久居迷宮。景區開發時,就在洞中發現了鋤頭、鐮刀等少量農具。

觀音坐蓮

位於景區賞石峰下。此處有一朵石蓮盤緊挨一個厚石屏,石屏上巧有一圓洞,高約1米,可容坐1人。因而人們叫它“觀音坐蓮”。“半朵蓮花三尺廟,一彎寶座八面風”是對它的最好形容。

釘石松

釘石松釘石松

位於景區鯽魚背,此處地表異常堅硬,無縫無泥,而在這磐石中間,居然生長著一棵矮小但充滿生機的千年古松!它是如何生根的?如何成長的?專家們推測頗多,無一定論。所有見到“釘石松”的中外遊客,無不被它那種堅強的毅力和抗爭精神所深深折服。

民俗文化

銅鑼寨銅鑼寨

古老而神奇,民風純樸,風情獨特。美麗的山川,豐富的飲食,尋常的起居,日常的勞作,都演繹成美好的傳說和地方掌故,寄託著皖西人民對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

居住

舊時皖西地區以農為本,安土重遷。建宅時,要求前闊後高,“宅坐青山龍虎地,門迎綠水鳳凰池”(後山前水),“寧要青龍高萬丈,不要白虎抬頭望”(左高右低)。門向多取東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與山牆、煙囪、水流、廁所、道路相衝。古時城鎮官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泰山石敢當”,謂可祛邪消災。

飲食

舊時沿淮地區多食麥、豆、山芋,山區多食玉米、小麥、山芋,圩畈丘崗地區多食稻米。城鄉人民均有自己動手加工食品習慣,如清明前醃禽蛋,梅雨季節制豆醬,立冬後醃花菜蘿蔔,冬至後醃魚肉家禽,春節前做糯米年糕。皖西人歷來好客,舊時宴席菜餚一般為八樣、十樣,即“八大海”、“十大海”。

銅鑼齋山野人家的將軍菜、黃芽菜、小河魚、紅燈籠辣椒是地道又地道的農家產品、百合粉、香菇木耳、小吊米酒、煙燻紅豆腐,是祖傳家制的特色食品,風味與眾不同,遊人品後回味無窮,同時又是賞親饋友的理想佳品。

婚嫁

舊時婚姻之事取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須經以下程式:提婚,又稱“提媒”;訂婚,又稱“下書子”;結婚,也稱“完婚”。完婚當天,男方備花轎、新衣、禮物,由媒人率迎親隊伍送至女家。新娘早起“哭嫁”,吃“分家飯”,後由親人背至轎上,嫁妝前行,花轎隨後。繞至男家,新娘由人攙扶從紅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堂大禮,後入洞房,飲圓房酒,鬧新房。為烘托喜慶氣氛,有“贊喜句”之風俗,一人唱賀,眾人道好,賓客也可對新婚夫婦適度嬉戲逗樂,謂“新婚三日無大小”。完婚後,還有回門、會親等事。

禮儀

舊時禮儀習俗主要有:迎客,賓至主人出門揖迎,賓前主後,入室後讓上座,獻茶敬煙。坐席以8人或10人為滿,坐次視桌面縫線而定,縫線直對門向,則中堂左側為上,右側為次。敬奉煙、酒、飯、茶等物時均雙手捧呈,神情專一,目不斜視。見面,常見者互相問候,拱手作揖;不常見者免冠致意;幼者、晚輩見親友,應先招呼。

周邊交通

銅鑼寨銅鑼寨

銅鑼寨到主要城市和景區的里程:

至霍山68公里至六安105公里

至安慶208公里 至天堂寨68公里

至武漢310公里至英山68公里

至黃岡220公里至鄂州220公里

至合肥180公里 至南京340公里

至佛子嶺55公里至萬佛湖114公里

六安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