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

賴聲川

賴聲川(Stan Lai),1954年10月25日出生於美國華盛頓,江西會昌,客家人 。中國台灣舞台劇、電視、電影導演,畢業於美國加州柏克利大學。1983年,獲戲劇博士學位,回台灣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院長、美國斯坦佛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1984年創立劇團表演工作坊;1992年,拍攝電影《暗戀桃花源》,獲東京影展銀櫻獎、柏林影展卡里加里獎、金馬獎、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1999年,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獲選為聯合報選出之“台灣文學經典作品”;江西會昌,客家人 。中國台灣舞台劇、電視、電影導演,畢業於美國加州柏克利大學。1983年,獲戲劇博士學位,回台灣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院長、美國斯坦佛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1984年創立劇團表演工作坊;1992年,拍攝電影《暗戀桃花源》,獲東京影展銀櫻獎、柏林影展卡里加里獎、金馬獎、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1999年,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獲選為聯合報選出之“台灣文學經典作品”;2003年,舞台劇《如夢之夢》榮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整體演出等三項獎項 。2013年,與黃磊等共同發起烏鎮戲劇節。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賴聲川賴聲川
1954年10月25日,賴聲川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市。1966年回到台灣。1972年,就讀於輔仁大學英語系,同時在台北一家餐廳從事民歌演唱和演奏。 1976年,大學畢業的賴聲川成為了一名義務兵,開始做樂隊,後來又被調去做英文播音員 。

1978年,賴聲川申請進入美國伯克利大學戲劇藝術研究所讀戲劇藝術 。 1983年,獲得博士學位的賴聲川回到台灣,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

生平概況

賴聲川賴聲川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賴聲川29歲開始劇場創作,被譽為“台北劇場最閃亮的一顆星”。他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使瀕於滅絕的台灣相聲起死回生,《暗戀桃花源》成為經典舞台劇,二十多年來為喜愛戲劇的人們所稱頌。賴聲川至今編導舞台劇20多部(包括轟動亞洲的七個半小時史詩《如夢之夢》 )、電影2部(包括享譽國際的《暗戀桃花源》)、電視作品300集(包括家喻戶曉的《我們一家都是人》),另有劇場導演作品22部(包括莫扎特歌劇3部)等。出版書籍《賴聲川的創意學》,這是國內第一本將創意規則化、步驟化的實用工具書。

賴聲川1972年就讀輔仁大學英語系,同時在台北一家餐廳從事民歌演唱和演奏,玩音樂玩了整整5年。1978年,賴聲川申請到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讀戲劇藝術,對當時許多人而言,這是不可思議的決定,因為那時台灣是劇場沙漠,很少有人有“看戲”的習慣。

1983年,29歲的賴聲川選擇回台灣。他認為,台灣沒有劇場工業,這是一個機會,他想創造劇場,也創造觀眾。1984年他的第一部作品《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上演時劇場裡只有100多人,直到他採用中國傳統的曲藝相聲和舞台劇相結合的獨創手法創作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在17年前,台灣人口只有2000萬的時候,該劇的磁帶就賣出了100萬盒。因此有報紙稱:“賴聲川拯救了台灣相聲。”

隨後20多年,賴聲川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如夢之夢》、 《遙遠的星球一粒沙》等。今年,賴聲川用他的經典劇舞台劇《暗戀桃花源》征服了內地觀眾,從而也迅速打開了內地市場。

賴聲川是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教授及院長,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暨駐校藝術家;曾二度榮獲台灣文藝大獎,也曾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電影《暗戀桃花源》獲東京影展銀櫻獎、柏林影展卡里加里獎、金馬獎、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等;《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於1999年獲選為聯合報選出之「台灣文學經典作品」;《如夢之夢》並於2003年榮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整體演出」等三項獎項。1992年,賴聲川將《暗戀桃花源》改編成了同名電影,該片由金士傑、李立群、林青霞共同主演,獲得了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提名,賴聲川則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

賴聲川曾於1998年起在大陸先後推出《紅色的天空》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他沒有兩個老婆》等多部劇目,均大受歡迎。2006年初,中國國家話劇院與賴聲川導演主持的【表演工作坊】達成共識,於2006年9月攜手共同推出舞台劇《暗戀桃花源》大陸版。自2006年11月18日在北京首都劇場後,已經在中國十個城市演出近60場,觀眾人數已達12萬之眾,被紐約時報譽為“當代中國最受歡迎的劇目”。

賴聲川於2006年在海峽兩岸發布新書《賴聲川的創意學》,分享多年的創意心得。其它出版包括《賴聲川:劇場》一至四冊(元尊,1999)、《如夢之夢》(遠流,2001)、《世紀之音》《兩夜情》《魔幻都市》《對照》、及《拼貼》(群聲,2005)。《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台北:時報,2003)是研究賴聲川的專書。2006年9-10月在台北舉行的「賴聲川國際研討會」聚集了來自各地的學者,發表了關於賴聲川作品之十四篇論文。2007年8月大陸版《賴聲川劇本輯之一“暗戀桃源”•“紅色的天空”》出版。

賴聲川賴聲川(左)

2007年8月,為了紀念香港回歸十周年、香港話劇團建團30周年、中國話劇百年,香港話劇團特別邀請賴聲川導演為該劇團排演了一版以全粵語演出的香港版《暗戀桃花源》,並在香港版和大陸版的基礎上創出新意,推出“兩岸三地聯演版”,別出心裁地以大陸版“暗戀”部分和香港版“桃花源”部分拼貼碰撞,在舞台上分別用國語和粵語“雙語”碰撞,將原劇中兩個劇團爭一個劇場的戲劇衝突演化至高峰,也將“暗戀”的悲愴悽美和“桃花源”笑鬧鬼馬展現得淋漓盡致。2007年中國紀念話劇百年期間,《暗戀桃花源》入選話劇百年十大經典劇目,賴聲川也入選中國話劇百年當代名人堂。

《亞洲周刊》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賴聲川是華文世界最著名的劇場工作者之一,從1984以來,以強烈的創意吸引觀眾湧入劇場,帶給台灣劇場新生命,從此持續為中國語文劇場開拓新的領域與境界。在余秋雨的觀點中,賴聲川和他領導的【表演工作坊】「總能彈撥到無數觀眾的心弦」。

賴聲川被日本NHK電視台稱為「台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美國橘郡記事報稱他為「台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世界上很少劇場藝術家有賴聲川如此廣遠的成就。」遠東經濟評論曾稱他的作品為「中國語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戲劇」;美國新聞周刊說他的作品「是最新的印證,台灣正創造著亞洲最大膽的中國藝術。」新加坡聯合早報說賴聲川的戲「為世界華語劇場創造了一種嶄新的悲喜劇經驗。」賴聲川自己認為,“我是相信戲劇的力量的,它運作好的時候,很少東西力量比它大。因為是真的人,你跟你周圍的觀眾也算是一個群體,那種感覺真的很好。跟看電影又不一樣,看電影是一個人在黑暗中看,跟旁邊的人沒什麼關係,你並沒有感覺這一晚在這個地方發生的事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電影可以隨時放。”

個人生活

家庭
賴聲川的父親賴家球曾任中華民國駐美外交官,於1969年去世。賴聲川還有一個哥哥,叫賴聲羽 。
感情
1974年,讀大二的賴聲川與比他大一歲的丁乃竺(史學家丁中江二女兒)相識。1976年,兩人相戀 。1978年結婚 。婚後育有兩女,長女賴梵耘,曾出演《暗戀桃花源》;次女賴仙耘,是一名動畫師兼編劇 。
愛好
賴聲川是個正宗球迷,主要看籃球和美式橄欖球 。

主要作品

舞台劇

時間 名稱 備註
1985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這個由5個相聲段子所組成的“相聲劇場”,藉由正在消失中的藝術形式來反映現代社會中的許多事物與觀念的消逝。
1986 《暗戀桃花源》 排練悲劇《暗戀》和排練喜劇《桃花源》的兩個不同劇團,陰錯陽差地必須輪流使用一個舞台。最後,兩團甚至象合唱團二重唱似地公用舞台演出。
1994 《紅色的天空》 “表演工作坊”十周年紀念演出。賴聲川透過演員還年輕的身體,詮釋人老年、老化、以及生命末端的種種情境。
2000 《如夢之夢》 《如夢之夢》從一個醫生的故事,連結到一個病人的故事,再連到一個上海老女人、一個法國伯爵的故事,然後又回到病人的故事,最後再度成為醫生的故事。
2000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首演於台北“國家戲劇院”,由“表演工作坊”演出。
2001 《亂民全講》 《亂民全講》分成許多小故事,小故事又分為幾個小段, 每個不相關的小段是穿插進行的。
2005 《這一夜,WOMAN說相聲》 於台北城市舞台首演,由“表演工作坊”演出。由練口才、旅程、戀愛病等九個段子組成。
2008 《寶島一村》 這齣結合了表演藝術與影視界雙大師的精採好戲,將呈現眷村三代住民、四個家庭的故事。
2012 《彈琴說愛》 音樂家范德騰(John Vaughan)和他的學生許哲誠,兩人除了對音樂充滿熱情之外,也喜歡“聽”表演。
2012 《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 表演工作坊的金字招牌“相聲“系列即將以”旅行“為主題編織出全新相聲作品。

話劇

時間 名稱 原著 演出單位
1988 《落腳聲 古厝中的貝克特》 貝克特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
1990 《海鷗》 契訶夫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
1991 《面試》 范義大利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
1995 一夫二主 高多尼 表演工作坊
1996 《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 庫許納 表演工作坊
1998 《靈戲》 郭寶昆 新加坡實踐話劇團
2001 《亂民全講》 賴聲川和丁乃竺 表演工作坊
劇場舞台設計
時間 名稱 演出地點 演出單位
1984 《摘星》 蘭陵劇坊
1998 《先生,開個門!》 香港 表演工作坊
1998 《絕不付賬!》 表演工作坊
1999 十三角關係 表演工作坊
2000 《菩薩之三十七種修行之李爾王》 香港 表演工作坊

電影

時間 名稱
1992 《暗戀桃花源》
1994 《飛俠阿達》

電視劇

播出時間 名稱 集數
1995-1997 《我們一家都是人》 244

出版著作

時間 名稱 出版社/出版期刊 類型
1986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台北:皇冠 圖書
1986 暗戀桃花源 台北:皇冠 圖書
1987 《圓環物語》 台北:皇冠 圖書
1987 《今之昔》(品特二出劇本之翻譯) 台北:皇冠 圖書
1988 《西遊記》 台北:皇冠 圖書
1989 《回頭是彼岸》 台北:皇冠 圖書
1997 The Peach Blossom Land. 英文 版Oxford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 Trans. Martha Cheu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論文
1999 《賴聲川:劇場》四冊 台北:元尊 圖書
1999 《僧侶與哲學家》(翻譯) 台北:先覺 圖書
1983 Mysticism and Noh in O’Neill Theater Journal. Vol. 35, No. 1 論文
1984 Pieces of Thought, Fragments of Myth: The Orient in Strindberg’s Dream Plays Chung-Wai Literary. Vol. 13, No. 6 論文
1989 The Noh Plays of Samuel Beckett 《藝術評論》, Vol. 1 論文
1994 Specifying the Universal The Drama ReviewVol. 38, No. 2 論文
2014 《僧侶與哲學家》(簡體修訂版) 果麥文化 圖書
1988 貝克特:《戲》 中文翻譯
1988 貝克特:《無言劇二》 中文翻譯
1988 貝克特:《來去》 中文翻譯
1988 貝克特:《俄亥俄即興》 中文翻譯
1988 貝克特:《落腳聲》 中文翻譯
1988 貝克特:《什麼哪裡》 中文翻譯
1990 契訶夫:《海鷗》 中文翻譯
1991 范 義大利《面試》 中文翻譯
1992 艾克鵬:《廚房鬧劇》 中文翻譯
1995 高多尼:《一夫二主》 中文翻譯
1995 達利歐 弗:《意外死亡(非常意外!)》 中文翻譯
1996 庫許納:《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 中文翻譯
1998 達利歐 弗:《絕不付帳!》 中文翻譯
1999 讓-弗朗索瓦·何維勒 / 馬修·理察: 《僧侶與哲學家》 中文翻譯
1985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飛碟 有聲出版品
1989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飛碟 有聲出版品
1991 《台灣怪譚》 飛碟 有聲出版品
1993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新版、飛碟 有聲出版品
1997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 豐華 有聲出版品
1994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群聲) 影像出版品
1994 《台灣怪譚》 飛碟 影像出版品
1994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新版、飛碟 影像出版品
1994 《回頭是彼岸》(群聲) 影像出版品
1995 《紅色的天空》(群聲) 影像出版品
1996 《一夫二主》(群聲) 影像出版品
1998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群聲) 影像出版品
1999 《我和我和他和他》(群聲) 影像出版品
2000 《暗戀桃花源》(群聲) 影像出版品

獲得獎項

作品獎項
  • ▪1993 柏林國際影展卡里加里獎 《暗戀桃花源》 (獲獎)
  • ▪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 《暗戀桃花源》 (獲獎)
  • ▪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飛比西國際評審團獎 《暗戀桃花源》 (獲獎)
  • ▪1992 東京國際影展青年導演銀櫻獎 《暗戀桃花源》 (獲獎)
  • ▪1992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暗戀桃花源》 (獲獎)
個人獎項
  • ▪2012 第1屆北京丹尼國際舞台表演藝術獎最佳編劇獎寶島一村(獲獎)
  • ▪2010 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人物 (獲獎)
  • ▪2010 中國新聞周刊最有影響力人物 (獲獎)
  • ▪2000 香港舞台劇獎特別榮譽獎 (獲獎)
  • ▪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導演 暗戀桃花源(獲獎)
​2011年4月20日,現代戲劇谷2011壹戲劇大賞頒獎典禮在上海靜安800秀舉行,憑《寶島一村》榮獲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導演。

人物評價

在賴聲川的戲劇創作生涯中,他創造出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戲劇,開創了劇場新的美學,令
賴聲川點擊查看原圖
觀眾重新回到劇場領略劇場的魅力,為華語地區的戲劇發展開創了新的領地。每一個初次走進賴聲川劇場的觀眾,都會被賴聲川戲劇作品裡創意多變的舞台設定,耐人尋味的意象隱喻以及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的人生哲理所驚嘆 。(四川師範大學冉芝贇評)
賴聲川特殊的成長背景,以及其所在的社會文化環境,使得他能夠在觀察世界之時採用多維度的視角,將東西文化的精髓融會貫通。更加重要的一點是,劇作意識與劇場形式在其作品中迸發出無限可能,開創出別具匠心的戲劇美學,開闢了一條戲劇藝術在現代社會發展的嶄新道路。
賴聲川的戲劇創作以20世紀的台灣作為藍本,始終投射著現代社會中台灣居民的生活變化。這種投射可以說是對於當下社會環境的一種情感體驗,而對於歷史的評判與關懷既顯示出歷史承擔的責任感,也是賴聲川人文情懷的深刻表述 。(安徽大學朱夢圓評)

世界名人傳

名人快讀, 走近名人,了解名人,從來就是青少年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徑。

話劇導演

話劇導演作為把劇本搬演到舞台的總負責人,是當然的話劇文本的詮釋者,也是做一名話劇排練演出的指揮者和藝術風格的創造者。下面我們就來盤點國內著名的話劇導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