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清真寺

壽縣清真寺

清真寺內銀杏參天,一派肅穆莊嚴氣勢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寺院,回民做禮拜的場所,故又稱禮拜寺。不少地方都有這一建築,但象壽縣城內這座清真寺的結構、造型及其宏偉堂皇是不多見的。清真寺座落在西大街清真寺巷內,相傳這座清真寺始建於唐,經考證為明代建築。1981年維修寺院時,發現兩塊藏於殿頂內的志年望磚,銘文一為“明天啟年建,道光年重修”,一為“光緒年重修”。清真寺坐西向東,總面積5600多平方米。寺內有三進重院,前院正門為大中門,正中是主建築物無相寶殿,即禮拜殿,殿前有石台,兩廂為阿文教學用房。後院是由環繞無相寶殿圍牆形成。院內有4棵綠蔭蔽日的參天銀杏樹,寺院肅穆、莊重。

基本信息

壽縣清真寺壽縣清真寺

基本信息

壽縣清真寺
地址:安徽壽縣城關留犢祠巷
郵編:232200
現任教長:李俊三
現任學董:許慶勝
寺內現有阿訇4名,學董、鄉老10名,滿拉10名。本寺坊有教民5O0戶,3000餘人。

清真寺簡介

清真寺 

清真寺伊斯蘭教寺院,回民做禮拜的場所,故又稱禮拜寺。不少地方都有這一建築,但象壽縣城內這座清真寺的結構、造型及其宏偉堂皇是不多見的。

壽縣清真寺

清真寺座落在西大街清真寺巷內,相傳這座清真寺始建於,經考證為明代建築。1981年維修寺院時,發現兩塊藏於殿頂內的志年望磚,銘文一為“天啟年建,道光年重修"“光緒年重修”。清真寺坐西向東,總面積5600多平方米。寺內有三進重院,前院正門為大中門,正中是主建築物無相寶殿,即禮拜殿,殿前有石台,兩廂為阿文教學用房。後院是由環繞無相寶殿圍牆形成。院內有4棵綠蔭蔽日的參天銀杏樹,寺院肅穆、莊重。

無相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七間,殿四周均有走廊,立有石廊柱。殿南、北兩側各開券門五道。結構、雕飾均具有明代建築的特點。殿內原懸二十塊清康熙年間至宣統年問賜匾,今已不存。

壽縣清真寺,位於縣城內南大街留犢祠巷西清真寺巷內,坐西向東,占地5632平方米。據有關歷史資料記載,壽縣清真寺始建於明天啟年間(1621-1627),康熙年間續建前殿,清道光、光緒年間,民國時期均進行過維修,現存清真寺是建國後,國家及省、縣人民政府撥款修繕的。這座宏偉的建築是仿北京故宮太和殿的設計建造的。結構雄偉,高大巍峨,飛檐半拱,莊嚴肅穆,工藝精湛,造型完美,磚刻、木刻、石雕技藝極為罕見。

清真寺歷史

相傳唐宋時,壽城清真寺建於縣城西北隅,明代移建於今址。光緒《壽州志》記:“清真寺在城內留犢坊,康熙年建。”1977年修寺時,見前大殿屋頂望磚四塊,文曰“天啟年建光緒庚寅年重修朱彩良經手”;“重修大殿阿訇劉國治,掌教梅映輝、梅春天、趙天培、梅文全,仲冬報竣”;“董事楊得山、朱懷亮、王元興、趙元標,道光己巳年杏月立”;其四為阿文,譯意為“求主給我們開慈憫之門”。1981年維修寺院時,發現兩塊藏於殿頂內的志年望磚,銘文一為“明天啟年建,道光年重修”, 一為“光緒年重修”。1986年,大殿大修時,又在瓦椽上見有墨書“民國二十九年修”字樣。

建築

清真寺院落,東西長128、南北寬44米,中軸線上布置三進重院:前院正門為大中門,兩側設偏門;正屋為二門,兩側亦設有偏門;二進院落為中院,正殿為無相寶殿,即禮拜殿。面闊5間,深7間,殿四周均有走廊,立有石廊柱,正面通作隔扇門,殿南、北兩側各開券門5道,兩股一體,重檐歇山頂,以勾連搭式銜接。殿內明柱50根,內涵49間半,936平方米。結構、雕飾均具有明代建築的特點。殿內原懸二十塊清康熙年間至宣統年問賜匾,已不存在,尚有乾隆至光緒年問碑刻六方。殿前為平台,南北廂房原為阿文大、中、國小教室及水房等。北廂房西接“篩海洞”。後院由無相寶殿環以垣牆組成。南北面觀,檐飛角交,璧合珠聯;東西相望,壯闊雄偉,渾然一體。5株銀杏參天,一派肅穆莊嚴氣勢。,現尚有乾隆光緒年問碑刻六方。

六安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