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蘇州的香山位於太湖之濱,有2500多年的歷史,這裡百餘村莊人多地少,自古出建築工匠,因從業者技藝不凡,人稱“香山匠人”。香山幫是一個以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為地理中心,以木匠領銜,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疊山匠、彩繪匠等古典建築工種於一體的建築工匠群體。他們將建築技術與建築藝術巧妙結合起來,創出了中國建築史上的重要一脈——“香山幫”,後來,以香山幫模式建造的房子,就叫“蘇派建築”。史書上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於香山”的記載。從江南民間宅第、蘇州古典園林到寺廟道觀建築、京城皇家宮殿,香山幫工匠營造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傑出作品。其中,蘇州園林和明代帝陵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簡介

香山工匠的傑出作品---天下第一建築天安門和故宮香山工匠的傑出作品---天下第一建築天安門和故宮

蘇州的香山位於太湖之濱,有2500多年的歷史,這裡百餘村莊人多地少,自古出建築工匠,因從業者技藝不凡,人稱“香山匠人”。香山幫是一個以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為地理中心,以木匠領銜,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疊山匠、彩繪匠等古典建築工種於一體的建築工匠群體。他們將建築技術與建築藝術巧妙結合起來,創出了中國建築史上的重要一脈——“香山幫”,後來,以香山幫模式建造的房子,就叫“蘇派建築”。在蘇州,城裡城外,到處可以看到這種蘇派建築。而香山幫和蘇派建築藝術的發源地,是在蘇州的胥口。

史書上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於香山”的記載。從江南民間宅第、蘇州古典園林到寺廟道觀建築、京城皇家宮殿,香山幫工匠營造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傑出作品。其中,蘇州園林和明代帝陵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溯源

蘇州園林是香山工匠智慧和高超技藝的結晶蘇州園林是香山工匠智慧和高超技藝的結晶

蘇州的香山位於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太湖之濱,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香山幫是一個歷史悠久,傳承2500多年建築流派,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成於漢晉,發展於宋,興盛於清,衰落於民國。北京故宮、天安門、蘇州園林等舉世聞名、精美絕倫的世界文化遺產,均是以祥、姚承祖為傑出代表的蘇州香山幫匠人,用超群的建築技藝,在中華建築史上寫下的光輝篇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蘇州佛道文化的高度發達,從另外一個層面和區域上促進了香山幫建築的發展。

數百年來,蘇州工匠以擅長複雜精細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術而遠近聞名。天安門的設計者蒯祥也出生在這裡,因其建築技藝高超而被尊為香山幫的鼻祖。在幾個世紀的傳承中,香山幫還湧現了許多幾代人薪火相傳的匠人世家。早期的香山匠人以木工、泥水工為主體,木雕由木工兼營,磚雕由泥水匠兼任。明清以後,隨著建築雕刻風格日益細膩繁瑣,業務需求量大增,香山匠人的分工也不斷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香山幫逐漸形成了一個集木作、泥水作、磚雕、木雕、石雕、彩繪油漆等多種建築工種匠為一體的龐大群體。據稱,香山一帶工匠最多時達5000多人。

1979年,為繼承和發展香山幫古典建築傳統工藝,有關方面召集60多名香山幫能工巧匠,成立了吳縣古代建築工藝公司。其後,千餘香山匠人聚集麾下。20多年來,這支香山匠人隊伍,應邀參與營造和修復了大批古典園林、文物古蹟、旅遊景點、仿古街景和主題公園。著名的南京夫子廟景區仿古建築群即是新一代香山幫匠人的傑作。

營造技藝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被譽為蘇式建築的傑出代表,它將建築技術與建築藝術融為一體,是中國古代建築業的重要流派。香山幫的建築技藝,在土木工程上秉承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營造法式,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在建築裝飾上則以蘇式風格的木雕磚雕、彩畫見長。香山工匠的木雕工藝精良,向來與浙江金華、東陽木雕並駕齊驅。磚雕在蘇州民居建築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和發展。香山匠人的磚雕,以線條蜿蜒有力、形象生動傳神、風格柔順秀逸、圖案寓意吉祥、情趣雅俗兼備、刀法灑脫而著稱於世。

虎丘斷梁殿”建築技術採用了菩薩頂、棋盤格、琵琶吊、斗拱等工藝。雖然是對接的兩段棟樑,但仍然十分堅固,反映了香山幫建築特點:矩形構架系統,每一個部件的構形和部件之間都是木與木的連線,其剛度全靠結合,不用一釘一鐵。既精巧美觀,又十分穩固。

開元寺無梁殿是江蘇省現存五座無梁殿中製作最精的一座。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以磨磚嵌縫縱橫拱券結構,不用木構樑柱檁椽,故習稱無梁殿。整座殿閣宏偉莊重,故有“結構雄傑冠江南”之譽。在數百年前能造這樣的無梁殿,充分表明香山工匠的高超建築技藝。香山幫建築具有色調和諧、結構緊湊、製造精巧和布局機變的特點。可謂是技術精湛,名享天下,代代相傳。

香山幫是吳文化的產物,歷史上曾湧現過不少大師,如塑聖楊惠之蒯祥姚承祖等。蒯祥主持明皇宮三大殿、天安門和王府六部衙署的營造,發明創造了“金剛腿”,被憲宗皇帝譽為“蒯魯班”。姚承祖的傳世之作有現存怡園的藕香榭、靈岩山寺的大雄寶殿、香雪海的梅花亭,他最大的成就是撰成《營造法原》,這部記述香山幫傳統技法的專著被國人譽為“中國蘇派建築的寶典”。

傳承意義

香山幫是一個傳承千年的建築流派,到明清時期達於鼎盛。北京故宮天安門蘇州園林等舉世聞名的建築均是以蒯祥姚承祖等為傑出代表的蘇州香山幫匠人所造,香山幫憑藉這些建築作品在中華建築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蘇州園林,也是歷代香山幫匠人造園技藝傳承發展的見證。事實上,不但蘇州園林,江南一帶古典園林的建造大多都有香山匠人的參與。

近年來,香山工匠不僅把傳統的建築工藝帶到全國各地,還跨出國門,在異國他鄉建造起一座座中國風情的仿古園林。香山幫工匠先後在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美國西班牙俄羅斯南非等國家和地區,以蘇州古典園林為藍本,建造了仿古園林、各種單體建築、小品陳設和園林微縮模型,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

香山幫建築的特點是色調和諧、結構緊湊、製造精細、布局機巧。但是20世紀以來,由於西方建築文化的滲透,香山幫逐漸衰落,近幾年來雖恢復了一些生機,但仍未擺脫瀕危的困境,匠人收入低、勞作苦,傳統營造技藝後繼乏人,亟待採取措施予以保護,才能確保其傳承有序。

天安門城樓的設計者

北京紫禁城是蒯祥及以蒯祥帶領的香山幫匠人集體營造的,蒯祥則因其高超的建築技藝而被尊為香山幫的鼻祖。

蒯祥(1398-1481年),蘇州香山人,出生於當地鄉間的一個木匠世家,祖父蒯思明和父親蒯福都是技藝精湛、名聞遐邇的木匠師傅。其父親蒯福在明代初年曾主持金陵(南京)皇宮的木作工程,在當時的建築工匠中頗有聲望。

受家庭的薰陶,蒯祥從小就有志於建築工藝,年幼時即秉襲祖業,隨父學藝。據傳,蒯祥16歲時便“能主大營繕”,享有“巧匠”美譽。

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蒯祥隨父應徵到北京參加紫禁城的皇宮建設,因其技藝超群、勤勞肯乾,3年後即被升為工部“營膳所丞”,成為統帥各匠的首領。永樂十九至二十年,紫禁城裡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和乾清宮被兩場大火燒為灰燼。正統元年(1436年)明英宗登基下詔修復,蒯祥被任命為設計和施工總監,歷時4年,三殿兩宮全部竣工。正統年間,他還領導了五府、六部衙署和御花園的建設。京城中文武諸司的建設,也大多數出於他手。他奠定了明清兩代宮殿建築的基礎,所以明代故宮的鳥瞰圖上,把蒯祥的像畫在上面。

此時,蒯祥年屆不惑,20多年的建築生涯已使其建築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史書記載,蒯祥精於建築構造,“略用尺準度……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釐”,他擅長宮殿裝鑾,把具有蘇南特色的蘇式彩繪和陸墓御窯金磚運用到皇宮建設中去,他自己“能雙手握筆畫龍,合之為一”,他還善於創新,發明了宮殿、廳堂建設中的“金剛腿”(俗稱“活門檻”)而被授職“營繕所丞”。蒯祥技藝超群,“凡殿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隨手圖之,無不中上意”,不久便擢升為工部左侍郎,食從一品俸祿。

幾十年中,蒯祥在北京先後設計並主持興建的重大工程有故宮、西苑以及景陵、裕陵等。今天的天安門(明代的承天門),也是由蒯祥設計和主持重建的。對於蒯祥的建築造詣,當時就有極高評價,同行嘆其技藝如鬼斧神工,皇帝也“每每以蒯魯班稱之”。

蒯祥終年83歲,去世後歸葬故里香山。“園林處處不忘胥水良師,宮闋巍巍共仰雷山鼻祖”。蒯祥墓園的牌坊上這副對聯,表達了後人對這位建築巨匠的緬懷。

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 石灣陶塑技藝 |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 |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 磁州窯燒制技藝 |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 | 宋錦織造技藝 |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 蜀錦織造技藝 |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 土家族織錦技藝 | 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技藝 | 壯族織錦技藝 |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 苗族蠟染技藝 | 白族扎染技藝 |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 |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 保全族腰刀鍛制技藝 | 景泰藍製作技藝 |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 明式家具製作技藝 | 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 |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 雕漆技藝 |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 廈門漆線雕技藝 | 成都漆藝 | 茅台酒釀製技藝 | 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 |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 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 | 武夷岩茶 |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 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 | 皮紙製作技藝 | 藏族造紙技藝 | 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 | 竹紙製作技藝 | 湖筆製作技藝 | 徽墨製作技藝 | 歙硯製作技藝 | 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 | 雕版印刷技藝 |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 | 制扇技藝 |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 樺樹皮製作技藝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 |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

江蘇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