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筆製作技藝

湖筆製作技藝

湖州毛筆簡稱“湖筆”,是毛筆中的佼佼者,以製作精良、品質優異而享譽海內外,已成為毛筆的代名詞。湖筆純由手工製作,工藝流程由擇料、水盆、結頭、裝套、蒲墩、鑲嵌、擇筆、刻字等一百二十多道工序組成,主要工序由技工專司,選料精細,製作精工,尤其講究鋒穎。地處浙江湖州市的善璉鎮,是湖筆的發源地和主要產地,素有“筆都”之稱。

基本信息

湖筆製作技藝湖筆製作技藝

湖筆文化遺產名稱:湖筆製作技藝
所屬地區:浙江 ·湖州
遺產編號:Ⅷ-72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浙江省湖州市
遺產級別: 國家

簡介

湖州毛筆簡稱“湖筆”,是毛筆中的佼佼者,以製作精良、品質優異而享譽海內外,已成為毛筆的代名詞。湖筆純由手工製作,工藝流程由擇料、水盆、結頭、裝套、蒲墩、鑲嵌、擇筆、刻字等一百二十多道工序組成,主要工序由技工專司,選料精細,製作精工,尤其講究鋒穎。製作工匠秉承“精、純、美”的準則,生產出“尖、齊、圓、健”四德齊備的成品湖筆。

地處浙江湖州市善璉鎮,是湖筆的發源地和主要產地,素有“筆都”之稱。小小的善璉,幾乎家家戶戶會制筆,湧現出許多湖筆世家。北京戴月軒、上海楊振華、天津虞永和、杭州邵芝岩等筆莊,都是湖州人開設的,且都以湖筆相標榜。

溯源

善璉制筆業約始自晉代。據清代同治《湖州府志》載:“(善璉)一名善練,……居民制筆最精,蓋自智永僧(隋朝人,名王法極王羲之七世孫)結庵連溪往來永欣寺,筆工即萃於此。”經過唐宋兩代的發展,湖筆技藝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國的毛筆,起源甚早,而“湖筆”之聞名於世,當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國以宣筆為最有名氣。蘇東坡、柳公權都喜歡用宣州筆;元以後,宣筆逐漸為湖筆所取代,奠定了毛筆之冠的地位,湖筆與徽墨端硯宣紙一起被稱為“文房四寶”。據《湖州府志》記載:“元時馮慶科、陸文寶制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湖州馮筆妙無倫,還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揮翰手,不嫌索價如珍珠。”人們願以千金重價求買湖筆,足見其聲譽卓著。

湖筆的成名,與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有關,他對當地的湖筆製作技藝,十分關心和重視,據《湖州府志》記載:他曾要人替他制筆,即使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製,要求非常嚴格,這種嚴格的質量要求,一直流傳至今。

工藝特點

筆料的品種繁多,有軟毫兼毫硬毫三大類近三百多個品種。以羊毫為例,傳統上只擇取杭嘉湖一帶所產的優質山羊毛,這一帶的羊毫為上品,鋒嫩質淨。筆工們將這些優質筆毛料,按質量等級分類,分出“細光鋒”、“粗光鋒”、“黃尖鋒”、“白尖鋒”“黃蓋鋒”等四十多個品種。每一個品種之下,還有再分出若干小類,其精細程度,絲毫不亞於繡花。湖筆選料嚴格,主要選用山羊腋下毛,所取毫料須陳宿多曬,除去污垢,然後再根據毫料扁圓、曲直、長短、有無鋒穎等特點,浸於水中進行分類組合,一般要經過浸、拔、並、梳等七十餘道工序。

工藝詳述

湖筆的筆桿主要取浙西天目山北麓靈峰山下的雞毛竹,它節稀桿直,竹內空隙較小,是製作筆桿的理想原料。

湖筆純由手工製作,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一支湖筆從原料進口到出廠,一般需要經過擇料、水盆、結頭、裝套、蒲墩、鑲嵌、擇筆、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從中又可細分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在眾多工序中,以擇料、水盆、結頭、擇筆四道工序要求最高,最為講究,尤其是水盆和擇筆。主要工序由技工專司,選料精細,製作精工,尤其講究鋒穎。製作工匠秉承“精、純、美”的準則,生產出“尖、齊、圓、健”四德齊備的成品湖筆。

湖筆又稱“湖穎”,這是它的最大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的鋒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黑子”的深淺,就是鋒穎的長短,這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並、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製成的,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毫”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的精細和複雜,這是一點也不誇張的。

種類

水盆

水盆是湖筆製作中最複雜最關鍵的一道工序。在寬大的水盆車間,整齊地放著一排排木盆,筆工們一手拿著角梳,一手攥著脫脂過的毛料在水盆中反覆梳洗、逐根挑選,按色澤、鋒穎、軟硬等不同級別進行一根根分類、組合,做成刀片狀的刀頭毛,然後再放在水裡縷析毫分,把斷頭的、無鋒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圓的毛剔除,整個過程非常精細。

擇筆

擇筆也是分揀毫毛的一道工序,讓製成的半成品毛筆筆頭在乾燥狀態下散開,一手握住筆桿,一手拿著修理工具,迎著光線把沒有鋒穎的筆毛揀去。水盆和擇筆兩道工序對於坐姿也有特殊的要求,宜側身而坐,身朝南而面稍偏東,處於自然光線的照射下。因為毛毫的鋒穎只有在自然光線下才能達到清晰的最佳可視效果。擇筆還十分講究腳的擺放,右腳的腳背往往拐在左腳的腳跟上,座位是板凳,使筆頭在操作時不會踏腰,從而保持身體的平衡挺直。

傳承意義

湖筆精湛的製作技藝是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湖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社會文化的轉型、書寫工具的革新、對經濟利益的片面追求導致湖筆生產中出現次品泛濫、工匠流失、傳承乏人的狀況,傳統湖筆技藝受到很大衝擊,應積極採取措施保護。

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 石灣陶塑技藝 |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 |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 磁州窯燒制技藝 |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 | 宋錦織造技藝 |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 蜀錦織造技藝 |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 土家族織錦技藝 | 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技藝 | 壯族織錦技藝 |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 苗族蠟染技藝 | 白族扎染技藝 |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 |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 保全族腰刀鍛制技藝 | 景泰藍製作技藝 |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 明式家具製作技藝 | 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 |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 雕漆技藝 |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 廈門漆線雕技藝 | 成都漆藝 | 茅台酒釀製技藝 | 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 |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 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 | 武夷岩茶 |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 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 | 皮紙製作技藝 | 藏族造紙技藝 | 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 | 竹紙製作技藝 | 湖筆製作技藝 | 徽墨製作技藝 | 歙硯製作技藝 | 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 | 雕版印刷技藝 |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 | 制扇技藝 |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 樺樹皮製作技藝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 |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